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树经学典范:曹元弼“郑注配经”的思想要义
1
作者 邓国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在研究内容、态度、方法上均不断变化,在接受的同时亦自我调整。20世纪60、70年代“范式转移”的研究观念论开始大行其道,亦渗透进近40年来中国学术各类之中,与“新变”一词语义互参,成为当下学术... 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在研究内容、态度、方法上均不断变化,在接受的同时亦自我调整。20世纪60、70年代“范式转移”的研究观念论开始大行其道,亦渗透进近40年来中国学术各类之中,与“新变”一词语义互参,成为当下学术思路不断求新求变的集体风尚,形成集中一偏的思想困局。相对于集大成式的学术高度的追求,无疑是背道而驰。以客观态度审视学术研究主体性的范式观念,本来早存在于中国经学的传统之中,透过范式的“会通”构成强大的学术人格魅力,以顶天立地的文化精神为时代缔构正面的建设力量,从而体现集体幸福的愿望,形成“立”的精神动力,与“范式转移”所导致的“破”,实在是两副照面。因此特别彰显民国时代以来,在学制“废经”而学术全面西化的时代情景中,于学制外所存在坚持不懈的终身治经之士如曹元弼,其全力重建经学的典范价值,坚持树立中国文化的恒常属性,重建中国文化的高尚情操。正视曹元弼“范式重建”的意义,无疑能增强社会上有所“立”的正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经学典范 配经 学术大统 王道精神
下载PDF
曾国藩批点《仪礼郑注句读》稿本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仰湘 包凯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曾国藩学兼汉、宋,尤嗜礼学。三《礼》之中,他对《仪礼》用功最深、成就最著。王启源编《求阙斋读书录》辑录曾氏研读四部典籍的心得,其中以读《仪礼》札记最多,王先谦还将其单独辑成《读(仪礼)录》一卷,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曾国藩学兼汉、宋,尤嗜礼学。三《礼》之中,他对《仪礼》用功最深、成就最著。王启源编《求阙斋读书录》辑录曾氏研读四部典籍的心得,其中以读《仪礼》札记最多,王先谦还将其单独辑成《读(仪礼)录》一卷,收入《皇清经解续编》。近些年来,海内外的曾国藩研究相当热闹,但讨论其经学的成果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曾国藩 述评 稿本 句读 批点 《礼》
下载PDF
《论语》郑注与朱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绂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39,共5页
《论语》郑注与朱注的比较研究陈绂本文试图在对《郑氏佚书》中的《论语注》和朱熹的《论语集注》的比较中,揣摩一下汉代与宋代在文化与训诂方面的一些问题。首先,在注点的选择上,郑玄和朱熹就有许多不一致之处,郑玄为许多词作了注... 《论语》郑注与朱注的比较研究陈绂本文试图在对《郑氏佚书》中的《论语注》和朱熹的《论语集注》的比较中,揣摩一下汉代与宋代在文化与训诂方面的一些问题。首先,在注点的选择上,郑玄和朱熹就有许多不一致之处,郑玄为许多词作了注释,而朱熹并不注。如:“使民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朱熹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名物训诂 章句训诂 理学
下载PDF
《仪礼》郑注“相人偶”新诂 被引量:1
4
作者 乔辉 《西部学刊》 2015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相人偶"一语仅见于郑玄注《仪礼》中,凡二例。古今学人对此语的理解皆未言明其本义。笔者结合相关传世和出土资料进行考索,以为"相人偶"之"相"乃"代主人、宾行作揖礼之摈、介等人","人偶... "相人偶"一语仅见于郑玄注《仪礼》中,凡二例。古今学人对此语的理解皆未言明其本义。笔者结合相关传世和出土资料进行考索,以为"相人偶"之"相"乃"代主人、宾行作揖礼之摈、介等人","人偶"为二人行作揖礼;"相人偶"即为摈、介代主人、宾客行相互作揖之礼,以表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相” 主人
下载PDF
论唐玄宗《孝经御注》的内容特点——兼与郑注、孔传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一风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炼、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炼、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长,超拔众家;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贯彻教化天下的精神。这些特点是玄宗《御注》能取代往代一切旧注,成为后世最主要《孝经》注本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孝经御 孔传 《孝经氏解》 《古文孝经孔传》 儒家经典
下载PDF
敦煌写本S.6121《论语郑注》辑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文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53,共2页
《论语郑注》惜焉不传,郑注散见于后代典籍之中。敦煌出土文献的发现,对于辑录郑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考注敦煌写卷《论语郑注》中的一个残卷S.6121,为郑注的辑录和古本《论语》的校订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 《论语 敦煌文献 辑录 S.6121
下载PDF
集清儒郑学之成 凿《三礼》郑注之户——读杨天宇著《郑玄三礼注研究》
7
作者 王彦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三礼》 清儒 礼学研究 史学界
下载PDF
郑注与汉代别家《论语注》之比较
8
作者 田春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汉代各家《论语》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在文献记载基础上,我们认为郑注是杂糅三《论》而成的,而不属于单纯的某一《论》。郑注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 通过汉代各家《论语》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在文献记载基础上,我们认为郑注是杂糅三《论》而成的,而不属于单纯的某一《论》。郑注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我们再现历史的孔子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汉代 别家《论语 比较
下载PDF
《礼记》郑注对同义词的揭示和辨析
9
