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阮诗玮基于伏邪理论运用透邪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1
作者 杨运劼 阮诗玮(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扶正贯穿始终。重视三焦分治:上焦用药以轻宣为法,祛邪务尽;中焦用药以芳香透达、苦燥健运、淡渗利泄为法;下焦用药以固涩收敛、厚味填精、虫蚁捜剔为主。此外,强调病后调护对透达邪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透 三焦分治 病后调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阮诗玮基于伏邪理论辨治慢性肾脏病
2
作者 吴美琴 高嘉玮 阮诗玮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02-1506,共5页
阮诗玮教授通过梳理伏邪的定义,认为伏邪的致病特点包括:伏邪致病,隐匿难除;伏邪所藏,病位多端;伏邪所发,正虚邪盛。伏邪在慢性肾脏病中,可伏藏于如下病位:邪伏少阴、邪伏膜原、邪伏营血、邪伏肾络、邪伏三焦。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在于脾... 阮诗玮教授通过梳理伏邪的定义,认为伏邪的致病特点包括:伏邪致病,隐匿难除;伏邪所藏,病位多端;伏邪所发,正虚邪盛。伏邪在慢性肾脏病中,可伏藏于如下病位:邪伏少阴、邪伏膜原、邪伏营血、邪伏肾络、邪伏三焦。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在于脾肾亏虚,三焦气化无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毒瘀互结所致。其病机总以正虚邪盛为主,常兼有多焦、多脏腑之病变,正虚为伏邪致病之本,邪盛为其标,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以透发为贵。阮教授擅从伏邪角度治疗慢性肾脏病,提出的正邪辨证法,在该病的治疗上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临床上需掌握扶正与祛邪之法度,切不可过于攻伐,以伤正气。正虚之处,亦是容邪之处,故阮老师临床上以顾护先后天为要,在病情稳定之时,以固本培元为主,兼以祛邪;发作之时,可扶正祛邪兼顾,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阮老师治疗慢性肾脏病还常伍以风药,重视顾护津液、截断病邪传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理论 伏少阴 伏膜原 伏营血 伏肾络 伏三焦 阮诗玮
下载PDF
从“中医金三角”探讨心力衰竭“毒邪”之演进 被引量:1
3
作者 康亮 黎燚华 +2 位作者 赵新军 褚庆民 李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93-1696,共4页
“金三角”理论为李荣教授总结古今医家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心力衰竭病证治理论体系。本研究从“金三角”入手谈“伏毒”之演进,阐明毒邪为“金三角”基础上病理因素的进一步累积与积聚。在纵向演变方面,分析“伏毒”由营卫腠... “金三角”理论为李荣教授总结古今医家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心力衰竭病证治理论体系。本研究从“金三角”入手谈“伏毒”之演进,阐明毒邪为“金三角”基础上病理因素的进一步累积与积聚。在纵向演变方面,分析“伏毒”由营卫腠理至膜原宗筋络脉,再至深伏于髓的演进特点,进而指导针对毒邪之治疗;在横向关系方面,从“毒阈”角度阐述毒邪积聚与毒证发病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金三角理论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伏邪托透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4
作者 袁宇莲 戴中 +5 位作者 白文 谭丽 王威 刘一颖 叶冠成 冯兴中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对伏邪托透的不同病位与疾病状态,采取相应的诊治思路。本案中医治疗的创新点在于运用黄芪建中汤方证对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期出现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形成痈肿疮疡时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紊乱状态。用药思路大体可分两类:一则通过益精填髓、健运中焦等治法滋养骨髓、扶助正气;一则通过辨证运用具有清解、辛散、托透功效的药物,将有形之邪从骨髓透散至肌表,形成痈肿疮疡,给邪以出路。如此可逐渐将邪气透尽,促进邪正交争,激活免疫系统,配合益精填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治法重建阴阳平衡,调畅气机,达到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频率,减少输血依赖的目的,为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腋窝脓肿 托透法 正交争 免疫
下载PDF
李惠林运用汗消下三法祛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5
作者 孟璐 张鹏翔 +3 位作者 王喜明 余紫嫣 赵恒侠 刘德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04-1107,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李惠林教授认为其发病关键在于“邪气”。患者因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因素致各种邪气内蕴脏腑、痹着肌肉,阻滞经络发为本病。同时邪气久蕴于内有“致瘀”“致虚”的发展趋势,病理产物的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李惠林教授认为其发病关键在于“邪气”。患者因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因素致各种邪气内蕴脏腑、痹着肌肉,阻滞经络发为本病。同时邪气久蕴于内有“致瘀”“致虚”的发展趋势,病理产物的堆积和正气的虚弱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李惠林教授紧扣患者病机,提倡应以祛邪为治疗首则,并从患者身心方面综合考虑,将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灵活改为汗消下三法,给邪以出路,达到邪去正复病安的目的。临床使用中,汗法强调轻解发汗散邪,常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消法意在行气消壅祛邪,常使用黄连温胆汤、当归拈痛汤加减;下法重在散瘀逐邪,常选用抵挡汤以及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祛邪同时不忘顾护正气,若患者正虚已甚,则可扶正后再行祛邪之法。李惠林教授基于中医传统攻邪理论进行守正创新,提出了汗消下三法祛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思路,并临证多选用经方治疗,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 李惠林 汗消下 经方
下载PDF
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析慢性鼻窦炎的病机与辨证治疗
6
