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3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这些个”“那些个”的不对称研究
1
作者
严静
李思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这些个”“那些个”都具有指示、称代的功能。共时层面上,“这些个”“那些个”在句法功能、指代功能上具有不对称性。历时层面上,“这些个”先于“那些个”出现,“那些个”比“这些个”的使用频率更高。“这些个”“那些个”很有可...
“这些个”“那些个”都具有指示、称代的功能。共时层面上,“这些个”“那些个”在句法功能、指代功能上具有不对称性。历时层面上,“这些个”先于“那些个”出现,“那些个”比“这些个”的使用频率更高。“这些个”“那些个”很有可能来源于北方地区并在南方地区流传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些个”
“
那
些个”
指代功能
不对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2
作者
欧阳志风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
“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起到了促成作用。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成或然弱性推断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用以阐释该句式义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承继性和能产性。此外,假设后置标记进入其他复句前分句末尾,这也意味着同一层次的前后分句之间可能会具有三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p的话
那
么q”
“既然”
“的话”
复句异类组配
或然弱性推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式化理论与敷衍情态义应答语“那是那是”的产生
3
作者
孟丽
李向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5-52,共8页
运用构式化理论着重论述了敷衍情态义应答语“那是那是”产生的原因及其作为新构式的具体表现:图式性、凝固性增加,组构性降低。“那是那是”构式在主观化和重叠形式类推机制作用下产生,其语义的减量用法是礼貌原则与虚化机制矛盾作用...
运用构式化理论着重论述了敷衍情态义应答语“那是那是”产生的原因及其作为新构式的具体表现:图式性、凝固性增加,组构性降低。“那是那是”构式在主观化和重叠形式类推机制作用下产生,其语义的减量用法是礼貌原则与虚化机制矛盾作用的结果,也展现出词汇化和语法化在构式化进程中的错综关系。文章认为,“那是那是”构式在Post Cxzn CCs阶段将进一步产生语言形式的凝固,且此重叠式寒暄语具有类型学意义,可以利用此应答语的重叠形式对留学生进行寒暄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化
寒暄语
敷衍情态义
那
是
那
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字应答句
被引量:
14
4
作者
尹世超
孙杰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那"的使用频率高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那
”字应答句
特点
“
那
”与“这”
使用频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条件句中的“那/那么”
被引量:
12
5
作者
王春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8,共8页
连词"那/那么"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点——接续性、因果性、推理性、主观性,这四个特征在条件句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汉语条件句以不使用"那/那么"为优势。在使用"那/那么"的条件句中,"那么"比...
连词"那/那么"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点——接续性、因果性、推理性、主观性,这四个特征在条件句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汉语条件句以不使用"那/那么"为优势。在使用"那/那么"的条件句中,"那么"比"那"常用;"知域""言域"比"行域"常用;"双条件"的解读更强。在以下情形的条件句中,不能使用"那/那么":"只有"引导的特定条件句;"除非"引导的例外条件句;让步条件句;当结果小句的主语是回指条件小句的代词时;关联条件句;惯常条件句。由此可见,条件句在许多情况下"p,q"≠"p,那/那么q"。上述倾向性及制约情形可以从"那/那么"的语义特征及其他一些逻辑、认知因素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句
那
那
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
37
6
作者
许家金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49-57,共9页
文章基于8.22小时自然口语语料,考察了"那"及"那个"的4种话语标记用法。通过对"那"和"那个"在口语中的音韵特征、出现位置、互动功能的分析,发现人们在日常会话中通过频繁运用"那"和...
文章基于8.22小时自然口语语料,考察了"那"及"那个"的4种话语标记用法。通过对"那"和"那个"在口语中的音韵特征、出现位置、互动功能的分析,发现人们在日常会话中通过频繁运用"那"和"那个"作为话语标记成分,可以成功实现话语使用者之间的互为主体的关系,促进人际间的话语和社会互动。文章通过比较还发现电话交谈比面谈时更多使用话语标记"那(个)",用以提示话题和维持话语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
/
那
个
话语标记
语用功能
话语互动
自然口语
语料库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这”“那”指称事件的照应功能
被引量:
27
7
作者
王灿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除了用于指称人或事物等物理实体之外,还可以在篇章中用来概括一句或一段话,这种情况可以名之曰“指称事件”。“这”、“那”充当照应语指称事件时, 它们的分布受指称距离的制约,而指称距离的确认及...
