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邵燕祥诗歌中的“远方”
1
作者 段从学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1950年代诗歌中的"到远方去"中包含着的中心对"远方"的暴力性想象,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化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一种社会文化机制。这种社会文化机制既和诗人的自我冲动存在着冲突,又压抑诗... 1950年代诗歌中的"到远方去"中包含着的中心对"远方"的暴力性想象,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化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一种社会文化机制。这种社会文化机制既和诗人的自我冲动存在着冲突,又压抑诗人面对复杂生活经验的可能。邵燕祥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创作,沿着个人化和历史化两个方向,在坚守着真实的个人生命冲动的同时,又把"远方"的历史复杂性带进了自己的诗歌,消解了中心对"远方"暴力性和同一性想象,最终摆脱了个人对"中心"的依附,真正走向了"远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燕祥诗歌 远方 暴力性想象 同一性
下载PDF
革命·启蒙·“找灵魂”——论邵燕祥新诗创作中的“宏大叙事”
2
作者 王士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邵燕祥的新诗创作具有明显的"宏大叙事"的"时代"特征。这种"宏大叙事"在其创作早期主要表现为"为政治服务",被政治权力所限定和本质化了的"革命叙事",在后期则体现了向个体主体意识... 邵燕祥的新诗创作具有明显的"宏大叙事"的"时代"特征。这种"宏大叙事"在其创作早期主要表现为"为政治服务",被政治权力所限定和本质化了的"革命叙事",在后期则体现了向个体主体意识苏醒和突破思想禁锢的"启蒙叙事"的转变,创作者启蒙意识的增强也使得诗歌的这种"宏大叙事"本身面临诘难并走向了解体和停滞。纵观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可以看到一名知识分子被时代潮流裹挟而下以及个人主体挣扎、觉醒、挣脱的悲剧性的"找灵魂"过程,这其中包含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燕祥诗歌 宏大叙事 革命 启蒙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