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文佛典用例看“何忽”“那忽”及其中“忽”的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志翘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7,共10页
"何忽""那忽"是中古汉语中出现的一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询问原因、诘问、责问的语言形式。"何忽""那忽"的性质,学界有的将它们看成一个双音词,认为相当于"何""那",... "何忽""那忽"是中古汉语中出现的一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询问原因、诘问、责问的语言形式。"何忽""那忽"的性质,学界有的将它们看成一个双音词,认为相当于"何""那",表示"为什么""怎么"之义;有的虽没有明确将它们作为一个词,但认为其中的"忽"无义,仅是凑足一个音节的语助。本文通过调查同时期语料(特别是汉文佛典中的大量用例),发现"何忽"与"何","那忽"与"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使用此类"何忽""那忽"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带有因突然发生、发现某事而惊讶、责问的意味。"何忽"的扩展形式是"如何+忽""云何+忽""如何+忽然""云何+忽然""云何+忽尔";"那忽"的扩展形式是"奈何+忽""奈何+忽然""奈何+忽尔""奈何+忽焉"。其次,历代文献中以"忽"为语素的双音词,其中的"忽"均有实义,未见为凑足一个音节而作语助的用法。我们认为"何忽""那忽"中的"忽"并非语助,且有"忽然""突然"之实意,故"何忽""那忽"并非双音词,而是两个单音词组合的一种凝固形式(或称"如何+忽""如何+忽然""奈何+忽""奈何+忽然"等的缩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忽 那忽 扩展形式 性质
原文传递
疑问副词“那忽”的形成
2
作者 李素英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8,共4页
"那忽"是中古汉语新生疑问副词,其来源或形成问题一直无人论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翔实的引例,探讨"那"、"忽"由线性序列上的邻接成分经重新分析得以词汇化的过程和条件:"出乎意料&qu... "那忽"是中古汉语新生疑问副词,其来源或形成问题一直无人论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翔实的引例,探讨"那"、"忽"由线性序列上的邻接成分经重新分析得以词汇化的过程和条件:"出乎意料"的语义基础使表询问和反诘的"那"与表"突然"义的"忽"在线性顺序中得以连用,而分句句首的语法位置则为"那忽"的形成提供了句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忽 疑问副词 词汇化
原文传递
疑问副词“何忽” 被引量:3
3
作者 钟兆华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18,共6页
“何忽”、“那忽”是汉语史上两个尚待认识的虚词。通过分析比较 ,作者判定它们是一组同义词。文章力图通过较为详实的引例 ,探讨它们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及构成方式。经考察 ,作者认为 ,“何忽”、“那忽”在语句中的基本职能是充当... “何忽”、“那忽”是汉语史上两个尚待认识的虚词。通过分析比较 ,作者判定它们是一组同义词。文章力图通过较为详实的引例 ,探讨它们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及构成方式。经考察 ,作者认为 ,“何忽”、“那忽”在语句中的基本职能是充当疑问副词 ,可以表示疑问、询问或诘问语气。它们以偏正结构成词 ,“何”、“那”是词的基本成分 ;“忽”不具有实在意义 ,是个辅助成分。从晋代到唐宋期间 ,都能看到它们的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忽 那忽 疑问副词 偏正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