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粤宗师”郑献甫之教育思想与内涵
1
作者 曹慧林 梁春源 《炎黄地理》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清代郑献甫作为广西壮族教育家的杰出代表,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两广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两粤宗师”。通过对郑献甫相关著作的研读和实地调研,从其关于学习的论述、学习方法的引... 清代郑献甫作为广西壮族教育家的杰出代表,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两广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两粤宗师”。通过对郑献甫相关著作的研读和实地调研,从其关于学习的论述、学习方法的引导、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要求、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态度等方面来梳理其教育思想并挖掘其教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内涵 家庭教育 郑献甫 广西壮族 两广地区 培养和选拔 教育家 宗师
下载PDF
行者无疆——试论壮族名士郑献甫纪游诗的文化之维 被引量:5
2
作者 葛永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郑献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述宏富,尤其所创作的纪游诗内容丰赡,包蕴深沉,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 郑献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述宏富,尤其所创作的纪游诗内容丰赡,包蕴深沉,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世心史。郑献甫的行走人生标举了封建时代文人独具特色的人生范式,给予我们较为丰富的文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壮族 纪游诗 文化维度
下载PDF
郑献甫研究与象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艺兵 白云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通过对郑献甫的考察研究 ,了解象州旅游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探讨研究与开发象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 。
关键词 郑献甫 旅游业 象州的文化旅游
下载PDF
论郑献甫的八股文话及评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维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144,164,共9页
郑献甫一生不仅写过大量的时文,而且写有八股文话《制艺杂话》,还有时文评点本《补学轩批选时文读本》行世。在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理论与批评史上,其八股文话与评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度,具有重要的位置。"道理共见、节目共知"... 郑献甫一生不仅写过大量的时文,而且写有八股文话《制艺杂话》,还有时文评点本《补学轩批选时文读本》行世。在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理论与批评史上,其八股文话与评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度,具有重要的位置。"道理共见、节目共知"的先在限定塑造了八股文写作的根本理念与基本理路。经史的修养决定其立意之根基与"入口气"之价值;而制艺修辞之成功运用,则是使时文成为"美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八股文话 评点 机栝 修辞 美文
下载PDF
论清代壮族名士郑献甫纪游诗的文化维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永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郑献甫是清代著名的壮族诗人、学者,在岭峤壮族古典诗人中,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其纪游诗内容多样,包罗丰富,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 郑献甫是清代著名的壮族诗人、学者,在岭峤壮族古典诗人中,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其纪游诗内容多样,包罗丰富,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世心史。郑献甫的行走人生标举了封建时代文人独具特色的人生范式,给予我们较为丰富的文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纪游诗 文化维度 广西特色
下载PDF
评郑献甫同治《象州志》 被引量:2
6
作者 雷坚 《广西地方志》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象州志》结构简明 ,述、记、志、传、图、表、录、考等方志体裁运用自如 ,相得益彰 ,记述风格简洁、典雅、有序、实用 ,为历史上尚简派志书中的佼佼者。该志的一些体例和编纂方法。
关键词 郑献甫 《象州志》 体例结构 叙述风格 地方志
下载PDF
郑献甫纂同治《象州志》简评 被引量:1
7
作者 秦邕江 《广西地方志》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岭南著名学者郑献甫主持编纂的同治《象州志》首重沿革 ,厚载人物 ,记述内容涵盖了象州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典章故籍、文物故迹等等 ,它体例简而不繁 ,且“文词雅洁 ,条理秩然” 。
关键词 郑献甫 《象州志》 清代 体例
下载PDF
“一代之世运与一代之人才合而成一代之文体”——郑献甫文学史观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12-15,20,共5页
