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现蜀地名窑盛景
1
作者 刘裕国 《华人时刊》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位于四川成都邛崃的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山环绕,清流瀑瀑,风景如画。园内绿草茵茵,垂柳依依,桃花热烈绽放,为往来的游人更添一份喜悦。邛窑是古代西南地区的青瓷窑场,始烧于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延续800余年,以其堆积厚、... 位于四川成都邛崃的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山环绕,清流瀑瀑,风景如画。园内绿草茵茵,垂柳依依,桃花热烈绽放,为往来的游人更添一份喜悦。邛窑是古代西南地区的青瓷窑场,始烧于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延续800余年,以其堆积厚、产品丰富、连续烧造时间长而著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邛窑 晚唐五代 青瓷 蜀地 西南地区 四川成都 风景如画
下载PDF
曾侯乙尊盘装饰工艺与邛窑器物的创新设计探索
2
作者 黎俊熠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文对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进行探讨并思考其在邛窑器物中的创新设计,了解曾侯乙尊盘的装饰技法、装饰纹样以及邛窑器物的造型、元素等。通过资料收集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个人研究案例等方法,认识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以及邛窑器物的... 本文对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进行探讨并思考其在邛窑器物中的创新设计,了解曾侯乙尊盘的装饰技法、装饰纹样以及邛窑器物的造型、元素等。通过资料收集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个人研究案例等方法,认识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以及邛窑器物的独特面貌。由于历史原因,邛窑辉煌过也落寞过,目前并没有普遍地被人们所熟知,所以本文以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探索装饰工艺与陶艺的结合应用并思考如何转化与运用到邛窑器物中,创造有意义的新产品。这既是对青铜器技法在陶艺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对邛窑的一种创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尊盘 邛窑 装饰工艺 创新设计 青铜器
下载PDF
关于邛窑省油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军 《四川文物》 2001年第3期13-17,共5页
考古发掘出土的四川邛窑省油灯 ,是一类较有影响的器物 ,是唐朝、五代至宋代的常见之物。学者们对省油灯的研究 ,曾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笔者根据出土资料 ,结合文献记载 ,并通过测验 ,对邛窑省油灯的使用原理 ,以及其传播地带和影响 ,提... 考古发掘出土的四川邛窑省油灯 ,是一类较有影响的器物 ,是唐朝、五代至宋代的常见之物。学者们对省油灯的研究 ,曾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笔者根据出土资料 ,结合文献记载 ,并通过测验 ,对邛窑省油灯的使用原理 ,以及其传播地带和影响 ,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省油灯 考古发现 传播影响
下载PDF
论邛窑对唐代成都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仲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成都以西约六十公里处的邛崃古窑遗址,以“开中国彩瓷之先河”的历史地位,揭开了中国陶瓷从崇尚自然、效法自然,向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彩瓷方向发展的美丽篇章,为中国古陶瓷业的发展描上了辉煌的一笔,也为唐代成都的经济兴盛带来了繁... 成都以西约六十公里处的邛崃古窑遗址,以“开中国彩瓷之先河”的历史地位,揭开了中国陶瓷从崇尚自然、效法自然,向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彩瓷方向发展的美丽篇章,为中国古陶瓷业的发展描上了辉煌的一笔,也为唐代成都的经济兴盛带来了繁荣。通过邛窑就唐代成都陶瓷经济发展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历史上成都被称为“扬一益二”经济繁荣的重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邛窑 成都 陶瓷经济圈
下载PDF
邛窑:成都平原大型窑址群的杰出代表 被引量:2
5
作者 易立 《中国文化遗产》 2015年第6期44-51,共8页
邛窑是我国西南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的古代制瓷窑场之一。文章综合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的成果,阐述了邛窑窑址的分期与文化面貌,生产性质,产品流布与行销状况等方面的内容,指出邛窑始烧于隋代,盛于唐、五代,而衰落于宋末元初,前后延续长达... 邛窑是我国西南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的古代制瓷窑场之一。文章综合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的成果,阐述了邛窑窑址的分期与文化面貌,生产性质,产品流布与行销状况等方面的内容,指出邛窑始烧于隋代,盛于唐、五代,而衰落于宋末元初,前后延续长达七个多世纪,其各时期生产的瓷器均以日常生活类用具为主,并大量出现于当时的生活居住遗址和墓葬遗迹内,由此判定邛窑应属于民间窑场。文章还指出,考古发现表明,邛窑自唐代早、中期以后,窑场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其产品除供应邛州当地的需求外,还通过水路和陆路渠道销售、贩运至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遗址 瓷器 文化分期 生产性质 产品流播
