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面向青年的认同建构
1
作者 孙一达 《视听》 2023年第8期78-80,共3页
B站自制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是一部面向青年群体的影像作品。该片不仅通过选题的设置、文本的多向度呈现、价值的巧妙提炼,呈现出与传统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截然不同的风格,还通过多维度呈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极大满足了青年... B站自制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是一部面向青年群体的影像作品。该片不仅通过选题的设置、文本的多向度呈现、价值的巧妙提炼,呈现出与传统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截然不同的风格,还通过多维度呈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极大满足了青年群体对历史的猎奇心理,实现了主流话语与青春话语的结合,唤起了青年群体的认同,完成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正向价值观念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历史文化 青年 认同建构 《历史那些事》
下载PDF
从《夫妻那些事》看现代女性的出路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金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132,共2页
传统社会中,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她们所扮演的只是男性附属品的角色,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被限制束缚在家务劳动中,照顾家庭,抚养孩子。她们不能接触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发展到现在,女性取得了比传统社会中更多的权利和相对平等... 传统社会中,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她们所扮演的只是男性附属品的角色,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被限制束缚在家务劳动中,照顾家庭,抚养孩子。她们不能接触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发展到现在,女性取得了比传统社会中更多的权利和相对平等的地位,可是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难题,是继续扮演传统角色,还是对其进行彻底的颠覆?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中三位女主人公,来分析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选择和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选择 《夫妻那些事》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以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明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9期118-119,共2页
新媒体纪录片凭借其包容性强、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逐渐成为取代文字和图片的一种内容消费新形式。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历史那些事》借助设置对立话语、故事化叙述等叙事策略讲述历史中的经典人物和精彩片段... 新媒体纪录片凭借其包容性强、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逐渐成为取代文字和图片的一种内容消费新形式。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历史那些事》借助设置对立话语、故事化叙述等叙事策略讲述历史中的经典人物和精彩片段,为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年轻化表达 传统文化 《历史那些事》
下载PDF
审美的使命在于揭示人的可能性——以《冀鲁边那些事》为例
4
作者 王万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2-67,共6页
1950年代的"文学是人学"和1980年代"人"的回归,是审美理论和实践的大跨越。审美是敏感的艺术活动,审美意识的突破不可以一蹴而就。在上一轮的模式化被打破之后,审美的关注一直集中于人的状态,包括生存的状态和生活... 1950年代的"文学是人学"和1980年代"人"的回归,是审美理论和实践的大跨越。审美是敏感的艺术活动,审美意识的突破不可以一蹴而就。在上一轮的模式化被打破之后,审美的关注一直集中于人的状态,包括生存的状态和生活的状态。如今,审美面临着挑战,不仅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学科都关注人,科技的飞跃发展更是提出了人的状态的新课题。创新要求审美必须进行新的探索,不能再停留于对人的状态的观照,探索人的可能性成为审美的新界标。《冀鲁边那些事》的包容性叙事和聚合型结构,凸显审美的创新意识,自觉呼应审美的新使命,艺术的敏感和创新的实绩弥足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新使命 人的可能性 《冀鲁边那些事》
下载PDF
温情的叙述与真、善、美的开掘——评孙海芳《这些字,那些事》
5
作者 韩伟 刘一帆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17-19,共3页
对于文艺作品,往往要求真、善、美的统一。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深刻地反映生活真实,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又有高度的艺术性。本文将通过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这三个方面来揭示《这些字,那些事》这部作品以真、善、... 对于文艺作品,往往要求真、善、美的统一。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深刻地反映生活真实,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又有高度的艺术性。本文将通过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这三个方面来揭示《这些字,那些事》这部作品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些字 那些事》 真、善、美 艺术真实 情感评价 形式创造
下载PDF
汉字的情感与文化——读孙海芳《这些字,那些事》
6
作者 王小英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
孙海芳的《这些字,那些事》通过对汉字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方式,从汉字的字形义推演至语言义,并将与这些汉字相关的民俗及文化以故事的形式镶嵌其中,对汉字工具论给文化造成的遮蔽做出了一定的纠正。小品文的图像选择显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 孙海芳的《这些字,那些事》通过对汉字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方式,从汉字的字形义推演至语言义,并将与这些汉字相关的民俗及文化以故事的形式镶嵌其中,对汉字工具论给文化造成的遮蔽做出了一定的纠正。小品文的图像选择显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图像作为文字语言的辅助角色出现,增强了小品文的修辞效果,也使得文化以抽象与具象的方式同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些字 那些事》 符号学 汉字
下载PDF
电视剧《咱家那些事》央视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7