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除了用于指称人或事物等物理实体之外,还可以在篇章中用来概括一句或一段话,这种情况可以名之曰“指称事件”。“这”、“那”充当照应语指称事件时, 它们的分布受指称距离的制约,而指称距离的确认及改变与否又直接受制于语体、事件时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
“
那
”
指称事件
照应功能
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舌尖现象”的语法化--“那谁”与“小他”
被引量:
8
8
作者
项开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63,共15页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不愿说"、"不好说(修辞)"等等。"那谁"、"小他"上述用法固化以后,成为语言的中一个指称单位,具有称呼、话语标记、指代等功能。"那+谁"、"小+他"这种组合形式以及称谓功能的形成机制均源于心理联想过程中的"由新及旧"和"以旧读新"原则,其中的核心构成成分只能是表示远指性的代词。"那谁、小他"和人称代词"你、他"一样,也有标记空间—人际距离的功能,其关系为:你<小他<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现象
“
那
谁”
“小他”
情态
指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
被引量:
13
9
作者
王志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91,共7页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说法的形成过程,认为“那是”的“是”发生进一步语法化:从判断词变为固化形式的不可分析的成分。文章还对固化与词汇化、语法化的区别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
那
是”
衔接
固化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那叫一(个)X”
被引量:
16
10
作者
唐雪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那叫一(个)X"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格式,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谓语、补语,"X"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格式的表达功能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X"具有超乎常理的状况,用该格式表达自...
"那叫一(个)X"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格式,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谓语、补语,"X"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格式的表达功能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X"具有超乎常理的状况,用该格式表达自己的主观夸张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
叫一(个)
汉语口语
夸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任那考论
被引量:
6
11
作者
杨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3,共11页
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
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此区域,不仅阻碍了百济、新罗对三韩各部的整合进程,还成为其进一步向半岛北部进兵的基地。百济在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失败后,转而与日本联合,但日本军队为南下的高句丽好太王击溃,百济被迫臣服高句丽;新罗迫于日本的压力,向高句丽求救,在击退日本军队后,高句丽驻兵新罗境内,至此,半岛内部形成以高句丽为主导的新政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
那
高句丽
新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指示词“这些、那些”的列举功能
被引量:
8
12
作者
丁加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0,95,共9页
指示词"这些、那些"具有列举功能,形成指示型列举结构,分布在两种格式中:一种是"A这些/那些B"同位形式,后面有概括项,为同位式列举结构,表达的是列举兼指示的功能;一种是"A这些/那些"形式,后面没有概括项...
指示词"这些、那些"具有列举功能,形成指示型列举结构,分布在两种格式中:一种是"A这些/那些B"同位形式,后面有概括项,为同位式列举结构,表达的是列举兼指示的功能;一种是"A这些/那些"形式,后面没有概括项,为后附式列举结构,表达的主要是列举功能,其中的"这些、那些"指示功能都已经弱化。列举标记"这些、那些"凭连类列举义在句法上区别于其他列举标记。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些、那些"所处的同位短语是产生列举标记的一个句法环境,由指示词"这些、那些"构成的后附式列举结构是汉语中表达列举义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型列举结构
“这些”
“
那
些”
连类列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护士在风湿病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雪梅
吴晓辉
刘丹妹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1062-1063,共2页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TNF是炎症反应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很多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依那西普是一种可溶性受体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
那
西普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
被引量:
3
14
作者
吕俊彪
兰天术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以"那"(或"纳")字命名的村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语言上有着自成一体的...
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以"那"(或"纳")字命名的村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语言上有着自成一体的稻作农业词汇,在经济上形成了以"那"为本的生计方式,其传统社会组织与"那"紧密相依,风俗习俗因"那"而生,而其祈"那"生息的民间信仰,则蕴含了当地人对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热切期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越来越多新生代居民向城市迁移并视城市生活为其追逐的终极目标,"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那
”文化
城市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东粤西的壮族地名“那”
被引量:
3
15
作者
马显彬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6-68,共3页
广东"那"字地名大部分可以在广西壮族聚居区找到,这说明壮族先民曾在广东生活过。这些地名主要为粤西沿海一带的村级地名,说明当时的壮族已经脱离了城市中心区,居住于城市偏远地区。"那"字地名读音更接近粤语,应该...
