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虚邪凑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维超 杨会军 +3 位作者 吴晶金 彭江云 狄朋桃 李兆福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0期22-24,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长期外周关节受累为主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出现骨侵蚀而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阳虚阴寒,腠理空虚,风寒湿等外邪所凑,痰瘀内生,经络关节痹阻,阳气不得周流为本病的关键病因病机。临证论治当把握温阳祛邪通络...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长期外周关节受累为主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出现骨侵蚀而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阳虚阴寒,腠理空虚,风寒湿等外邪所凑,痰瘀内生,经络关节痹阻,阳气不得周流为本病的关键病因病机。临证论治当把握温阳祛邪通络治疗理念,遵法遣方用药,方显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阳虚邪凑 温阳通络
下载PDF
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探讨益气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2
作者 宋静静 王海东 +4 位作者 杨娟娟 李浩林 陶鹏飞 王振东 金芳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7期47-50,5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危险性,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正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有关。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危险性,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正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有关。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认为“气虚”贯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始终,故当以益气扶正为治疗大法。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探讨益气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之所 其气必虚 益气法 王海东
下载PDF
从转移前微环境探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对癌症转移防治的意义
3
作者 罗斌 阙祖俊 田建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174-3179,共6页
癌症转移是机体局部靶器官病理改变后的结局,局部“正虚”与“癌邪来袭”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动态变化规律是术后癌症转移辨治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靶器官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为癌转移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而生物免疫治疗进入临床... 癌症转移是机体局部靶器官病理改变后的结局,局部“正虚”与“癌邪来袭”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动态变化规律是术后癌症转移辨治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靶器官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为癌转移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而生物免疫治疗进入临床应用为调控肿瘤微环境防治癌症术后复发或转移提供了实践证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认为“气虚”是病邪聚集于局部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融汇中医学的动态辨证、整体防治的理论优势及西医对癌症转移认识的细胞学机制,提出转移前微环境是机体局部“正虚”的生物学基础;而基于转移靶器官的生物学特征,解析“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的现代内涵,重新认识癌转移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动态关系,将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转移 转移前微环境 之所 其气必虚 动态辨证 整体防治 抗肿瘤治疗
下载PDF
从重症角度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 被引量:9
4
作者 喻灿 王凌 +1 位作者 李旭成 周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6期990-991,共2页
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结果 ,从重症角度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两个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内外因素互为因果以及邪正盛衰的动... 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结果 ,从重症角度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两个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内外因素互为因果以及邪正盛衰的动态发展过程,并提出"虚极宜补""危则治本"的重症治疗策略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之所 其气必虚 虚不受补 虚极宜补
下载PDF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因证论治——学经典、做临床心得体会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媛 李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2期96-97,共2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内经》,意为邪气伤人应伴随正气虚弱。"邪凑"与"正虚"二者之间有三重关系,且互为因果,其中正虚又可再分。以上两种理论在指导临床虚实辨证和补泻原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学经...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内经》,意为邪气伤人应伴随正气虚弱。"邪凑"与"正虚"二者之间有三重关系,且互为因果,其中正虚又可再分。以上两种理论在指导临床虚实辨证和补泻原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学经典、做临床,《内经》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基础对中医辨证论治妇科疾病有一定指导作用。笔者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所 其气必虚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新解 被引量:4
6
