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说“邛”与“邛竹杖”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绍明
黄剑华
《四川文物》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 ,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 ,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 ,“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 ,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关键词
邛都夷
邛竹
杖
邛人
汉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邛竹杖考
被引量:
5
2
作者
康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1-83,52,共4页
本文对邛竹杖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古邛崃山一定在四川洪雅,"邛竹"即是现在峨眉山所用的"罗汉竹"。邛竹杖不仅将中国介绍到了印度,而且由于印度人对它的青睐把印度也引向了中国,同时佛教也传入了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
本文对邛竹杖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古邛崃山一定在四川洪雅,"邛竹"即是现在峨眉山所用的"罗汉竹"。邛竹杖不仅将中国介绍到了印度,而且由于印度人对它的青睐把印度也引向了中国,同时佛教也传入了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它是功不可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竹
邛竹
杖
邛崃山
蜀身毒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丝绸之路上的外贸历史见证者——邛竹与蜀布
被引量:
1
3
作者
束成杰
袁昌齐
+1 位作者
肖正春
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两种植物邛竹与蜀布(苎麻)的历史、传播与应用。
关键词
邛竹
蜀布(苎麻)
丝绸之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
被引量:
2
4
作者
箫兵
《中国文化》
199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箫兵《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10.3166)身毒就是印度。大夏,专家...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箫兵《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10.3166)身毒就是印度。大夏,专家指认,原是梵文地名Bahilika,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交通史
邛竹
杖
灵寿
都广之野
三星堆文化
任乃强
张骞
大夏
历史语言研究所
寿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中的“邛竹杖”意象探究
5
作者
刘芳菲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4期46-48,共3页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中有大量对于巴蜀物产的描写,“邛竹杖”就是其中之一。“邛竹杖”这一地方文化对除巴蜀以外的众多地区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邛竹杖”在文学中被反复提及的“灵寿”“扶老”等说法,联系古巴蜀时期的杖崇...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中有大量对于巴蜀物产的描写,“邛竹杖”就是其中之一。“邛竹杖”这一地方文化对除巴蜀以外的众多地区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邛竹杖”在文学中被反复提及的“灵寿”“扶老”等说法,联系古巴蜀时期的杖崇拜传统,可以发现“邛竹杖”消灾避难、繁衍生息的原始内涵及其对魏晋巴蜀文学中“邛竹杖”意象的影响。但是,由于巴蜀地区历史上的人口变动和魏晋时期的社会巨变,“邛竹杖”的原始内涵经过重组而形成了魏晋巴蜀文学中的新内涵,即不再盲从自然,而是选择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巴蜀文学
“
邛竹
杖”
社会变迁
自然观
原文传递
邛竹杖产地再考
6
作者
汤洪
任敬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4,155,共7页
《史记》所载蜀布、邛竹杖是中国西南地区早期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凭证,也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本文钩稽梳理《史记》《汉书》等原典有关"邛"的文献记载,详细考察后世注家有关邛竹杖地域地望的注解,厘清"邛县&q...
《史记》所载蜀布、邛竹杖是中国西南地区早期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凭证,也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本文钩稽梳理《史记》《汉书》等原典有关"邛"的文献记载,详细考察后世注家有关邛竹杖地域地望的注解,厘清"邛县""邛山""邛都"之异说。"邛"之所指,是今日四川成都西南之邛崃县,还是南北纵贯之邛崃山脉,抑或是远离四川盆地之西昌邛海,历史典籍以及注家注疏却众说纷纭。经辨证,本文认为邛竹原产于四川盆地西沿邛崃山脉大熊猫活动地区似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竹
杖
邛都
邛海
邛崃山
原文传递
川东北城口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流变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于淑艳
汪洋
+1 位作者
冯宏业
朱洪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518,共6页
为确定页岩天然流变对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岩石薄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对页岩流变构造类型、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页岩流变的显微构造...
为确定页岩天然流变对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岩石薄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对页岩流变构造类型、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页岩流变的显微构造主要有碎斑系、碎裂流、压溶缝合线、显微褶皱、S-C组构和褶劈理;微米—纳米级构造包括糜棱岩化带、微型混杂带和旋转碎斑。天然流变页岩以发育纳米级矿物粒间孔隙为主,大部分原生孔隙结构在流变作用下难以保存;韧性流变导致页岩孔隙数量、孔径、孔体积、孔比表面积等减小,降低了页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城口地区
寒武系
邛竹
寺组
页岩流变
孔隙结构
页岩气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进博南丝绸古道
8
作者
李智红
《丝绸之路》
2001年第2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古道
《华阳国志》
古镇
西南丝绸之路
文物保护单位
永历皇帝
昆明大观楼长联
云南西部
索吊桥
邛竹
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振南丝路面向东南亚
9
作者
殷仁
《丝绸之路》
1994年第2期57-58,64,共3页
重振南丝路面向东南亚殷仁ASurveyofthe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ftheSouthornSilkRoadonLand¥YinrenAbstractGreatachievementsh...