作者 丁然 刘真 +2 位作者 王金 夏彤 李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95-398,共4页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认为湿热浊邪蒙蔽于上而阻遏清阳,可致清窍为之壅塞。文章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讨CRS的基本病机和中医辨证治疗。CRS的基本病机为浊...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认为湿热浊邪蒙蔽于上而阻遏清阳,可致清窍为之壅塞。文章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讨CRS的基本病机和中医辨证治疗。CRS的基本病机为浊邪上蒙、阻遏清阳、清气不升、浊邪不降、壅塞鼻窍,临床治疗应注重培土生金,升清降浊,芳香化浊,清热行瘀,以达治病求本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清窍 害清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
7
作者 杨梦 胡思远 +2 位作者 李琳 王梓仪 胡志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指导意义,隶属于正邪理论范畴,即Th17/Treg细胞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属于“正气”范畴;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免疫异常,促进疾病的发生,属于“邪气”范畴。基于此,作者以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微观角度来阐述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衰早期,正虚为主,邪实为辅;心衰中期,正虚邪实;心衰晚期,邪实为主,正虚为辅;心衰终末期,正虚为主。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调整机体正邪平衡,恢复机体Th17/Treg细胞的动态平衡,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Th17/Treg在心衰的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心衰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TH17/TREG细胞 理论 中药干预
下载PDF
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
8
作者 杨梦 苏丽清 胡志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的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心衰的发展及预后。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从免疫炎症与心衰的关系及中药防治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心衰早期,以心气虚为主,兼心气阴虚,尚未化毒、入络;心衰中期,心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饮留滞络脉,有化毒、入络趋势;心衰晚期,痰、瘀、水蕴结成毒,损伤心络。中药以复方治疗为主,多具有益气温阳、化瘀利水、解毒通络之功效,通过恢复M1/M2、Th1/Th2及Th17/Treg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调节促炎/抗炎因子,从根本上祛除或缓解因毒邪产生的病理状态,减轻炎症,调整心之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保护心功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心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络病学说 毒损心络 免疫炎症
下载PDF
高祥福基于伏邪理论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一例
9
作者 钱佳文 黄哲昊 +1 位作者 吕秀洁 高祥福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伏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不明原因发热(FUO)指体温≥38.3℃,病程≥3周,经过1周较全面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高祥福为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 伏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不明原因发热(FUO)指体温≥38.3℃,病程≥3周,经过1周较全面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高祥福为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高师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治疗FUO患者验案一则整理如下。1验案实录患者,男,56岁。2022年7月16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理论 伏膜原三焦 医案
下载PDF
基于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的风湿骨病理论体系的探讨
10
作者 周淑娟 刘保恒 +1 位作者 张子扬 辛凯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娄多峰教授一生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并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通过学习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的筋膜理论、三焦理论等和自身临床实践,对风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位进行探讨... 娄多峰教授一生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并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通过学习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的筋膜理论、三焦理论等和自身临床实践,对风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位进行探讨,得出风湿病无论是发病机制(多为自身免疫性)、发病部位(多系统损伤)、临床特点(多见筋骨关节的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纤维化)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都符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与常规意义上的内科系统疾病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娄多峰教授的学术思想,可以形成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风湿骨病理论体系,丰富了中医风湿病的诊疗思维模式,为复杂疑难风湿病注入新的内涵,为风湿病晚期筋挛骨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骨病 “虚瘀”理论 风湿骨病理论体系 娄多峰