作者 谌东 王祥 《新疆中医药》 2000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素问·评热病论》 之所 其气必虚
下载PDF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论宫颈HPV持续感染的因证论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佳 杨席伟 +2 位作者 武栩臣 蒋德梅 金凤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7期12-14,共3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源于《黄帝内经》,讲述了疾病"气虚"、"邪凑"的动态发展过程,《灵枢》言"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为该句释义,凡是邪凑之所,必为气虚之处。从妇科疾病宫颈HPV持续感染角度进...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源于《黄帝内经》,讲述了疾病"气虚"、"邪凑"的动态发展过程,《灵枢》言"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为该句释义,凡是邪凑之所,必为气虚之处。从妇科疾病宫颈HPV持续感染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因证分析,"气先虚"致"邪必凑","邪凑"日久致"气续虚","气虚"与"邪凑"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致本病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根据发病机理,提出"补气扶正,除湿化瘀"的宫颈HPV持续感染的治疗策略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所 其气必虚 宫颈HPV持续感染 因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论治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8
作者 段敏 胡平 +2 位作者 陆诗佳 王金灿 龙达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40-3443,共4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及著作对其内涵反复阐明并通过临床实践逐渐丰富,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眼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病毒性角膜炎为眼表多发病、疑难病,反复发作是其特征,此病侵犯眼实质,严重影...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及著作对其内涵反复阐明并通过临床实践逐渐丰富,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眼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病毒性角膜炎为眼表多发病、疑难病,反复发作是其特征,此病侵犯眼实质,严重影响视力。主要病因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多为本虚标实。此文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出发,分析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病机,探讨其在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星障 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之所 其气必虚 相争
下载PDF
从“毒、瘀、虚”论治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9
作者 刘婉虹 舒琪 +2 位作者 李淼 彭子怡 席建元 《山西中医》 2023年第5期68-70,共3页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是一种罕见难治性皮肤病,从中医“毒、瘀、虚”理论出发,认为该病病机为风湿热邪首犯肌表,厚积成毒,久病入络,化为瘀血,正气亏虚,抗邪无力,形成“毒、瘀、虚”相互影响的状态。治疗上,针对患者疾病发展特点,予解毒、...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是一种罕见难治性皮肤病,从中医“毒、瘀、虚”理论出发,认为该病病机为风湿热邪首犯肌表,厚积成毒,久病入络,化为瘀血,正气亏虚,抗邪无力,形成“毒、瘀、虚”相互影响的状态。治疗上,针对患者疾病发展特点,予解毒、化瘀、扶正补虚,使顽毒得解,瘀血得消,正气得护,为中医药治疗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提供较为完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瘀毒互结 正虚邪凑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134例糖耐量低减人群中医证候和证型特点调查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蕴华 陶枫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肝肾功能、血脂等一般项目;从"正虚""邪凑"两方面选择典型症状设计中...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肝肾功能、血脂等一般项目;从"正虚""邪凑"两方面选择典型症状设计中医证候问卷,专人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归纳证型。结果筛选出134例资料完整的IGT病例。在代表"正虚"的4种证型中,"气虚证"居于第1位,发生率接近50%,"阴虚证"居第2位;在代表"邪凑"的3种证型中,"燥热证">"湿热证">"血瘀证","燥热证"和"湿热证"总发生率超过40%。结论IGT人群证候特点:"正虚"以"气虚"为主,"阴虚"为辅;引起IGT的"邪凑"以热邪为主,分为燥热和湿热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 证候调查 正虚 邪凑
下载PDF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晶金 彭江云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1期51-52,80,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和畸形。阳虚腠理空疏,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袭,痰瘀痹阻,阳气不得周流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关键。通过文献复习探讨温阳通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温阳通络 阳虚邪凑
下载PDF
彭江云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勇洪 秦天楠 +1 位作者 刘念 彭江云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7期49-50,54,共3页
彭江云教授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不足,肾督亏虚,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深侵肾督之脉,滞留于经络关节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临床用药以注重扶正、顾护脾胃、培补肝肾、善用附子、灵活配伍等为特色,常多手段配合治疗以增强疗效。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大偻 阳虚邪凑 附子 治疗经验 彭江云
下载PDF
浅析攻下法在肿瘤晚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亮 曹勇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晚期治疗 攻下法 病因病机 之所 《内经》 积聚
下载PDF