重振南丝路面向东南亚殷仁ASurveyofthe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ftheSouthornSilkRoadonLand¥YinrenAbstractGreatachievementshavebeenacquired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向东南
丝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大西南
东南亚
西南地区
邛竹
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骞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是哪条路线
被引量:
3
10
作者
吴焯
《南亚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57-64,共8页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他在大夏时曾见到贾人从东南身毒国贩运来的蜀布与邓竹杖,因而推测身毒距蜀不远,建议开通一条由蜀至身毒国以通大夏的捷径,此即史家所称的蜀身毒国道。原始记载见于《史记》“西南...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他在大夏时曾见到贾人从东南身毒国贩运来的蜀布与邓竹杖,因而推测身毒距蜀不远,建议开通一条由蜀至身毒国以通大夏的捷径,此即史家所称的蜀身毒国道。原始记载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和“大宛列传”。后世学者据此以为张骞当年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由成都西南经云南、缅甸而入印度阿萨姆邦,几成定论。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毒
西域传
西南夷
张骞
《史记》
羌人部落
河西走廊
印度河
邛竹
杖
文书
原文传递
重温博南古道
11
作者
叶华荫
《旅游纵览》
2008年第8期24-26,共3页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条腾挪如蛟龙,彪炳千古,贯通南北的古道交通,它跨越巍峨如天堑的崇山峻岭,踏过激流澎湃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延伸到西欧的雪山脚下。这条飞跃灵动的古代交通,就是比我国西北著名的"丝绸之路"还...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条腾挪如蛟龙,彪炳千古,贯通南北的古道交通,它跨越巍峨如天堑的崇山峻岭,踏过激流澎湃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延伸到西欧的雪山脚下。这条飞跃灵动的古代交通,就是比我国西北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两个世纪的"西南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
西南丝绸之路
澜沧江
西域
兄弟民族
汉武帝
贯通
汉王朝
邛竹
杖
张骞
原文传递
题名
说“邛”与“邛竹杖”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绍明
黄剑华
机构
不详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出处
《四川文物》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文摘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 ,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 ,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 ,“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 ,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关键词
邛都夷
邛竹
杖
邛人
汉代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邛竹杖考
被引量:
5
2
作者
康斌
机构
乐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1-83,52,共4页
文摘
本文对邛竹杖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古邛崃山一定在四川洪雅,"邛竹"即是现在峨眉山所用的"罗汉竹"。邛竹杖不仅将中国介绍到了印度,而且由于印度人对它的青睐把印度也引向了中国,同时佛教也传入了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它是功不可没的。
关键词
邛竹
邛竹
杖
邛崃山
蜀身毒道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丝绸之路上的外贸历史见证者——邛竹与蜀布
被引量:
1
3
作者
束成杰
袁昌齐
肖正春
张卫明
机构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第1期9-10,共2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共性技术研究(2012BAD36B01)
文摘
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两种植物邛竹与蜀布(苎麻)的历史、传播与应用。
关键词
邛竹
蜀布(苎麻)
丝绸之路
Keywords
Qiongzhu
Shubu
Silk Road
分类号
Q949.9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
被引量:
2
4
作者
箫兵
机构
江苏淮阴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中国文化》
199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文摘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箫兵《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10.3166)身毒就是印度。大夏,专家指认,原是梵文地名Bahilika,就...