作者 李卿 《丝绸之路》 2015年第2期56-57,共2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新领域。电影、电视剧的宣传片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彰显其表现力,从而吸引观众,达到宣传的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新领域。电影、电视剧的宣传片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彰显其表现力,从而吸引观众,达到宣传的目的。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和形式层面对电视剧《咱家那些事》央视宣传片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视觉和听觉构建多模态语篇实现吸引观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咱家那些事》 央视宣传片 多模态话语
下载PDF
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敏 佘飞 《今传媒》 2021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本文以作品分析的方法,探讨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在叙事策略方面的创新性表达,以期对网生纪录片这一新兴的纪录片样态研究提供借鉴。该纪录片在叙事策略方面的探索包括,故事化和娱乐性、碎片化结构、戏仿式表达和解构性的解说词等,... 本文以作品分析的方法,探讨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在叙事策略方面的创新性表达,以期对网生纪录片这一新兴的纪录片样态研究提供借鉴。该纪录片在叙事策略方面的探索包括,故事化和娱乐性、碎片化结构、戏仿式表达和解构性的解说词等,这些创新使作品呈现出与传统纪录片截然不同的艺术形态和传播效果,为纪录片创作和未来发展拓展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生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 策略
下载PDF
浅析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内容创作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晓彤 《声屏世界》 2019年第2期39-40,共2页
作为国内首档网生历史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由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自制出品,取得了亮眼成绩。而随着在豆瓣评分的降低,《历史那些事》颠覆传统的创作形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创作... 作为国内首档网生历史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由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自制出品,取得了亮眼成绩。而随着在豆瓣评分的降低,《历史那些事》颠覆传统的创作形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创作理念、叙事手法、题材选择三个角度简要介绍其内容创作,以期探索网生纪录片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生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 创作理念 题材选择
下载PDF
娓娓道来的人间真情——浅评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0
作者 马依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台湾作家吴念真的回忆录作品集《这些人那些事》,任凭想象的人称设计与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温暖的文字间别样的"乡土"情结,说不完的真情意、道不尽的故乡情,使这本书满含生命大气磅礴的力量与生活跌宕起伏的精彩。作者没有发... 台湾作家吴念真的回忆录作品集《这些人那些事》,任凭想象的人称设计与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温暖的文字间别样的"乡土"情结,说不完的真情意、道不尽的故乡情,使这本书满含生命大气磅礴的力量与生活跌宕起伏的精彩。作者没有发出狂呼呐喊,没有开出救世良方,也没有给出现世批判,而平凡故事的细腻表达却变得鲜活,变得生动,变得精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念真 《这些人那些事》 台湾文学
下载PDF
浅析孙海芳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的温暖格调
11
作者 惠若新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41-43,共3页
孙海芳的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内容共分为四卷,分别是"那些人"、"那些话"、"那些印象"和"那些事"。作者独辟蹊径,分别从一个个汉字写起,延伸至人物、教学、民俗及旅游等诸多方面,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充满了温情与爱。... 孙海芳的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内容共分为四卷,分别是"那些人"、"那些话"、"那些印象"和"那些事"。作者独辟蹊径,分别从一个个汉字写起,延伸至人物、教学、民俗及旅游等诸多方面,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充满了温情与爱。细细读来,流畅的文字如涓涓细流,给人以温暖之感;而散文所呈现出的这种温暖格调与作者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海芳 《那些字 那些事》 温暖格调
下载PDF
浅谈孙海芳散文的创作特色——评《这些字,那些事》
12
作者 贺敏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孙海芳的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由字延伸到生活,讲述了有关兰州的民俗、典故、传说,并加入了作者与字有关的感想与经历,温暖抑或伤感的文字让读者获得精神抚慰。她的散文创作注重对题材的开拓,深入挖掘主题,敢于走出书斋,接受瞬息万... 孙海芳的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由字延伸到生活,讲述了有关兰州的民俗、典故、传说,并加入了作者与字有关的感想与经历,温暖抑或伤感的文字让读者获得精神抚慰。她的散文创作注重对题材的开拓,深入挖掘主题,敢于走出书斋,接受瞬息万变的生活撞击,感情真挚、坦率,以情动人,语言清丽优美、晓畅明快,富有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海芳 《这些字 那些事》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文学文本的魅力与意义世界的生成——评孙海芳的《这些字,那些事》
13
作者 赵娜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43-45,共3页
本文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方面挖掘出作品中沉潜的人的生命意义及其价值。作者孙海芳在《这些字,那些事》中将整本书分为"那些人"、"那些话"、"那些印象"、"那些事"四卷,分别从不同... 本文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方面挖掘出作品中沉潜的人的生命意义及其价值。作者孙海芳在《这些字,那些事》中将整本书分为"那些人"、"那些话"、"那些印象"、"那些事"四卷,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平实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谱写了一首动听的生活之歌,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些字 那些事》 人与世界 文字世界
下载PDF
“人生的艺术化”与文学的力量——评孙海芳的《这些字,那些事》
14
