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桓公早期居地变迁考
1
作者 叶先闯 《中国地方志》 2023年第2期58-67,M0005,共11页
《史记》载郑桓公“初封于郑”,后世以古今地名对照法言之,多谓在京兆郑县,实有可疑。由于司马迁有以诸侯国所徙之都误作始封之地的实例,惯于将诸侯定都时间长且影响力大的都邑作为初封之邑的书写倾向,故《史记》之载反不如《世本》所... 《史记》载郑桓公“初封于郑”,后世以古今地名对照法言之,多谓在京兆郑县,实有可疑。由于司马迁有以诸侯国所徙之都误作始封之地的实例,惯于将诸侯定都时间长且影响力大的都邑作为初封之邑的书写倾向,故《史记》之载反不如《世本》所记桓公初封棫林,继迁拾地之说具体而合理。关于“棫林”的称名,后世多误为“咸林”,可能是受到郑玄《诗谱》及孔疏的影响。其实棫林之地于《左传》中两见,许地棫林与桓公始封地关联不大,似可排除。而秦地棫林位于泾水之西,或可与之系联,据此推考棫林地望并不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东),而应在陕西扶风一带,或即桓公初封之地。至于首迁之拾地,则与郑县密不可分,可视为郑国东迁前的旧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桓公 棫林 都邑变迁
原文传递
郑桓公寄孥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富成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1,共5页
西周末年,郑桓公举族东迁寄孥于今新郑、荥阳等地。根据郑州及其周边地区西周晚期遗址的考古发现,其寄孥之地分散、偏僻,经历了长时期的文化积淀过程。出土的矮三足盘等是郑地郑文化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郑桓公寄孥 西周晚期遗址 矮三足盘
原文传递
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所见郑国初年史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4,共4页
《郑文公问太伯》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郑史三篇之一,涉及到郑桓公、武公、庄公三世的史事。郑国初年史事史籍所载语焉不详,疑窦丛生,通过对简文的研究可以得知:郑桓公克郐之事当发生在晋文侯十二年、周幽王既败二年(公元前76... 《郑文公问太伯》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郑史三篇之一,涉及到郑桓公、武公、庄公三世的史事。郑国初年史事史籍所载语焉不详,疑窦丛生,通过对简文的研究可以得知:郑桓公克郐之事当发生在晋文侯十二年、周幽王既败二年(公元前769年);郑桓公东迁克郐具有奉周平王之命经营成周,为平王东迁作准备的战略意图。此外关于简文中所记"齐酄之戎",应当与《左传》所记"北戎"无涉,当为己姓,在春秋初年是以今山东曹县附近为中心,其活动范围大致在:鲁国以西,郑国以东的济水流域及其附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桓公 平王东迁 庄公 齐酄之戎
下载PDF
郑国东迁始末考——兼谈出土文献的运用问题
4
作者 王硕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史记》所记之郑与《世本》所载之棫林是学者探讨郑桓公初封之地所在的重要依据,郑并非桓公初封之邑,郑国得名于桓公灭郐后所居的“郑父之丘”。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篇的记述证实郑桓公灭郐立国,同时亦有助于说明郑桓公所居之棫林... 《史记》所记之郑与《世本》所载之棫林是学者探讨郑桓公初封之地所在的重要依据,郑并非桓公初封之邑,郑国得名于桓公灭郐后所居的“郑父之丘”。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篇的记述证实郑桓公灭郐立国,同时亦有助于说明郑桓公所居之棫林为位于今河南叶县东北之棫林。宗周覆灭,未死于骊山之难的郑桓公并非由宗周一路杀向东方,而是暂居郐、虢等国核心区的南方外围棫林,以之为基地北进灭郐。郑桓公灭郐所依靠的核心力量十分有限,郑桓公与武公的里应外合是成功灭郐的重要原因。郑国东迁的考辨作为个案,对于思考出土文献在先秦史研究中的运用问题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桓公 棫林 清华简 东迁
下载PDF
论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晁福林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2年第3期40-44,共5页
