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法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读《郑簠研究》
1
作者 陈大利 《中国书画》 2008年第5期120-121,共2页
2007年12月,薛龙春的《郑簠研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阅读此书,可以通过详尽而可靠的文献资料,了解郑簠其人其书,了解清初书学的风气,了解汉隶在整个清代的发展演变,了解清代碑学的审美观念,更可以从中获得富有启迪的观点,获得严... 2007年12月,薛龙春的《郑簠研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阅读此书,可以通过详尽而可靠的文献资料,了解郑簠其人其书,了解清初书学的风气,了解汉隶在整个清代的发展演变,了解清代碑学的审美观念,更可以从中获得富有启迪的观点,获得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的方法,乃至在宏观上获得隶书创作的帮助。站在更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下审视郑簠,会更清楚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薛龙春在绪论部分首先剖析了元、明时期的隶书面貌和取法对象,指出明末清初之际,学者、书家才真正意识到直接取法汉碑的重要,并努力运用到隶书创作的实践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开路先锋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簠 书法史 薛龙春 书学 碑学 荣宝斋出版社 绪论部分 学术研究 书写性
下载PDF
诸家病处最是妙——郑簠“草法”隶书艺术赏析
2
作者 李霞 《江苏教育》 2019年第85期28-31,共4页
谈起清初书坛隶书创作,郑簠其人其艺是绕不开的"重镇"。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是郑簠"草法"隶书及其内涵。郑簠,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出生,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1年)卒,享年七十三岁,字汝器,号谷口、谷口农等,人... 谈起清初书坛隶书创作,郑簠其人其艺是绕不开的"重镇"。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是郑簠"草法"隶书及其内涵。郑簠,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出生,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1年)卒,享年七十三岁,字汝器,号谷口、谷口农等,人称谷口先生。郑簠一生未曾出仕,甚至连个诸生都不曾考取,秉承父辈扶桑衣钵,以行医为业,以诗、书为乐。郑簠雅好诗文翰墨也是有一定家学渊源的,其祖父郑道先(一作道光、道晃)、父亲郑之彦皆有画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簠 草法 隶书书法 艺术化
下载PDF
郑簠隶书艺术特征
3
作者 李浚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8期130-131,共2页
郑簠,清代书法家,擅长隶书。少时即矢志攻研隶书,研习汉碑三十多年,在对汉隶寻本求源的创作实践中取得成功,成为清初最早的隶书大家,开创了清代隶书新书风,被誉为"清代隶书第一人"。主要分析研究郑簠隶书艺术特色,一是取法汉... 郑簠,清代书法家,擅长隶书。少时即矢志攻研隶书,研习汉碑三十多年,在对汉隶寻本求源的创作实践中取得成功,成为清初最早的隶书大家,开创了清代隶书新书风,被誉为"清代隶书第一人"。主要分析研究郑簠隶书艺术特色,一是取法汉隶,高古浑穆特征;二是行草笔法入隶,显灵动之趣特征;三是端庄稳健中显奇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簠 隶书 高古 奇气
下载PDF
从清初书家对郑簠隶书的品评看隶书观念的转变
4
作者 叶芷毓 《书法》 2023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郑簠是清初第一个以隶书名世的书家,他师法无名汉碑,不走明人旧路,时人纷纷效仿,皆以谷口为师,形成一代风气。康熙年间郑簠名重一时,虽激赏者甚夥,但质疑诘难者亦不乏。以王澍为代表的清初书家最先驳斥郑簠隶书,其分歧集中在对郑簠隶书... 郑簠是清初第一个以隶书名世的书家,他师法无名汉碑,不走明人旧路,时人纷纷效仿,皆以谷口为师,形成一代风气。康熙年间郑簠名重一时,虽激赏者甚夥,但质疑诘难者亦不乏。以王澍为代表的清初书家最先驳斥郑簠隶书,其分歧集中在对郑簠隶书的审美品评以及汉唐隶书的正统之争上。清初集中于郑簠隶书的赞赏与批驳现象昭示着隶书观念的多重转变。本文以清初时人对郑簠隶书的品评为中心,结合王澍隶书观,以期探清隶书观念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簠 清初 王澍 隶书观念
原文传递
学者不可尚奇——张在辛师从郑簠研究
5
作者 段美婷 《东方收藏》 2023年第6期107-109,共3页
清初书法家张在辛存世著作《柏庭琐言》,收录了其晚年对艺术所思所感的内容。其中,《隶法琐言》列《柏庭琐言》十种琐言之第五种,记录了张在辛师从郑簠的过程,亦是他学习隶书的经验之谈,这对于研究郑簠隶书风格的形成以及清初隶书发展... 清初书法家张在辛存世著作《柏庭琐言》,收录了其晚年对艺术所思所感的内容。其中,《隶法琐言》列《柏庭琐言》十种琐言之第五种,记录了张在辛师从郑簠的过程,亦是他学习隶书的经验之谈,这对于研究郑簠隶书风格的形成以及清初隶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其关注甚少,文章通过对其存世著作《隶法琐言》的研究,试图更加完整地了解张在辛与郑簠的交往,从而进一步厘清清初隶书的基本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在辛 郑簠 柏庭琐言
原文传递
