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不同部位挥发油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1
作者 陈锋 罗金荣 邓聿胤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7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桂不同部位挥发油中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的HPLC-RID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作渗透介质,分别对桂皮、桂枝、桂叶的挥发油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采用Agilent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桂不同部位挥发油中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的HPLC-RID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作渗透介质,分别对桂皮、桂枝、桂叶的挥发油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磷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1),示差折光检测器(RID)温度30℃,柱温30℃,同时测定透皮样品中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计算并分析各成分的累计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分别在0.0489~0.5381μg、0.1816~9.9874μg、0.1142~1.2566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三种成分的24 h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桂皮油的为53.84、1228.10、265.29μg·cm^(-2),桂枝油的为84.73、2937.69、87.39μg·cm^(-2),桂叶油的为67.45、1699.78、347.99μg·cm^(-2);三种成分的稳态渗透速率,桂皮油的为1.41、96.24、12.77μg·cm^(-2)·h^(-1),桂枝油的为1.97、130.01、4.90μg·cm^(-2)·h^(-1);桂叶油的为0.91、74.85、16.48μg·cm^(-2)·h^(-1)。结论建立的HPLC-RID方法快速简便,分离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肉桂油的质量控制及其透皮试验研究。挥发油中各指标成分均能透过小鼠离体皮肤,24 h累计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的大小顺序均是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肉桂酸,且与成分的浓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肉桂 桂皮醛 邻甲氧基肉桂醛 HPLC-RID 体外透皮
下载PDF
肉桂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梁忠云 刘虹 +1 位作者 文彩琳 覃玉荣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8年第1期7-8,11,共3页
利用GC-MS联用仪和GC对水蒸汽蒸馏提取的肉桂皮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21个组分,结果表明肉桂皮油主要为萜类和醛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王古王巴烯(26.79%)、反式肉桂醛(39.49%)等。
关键词 桂皮 [王古][王巴]烯 反式肉桂醛 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
下载PDF
微生物法提取桂叶精油的组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笮晦 邓家刚 +1 位作者 黄静 陈嘉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的微生物菌株XJ26,具有提取肉桂叶中的肉桂精油的能力,该菌株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并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XJ26。以肉桂醛、香豆素、邻甲氧基肉桂醛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发酵培养基碳源... 从土壤中筛选到的微生物菌株XJ26,具有提取肉桂叶中的肉桂精油的能力,该菌株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并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XJ26。以肉桂醛、香豆素、邻甲氧基肉桂醛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反应体系初始p H值和提取温度对Pseudomonas aeruginosa XJ26发酵液提取肉桂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法提取肉桂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0 g/L,蛋白胨质量浓度为20 g/L,初始p H值为6,28℃下提取60 h。在该条件下,肉桂醛、香豆素和邻甲氧基肉桂醛的提取率分别为1.40%,0.729%和0.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肉桂醛 香豆素 邻甲氧基肉桂醛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基于肉桂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晓璐 郭振旺 +5 位作者 邓家刚 郝二伟 杜正彩 卢炳达 任鑫 侯小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07-2718,共12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肉桂Cinnamomum cassia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预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运用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不同产地肉桂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同时测定肉桂中肉桂醛、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肉桂Cinnamomum cassia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预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运用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不同产地肉桂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同时测定肉桂中肉桂醛、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基肉桂醛5种Q-Marker含量,建立肉桂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27批肉桂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法,肉桂醇、肉桂酸及邻甲氧基肉桂醛与内参物肉桂醛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1357、0.2115、1.5927;建立了不同产地27批肉桂的HPLC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7批不同产地肉桂可聚为5类,肉桂醛、香豆素是体现3个主产地间样品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并提示越南产的肉桂成分含量与中国广东、广西产的肉桂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能准确、简便地测定肉桂中Q-Marker的含量,不同产地的肉桂药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肉桂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质量标志物 一测多评法 化学计量学 香豆素 肉桂 肉桂 邻甲氧基肉桂醛 肉桂醛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小涛 陈晓璐 +5 位作者 郝二伟 杜正彩 韦玮 卢炳达 任鑫 邓家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97-2607,共11页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肉桂水煎液及甲醇提取物的指...