郑是周代分封制度下立国最晚的一个诸侯大国。在东周时期,郑虽然算不得列强中的巨擘,但由于它地处中原要冲,又有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发展,所以亦曾称雄诸侯于一时,而且绵延国祚,令诸侯不敢小觑。考察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对于研究东... 郑是周代分封制度下立国最晚的一个诸侯大国。在东周时期,郑虽然算不得列强中的巨擘,但由于它地处中原要冲,又有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发展,所以亦曾称雄诸侯于一时,而且绵延国祚,令诸侯不敢小觑。考察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对于研究东周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具有一定意义。不揣浅陋,试作探讨。 郑的立国与西周末年的动荡不安很有关系。郑国始祖桓公友是周厉王少 子、周宣王之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世本》 有“桓公居械林”(《史记·郑世家》索隐引)之说,故郑当初为宗周畿内之国。《史记.郑世家》说郑桓公“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据《国语·郑语》,知郑桓公为周王朝司徒在幽王八年(前744年),是时距西周王朝覆灭已经很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桓公 周王朝 东周时期 周厉王 宣王 政治历史 西周末年 庄公 成周八师 子驷
下载PDF
弦高智退秦师与郑国的经济实力
6
作者 沈端民 《湖湘论坛》 1994年第3期47-49,共3页
春秋时的秦穆公对经济繁荣的中原地区一直虎视眈眈。据《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公元前628年、627年)记载。他趁晋文公逝世之机召孟明等人率“秦师遂东”,潜越晋境,偷袭远方的郑国。秦军“且行千里”。“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春秋时的秦穆公对经济繁荣的中原地区一直虎视眈眈。据《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公元前628年、627年)记载。他趁晋文公逝世之机召孟明等人率“秦师遂东”,潜越晋境,偷袭远方的郑国。秦军“且行千里”。“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十二犒师,口:‘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东 敝邑 秦穆公 寡君 孟明 乘韦 郑桓公 潜越 昭公 十三年
下载PDF
试论郑庄公
7
作者 姜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6-102,共7页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前701年)姓姬名寤生,河南新郑人。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庄公之父郑武公,名掘突,是郑国第二代国君。庄公的祖父郑桓公,名友,是西周厉王之少子,周宣王之庶弟。桓公姬友,起初是周王朝的司徒,因为几次同外族入侵...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前701年)姓姬名寤生,河南新郑人。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庄公之父郑武公,名掘突,是郑国第二代国君。庄公的祖父郑桓公,名友,是西周厉王之少子,周宣王之庶弟。桓公姬友,起初是周王朝的司徒,因为几次同外族入侵者作战有功,被周王朝封作郑桓公,都棫林,即今之陕西华县的西北一带。从此,郑国就作为诸侯国之一,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桓公作了郑国第一任国君,同时郑桓公仍作周王朝卿士,即朝廷执政官,总掌西周大权。公元前八世纪,周与西戎入侵者作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公 郑桓公 周王朝 周厉王 武公 姬友 鲁隐公 诸侯国 宣王 卿士
下载PDF
西周末年郑国东迁路线试探——以清华简为新材料
8
作者 孙海燕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7-44,共8页
清华简中与郑国有关的史料表明,西周晚期郑国的东迁是郑桓公带领族人经过艰苦奋战逐步实现的。郑桓公带领族人东迁的路线很有可能和昭王伐楚荆的路线相同。桓公从宗周出发,先至汉水,在到达中原地区的"棫林"之后,从南向北进攻... 清华简中与郑国有关的史料表明,西周晚期郑国的东迁是郑桓公带领族人经过艰苦奋战逐步实现的。郑桓公带领族人东迁的路线很有可能和昭王伐楚荆的路线相同。桓公从宗周出发,先至汉水,在到达中原地区的"棫林"之后,从南向北进攻,战于鱼齿山,获得汝水北岸的泛城,新郑与许昌之间的訾地,又奇袭了溱洧之间的区域,攻克了郐国。应国旧地鲁山、襄城、郏县、北部的禹城、长葛、新郑、管县等地先后为郑所有。郑桓公时,西周应国的大部分领土和郐国旧地,都成为郑之国土。郑桓公以郑父之丘(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为都,开启了郑国的基业。郑国在春秋早期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郑桓公 东迁 路线
下载PDF
论郑国初期两次关键抉择及其影响
9
作者 翟佳迪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6-99,共4页
西周末年,天灾频发,农业损失严重,周幽王不仅没有颁布政策救济社会,反而宠信奸邪,祸乱黎民,进而引起民怨。面对着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郑桓公预感到国难将至。为躲避这场国难,郑桓公做出了郑国初期第一次重要决定,即迁国中原。西周灭亡后... 西周末年,天灾频发,农业损失严重,周幽王不仅没有颁布政策救济社会,反而宠信奸邪,祸乱黎民,进而引起民怨。面对着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郑桓公预感到国难将至。为躲避这场国难,郑桓公做出了郑国初期第一次重要决定,即迁国中原。西周灭亡后,出现周携王和周平王"二王并立"的政治局面,通过对时局的判断和对郑国自身利益的考虑,郑武公做出了郑国初期第二次重大决定,即拥立周平王。郑桓公、武公这两次关键时刻的抉择不仅使郑国成功躲避了战乱,还让郑国国君获得王室卿士的身份,为日后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桓公 武公 抉择