下载PDF
不同语境下虚邪的英译问题
11
作者 马芝艳 苏新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163-165,共3页
此文通过梳理文献,厘清了虚邪在不同语境下的主体内涵。在中医学中,虚邪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一指外感之邪,一指在疾病传变过程中从母脏传来的邪气。作者认为,虚邪的英译应随着语境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才能准确表达其中文内涵。虚邪若是指外... 此文通过梳理文献,厘清了虚邪在不同语境下的主体内涵。在中医学中,虚邪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一指外感之邪,一指在疾病传变过程中从母脏传来的邪气。作者认为,虚邪的英译应随着语境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才能准确表达其中文内涵。虚邪若是指外邪,译为vacuity evil,抑或是译为deficient pathogen,都不是最佳译语;作者认为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是较佳选择。虚邪若指从母脏传来的邪气,作者认为译为pathogenic factors from mother zang organ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英译 语境
下载PDF
“遇邪”与清代假命案的形成与处理——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讨论
12
作者 陈廷湘 白莎莎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有清一代,凡最终确定并不构成关系人犯罪的命案称为假命案。在对假命案的处理过程中,涉案人及州县官员均有借用“遇邪”之类理据来促成案件和解的行为。虽然百姓以死者“遇邪”为由和解命案的背后多隐含金钱因素的推动,但知县为了顺利结... 有清一代,凡最终确定并不构成关系人犯罪的命案称为假命案。在对假命案的处理过程中,涉案人及州县官员均有借用“遇邪”之类理据来促成案件和解的行为。虽然百姓以死者“遇邪”为由和解命案的背后多隐含金钱因素的推动,但知县为了顺利结案,对于这一结果往往乐见其成,甚至在审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动引导涉案人确认死者遇邪身亡之举。然而,由于朝廷以儒家思想规范社会,总体上不容妖邪鬼怪之说,州县在上呈详文中又往往隐去“遇邪”的死因记录,以致档案记载的司法状况多呈混乱。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此类司法实践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种司法实践会造成案情中许多对社会生活史和法制史研究有重要意义的真实细节的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县档案 假命案
下载PDF
宋坪教授扶正祛邪治疗荨麻疹经验
13
作者 李娜 宋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
荨麻疹病机复杂多变,顽固难治。宋坪教授执简驭繁,从正邪角度去思考其发病机理,认为:三表相通,是邪气入侵的道路;脾胃虚弱,是邪气伏留的基础;阳虚血瘀,是顽固难愈的关键。其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多采用疏风解毒、... 荨麻疹病机复杂多变,顽固难治。宋坪教授执简驭繁,从正邪角度去思考其发病机理,认为:三表相通,是邪气入侵的道路;脾胃虚弱,是邪气伏留的基础;阳虚血瘀,是顽固难愈的关键。其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多采用疏风解毒、调和营卫法,使“邪去正自安”;慢性迁延期扶正祛邪兼顾,多采用升阳健脾、透散伏邪法;久病难治的荨麻疹,多采用温阳固卫,化瘀透邪法,使“正复邪自去”。常用方剂有荨麻疹方(经验方)、九味羌活汤、升阳益胃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其次是消风散、麻黄汤、麻桂各半汤、荆防败毒散、金匮肾气丸等,临床辨证选方、灵活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扶正祛 升阳健脾 温阳透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
14
作者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为肺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肺纤维化 巨噬细胞极化 扶正祛
下载PDF
基于海南地区气候、人文特色浅析热带地区湿、热邪气对冠心病诊治的影响
15
作者 陆海鹏 王子琴 +2 位作者 张健 朱颖 李秘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50-653,657,共5页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海南地区位于我国南端,气候为热带季风,病邪以“湿”和“热”为主,对冠心病发病及影响较内陆地区颇有不同。我们拟基于海南地区气候、人文特色,分析该地湿、热邪...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海南地区位于我国南端,气候为热带季风,病邪以“湿”和“热”为主,对冠心病发病及影响较内陆地区颇有不同。我们拟基于海南地区气候、人文特色,分析该地湿、热邪气对冠心病的影响,总结针对热带地区冠心病湿邪和热邪的治疗思路,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湿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来源及其宗旨
16
作者 郑永辉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100,共7页
阐述《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及内容,其编选体例合诗格于诗选之中,除试帖诗外诸体兼收;考证《古今诗选无邪集》内容来源于明末选本《赓订笺释批评古诗直解》《赓订笺释批评唐诗直解》、清初选本《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同声集》... 阐述《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及内容,其编选体例合诗格于诗选之中,除试帖诗外诸体兼收;考证《古今诗选无邪集》内容来源于明末选本《赓订笺释批评古诗直解》《赓订笺释批评唐诗直解》、清初选本《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同声集》等,是在明末清初诗歌选本的基础上,以辟二教的“无邪”作为选诗宗旨,进行再选择;认为《古今诗选无邪集》的体例和内容既体现了考据时代下辟佛老思潮,也反映了科举制度改革下指导试帖诗创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诗选无集》 编选体例 考据学 科举
下载PDF