关键词
中西交通史
邛竹
杖
灵寿
都广之野
三星堆文化
任乃强
张骞
大夏
历史语言研究所
寿木
分类号
U-09 [交通运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中的“邛竹杖”意象探究
5
作者
刘芳菲
机构
江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4期46-48,共3页
文摘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中有大量对于巴蜀物产的描写,“邛竹杖”就是其中之一。“邛竹杖”这一地方文化对除巴蜀以外的众多地区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邛竹杖”在文学中被反复提及的“灵寿”“扶老”等说法,联系古巴蜀时期的杖崇拜传统,可以发现“邛竹杖”消灾避难、繁衍生息的原始内涵及其对魏晋巴蜀文学中“邛竹杖”意象的影响。但是,由于巴蜀地区历史上的人口变动和魏晋时期的社会巨变,“邛竹杖”的原始内涵经过重组而形成了魏晋巴蜀文学中的新内涵,即不再盲从自然,而是选择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巴蜀文学
“
邛竹
杖”
社会变迁
自然观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邛竹杖产地再考
6
作者
汤洪
任敬文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4,155,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与融合”(项目编号:16JJD77003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史记》所载蜀布、邛竹杖是中国西南地区早期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凭证,也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本文钩稽梳理《史记》《汉书》等原典有关"邛"的文献记载,详细考察后世注家有关邛竹杖地域地望的注解,厘清"邛县""邛山""邛都"之异说。"邛"之所指,是今日四川成都西南之邛崃县,还是南北纵贯之邛崃山脉,抑或是远离四川盆地之西昌邛海,历史典籍以及注家注疏却众说纷纭。经辨证,本文认为邛竹原产于四川盆地西沿邛崃山脉大熊猫活动地区似更为合理。
关键词
邛竹
杖
邛都
邛海
邛崃山
Keywords
Qiong Bamboo Stick
Qiong City
Qionghai Sea
Qionglai Mountains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川东北城口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流变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于淑艳
汪洋
冯宏业
朱洪建
机构
河南地矿职业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2186,41530315)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JK2022018)。
文摘
为确定页岩天然流变对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岩石薄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对页岩流变构造类型、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页岩流变的显微构造主要有碎斑系、碎裂流、压溶缝合线、显微褶皱、S-C组构和褶劈理;微米—纳米级构造包括糜棱岩化带、微型混杂带和旋转碎斑。天然流变页岩以发育纳米级矿物粒间孔隙为主,大部分原生孔隙结构在流变作用下难以保存;韧性流变导致页岩孔隙数量、孔径、孔体积、孔比表面积等减小,降低了页岩的储集性能。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城口地区
寒武系
邛竹
寺组
页岩流变
孔隙结构
页岩气藏
Keywords
Sichuan basin
Chengkou area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shale rheology
pore structure
shale gas reservoir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进博南丝绸古道
8
作者
李智红
出处
《丝绸之路》
2001年第2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古道
《华阳国志》
古镇
西南丝绸之路
文物保护单位
永历皇帝
昆明大观楼长联
云南西部
索吊桥
邛竹
杖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振南丝路面向东南亚
9
作者
殷仁
出处
《丝绸之路》
1994年第2期57-58,64,共3页
文摘
重振南丝路面向东南亚殷仁ASurveyofthe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ftheSouthornSilkRoadonLand¥YinrenAbstractGreatachievementshavebeenacquiredin...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向东南
丝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大西南
东南亚
西南地区
邛竹
杖
分类号
F592.74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骞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是哪条路线
被引量:
3
10
作者
吴焯
机构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出处
《南亚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57-64,共8页
文摘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他在大夏时曾见到贾人从东南身毒国贩运来的蜀布与邓竹杖,因而推测身毒距蜀不远,建议开通一条由蜀至身毒国以通大夏的捷径,此即史家所称的蜀身毒国道。原始记载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和“大宛列传”。后世学者据此以为张骞当年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由成都西南经云南、缅甸而入印度阿萨姆邦,几成定论。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关键词
身毒
西域传
西南夷
张骞
《史记》
羌人部落
河西走廊
印度河
邛竹
杖
文书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重温博南古道
11
作者
叶华荫
出处
《旅游纵览》
2008年第8期24-26,共3页
文摘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条腾挪如蛟龙,彪炳千古,贯通南北的古道交通,它跨越巍峨如天堑的崇山峻岭,踏过激流澎湃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延伸到西欧的雪山脚下。这条飞跃灵动的古代交通,就是比我国西北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两个世纪的"西南丝绸之路"
关键词
古道
西南丝绸之路
澜沧江
西域
兄弟民族
汉武帝
贯通
汉王朝
邛竹
杖
张骞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说“邛”与“邛竹杖”
李绍明
黄剑华
《四川文物》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邛竹杖考
康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古丝绸之路上的外贸历史见证者——邛竹与蜀布
束成杰
袁昌齐
肖正春
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张骞大夏所见邛竹杖即灵寿之木考──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疑案
箫兵
《中国文化》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中的“邛竹杖”意象探究
刘芳菲
《汉字文化》
2023
0
原文传递
6
邛竹杖产地再考
汤洪
任敬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7
川东北城口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流变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于淑艳
汪洋
冯宏业
朱洪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走进博南丝绸古道
李智红
《丝绸之路》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重振南丝路面向东南亚
殷仁
《丝绸之路》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张骞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是哪条路线
吴焯
《南亚研究》
CSSCI
1998
3
原文传递
11
重温博南古道
叶华荫
《旅游纵览》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