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宗金 王悦芬 +7 位作者 赵文景 崔方强 孟元 沈存 孙雪艳 申子龙 唐珑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563-1566,共4页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谢记忆学说背景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于肾脏,导致疾病移时后发、迁延难愈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相吻合。现基于邪伏膜原学说,提出DN气阴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邪伏膜原的病...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谢记忆学说背景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于肾脏,导致疾病移时后发、迁延难愈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相吻合。现基于邪伏膜原学说,提出DN气阴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邪伏膜原的病机。治疗方面,在透达膜原的基础上,重视三焦的畅通。从邪伏膜原角度论治DN,扩展了邪伏膜原学说的应用范畴,开拓了中医药治疗DN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伏膜原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疾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保肾方 三焦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浅析IgA肾病的病机及证治 被引量:2
2
作者 宿家铭 史扬 +3 位作者 郭宇鑫 郑毅成 曹柏龙 柳红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36-739,共4页
IgA肾病以其发病隐匿、容易复发、迁延不愈等特点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本文认为IgA肾病“膜原”伏邪生于肾元亏损、命门火衰,传于三焦膜系、化浊蕴毒,藏于少阴膜络、痹阻肾络,发于正虚感邪、因加而发,并取象于现代... IgA肾病以其发病隐匿、容易复发、迁延不愈等特点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本文认为IgA肾病“膜原”伏邪生于肾元亏损、命门火衰,传于三焦膜系、化浊蕴毒,藏于少阴膜络、痹阻肾络,发于正虚感邪、因加而发,并取象于现代医学病理研究,拓展“邪伏膜原”的物质基础,是对该病病机的高度凝练。治疗中根据“邪伏膜原”程度,分别施以补虚托邪治法,固“膜原”之元气;以升清降浊治法,利“膜原”之浊毒;以搜风通络治法,逐“膜原”之络痹;以清热透邪治法,达“膜原”之伏邪。旨在恢复正气,透邪外达,从而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临床防治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邪伏膜原 免疫 补托法 清透法 分期论治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探讨达原饮治疗IgA肾病的理论基础
3
作者 刘宇洁 沈沛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750-752,共3页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以肾性血尿为主,伴或不伴有蛋白尿。有研究表示,在我国肾活检病理结果IgA肾病占比高达50.7%~58.2%,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2]。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的特点具...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以肾性血尿为主,伴或不伴有蛋白尿。有研究表示,在我国肾活检病理结果IgA肾病占比高达50.7%~58.2%,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2]。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先天不足,标实多为外感六淫邪气,浊邪伏藏于体内,不及时发病,日久正气内伤,邪气内陷,伺机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六淫 肾性血尿 IGA肾病 本虚标实 发性肾小球疾病 邪伏膜原
下载PDF
邪伏膜原源流考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先利 刘寨华 +1 位作者 刘思鸿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0-311,367,共3页
邪伏膜原之说为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首次提出并确立,追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虽然历代对膜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基本围绕《内经》的论述展开,鲜有实质性突破。吴又可结合疫气致病传变特点及临床经验,... 邪伏膜原之说为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首次提出并确立,追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虽然历代对膜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基本围绕《内经》的论述展开,鲜有实质性突破。吴又可结合疫气致病传变特点及临床经验,挖掘先贤对膜原的认识,提出邪伏膜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伏膜原 名词术语 源流考证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曦 郭家娟 +3 位作者 吕志国 贾秋颖 王宏安 史锁芳(指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33-123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医家认识不同,治疗各异。"邪伏膜原"理论为温病学家吴又可创立,在中医药治疗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医家认识不同,治疗各异。"邪伏膜原"理论为温病学家吴又可创立,在中医药治疗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邪伏膜原"角度入手,对1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为重型病例后,进行中医救治,以期丰富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邪伏膜原
下载PDF
姚乃礼从邪伏膜原论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慧敏 王少丽 +1 位作者 刘绍能 姚乃礼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1期25-26,共2页
姚乃礼教授提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位在半表半里之膜原,其病机为湿热蕴阻膜原,阻遏气血,肝胆疏泄失司,脾胃气机壅塞。姚乃礼教授临证以经方"达原饮"为基础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以宣达膜原湿热之邪,疏利肝胆之气,恢复脾胃运... 姚乃礼教授提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位在半表半里之膜原,其病机为湿热蕴阻膜原,阻遏气血,肝胆疏泄失司,脾胃气机壅塞。姚乃礼教授临证以经方"达原饮"为基础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以宣达膜原湿热之邪,疏利肝胆之气,恢复脾胃运化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伏膜原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姚乃礼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谈“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忠英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5,共3页
谈“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运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高忠英“邪状膜原”是温病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阶段和现象,多见于湿温病初期。有关“邪伏膜原”的提法,首见于明代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中,吴氏提示了九种传变的... 谈“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运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高忠英“邪状膜原”是温病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阶段和现象,多见于湿温病初期。有关“邪伏膜原”的提法,首见于明代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中,吴氏提示了九种传变的理论构思和开达膜原以驱邪的治则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伏膜原 温病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戾气为患 邪伏膜原”——试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病因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霆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b05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戾气为患 邪伏膜原 病因 病机 治疗 中医
下载PDF
吴又可在邪伏膜原证治疗中证型转化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宏瑛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382-383,共2页
本文通过吴又可对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分析,探究其证型转化思想在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应用证型转化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关键词 吴又可 邪伏膜原 证型转化