下载PDF
基于设计文化视角的邛窑唐宋瓷塑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詹颖 朱家李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9-64,共6页
邛窑瓷塑是邛窑产品中极具装饰性的代表性器物。邛窑瓷塑从功能形式上可分为小型玩具和实用器具、佛教用瓷等类别,制作技法主要有手捏、模塑、雕刻等。邛窑瓷塑在造型上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结合,设计题材反映了唐宋时期市民生活的流... 邛窑瓷塑是邛窑产品中极具装饰性的代表性器物。邛窑瓷塑从功能形式上可分为小型玩具和实用器具、佛教用瓷等类别,制作技法主要有手捏、模塑、雕刻等。邛窑瓷塑在造型上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结合,设计题材反映了唐宋时期市民生活的流行风尚,在融合时代共性与传承巴蜀文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价值。邛窑瓷塑所蕴含的设计文化对现代文创设计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文化 邛窑 唐宋时期 瓷塑
下载PDF
邛窑陶瓷窑具与装烧工艺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伍秋鹏 《四川文物》 2005年第1期50-55,共6页
邛窑是四川青瓷窑系的代表。邛窑的窑具种类繁多,时代特征明显,开展对邛窑窑具及装烧工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准确地对邛窑瓷器进行鉴定和断代,从而总结不同时期邛窑瓷器的特征及其演变、发展规律。
关键词 四川 邛窑 装烧工艺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唐邛窑乐伎俑和白釉印花婴戏图碟
8
作者 周丽丽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1期259-260,共2页
上海博物馆新改建的陶瓷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两件以往未曾展览过的藏品:唐邛窑乐伎俑(图一)和白釉印花婴戏图碟(图二),这二件瓷器,虽都为民窑生产,质量亦不算精细,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拍鼓技艺和瓷器婴戏图的起源、发展却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上海博物馆新改建的陶瓷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两件以往未曾展览过的藏品:唐邛窑乐伎俑(图一)和白釉印花婴戏图碟(图二),这二件瓷器,虽都为民窑生产,质量亦不算精细,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拍鼓技艺和瓷器婴戏图的起源、发展却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现详细介绍如下:邛窑是唐代四川地区颇负盛名的瓷窑之一,产品较越窑、长沙窑在质地和釉彩上略显逊色,但在器物造型上却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除日常所用碗、盘、碟、瓶、灯、罐等器具外,邛窑瓷工特别擅长小形雕塑品(如动物、人物等)的生产,上海博物馆所藏邛窑乐伎俑即是一例.此俑高仅6.8厘米,直接用瓷土捏塑成形故胎骨是实心的,俑席地而坐,腿上放着腰鼓,鼓两端搁放在盘曲的腿上,昂首挺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乐伎 白釉 上海博物馆 印花 瓷器 乐器 胎骨
下载PDF
陶瓷设计的审美文化观照和范式探索——评詹颖《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
9
作者 程金城 《歌海》 202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是一部全面深入研究邛窑器物设计审美文化的论著。作者紧扣邛窑作为地方性民窑的身份,在时代的共性中探寻邛窑陶瓷的造型和装饰的独特性,将其作为工艺美术设计的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审美行为方式等进行了深... 《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是一部全面深入研究邛窑器物设计审美文化的论著。作者紧扣邛窑作为地方性民窑的身份,在时代的共性中探寻邛窑陶瓷的造型和装饰的独特性,将其作为工艺美术设计的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审美行为方式等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邛窑的历史方位和创新价值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定位。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将目光聚焦于审美文化,从形式美感入手,经由对邛窑器物造型设计、器物装饰设计及装饰观念和制造工艺几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三个审美层次的渐进和深入探讨,揭示了邛窑窑系的审美文化特征。该论著在整个中国陶瓷审美文化研究中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显示了地域性陶瓷窑系研究的新观念和新进展,是对地域性陶瓷窑系审美研究范式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陶瓷设计 审美文化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浅析古邛窑陶瓷的工艺特点
10
作者 王崇东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8年第7期65-66,共2页
古邛窑是四川成都附近的一个古陶瓷遗址,它具有及强的生命力,前后烧造时间长数百年,是四川地区社会影响力最大,产品流传最广的民窑。其工艺制作严谨考究,是西部区民间窑口的代表。
关键词 邛窑 工艺性 实用性
下载PDF
古窑遗址公园的环境保护和植物景观设计——以邛窑遗址公园方案设计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璟 王玉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0期192-197,共6页