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肉桂水煎液及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小鼠肾阳虚症模型,以体质量增长率、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ical hormone,ACTH)、肾脏指数、睾丸指数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肉桂的改善肾阳虚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色谱峰与药效指标的相关性,筛选Q-Marker。结果在改善肾阳虚方面,肉桂水煎液中肉桂酸为关联度较高的成分(r>0.74);肉桂甲醇提取物中肉桂醛、肉桂酸关联度最高(r>0.80),邻甲氧基肉桂醛关联度较高(r>0.72),初步确认了肉桂醛、肉桂酸、邻甲氧基肉桂醛为肉桂改善肾阳虚的药效物质基础即Q-Marker。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探讨了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Q-Marker,可为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肾阳虚 质量标志物 肉桂醛 肉桂 邻甲氧基肉桂醛
原文传递
桂枝中化学成分及抗肿瘤和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钱纯果 金路 +5 位作者 朱龙平 周洋 黎润南 杨得坡 徐新军 赵志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目的对桂枝Cinnamomi Ramulus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 目的对桂枝Cinnamomi Ramulus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并采用MTT法考察其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抑制能力,进而评价化合物的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桂枝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2-(3,4-二羟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5-二羟苯基-乙醇-3-O-β-吡喃葡萄糖苷(3)、staphylionoside D(4)、glochidionionoside C(5)、柑橘苷A(6)、dendranthemoside A(7)、euodionoside G(8)、euodionoside F(9)、3,4,5-三甲氧苯基-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淫羊藿次苷D1(11)、淫羊藿次苷F2(12)、(+)-lyonirenisol-3a-O-β-D-glucopyranoside(13)、l-threo-guaiacylglycerol-8-O-β-glucopyranoside(14)、邻甲氧基肉桂醛(15)、肉桂醛(16)、肉桂酸(1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18)、邻甲氧基苯甲酸(19)、(2R,3R)-5,7-二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醇(20)、苯甲酸(21)。其中,化合物1、20为黄酮类化合物,2、3、10~12为芳香苷类化合物,4~9为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13、14为苯丙素苷类化合物,15~18为苯丙素类化合物,19、21为苯甲酸类化合物。抗炎、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5可以有效降低MDA-MB-231细胞的存活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inhibitionconcentration,IC50)为(34.11±3.42)μmol/L。化合物15、16、18、20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5.27±0.62)、(7.98±2.41)、(7.91±0.81)、(70.34±3.07)μmol/L。结论化合物2~10、12、14首次从桂枝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9、14首次从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首次从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化合物15、16、18、20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释放,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桂枝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为其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标准建立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肉桂醛 邻甲氧基肉桂醛 肉桂 抗炎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枳实薤白桂枝汤质量标志物预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徐瑞杰 薛蓉 +7 位作者 梅茜 宫静雯 张倩 赵晓莉 严国俊 毛春芹 许金国 陆兔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2-381,共10页
目的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 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ZXGD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首先建立ZXGD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应用网络... 目的建立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 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ZXGD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首先建立ZXGD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ZXGD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对其潜在的Q-Marker进行预测。结果ZXGD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7个色谱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34个核心靶点、8条代谢通路,根据化合物、靶点以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厚朴酚、和厚朴酚、辛弗林、邻甲氧基肉桂醛4个成分为ZXGD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ZXGD治疗疾病潜在的Q-Marker,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ZXGD的质量控制,也为深入研究ZXGD的质量标准和作用机制提供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薤白桂枝汤 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经典名方 厚朴酚 和厚朴酚 辛弗林 邻甲氧基肉桂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