作者 傅华辰 《滁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7,共2页
《礼记》郑注对一些同义词进行了揭示和辨析。本文分析和归纳了《礼记》郑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这对准确理解古书有帮助,对现代汉语的同义词辨析也有意义。
关键词 《礼记》 同义词 辨析
下载PDF
郑注群经体例发微——兼谈训诂学的起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1期80-85,共6页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的学科。它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体现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研究训诂学的起源,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训诂学的起源...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的学科。它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体现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研究训诂学的起源,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训诂学的起源甚早。如果将古代文章中后文对前文的解释也看作是训诂材料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文化起源 历史发展 训诂材料 礼记 推动作用 文字 术语
下载PDF
旧题王应麟《论语郑注》作伪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兴波 刘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4-116,共3页
《论语郑注》是一部清代辑佚学家和藏书家多有所涉及的古注辑佚类著述,但就其著者问题,多有抵牾,或认为宋代学者王应麟,或认为清代学者惠栋,但对此书内容考证者少,一直莫衷一是。通过对其内容各个角度的考证,在著述方式及其内容上,《论... 《论语郑注》是一部清代辑佚学家和藏书家多有所涉及的古注辑佚类著述,但就其著者问题,多有抵牾,或认为宋代学者王应麟,或认为清代学者惠栋,但对此书内容考证者少,一直莫衷一是。通过对其内容各个角度的考证,在著述方式及其内容上,《论语郑注》并非为王应麟所著,此书与惠栋的《九经古义》内容相证,文献标明方式与其所著《增补郑注周易》相似,加以时人所得辑本时的推测,惠栋为《论语郑注》的著者,当是无疑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应麟 《论语 作伪 考论 惠栋
下载PDF
试论《礼记》郑注与文化训诂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军 李萍 《黄山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5-57,共3页
《札记》郑注的显著特点是注重文化词语的训诂,以传注形式将训诂引入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语境,使训诂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同时展示了训诂的文化阐释功能。本文着重探讨《札记》郑注按社会历史文化环境释义的方法:一、根据典章礼制释义;二、... 《札记》郑注的显著特点是注重文化词语的训诂,以传注形式将训诂引入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语境,使训诂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同时展示了训诂的文化阐释功能。本文着重探讨《札记》郑注按社会历史文化环境释义的方法:一、根据典章礼制释义;二、根据心理特征释义;三、根据历史背景释义;四、根据风俗习惯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文化训诂 社会历史文化环境
下载PDF
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训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从曾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51,共9页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训,其例至精。言及声训,当推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训,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注意。其实班固、郑玄和刘熙这三大家...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训,其例至精。言及声训,当推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训,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注意。其实班固、郑玄和刘熙这三大家是一脉相承的。《三国志·许慈传》云:“慈师事刘熙,善郑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声字 声训 释名 训释 周礼 礼记 声旁 字义
下载PDF
郑玄《三礼注》中的汉史资料[续]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天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二、经济类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 郑注:玄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币余,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 贾疏:云“玄谓赋,口率出泉也”者... 二、经济类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 郑注:玄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币余,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 贾疏:云“玄谓赋,口率出泉也”者,按《大府》云九贡、九赋、九功各别;又见《司会》云“以九贡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令民职之财用,”贡,赋及功各别,赋为口泉也。是以郑君引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汉法 汉史 三礼 大泉 质剂 仪礼 孔疏
下载PDF
试论汉儒经注文献之价值--以《周礼·春官·典瑞》郑注一则为例
15