1.基于古窑考古遗址公园属性的植物造景1.1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国家文物局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义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 1.基于古窑考古遗址公园属性的植物造景1.1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国家文物局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义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1]。新概念的提出揭示了遗址保护的新思路,即在确保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公园这一载体充分展示其内在价值,使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共生共荣、和谐发展[2]。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及第二批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遗址公园 邛窑 植物景观设计 国家文物局 植物造景 景观特征 背景环境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浅谈邛窑的三个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干曦礼 《文史杂志》 2018年第1期86-89,共4页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邛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人们对邛窑的认识、收藏、研究也热烈起来。邛窑始烧于东晋时期,到南宋时才开始衰落,足有800年的辉煌。早在南朝,邛窑就广泛使用化妆土美化陶瓷。在隋代,邛窑独树一帜地发明了高温釉下褐...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邛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人们对邛窑的认识、收藏、研究也热烈起来。邛窑始烧于东晋时期,到南宋时才开始衰落,足有800年的辉煌。早在南朝,邛窑就广泛使用化妆土美化陶瓷。在隋代,邛窑独树一帜地发明了高温釉下褐、绿、黑三彩彩绘瓷,是中国最早对陶瓷器进行彩绘装饰的窑址。邛窑产品多种多样,从高端品牌一直覆盖到寻常百姓都必须使用的普通物件,极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尤其是省油灯,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存在时间 彩绘瓷 地域特色 省油灯
下载PDF
唐代邛窑瓷器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3
作者 王蓓蓓 刘美丽 《文物春秋》 2007年第2期19-22,共4页
邛窑作为四川地区久负盛名的民窑之一,其制瓷工艺在唐代进入繁荣时期。本文通过对唐代邛窑瓷器在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的分析,展示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貌.并更加深入地探究其所反映出的唐代四川地区社会生活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 唐代 邛窑 瓷器 社会生活
下载PDF
邛窑陶瓷艺术形态的几何外形美学研究
14
作者 陈琪 冷璐 詹颖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前陶瓷数字化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纹理特征分析,对几何特征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研究了邛窑不同年代碗的几何外形,并建立了三维模型,深入剖析了碗沿、碗身、碗底三部分的几何性状及其外形演变趋... 目前陶瓷数字化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纹理特征分析,对几何特征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研究了邛窑不同年代碗的几何外形,并建立了三维模型,深入剖析了碗沿、碗身、碗底三部分的几何性状及其外形演变趋势。通过碗侧面的曲率转折点方向、碗身曲率、碗的口径等数字化美学分析,科学化地解释了邛窑陶瓷碗的外形设计与实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几何特征的形象展示和定量描述,查阅者可以直观获取各朝代碗的几何外观,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陶瓷 几何外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美学分析
下载PDF
南方丝绸之路与“邛窑”的传播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立嘉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27-138,共12页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身毒道"沿线各地秦汉文物考古资料,以证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存在。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水陆主要路线。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朝隋唐,"邛窑"青瓷烧造的兴起,以及沿南丝路的传播。其中着重论述了邛窑与越窑、耀州窑、长沙窑以及会理绿厂窑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文章最后对唐宋时期邛窑外销瓷产品以及外销路线等问题提出了大胆推论,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邛窑 传播
下载PDF
形随境变——论邛窑箕形砚形制变化与生境之间的联系
16
作者 刘金宝 李正安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101,共5页