作者 刘萱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38-40,共3页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四个方面对《这些字,那些事》的艺术价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此寻找文学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些字 那些事》 人生的艺术化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策略——以《历史那些事》为例
15
作者 熊嘉宝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9期112-114,共3页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内容更加多样,传播方式也更为多元。由哔哩哔哩出品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有较高的关注度,内容表现方式呈现出为受众独家定制的特点,传播策略也更加独特。因此,本文以《历史那些事》为例,首先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内容更加多样,传播方式也更为多元。由哔哩哔哩出品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有较高的关注度,内容表现方式呈现出为受众独家定制的特点,传播策略也更加独特。因此,本文以《历史那些事》为例,首先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特征,然后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在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纪录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纪录片 哔哩哔哩 《历史那些事》
下载PDF
网络诙谐文化下纪录片娱乐化倾向探究——以《历史那些事》为例
16
作者 向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6期105-105,共1页
近年来,对严肃话题进行解剖后再创作的形式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历史那些事》将网络诙谐文化与严肃话题相结合,用年轻人的语境讲述历史故事,将传统纪录片严肃、枯燥的固化印象颠覆,但也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如何平衡娱乐与严肃的... 近年来,对严肃话题进行解剖后再创作的形式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历史那些事》将网络诙谐文化与严肃话题相结合,用年轻人的语境讲述历史故事,将传统纪录片严肃、枯燥的固化印象颠覆,但也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如何平衡娱乐与严肃的碰撞,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那些事》 网络诙谐文化 年轻人语境
下载PDF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吴念真《这些年,那些事》
17
作者 陈奇 《党的生活(青海)》 2013年第5期59-59,共1页
在台湾,吴念真被称为“国宝级欧吉桑(大叔)”他写小说,写剧本.他还是名出色的演员,他是讲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这些年,那些事》是吴念真导演积累了多年,珍藏了多年的文集,是他“经历过人生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 在台湾,吴念真被称为“国宝级欧吉桑(大叔)”他写小说,写剧本.他还是名出色的演员,他是讲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这些年,那些事》是吴念真导演积累了多年,珍藏了多年的文集,是他“经历过人生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感 文学评论 吴念真 《这些年 那些事》
下载PDF
探析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创新性
18
作者 周镜 马新新 《传媒论坛》 2019年第3期81-81,83,共2页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本文将以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为...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本文将以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为例,分析探讨纪录片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 创新性
下载PDF
那些人,那些事
19
作者 丁卫军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8期6-8,F0002,共4页
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些人和事,时常在心头荡漾,撩动心扉,不能自已。从教生涯已经进入第31个年头了,我常常想起我求学的经历,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我读小学已经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物质条件相对贫乏。我的小学读的是复式班——也就是一年... 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些人和事,时常在心头荡漾,撩动心扉,不能自已。从教生涯已经进入第31个年头了,我常常想起我求学的经历,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我读小学已经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物质条件相对贫乏。我的小学读的是复式班——也就是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四年级和五年级在一个教室,均由一个老师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级 那些人那些事 复式班 教室 物质条件 一年级 心扉 四年级
下载PDF
纪录片的边界漂移及其思考——从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说起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雯艳 高小冉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5-90,共6页
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模糊了纪录片与非纪录片的边界,混淆了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其在互联网的传播效益其实与纪录片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更多是借由网络平台完美迎合了"网生一代"受众的消费倾向与娱乐需求。一旦这种风格成... 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模糊了纪录片与非纪录片的边界,混淆了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其在互联网的传播效益其实与纪录片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更多是借由网络平台完美迎合了"网生一代"受众的消费倾向与娱乐需求。一旦这种风格成为主流,将对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创作产生冲击。该片存在的以消解历史来制造娱乐、以文化快餐来解构深层意义等历史文化问题需要正视。在当下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共存交叠中,纪录片本身的界定更需要澄清和重申,保证影像素材的索引性、尊重与敬畏历史等纪实手法和真实理念更需要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 虚构 纪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