下载PDF
郑庄公韬光养晦
10
作者 林汉达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2019年第11期12-13,共2页
郑伯友是郑国第一个君主。他死后,人们就管他叫郑桓公。郑桓公的儿子叫掘突,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当了周朝的卿士,他就是郑武公。郑武公掘突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寤(wù)生,一个叫叔段。小儿子叔段生得一表人才,夫人武姜顶宠他,老在郑武... 郑伯友是郑国第一个君主。他死后,人们就管他叫郑桓公。郑桓公的儿子叫掘突,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当了周朝的卿士,他就是郑武公。郑武公掘突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寤(wù)生,一个叫叔段。小儿子叔段生得一表人才,夫人武姜顶宠他,老在郑武公跟前夸奖小儿子怎么怎么好,希望郑武公将来最好把君位传给他。郑武公可不答应,还是立大儿子寤生为继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公 郑桓公 韬光养晦 武公 继承人
下载PDF
郑韩故城考论
11
作者 周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36期53-57,共5页
公元前773年,先于平王东迁的脚步,郑桓公在原属o郐之间的东方建国,为了与陕西的旧郑地相区分,这个新建的国都,被称为“新郑”。识城:郑韩故城的规模和配置郑韩故城的选址,借用了双泊河与黄水河的自然天险,既增加了城市的防御指数,又可... 公元前773年,先于平王东迁的脚步,郑桓公在原属o郐之间的东方建国,为了与陕西的旧郑地相区分,这个新建的国都,被称为“新郑”。识城:郑韩故城的规模和配置郑韩故城的选址,借用了双泊河与黄水河的自然天险,既增加了城市的防御指数,又可依凭河流发展水运。丰沛的水源是农业的基础条件之一,农业则是民生之本。城址所在地是一处高岗,不但免受水患困扰,而且视野开阔、通风良好,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王东迁 郑桓公 韩故城 黄水河 易守难攻 双泊河
下载PDF
新郑考
12
作者 曲英杰 《历史地理》 1990年第1期72-75,共4页
今河南新郑县为春秋战国吋期郑、韩之都。据《史记·郑世家》载,周宣王二十二年,郑桓公“初封于郑”。此郑为汉京兆尹郑县,即今陕西华县。自汉以来,除有少数学者如臣瓒①、雷学淇②等曾提出异说外,大多数学者对此已无疑义。然对于... 今河南新郑县为春秋战国吋期郑、韩之都。据《史记·郑世家》载,周宣王二十二年,郑桓公“初封于郑”。此郑为汉京兆尹郑县,即今陕西华县。自汉以来,除有少数学者如臣瓒①、雷学淇②等曾提出异说外,大多数学者对此已无疑义。然对于郑人自何时迁都于新郑,则多有歧说。或以为始于桓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华县 京兆尹 郑桓公 春秋战国 臣瓒 雷学淇 周宣王
下载PDF
采用国名命得的郑姓
13
作者 谢钧祥 《中州统战》 2001年第6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姓氏 中国 郑桓公
下载PDF
郑国、郑伯“中”字型大墓
14
作者 杜平安 王惠霞 宋守杰 《中州今古》 2004年第6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车马坑 河南新 伯大 铜饰件 车舆 莲鹤方壶 春秋时期 文物研究所 周王朝 郑桓公
下载PDF
对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思考——兼评《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倩如 《国际政治科学》 2009年第3期140-149,173,共11页
关键词 国家间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 先秦思想家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周王 阎教 郑桓公 鲍白令之
下载PDF
棫林地望释疑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雯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397-404,共8页
《春秋左氏传》襄十四年记载: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泾,不济。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郑子见卫北宫懿子曰:"与人而不固,取恶... 《春秋左氏传》襄十四年记载: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泾,不济。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郑子见卫北宫懿子曰:"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棫林 郑桓公 春秋地名 耆旧传 泾水 臣瓒 友初 地理志 雷学淇 世本