作者 郑子良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先秦时期史料匮乏是束缚先秦史研究开展的重要因素。新出土文献资料增进并刷新了我们对古书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对《周礼》等儒家经籍重新认识的篇章。儒家经籍作为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在先秦史研究中,... 先秦时期史料匮乏是束缚先秦史研究开展的重要因素。新出土文献资料增进并刷新了我们对古书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对《周礼》等儒家经籍重新认识的篇章。儒家经籍作为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在先秦史研究中,应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即是古代学者尤其是汉代学者的经籍注释文献。汉儒研习儒家经典时,不外有两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资料 《周礼》 汉儒 先秦史研究 价值 儒家经典
下载PDF
为李训、郑注的是非一辩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廷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64-68,41,共6页
李训、郑注是晚唐“甘露事变”中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继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之后,图谋内除宦官,外削强藩,力革时弊,强化皇权,却和“二王八司马”同样遭到了失败,并且蒙受了千古的骂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训原名仲言,因讲《周易... 李训、郑注是晚唐“甘露事变”中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继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之后,图谋内除宦官,外削强藩,力革时弊,强化皇权,却和“二王八司马”同样遭到了失败,并且蒙受了千古的骂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训原名仲言,因讲《周易》,“颇叶上意”,文宗特改名为训.他出身于破落望族,是肃宗时宰相李揆的族孙,进士擢第.李训“仪状秀伟,倜傥尚气,颇工文辞,有口辩,多权数”,文宗“以为奇士,待遇日隆”.自太和八年至九年十一月,由任四门助教、国子博士、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擢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一年之中,平步青云,位居宰辅.郑注,《旧唐书》本传说“本姓鱼,冒姓郑氏”.他出身寒微,不仅善于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官专权 宋申锡 王叔文 翰林学士 节度使 旧唐书 永贞革新 晚唐 史家
下载PDF
《礼记》郑注辨误一则
17
作者 张秀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58,共1页
近读《礼记正义》至《学记》,见如下经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 近读《礼记正义》至《学记》,见如下经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郑玄于“中年考校”下注云:“乡遂大夫问岁则考学者之德行道艺。《周礼》:三岁大比乃考焉。”(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版,卷三十六,第1521页)笔者对此颇有疑问,故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辨误 《学记》 《周礼》 中华书局 影印版 中年
下载PDF
曹元弼《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文倬 《文献》 1980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是我师曹元弼先生晚年的巨著。师字谷孙,又字师郑,号叔彦,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幼年好《毛诗》,读陈奂《诗毛氏传疏》,见其所述名物制度与礼经多不合,领会到通礼才能通诗,遂专攻"三礼"郑注。
关键词 古文尚书 笺释 今古文 礼经 苏州市 晚年 今文
下载PDF
《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
19
作者 骆伟里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81,共8页
《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骆伟里1《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汉初并无《三礼》之名(《周礼》称《周官》,《仪礼》但称《礼经》,即今《仪礼》十七篇),自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遍注群经,《周礼》《仪礼》、《... 《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骆伟里1《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汉初并无《三礼》之名(《周礼》称《周官》,《仪礼》但称《礼经》,即今《仪礼》十七篇),自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遍注群经,《周礼》《仪礼》、《礼记》郑玄注本流传于世,始有《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辞源》 《汉语大词典》 《周礼》 辞书释义 《仪礼》 辞书编纂 路寝
下载PDF
“屠家悬肉格”考——《周礼》郑注的考古学研究之一
20
作者 朱红林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83-94,M0005,M0006,共14页
《周礼·牛人》郑注所谓汉代“屠家悬肉格”,古今学者都曾探讨过其形制,颇有争议。目前所见汉魏时期画像石、画像砖所展现的悬肉格形制,据安装方式可分为地面起竖式和屋梁下垂式两种类型。前者按照结构特点,又可分为两竖一横式和行... 《周礼·牛人》郑注所谓汉代“屠家悬肉格”,古今学者都曾探讨过其形制,颇有争议。目前所见汉魏时期画像石、画像砖所展现的悬肉格形制,据安装方式可分为地面起竖式和屋梁下垂式两种类型。前者按照结构特点,又可分为两竖一横式和行马式两种。地面起竖式悬肉格多具备可移动特点,屋梁下垂式则一般为两竖一横或多竖一横,且固定不可移动。悬肉格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悬挂器具起源很早,文献中商纣王所作“炮格之刑”的刑具,很可能就是受那个时代两竖一横式悬肉格的启发。楚简《容成氏》有关“炮格之刑”的记载为此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悬肉格 画像砖 炮格之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