广东"那"字地名大部分可以在广西壮族聚居区找到,这说明壮族先民曾在广东生活过。这些地名主要为粤西沿海一带的村级地名,说明当时的壮族已经脱离了城市中心区,居住于城市偏远地区。"那"字地名读音更接近粤语,应该出现于雷州话形成之前,可见,壮族也应该在宋代就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
那
地名
壮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汉语的“(不)VP那怎么/什么”问句
被引量:
2
16
作者
丁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9,共3页
从结构上观察,元代的“(不)VP那怎么/什么”问句仍属于列项选择问范畴,只不过其后选肢是开放的,由疑问代词“怎么”、“什么”充当。这种句式由唐五代的“那?作摩?”句式发展演化而来,用来对译蒙古语里一类特殊的反诘问句,即以“不”对...
从结构上观察,元代的“(不)VP那怎么/什么”问句仍属于列项选择问范畴,只不过其后选肢是开放的,由疑问代词“怎么”、“什么”充当。这种句式由唐五代的“那?作摩?”句式发展演化而来,用来对译蒙古语里一类特殊的反诘问句,即以“不”对译’ülu’u,以“那甚么”来传达句子所表达的反诘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汉语
列项选择问
(不)VP
那
怎么/什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那个前妻”格式中的“那个”
被引量:
2
17
作者
张艳玲
刁世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93,124,共4页
“我那(个)前妻”等格式中的“那(个)”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指示意义(远指)外,还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不是可用可不用的任意性因素。同时,由于领属性定语的存在,该结构中的“那(个)”指示作用相对弱化,其主要功能是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连...
“我那(个)前妻”等格式中的“那(个)”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指示意义(远指)外,还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不是可用可不用的任意性因素。同时,由于领属性定语的存在,该结构中的“那(个)”指示作用相对弱化,其主要功能是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助词“的”具有了某些语法共性,有成为领属性定语标记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
(个)
定冠词
领属性定语标记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这”、“那”的下指用法探析
被引量:
2
18
作者
刁世兰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都可以指代下文所要叙述的内容,其下指用法不仅可以出现在句子内部,也大量出现在篇章之中。这种用法具有特定的语用价值:在读者心中营造一种悬念或期盼的心理,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关键词
“这”
“
那
”
下指
篇章
语用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指代词“那”的衔接功能研究
19
作者
蒋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4,共3页
指代词"那"既有顺接的功能,又有逆接的功能;有总结上文、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功能,也有悬念功能,制造疑问,设置延宕。不仅如此,指代词"那"还有承上的功能,也有启下的功能,甚至某些特别情形下同时拥有承上和启下的功能。
关键词
指代词
那
承上功能
启下功能
总结功能
悬念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乞大谚解》中“那”的用法分析
20
作者
伍娇
康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1-94,共4页
《老乞大谚解》是研究明初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那"可用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对书中所出现的"那"作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明初北方口语中"那"字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老乞大谚解》
“
那
”
用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这些个”“那些个”的不对称研究
1
作者
严静
李思旭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三音节固化词语的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研究(17BYY162)。
文摘
“这些个”“那些个”都具有指示、称代的功能。共时层面上,“这些个”“那些个”在句法功能、指代功能上具有不对称性。历时层面上,“这些个”先于“那些个”出现,“那些个”比“这些个”的使用频率更高。“这些个”“那些个”很有可能来源于北方地区并在南方地区流传开来。
关键词
“这些个”
“
那
些个”
指代功能
不对称
Keywords
"zhexiege(这些个)"
"naxiege(
那
些个)"
function of reference
asymmetry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2
作者
欧阳志风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文摘
“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起到了促成作用。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成或然弱性推断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用以阐释该句式义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承继性和能产性。此外,假设后置标记进入其他复句前分句末尾,这也意味着同一层次的前后分句之间可能会具有三视点。
关键词
“既然p的话
那
么q”
“既然”
“的话”
复句异类组配
或然弱性推断
Keywords
“jiran(既然)p dehua(的话),name(
那
么)q”
“jiran(既然)”
“dehua(的话)”
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 of complex sentences
uncertain and weak inferenc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式化理论与敷衍情态义应答语“那是那是”的产生
3
作者
孟丽
李向农
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5-52,共8页
基金