使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邛窑箕形砚形制与自然、社会生境之间联系的论述,说明邛窑箕形砚是在生产生活器具箕的外形基础上,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创制的;并指出箕的结构、使用方式与唐时蜀地文化教育环境有关;唐时典型箕形砚大量使用,异... 使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邛窑箕形砚形制与自然、社会生境之间联系的论述,说明邛窑箕形砚是在生产生活器具箕的外形基础上,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创制的;并指出箕的结构、使用方式与唐时蜀地文化教育环境有关;唐时典型箕形砚大量使用,异形箕形砚之精美化演化,是在蜀地邛窑陶瓷工艺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发展、使用环境的变化、文人精神品格的演进等多种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箕形砚 形制变化 生境
下载PDF
四川邛窑唐代三彩 被引量:1
17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9-129,共1页
邛崃窑(简称邛窑)分布在四川成都邛崃境内,创烧于南朝,兴盛于唐、五代,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是四川地区古瓷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的民间窑址。邛窑三彩是邛窑里极具代表的产品,主要是以黄色为基色... 邛崃窑(简称邛窑)分布在四川成都邛崃境内,创烧于南朝,兴盛于唐、五代,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是四川地区古瓷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品种最多、影响最大的民间窑址。邛窑三彩是邛窑里极具代表的产品,主要是以黄色为基色,再以褐彩和绿彩为点缀,釉色丰富,造型别致,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从釉色和各种器型看,邛窑三彩的烧造工艺已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凸显了地方民窑的工艺特点,展现了蜀文化的突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色 四川 工艺 三彩 邛窑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下巴蜀古代陶瓷文化的深度解读——评詹颖《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学峰 《美育学刊》 2020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深入地讨论邛窑审美文化的一部著作。本书著者将目光集中于邛窑这一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古代巴蜀民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邛窑器物设计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方位进行了深度解读。总... 《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深入地讨论邛窑审美文化的一部著作。本书著者将目光集中于邛窑这一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古代巴蜀民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邛窑器物设计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方位进行了深度解读。总体来看,这本著作主要有几方面的价值:其一,提供了丰富的邛窑研究资料。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以严谨的考证和实证精神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搜集、发掘与整理,不仅涵盖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绝大部分与邛窑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还对邛窑出土器物和传世藏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从器物功能、制作工艺、纹样风格等角度分别进行了系统梳理、逻辑归类和汇总。《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中所呈现的图片和资料可算是对邛窑代表器物的大盘点,对邛窑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出土器物 审美文化 深度解读 古代陶瓷 实证精神 器物设计 大盘点
下载PDF
巴蜀邛窑传统花口造型器物的文化特点
19
作者 朱鑫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期33-35,共3页
文章以邛窑古代花口器造型的意象审美为论点,分别介绍了花口器造型的功能、装饰、意境等审美的三个方面,研究出造型设计特定的审美趣味。花口造型器物表现出的审美境界既能引发想象,又能抒发感情,对今后研究邛窑古代陶瓷造型设计有引导... 文章以邛窑古代花口器造型的意象审美为论点,分别介绍了花口器造型的功能、装饰、意境等审美的三个方面,研究出造型设计特定的审美趣味。花口造型器物表现出的审美境界既能引发想象,又能抒发感情,对今后研究邛窑古代陶瓷造型设计有引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窑 花口造型 自然仿生
下载PDF
浅谈古邛窑器物中体现的装饰美
20
作者 李玥洋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6年第8期22-23,21,共3页
邛窑陶瓷以其独特的装饰闻名遐迩,本文主要从分析造型上的装饰和彩绘装饰两个部分,来展示邛窑蕴含的独有的川西文化和民俗风貌,同时提出邛窑的装饰美也是自古以来倡导的人天相和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邛窑 装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