下载PDF
先秦史笔谈(二)——西周春秋的国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兹全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8-29,共2页
对西周春秋国家性质,有几点不成熟想法,不知是否对头。一,西周春秋是早朝国家。国家已经出现,但仍带有浓厚的由部落到国家过渡的气味。这时朝,氏族部落组织仍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周灭商,商人一族族的分给姬姓贵族带出去组成国家。商周两... 对西周春秋国家性质,有几点不成熟想法,不知是否对头。一,西周春秋是早朝国家。国家已经出现,但仍带有浓厚的由部落到国家过渡的气味。这时朝,氏族部落组织仍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周灭商,商人一族族的分给姬姓贵族带出去组成国家。商周两族靠“盟”来固定和维持两族间的关系。西周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先秦史 氏族部落 西周初年 周春秋 商周 郑桓公 周王 诸侯国 战国七雄
下载PDF
工商业利益的维护者 卓越的经济改革家——子产
18
作者 王增斌 《经济师》 1990年第5期19-,21,共2页
子产(?——前522年),名公孙侨,一字子美,春秋时郑国正卿。子产在郑国当政23年,其治绩是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非重视发展经济努力使人民生活富足。他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子产(?——前522年),名公孙侨,一字子美,春秋时郑国正卿。子产在郑国当政23年,其治绩是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非重视发展经济努力使人民生活富足。他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他不但改革的决心很大,他的经济和思想成就也为后世史家所称道。要旨可归为以下三方面: 一、发展商业资本,保护工商业者利益。郑国地处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往来商旅众多,诸侯各国使节穿梭不断。特殊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生以之 工商业者 公孙侨 维护者 正卿 作丘赋 思想成就 郑桓公 公族 鲁昭公
下载PDF
共叔段的人生轨迹
19
作者 段德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11X期42-44,共3页
共叔段的人生悲剧无疑是由他的母亲促成的。作为母亲,可以爱护自己的子女,但绝不可溺爱。共叔段从小得到母亲武姜的百般呵护,有着一般人无法比拟的幸福童年,但母爱的过度,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他不但没有得到"非分之想"... 共叔段的人生悲剧无疑是由他的母亲促成的。作为母亲,可以爱护自己的子女,但绝不可溺爱。共叔段从小得到母亲武姜的百般呵护,有着一般人无法比拟的幸福童年,但母爱的过度,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他不但没有得到"非分之想"的一切,反而失去了优裕的生活条件,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一转变,我们不能不归罪于一手造成这一切的武姜,这位不合格的母亲。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春秋初年,随着周王朝中央政府仓皇东迁,天下秩序大乱,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叔段 武姜 周王朝 人生悲剧 人生道路 礼崩乐坏 郑桓公 庄公 武公 州吁
下载PDF
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
20
作者 宋宗祧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8X期49-50,共2页
<正>中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来自哪里?《辞海》'华夏'词条解释为:'汉族先民或中国(中原)的古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左传·定公... <正>中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来自哪里?《辞海》'华夏'词条解释为:'汉族先民或中国(中原)的古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华夏(Hua Xia)'条目为:'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前2100年~前77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章 武成 二字 十年 中国文化史 市北 大司乐 《国语》 郑桓公 荥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