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校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201602)
2020年武汉工程大学校内教学研究项目(X202051)
+1 种基金
2021年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02101067013、202101293045)
2022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规划项目(2022GB036)。
文摘
运用构式化理论着重论述了敷衍情态义应答语“那是那是”产生的原因及其作为新构式的具体表现:图式性、凝固性增加,组构性降低。“那是那是”构式在主观化和重叠形式类推机制作用下产生,其语义的减量用法是礼貌原则与虚化机制矛盾作用的结果,也展现出词汇化和语法化在构式化进程中的错综关系。文章认为,“那是那是”构式在Post Cxzn CCs阶段将进一步产生语言形式的凝固,且此重叠式寒暄语具有类型学意义,可以利用此应答语的重叠形式对留学生进行寒暄语教学。
关键词
构式化
寒暄语
敷衍情态义
那
是
那
是
Keywords
constructionalization
pleasantries
perfunctory modal
Nashinashi(
那
是
那
是)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字应答句
被引量:
14
4
作者
尹世超
孙杰
机构
黑龙江大学汉语研究中心/文学院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应答句研究"(批准号05BYY04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那"的使用频率高于"这"。
关键词
“
那
”字应答句
特点
“
那
”与“这”
使用频率
Keywords
the na reply sentence
characteristic
na (
那
) and zhe ( 这 )
frequency of us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条件句中的“那/那么”
被引量:
12
5
作者
王春辉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条件句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098)资助
文摘
连词"那/那么"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点——接续性、因果性、推理性、主观性,这四个特征在条件句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汉语条件句以不使用"那/那么"为优势。在使用"那/那么"的条件句中,"那么"比"那"常用;"知域""言域"比"行域"常用;"双条件"的解读更强。在以下情形的条件句中,不能使用"那/那么":"只有"引导的特定条件句;"除非"引导的例外条件句;让步条件句;当结果小句的主语是回指条件小句的代词时;关联条件句;惯常条件句。由此可见,条件句在许多情况下"p,q"≠"p,那/那么q"。上述倾向性及制约情形可以从"那/那么"的语义特征及其他一些逻辑、认知因素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条件句
那
那
么
Keywords
conditional sentences
"na"(
那
)
"name"(
那
么)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
37
6
作者
许家金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49-57,共9页
基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自选课题(06012)"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资助
文摘
文章基于8.22小时自然口语语料,考察了"那"及"那个"的4种话语标记用法。通过对"那"和"那个"在口语中的音韵特征、出现位置、互动功能的分析,发现人们在日常会话中通过频繁运用"那"和"那个"作为话语标记成分,可以成功实现话语使用者之间的互为主体的关系,促进人际间的话语和社会互动。文章通过比较还发现电话交谈比面谈时更多使用话语标记"那(个)",用以提示话题和维持话语进程。
关键词
那
/
那
个
话语标记
语用功能
话语互动
自然口语
语料库方法
Keywords
na(ge) (
那
(个)) discourse markers pragmatic functions discourse interactionnatural discourse corpus-based approach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这”“那”指称事件的照应功能
被引量:
27
7
作者
王灿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文摘
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除了用于指称人或事物等物理实体之外,还可以在篇章中用来概括一句或一段话,这种情况可以名之曰“指称事件”。“这”、“那”充当照应语指称事件时, 它们的分布受指称距离的制约,而指称距离的确认及改变与否又直接受制于语体、事件时间等因素。
关键词
“这”
“
那
”
指称事件
照应功能
汉语
Keywords
Zhe( 这 )
Na(
那
)
reference
event
anaphoric func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舌尖现象”的语法化--“那谁”与“小他”
被引量:
8
8
作者
项开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63,共15页
文摘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不愿说"、"不好说(修辞)"等等。"那谁"、"小他"上述用法固化以后,成为语言的中一个指称单位,具有称呼、话语标记、指代等功能。"那+谁"、"小+他"这种组合形式以及称谓功能的形成机制均源于心理联想过程中的"由新及旧"和"以旧读新"原则,其中的核心构成成分只能是表示远指性的代词。"那谁、小他"和人称代词"你、他"一样,也有标记空间—人际距离的功能,其关系为:你<小他<他。
关键词
舌尖现象
“
那
谁”
“小他”
情态
指称
Keywords
TOT phenomenon neishui(
那
谁) xiaota(小他) modality referenc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
被引量:
13
9
作者
王志恺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91,共7页
文摘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说法的形成过程,认为“那是”的“是”发生进一步语法化:从判断词变为固化形式的不可分析的成分。文章还对固化与词汇化、语法化的区别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
那
是”
衔接
固化
语法化
Keywords
"nashi (
那
是)"
Coherent function
solidific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那叫一(个)X”
被引量:
16
10
作者
唐雪凝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7CJYJ07)的资助