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老年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凤仪 徐红日 +7 位作者 林英 马洁 马洪皓 曹鸿云 于淼 张路遥 李鸥 李莹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肺炎老年大鼠不同时相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老年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药提前给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除空白组外使用经口气管插管法进行MDRPA肺... 目的探讨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肺炎老年大鼠不同时相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老年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药提前给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除空白组外使用经口气管插管法进行MDRPA肺炎造模,观察各组大鼠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血清及肺组织标本,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等结构;在感染后第3日取肺组织标本,电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中药提前给药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提高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明显降低MDRPA肺炎老年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其作用强度明显优于西药组,且可明显减少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肺泡结构的破坏。中药提前给药组可在炎症反应早期升高血清抑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结论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对老年MDRPA肺炎大鼠有着较高的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与头孢他啶联合治疗可纠正MDRPA感染后紊乱的炎症状态,减轻炎症损伤。中药提前给药可对MDRPA感染后造成的炎症损伤起到保护与治疗作用,对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扶正透解毒化瘀方 炎症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基于脂质肾毒性学说探析慢性肾脏病“湿邪内蕴”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及“从湿论治”的潜在靶点
18
作者 吴爱君 程冉 +9 位作者 曾艳秋 黎创 黄丽华 王晓婉 胡天祥 陆智昇 黄清明 毛炜 徐鹏 田瑞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CKD起病隐匿、病程缠绵,“湿”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还能夹杂风、水、热、瘀、痰、浊、毒等一种或多种实邪加重CKD的病情,“湿...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CKD起病隐匿、病程缠绵,“湿”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还能夹杂风、水、热、瘀、痰、浊、毒等一种或多种实邪加重CKD的病情,“湿邪内蕴”在CKD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从湿论治”CKD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自“脂质肾毒性”学说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现代生物学研究逐步揭示了脂代谢在CK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与机制。笔者通过对“脂代谢”与“湿”的特点进行梳理,认为脂代谢紊乱可看作是CKD中“湿邪内蕴”的重要微观表现,脂代谢重编程通过影响机体免疫、炎症、水液代谢等方面从而呈现“风湿”“水湿”“湿热”等证,同时“调控脂代谢”亦是“从湿论治”CKD的潜在靶点。本文基于脂质肾毒性学说探析CKD中“湿邪内蕴”的现代科学内涵,并从调控脂代谢角度解析CKD“从湿论治”的生物学机制,希冀为临床中医治疗CKD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发挥中医既病防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脂质肾毒性 脂代谢 湿 从湿论治
下载PDF
名中医丛慧芳从“正虚邪恋”论治“寒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19
作者 李丽淼 吴丹 +3 位作者 丛慧芳 徐虹云 王丹凝 门佳囡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切不可一味攻伐祛湿清热,认为“虚”和“瘀”是导致本病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关键因素。此时瘀血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机体无力自主,缠绵痛苦势所必然。由此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疗思路,唯清热除湿恐难取效,亦非独驱邪攻瘕以复其能,故丛慧芳教授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散祛瘀之法,使正气匡扶,邪气可散,余症自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正虚 温散祛瘀 胞宫 临证经验 丛慧芳
下载PDF
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探讨益气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20
作者 宋静静 王海东 +4 位作者 杨娟娟 李浩林 陶鹏飞 王振东 金芳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7期47-50,5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危险性,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正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有关。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危险性,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正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有关。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认为“气虚”贯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始终,故当以益气扶正为治疗大法。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探讨益气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之所凑 其气必虚 益气法 王海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