中医:在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之间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瑞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5期551-554,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内蒙古的一所医学院中主修现代西方医学(以下简称“西医”),但也按照当时的课程安排,也学习一些传统中国医学(以下简称“中医”)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经络、针灸、方剂等等。当时背诵的一些名句,如“正...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内蒙古的一所医学院中主修现代西方医学(以下简称“西医”),但也按照当时的课程安排,也学习一些传统中国医学(以下简称“中医”)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经络、针灸、方剂等等。当时背诵的一些名句,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衰”,至今记忆犹新。但自己那时怀抱“科学”理想,大抵是一位“科学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科学 传统文化 课程安排 西方医学 中国医学 之所 科学主义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案4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国昌 《陕西中医》 2009年第10期1405-1406,共2页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慢性荨麻疹 治案 《金匮要略》 温阳益气 调和营卫 反复发作 之所
下载PDF
占永立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的思路 被引量:14
16
作者 米齐悦 杨丽平 +1 位作者 陈静 占永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572-574,共3页
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不外本虚与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有外邪、湿热、水湿、血瘀、湿浊等多种[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外在条件。本... 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不外本虚与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有外邪、湿热、水湿、血瘀、湿浊等多种[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外在条件。本虚则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致气血运行乖戾,内生实邪,而标实之证又可影响正气的化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机日趋复杂,胶结难愈。占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医疗、教学、研究工作,广集众医家之长,反复钻研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辨治 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失调 中医病机 脾肾不足 之所 外在条件
下载PDF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17
作者 冯惠玲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2期41-41,共1页
冬季天冷风大,体虚的人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招”感冒,且反复发作,十分烦恼.上呼吸道反复感染,伴有怕冷、怕风,稍有劳作就出汗,或遇冷风喷嚏不断的症状,中医辨证为气虚感冒.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部分易感者由于肌表卫气不固,抵御... 冬季天冷风大,体虚的人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招”感冒,且反复发作,十分烦恼.上呼吸道反复感染,伴有怕冷、怕风,稍有劳作就出汗,或遇冷风喷嚏不断的症状,中医辨证为气虚感冒.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部分易感者由于肌表卫气不固,抵御外邪能力不足,每当风寒邪盛时,就可轻易突破“缺口”,乘虚入侵.要想根本上摆脱感冒的“纠缠”,就要从扶正固表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感冒 玉屏风汤 体虚 呼吸道反复感染 反复发作 之所 中医辨证 卫气不固
下载PDF
从“阴火致病”论浅谈慢性肾炎的病机和治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飞翔 林燕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2期1749-1751,共3页
慢性肾炎是一组临床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症状的疾病,病理涵盖了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以及肾脏体积减小等改变的综合性肾小球疾患。因其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而当下主流的观点是其可能由于各种细菌、病... 慢性肾炎是一组临床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症状的疾病,病理涵盖了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以及肾脏体积减小等改变的综合性肾小球疾患。因其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而当下主流的观点是其可能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由来已久,关于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也是众说纷纭,但大致离不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论述邪正盛衰动态变化的众医家中,李东垣的理论较为精辟,所著《脾胃论》一书提出的"阴火致病"详细解释了后天脾胃受损后引起人体脏腑失调的病理过程,因其"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湿土之气溜于脐下"等描述与慢性肾炎的蛋白尿、高血压高度接近,李东垣认为以上诸证均可由于清阳下陷,阴火上冲引起,故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亦是可行。治疗原则当以"益气升阳",而这一观点在临床上也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之所 其气必虚 李东垣 脾胃论 阴火致病 益气升阳
下载PDF
老年肺虚的辨证防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保泉 舒丽宏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7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肺虚 防治 辨证 《黄帝内经》 之所 老年医学 中医学
下载PDF
生脉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感冒后久咳不愈24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兴乐 《新疆中医药》 2006年第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止嗽散加减 久咳不愈 小儿感冒 生脉散 加减治疗 感冒后 天气冷热 功能减退 之所 其气必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