文摘
"那叫一(个)X"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格式,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谓语、补语,"X"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格式的表达功能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X"具有超乎常理的状况,用该格式表达自己的主观夸张情感。
关键词
那
叫一(个)
汉语口语
夸张
Keywords
"najiaoyi(ge)"(
那
叫一(个))
spoken Chinese
eragger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任那考论
被引量:
6
11
作者
杨军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3,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13&ZD105)阶段性成果
文摘
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此区域,不仅阻碍了百济、新罗对三韩各部的整合进程,还成为其进一步向半岛北部进兵的基地。百济在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失败后,转而与日本联合,但日本军队为南下的高句丽好太王击溃,百济被迫臣服高句丽;新罗迫于日本的压力,向高句丽求救,在击退日本军队后,高句丽驻兵新罗境内,至此,半岛内部形成以高句丽为主导的新政治格局。
关键词
任
那
高句丽
新罗
Keywords
Renna (作
那
)
Koguryo
Silla
分类号
K31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指示词“这些、那些”的列举功能
被引量:
8
12
作者
丁加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0,95,共9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基金项目(编号:11BYY079)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A740018)
2010年度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编号:2010YX01)的资助
文摘
指示词"这些、那些"具有列举功能,形成指示型列举结构,分布在两种格式中:一种是"A这些/那些B"同位形式,后面有概括项,为同位式列举结构,表达的是列举兼指示的功能;一种是"A这些/那些"形式,后面没有概括项,为后附式列举结构,表达的主要是列举功能,其中的"这些、那些"指示功能都已经弱化。列举标记"这些、那些"凭连类列举义在句法上区别于其他列举标记。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些、那些"所处的同位短语是产生列举标记的一个句法环境,由指示词"这些、那些"构成的后附式列举结构是汉语中表达列举义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关键词
指示型列举结构
“这些”
“
那
些”
连类列举
Keywords
demonstration of enumerative structure,zhexie(这些),naxie(
那
些),the kind of enumer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护士在风湿病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雪梅
吴晓辉
刘丹妹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1062-1063,共2页
文摘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TNF是炎症反应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很多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依那西普是一种可溶性受体二聚体。
关键词
依
那
西普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管理
Keywords
依
那
西普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管理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
被引量:
3
14
作者
吕俊彪
兰天术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族群关系与经济发展”(12YJA850015)
文摘
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以"那"(或"纳")字命名的村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语言上有着自成一体的稻作农业词汇,在经济上形成了以"那"为本的生计方式,其传统社会组织与"那"紧密相依,风俗习俗因"那"而生,而其祈"那"生息的民间信仰,则蕴含了当地人对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热切期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越来越多新生代居民向城市迁移并视城市生活为其追逐的终极目标,"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关键词
“
那
”文化
城市化
文化传承
Keywords
the ' Na' (
那
) culture
urbaniz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分类号
C957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粤西的壮族地名“那”
被引量:
3
15
作者
马显彬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6-68,共3页
文摘
广东"那"字地名大部分可以在广西壮族聚居区找到,这说明壮族先民曾在广东生活过。这些地名主要为粤西沿海一带的村级地名,说明当时的壮族已经脱离了城市中心区,居住于城市偏远地区。"那"字地名读音更接近粤语,应该出现于雷州话形成之前,可见,壮族也应该在宋代就形成了。
关键词
粤西
那
地名
壮族
Keywords
Yuexi
那
(Na)
name of the place
reason
分类号
H0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汉语的“(不)VP那怎么/什么”问句
被引量:
2
16
作者
丁勇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9,共3页
文摘
从结构上观察,元代的“(不)VP那怎么/什么”问句仍属于列项选择问范畴,只不过其后选肢是开放的,由疑问代词“怎么”、“什么”充当。这种句式由唐五代的“那?作摩?”句式发展演化而来,用来对译蒙古语里一类特殊的反诘问句,即以“不”对译’ülu’u,以“那甚么”来传达句子所表达的反诘语气。
关键词
元代汉语
列项选择问
(不)VP
那
怎么/什么
Keywords
Chinese in Yuan(元) Dynasty
item-arranging question
bu(不) VP na(
那