下载PDF
膜原及邪伏膜原学说源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宏瑛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邪伏膜原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吴又可与俞根初对邪伏膜原治疗方法之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宏瑛 《江西中医药》 2009年第4期7-8,共2页
本文通过对吴又可与俞根初关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加以比较,试图探究两位医家对这一证候的治疗思想之异同。同时,对临证使用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注意也加以探讨。
关键词 吴又可 俞根初 邪伏膜原 证治比较
下载PDF
邪伏膜原证治初探
12
作者 赵宝安 《天津中医》 2000年第5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邪伏膜原 证治 病因 病位 病机 辩证 治则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思想的新冠肺炎防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琦 安柳 +3 位作者 黎晨玉 章消 刘念 杨家耀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期89-91,共3页
邪伏膜原理论为温病学家吴又可创立,在中医药治疗瘟疫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机复杂,病情变化迅速,与温病的邪伏膜原证有许多相似之处,依据邪伏膜原理论,从病因病机、传... 邪伏膜原理论为温病学家吴又可创立,在中医药治疗瘟疫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机复杂,病情变化迅速,与温病的邪伏膜原证有许多相似之处,依据邪伏膜原理论,从病因病机、传变规律、临床表现、治疗思路等方面对新冠肺炎的防治进行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邪伏膜原 病因病机 传变规律
下载PDF
南征教授从邪伏膜原理论论治消渴肾病 被引量:12
14
作者 祝志岳 南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8期56-57,共2页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的并发症众多,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患病十年后,近50%并发糖尿病肾病,且比例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上多发、疑难重症。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春...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的并发症众多,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患病十年后,近50%并发糖尿病肾病,且比例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上多发、疑难重症。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从医五十余年,秉承“跟明师,学经典,多临床,做明医”的理念,对内科各类疑难杂病的治疗均有所成,其中,对于消渴肾病更有其独到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消渴肾病”的病名,对消渴肾病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且疗效显著。他所主张的从邪伏膜原理论治疗消渴肾病,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肾病 邪伏膜原 南征教授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得宏 李玲珑 张锋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6期944-947,989,共5页
"邪伏膜原"为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学术理论,其在《温疫论》中明确提出了"邪伏膜原"学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该学说。笔者从"邪伏膜原"角度出发,进一步总结"邪伏膜原"学说,从病因... "邪伏膜原"为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学术理论,其在《温疫论》中明确提出了"邪伏膜原"学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该学说。笔者从"邪伏膜原"角度出发,进一步总结"邪伏膜原"学说,从病因、病位、病性、传变等方面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邪伏膜原"的4个辨证模型:邪出膜原水平入侵三焦辨证模型、邪出膜原阶段入侵卫气营血辨证模型、邪出膜原表里入侵辨证模型、邪出膜原靶向入侵脏腑辨证模型,以此探讨基于膜原理论对本病的辨证施治,并据此提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邪伏膜原 瘟疫 辨证模型 防治方案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辨治要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光福 杜晶晶 《四川中医》 2020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为基于邪伏膜原理论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目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总结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结果:目前流行的新...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为基于邪伏膜原理论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目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总结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结果: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传变规律符合吴又可提出的疫病传变规律,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为该理论所述邪伏膜原者。结论:邪伏膜原理论可为中医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辨证思路,其治疗要点在于及时透解邪气,减少发病及预防邪气逆传,减少重症患者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当注意顾护患者胃气,选方可用达原饮加减,其中槟榔、草果、厚朴为组方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伏膜原 新冠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下载PDF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探讨达原饮治疗癌性发热
17
作者 胡倩倩 邹亮 周莉涵 《中医学》 2022年第5期860-865,共6页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晚期或者进展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由肿瘤本身所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临床上主要以低热为主,西医治疗以抗感染及对症处理为主,但效果欠佳。中医进行辨证施治,发热可由湿热之邪郁阻膜原而致,用以达...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晚期或者进展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由肿瘤本身所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临床上主要以低热为主,西医治疗以抗感染及对症处理为主,但效果欠佳。中医进行辨证施治,发热可由湿热之邪郁阻膜原而致,用以达原饮加减求开达膜原、清热祛湿行气之效治疗湿热中阻型癌性发热。作者基于“邪伏膜原”的诊治理论,结合癌性发热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癌性发热探寻新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邪伏膜原
下载PDF
达原饮加味治疗温疫邪伏膜原12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小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4期219-219,共1页
关键词 邪伏膜原 加味治疗 温疫 阳明经 西医治疗 门诊接诊 痰中带血
下载PDF
邪伏膜原证治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天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邪伏膜原 证治 《温疫论》 《内经》 吴又可 叶天士 薛生白
下载PDF
高祥福基于伏邪理论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一例
20
作者 钱佳文 黄哲昊 +1 位作者 吕秀洁 高祥福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伏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不明原因发热(FUO)指体温≥38.3℃,病程≥3周,经过1周较全面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高祥福为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 伏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不明原因发热(FUO)指体温≥38.3℃,病程≥3周,经过1周较全面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高祥福为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高师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治疗FUO患者验案一则整理如下。1验案实录患者,男,56岁。2022年7月16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因发热 理论 邪伏膜原三焦 医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