郑献甫提出了"一代之世运与一代之人才合而成一代之文体"的文学史观,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某种文学样式之所以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学,是由于"一代之世运与一代之人才"结合而形成的。郑献甫的这一观点准确地揭示了中... 郑献甫提出了"一代之世运与一代之人才合而成一代之文体"的文学史观,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某种文学样式之所以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学,是由于"一代之世运与一代之人才"结合而形成的。郑献甫的这一观点准确地揭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揭示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文学思想 文学史观
下载PDF
论郑献甫的骈文
9
作者 莫山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4-39,共6页
广西文人郑献甫的骈文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骈散观,抒发了他对岭南秀丽风光的喜好,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其骈文作品格调清新,少用典故,既有典雅厚重的气息,又有清新秀丽的特点。郑献甫骈文成就体现了中原文... 广西文人郑献甫的骈文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骈散观,抒发了他对岭南秀丽风光的喜好,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其骈文作品格调清新,少用典故,既有典雅厚重的气息,又有清新秀丽的特点。郑献甫骈文成就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岭南作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骈文 岭南作家
下载PDF
《郑献甫集》佚文六篇辑考
10
作者 孙艳庆 袁卫华 《广西地方志》 2021年第5期59-68,共10页
点校本《郑献甫集》有未收佚文《周易解义·序》《太学生覃君香园墓表》《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前广西按察使德圃张公行状》《清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德圃张公别传》《确园集·序》《重修仁化县城记》六篇。它们或是郑献甫为友人... 点校本《郑献甫集》有未收佚文《周易解义·序》《太学生覃君香园墓表》《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前广西按察使德圃张公行状》《清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德圃张公别传》《确园集·序》《重修仁化县城记》六篇。它们或是郑献甫为友人的学术著作或诗文集所撰序文,或为受友朋请托所作传记文,从中可见郑献甫的经学或诗学思想,以及古文创作技艺等。这些佚文无论对于《郑献甫集》的修订完善,还是对于郑献甫的研究而言,均具有不菲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新化 张敬修 怀集 成子刚
下载PDF
诗中皆有我在——论郑献甫的诗歌批评思想
11
作者 陈丕武 刘海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76-79,共4页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论诗,认为诗歌的工与不工都可能流传。但他还是主张诗人作诗应当自觉求工。在他看来,诗之工不仅指在艺术技巧上的精益求精,也指创作时要写真诗,即诗歌要叙写远离俗世的优雅生活,抒发诗人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趣。因此,他...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论诗,认为诗歌的工与不工都可能流传。但他还是主张诗人作诗应当自觉求工。在他看来,诗之工不仅指在艺术技巧上的精益求精,也指创作时要写真诗,即诗歌要叙写远离俗世的优雅生活,抒发诗人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趣。因此,他反对附宗派、趋风气,因为此种风气容易扼杀诗人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真诗 诗歌批评
下载PDF
郑献甫活动地域图
12
作者 周永光 《广西地方志》 2004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郑献甫 活动地域图 生平 清朝
下载PDF
评郑献甫《象州志》对人物的记载
13
作者 罗解三 《广西地方志》 2004年第1期41-42,20,共3页
清代著名学者郑献甫纂修《象州志》重视人物入志 ,记载人物众多 ,把人物放在全志突出地位 ,注重记载人物的实绩 ,让志书发挥教化作用。
关键词 郑献甫 《象州志》 历史人物 教化功能 清朝
下载PDF
清代壮族文学家郑献甫著述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慧 杨学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21,共6页
郑献甫是清代广西著名的壮族文学家,曾官刑部主事,但仕途较为短暂,一生主要致力于著述和教学。著作主要有《愚一录》《四书翼注论文》《补学轩诗集》《补学轩文集》《象州志》等。通过考证理清了郑献甫著述的内容、文献著录和版本等基... 郑献甫是清代广西著名的壮族文学家,曾官刑部主事,但仕途较为短暂,一生主要致力于著述和教学。著作主要有《愚一录》《四书翼注论文》《补学轩诗集》《补学轩文集》《象州志》等。通过考证理清了郑献甫著述的内容、文献著录和版本等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壮族 著述
下载PDF
郑献甫八股文批评述论
15
作者 张星星 陈水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173,共7页
郑献甫是晚清八股文写作与批评大家,著有《补学轩制艺》四卷、时文理论《制艺杂话》一卷,还有时文评点本《补学轩批选时文读本》行世。他推尊八股文体,认为八股文与经史注疏、诗词律赋、古文相传承,"体本不卑";探讨时文破题... 郑献甫是晚清八股文写作与批评大家,著有《补学轩制艺》四卷、时文理论《制艺杂话》一卷,还有时文评点本《补学轩批选时文读本》行世。他推尊八股文体,认为八股文与经史注疏、诗词律赋、古文相传承,"体本不卑";探讨时文破题、大结、股对、排偶等程式与律赋、古文的渊源关系,提出"今之时文,即古之律赋";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奖崇后学的高度,郑献甫不仅对应试者之学识才情严格考核,更注重对其德行操守之培养,以期文行交修,提出"文征其学,亦征其品";具体到写作技巧,他认为写作者应巧妙捕捉题旨之精神意蕴,善用虚实原理,"理贵踏实,神贵摹虚"。其八股文批评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与理论深度,可以说为晚清八股文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推尊时文 时文与律赋 文行交修 理实神虚