) zenme/shenme( 怎么/什么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那个前妻”格式中的“那个”
被引量:
2
17
作者
张艳玲
刁世兰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93,124,共4页
文摘
“我那(个)前妻”等格式中的“那(个)”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指示意义(远指)外,还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不是可用可不用的任意性因素。同时,由于领属性定语的存在,该结构中的“那(个)”指示作用相对弱化,其主要功能是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助词“的”具有了某些语法共性,有成为领属性定语标记的倾向。
关键词
那
(个)
定冠词
领属性定语标记
语用功能
Keywords
na(
那
) , definite article, marks of possessive attribute, pragmatic function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这”、“那”的下指用法探析
被引量:
2
18
作者
刁世兰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文摘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都可以指代下文所要叙述的内容,其下指用法不仅可以出现在句子内部,也大量出现在篇章之中。这种用法具有特定的语用价值:在读者心中营造一种悬念或期盼的心理,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关键词
“这”
“
那
”
下指
篇章
语用价值
Keywords
zhe(这)
na(
那
)
cataphora
text
pragmatic value
分类号
H02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指代词“那”的衔接功能研究
19
作者
蒋华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4,共3页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英汉语构式的认知研究"(07BYY007)
2009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课题"指示代词若干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09B039)
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成果
文摘
指代词"那"既有顺接的功能,又有逆接的功能;有总结上文、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功能,也有悬念功能,制造疑问,设置延宕。不仅如此,指代词"那"还有承上的功能,也有启下的功能,甚至某些特别情形下同时拥有承上和启下的功能。
关键词
指代词
那
承上功能
启下功能
总结功能
悬念功能
Keywords
demonstrative pronoun
na (
那
)
function of connecting-the-preceding
function of informing- the-following
summarizing function
suspense function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乞大谚解》中“那”的用法分析
20
作者
伍娇
康健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1-94,共4页
文摘
《老乞大谚解》是研究明初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那"可用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对书中所出现的"那"作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明初北方口语中"那"字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老乞大谚解》
“
那
”
用法
Keywords
Laoq idaYanjie
"
那
"
usage
分类号
H21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这些个”“那些个”的不对称研究
严静
李思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欧阳志风
《现代语文》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构式化理论与敷衍情态义应答语“那是那是”的产生
孟丽
李向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那”字应答句
尹世超
孙杰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条件句中的“那/那么”
王春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
许家金
《语言科学》
CSSCI
2008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这”“那”指称事件的照应功能
王灿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舌尖现象”的语法化--“那谁”与“小他”
项开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
王志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析“那叫一(个)X”
唐雪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任那考论
杨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指示词“这些、那些”的列举功能
丁加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护士在风湿病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作用的探讨
刘雪梅
吴晓辉
刘丹妹
《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
吕俊彪
兰天术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广东粤西的壮族地名“那”
马显彬
《宜宾学院学报》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元代汉语的“(不)VP那怎么/什么”问句
丁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我那个前妻”格式中的“那个”
张艳玲
刁世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这”、“那”的下指用法探析
刁世兰
《新余高专学报》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指代词“那”的衔接功能研究
蒋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老乞大谚解》中“那”的用法分析
伍娇
康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