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柴宝山 杨吉春 刘长令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介绍了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各大农药公司近年来公开的具有较好活性的化合物以及即将商品化产品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的创制经纬和合成方法。
关键词 甲酰胺 杀虫剂 氟虫酰胺 鱼尼丁受体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茶叶中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含量
2
作者 杨惟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196-19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可直接测定茶叶中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茶叶样品经粉碎、涡旋、离心、浓缩、石墨碳-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定容后,采用BEH C柱(1.7μm, 2.1 mm...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可直接测定茶叶中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茶叶样品经粉碎、涡旋、离心、浓缩、石墨碳-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定容后,采用BEH C柱(1.7μm, 2.1 mm×150 mm)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2 mmol乙酸铵-0.02%甲酸水溶液与甲醇体系,流速0.3 mL/min。[结果]茶叶中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在1.6~8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6),检出限为0.007 1μg/kg,定量限小于0.024 0μg/kg,加标回收率为95.4%~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9%(n=3)。[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茶叶中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茶叶 甲酰胺杀虫剂 氟苯虫酰胺
下载PDF
双酰胺类化合物在新农药创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浩 欧阳贵平 +3 位作者 葛成林 韩新正 张永露 周炳森 《现代农药》 CAS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综述了邻二甲酰胺类化合物和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介绍了各自的代表物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以及这两类化合物的类似物,并展望了双酰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酰胺 邻二甲酰胺类 甲酰氨基苯甲酰胺 芳杂环
下载PDF
二酰胺结构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冰春 《浙江化工》 CAS 2012年第1期7-11,32,共6页
二酰胺类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因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杀虫活性高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2007年以来国内外在二酰胺类邻苯二甲酰胺类和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鱼尼丁受体杀虫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酰胺杀虫剂 鱼尼丁受体 甲酰胺 甲酰氨基苯甲酰胺
下载PDF
新型含N-COCF_(3)硫亚胺取代的手性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周莎 王目阔 +4 位作者 谢伟彬 周沙 熊丽霞 赵毓 李正名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32-3538,共7页
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特殊杀虫剂,它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机制独特、对环境友好、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等优异的特点.为了探索新颖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碳硫双手性N-COCF_(3)硫亚胺类化合物,并通过熔点、^(1)H... 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特殊杀虫剂,它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机制独特、对环境友好、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等优异的特点.为了探索新颖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碳硫双手性N-COCF_(3)硫亚胺类化合物,并通过熔点、^(1)H NMR、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比旋光度进行了化合物表征.同时也探索了这些结构对东方粘虫的活性并总结了其构效关系.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某些化合物对东方粘虫显示出良好的杀虫活性.这些异构体的杀虫活性顺序为(S_(c),R_(s))≥(S_(c),S_(s)).值得一提的是,在苯胺部分中含有2-CH_(3)-4-Cl的化合物比具有3-CF_(3)的化合物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含有硫亚胺结构的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硫亚胺 生物活性 鱼尼丁受体 甲酰胺
原文传递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epileptic Activity of Some New N-Substituted Phthalimide Analogs
6
作者 Omran N. R. Fhid Shaban E. A. Saad +6 位作者 Talal H. Zeglam Asma Eswayah Tariq Elmoug Esra Alnnas Yousra Haroon Ahmed A. Eldep Abdelhamed Ebzabez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onvulsant effect of series phthalimides possessing an N-aromatic amines moiety substituted at position 2 (2-7). The compounds synthesized using phthalic anhydri...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onvulsant effect of series phthalimides possessing an N-aromatic amines moiety substituted at position 2 (2-7). The compounds synthesized using phthalic anhydride and various amines in reflux synthesizer.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titled compound were confirmed by physical and spectra analysis. All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in vivo for antiepileptic activity by using standard experimental models. Compounds: 2-(3H-1, 2, 4-Triazole-3-y) isoindoline-1, 3-dione (2), Ethyl-4(1, 3-dioxoisoindoline-2-yl) benzoate 3 and 2-(4-nitrophenyl) isoindoline-1,3dione (7)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P 〈 0.01-0.00001) delayed the onset and antagonized picrotoxin-induced seiz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THALIMIDES anticonvulsant activity reflux synthesiz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