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邪留三焦”与“分消走泄” 被引量:7
1
作者 秦迎曙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邪留三焦 分消走泄 含义 《外感温热篇》
下载PDF
温病邪留三焦证与分消走泄法探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铭凰 刘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2,共4页
分析了《温热论》的邪留三焦证及其治法。叶天士在河间分消和中满分消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法主要包括分解湿热和分部走泄两个方面的内容,湿热痰浊郁结是邪留三焦的主要病机,分消走泄法乃主要治法。分消走泄法在传染病、... 分析了《温热论》的邪留三焦证及其治法。叶天士在河间分消和中满分消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法主要包括分解湿热和分部走泄两个方面的内容,湿热痰浊郁结是邪留三焦的主要病机,分消走泄法乃主要治法。分消走泄法在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可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留三焦 分消走泄 温热论 急性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
下载PDF
论湿热类温病“邪留三焦”证治 被引量:1
3
作者 雷仲辉 《自贡医药》 1995年第2期34-35,共2页
本文以温热大师叶天土《温热论》有关原文为依据,通过对多见于湿热类温病病变过程中的“邪留三焦”证治的分析,进而着重阐明“分消走泄”治法在湿热类温病治疗中可以广泛运用。所以,应将其归属于祛湿法。
关键词 温病 湿热类温病 邪留三焦 分消走泄 辩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温病之半表半里证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温玉 陈思茵 马晓峰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主要对《伤寒学》与《温病学》中的半表半里证进行了梳理比较研究,分析了其中4种半表半里证的证治特点,完善了半表半里证的辨证论治内容,为临床的鉴别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半表半里证 柴胡证 少阳病 邪留三焦 膜原证
下载PDF
从痰瘀互结论治舌痹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欣颖 陈大权 《四川中医》 2013年第9期119-120,共2页
此文介绍了一则以舌体麻木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案,患者伴有舌体烧灼感、疼痛、干燥、无味觉、口干等表现。主要依据剥脱苔、有苔处苔白厚腻以及弦滑脉等临床表现诊断为阴虚湿热证,以脾湿阴虚为主,兼有瘀血痰湿,略伴肝郁,同时属温病邪留三... 此文介绍了一则以舌体麻木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案,患者伴有舌体烧灼感、疼痛、干燥、无味觉、口干等表现。主要依据剥脱苔、有苔处苔白厚腻以及弦滑脉等临床表现诊断为阴虚湿热证,以脾湿阴虚为主,兼有瘀血痰湿,略伴肝郁,同时属温病邪留三焦阶段。处以温胆汤加减。作者结合《血证论》及古今医家的相关认识进行分析阐述。后阴虚湿热证有所缓解,突出表现为肝郁脾虚,另外为防止邪气复聚,改为逍遥散为主,配合疏肝理气的药物,以巩固疗效,现介绍病例如下。1病案举例王某,女,46岁,2012年6月13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体麻木 阴虚湿热 瘀血痰湿 邪留三焦 温胆汤 逍遥散
下载PDF
温胆汤临证心悟
6
作者 肖文海 黄岩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3期139-139,共1页
温胆汤方出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竹茹、茯苓、甘草、枳实、半夏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每用于临床的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即虚烦不眠,或呕吐、或呃逆痰多、脘闷、眩晕、或癫痫神呆、或惊悸不... 温胆汤方出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竹茹、茯苓、甘草、枳实、半夏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每用于临床的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即虚烦不眠,或呕吐、或呃逆痰多、脘闷、眩晕、或癫痫神呆、或惊悸不宁等诸症,又治温热暑湿邪留三焦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 心悟 临证 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 痰热内扰 邪留三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