下载PDF
黄庭坚与壮族诗人郑献甫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学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S2期140-144,共5页
一 北宋诗人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创作上他“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作品富于气势,长于奇巧,骨格高峭;在理论上,他又别出心裁地提出一系列主张。从而自成一代之大家,开江西一派之先... 一 北宋诗人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创作上他“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作品富于气势,长于奇巧,骨格高峭;在理论上,他又别出心裁地提出一系列主张。从而自成一代之大家,开江西一派之先河。他出于苏门,而与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郑献甫则进而称誉“苏黄独铸伟人词”(《论诗》之三),并认为“学苏学黄无不可”(《书沈伯眉诗集》)。可见黄庭坚与苏东坡在他的心目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独铸伟人词”的。 郑献甫为何这样称赞黄庭坚呢?黄庭坚跟他有何关系呢? 郑献甫(1801~1872年),是广西象州人,别号小谷。他先后在广西庆远(宜州)、桂林和广州、顺德、东莞及其故乡象州等地,主讲各大书院,著有《补学轩骈散文集》十二卷,《补学轩诗集》十六卷。从郑献甫诗作的数量和艺术质量来看,在岭南壮族古典诗人中,他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即使置于19世纪中期的整个中国诗坛,也是一颗光华灼灼的大星,因而被誉为“粤西一代真才子,岭表千秋古硕人”(郑献甫墓前挽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郑献甫 壮族 诗歌创作 江西诗派 以故为新 社会生活实践 创作实践 “识” 苏门四学士
下载PDF
“粤西儒宗”郑献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严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9,共6页
郑献甫是广西清代著名文学家,又是桂学研究的对象。文章从郑献甫的生平研究、诗文研究、诗论研究等方面回顾了郑献甫的研究状况。郑献甫原始资料的整理、文学研究等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无论资料发掘整理、研究内容抑或研究理路与方法等... 郑献甫是广西清代著名文学家,又是桂学研究的对象。文章从郑献甫的生平研究、诗文研究、诗论研究等方面回顾了郑献甫的研究状况。郑献甫原始资料的整理、文学研究等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无论资料发掘整理、研究内容抑或研究理路与方法等方面,仍值得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论壮族诗人郑献甫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庆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1-60,共10页
【正】 明清以来,粤西一带地主经济不断发展,壮族地主阶级子弟读书仕进者日渐增多。科举考试的推广,公私书院的扩建,促进了壮族人文的恢弘,以文章或诗歌名世的巳非个别。就中卓然成家大有可观者,首推象州诗人郑献甫。
关键词 郑献甫 壮族人 科举考试 诗歌艺术 地主阶级 粤西 真性情 书院 桂林 地主经济
下载PDF
壮族哲学家郑献甫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成轩 《广西社联通讯》 1986年第2期80-93,共14页
郑献甫,壮族,原名存纻,别号小谷,广西象州县人。生于一八○一年,卒于一八七二年。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未及一年便致士还乡,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庆远、桂林、广州、顺德、东莞、象州等地书院讲学近三十年。门徒众多,著述宏富,是... 郑献甫,壮族,原名存纻,别号小谷,广西象州县人。生于一八○一年,卒于一八七二年。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未及一年便致士还乡,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庆远、桂林、广州、顺德、东莞、象州等地书院讲学近三十年。门徒众多,著述宏富,是一位蜚声岭表的学者和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壮族文人 荀子 思想家 孟子 近三十年 章太炎 道家 人性 桂林
下载PDF
文字姻缘儿女情--论清代壮族文人郑献甫的扶鸾诗词 被引量:1
20
作者 蓝青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8期28-34,94,95,共9页
扶鸾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巫卜之术,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清代广西壮族文人郑献甫即擅此术,其鸾书《补学轩扶鸾诗词》中降坛幽女之众、作品之多,为前代所罕见。郑献甫不仅以细腻之思揣摩幽女心绪、诉说她们的怨情,还以超现实的浪漫之笔... 扶鸾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巫卜之术,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清代广西壮族文人郑献甫即擅此术,其鸾书《补学轩扶鸾诗词》中降坛幽女之众、作品之多,为前代所罕见。郑献甫不仅以细腻之思揣摩幽女心绪、诉说她们的怨情,还以超现实的浪漫之笔,跨越时空与人鬼界限,虚构了鸾生与降坛幽女之间一场缠绵哀婉的恋情。郑献甫如此大规模地创作幽女诗词,不仅仅如序言所述悲幽女才名湮没不彰,而是借幽女之名来宣泄内心的抑郁之情,同时亦有逞弄才学的意味。《补学轩扶鸾诗词》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亦颇具创造性,在扶鸾文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扶鸾 《补学轩扶鸾诗词》 幽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