陈恭尹隶书及其与郑簠隶书之比较研究
6
作者 靳继君 张繁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106,共4页
陈恭尹是清代初期在隶书创作上有很大成就的岭南地区书家,本文分析了陈恭尹隶书的特点与取法,并对陈恭尹和郑簠二人的隶书从其身世环境,气质性情以及取法范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陈恭尹 郑簠 隶书
原文传递
郑簠隶书轴
7
作者 郑簠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5-,共1页
关键词 郑簠 子者
原文传递
郑簠对汉隶的继承与创新
8
作者 郝媛 《美术文献》 2020年第8期32-33,共2页
本文从清代汉隶的演变出发,探寻书法家郑簠的书学历程,研究其在清代隶书兴起中起到的承前启后重要作用。郑簠特别擅长隶书,学习隶书汉碑几十年,在对汉代隶书寻求本源的创作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功。本文就郑簠对汉隶的继承与创新进行论证... 本文从清代汉隶的演变出发,探寻书法家郑簠的书学历程,研究其在清代隶书兴起中起到的承前启后重要作用。郑簠特别擅长隶书,学习隶书汉碑几十年,在对汉代隶书寻求本源的创作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功。本文就郑簠对汉隶的继承与创新进行论证,探索其对清代隶书新书风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簠 曹全碑 继承 创新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闽遗民书家摭议
9
作者 吴璐晗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1-77,共7页
明末清初闽遗民多是文士,其中多有长于书法者,且家学深厚者数量颇多,有的还连带明显的家族、师门传承关系。明末清初闽遗民书家的书法风格以“尚奇”“尚丑”的草书为甚,“高堂大轴”的书法形式也应运而生,“天花乱坠”的许友与“拙而... 明末清初闽遗民多是文士,其中多有长于书法者,且家学深厚者数量颇多,有的还连带明显的家族、师门传承关系。明末清初闽遗民书家的书法风格以“尚奇”“尚丑”的草书为甚,“高堂大轴”的书法形式也应运而生,“天花乱坠”的许友与“拙而自奇”的郑簠是闽遗民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闽遗民书家风格的形成,既与闽地特殊的文化环境及遗民群体自身不平之气的抒发相关,又离不开明末清初金石学背景的兴起。闽遗民书家在明末清初福建书坛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并对清代以降闽地的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闽遗民书家 书法风格 许友 郑簠
下载PDF
伊秉绶隶书的“巧拙相生”
10
作者 柯志义 《书法》 2023年第3期94-98,共5页
一概述对于伊秉绶的隶书,只要对书法史稍有了解,都不会陌生。伊秉绶是清代隶书“四大家”之一。其余三家分别是邓石如、郑簠和金农。金农早期学过郑簠,邓、伊并称“南伊北邓”,足见其分量之重。对于此“四大家”的判定,笔者并无疑义,但... 一概述对于伊秉绶的隶书,只要对书法史稍有了解,都不会陌生。伊秉绶是清代隶书“四大家”之一。其余三家分别是邓石如、郑簠和金农。金农早期学过郑簠,邓、伊并称“南伊北邓”,足见其分量之重。对于此“四大家”的判定,笔者并无疑义,但有一些不同看法,认为在四家之外,还得增加一位,就是朱彝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秉绶 邓石如 金农 书法史 隶书 郑簠 朱彝尊
原文传递
来楚生隶书书风蠡测
11
作者 陈培站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45,共4页
在海上艺坛,来楚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书画印"三绝"兼一身的艺术家。来楚生书法,特别是隶书在诸家中独树一帜,标树新风,冠绝一时。就当下隶书创作来讲,来楚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也无法绕过的话题与标杆,我们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学... 在海上艺坛,来楚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书画印"三绝"兼一身的艺术家。来楚生书法,特别是隶书在诸家中独树一帜,标树新风,冠绝一时。就当下隶书创作来讲,来楚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也无法绕过的话题与标杆,我们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学习隶书的观念、方法与技巧特征,理清书学脉络及隶书的风格、价值。隶书发展到清代,郑簠、金农、伊秉绶、邓石如等人力追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楚生 书风 伊秉绶 郑簠 邓石如 艺术风格 书画印 苕溪诗帖 米芾 书势
原文传递
伊秉绶书风的章法创新
12
作者 王飞 《艺术品鉴》 2015年第7期151-151,共1页
伊秉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隶书大家,他的隶书成就璀璨夺目。康有为,沙孟海等人对伊秉绶推崇备至。他的书法风格受到了金石学的影响,在碑派书法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伊秉绶不仅善于继承,而且还是个善于创新的人,本文侧重于观察其章法的... 伊秉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隶书大家,他的隶书成就璀璨夺目。康有为,沙孟海等人对伊秉绶推崇备至。他的书法风格受到了金石学的影响,在碑派书法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伊秉绶不仅善于继承,而且还是个善于创新的人,本文侧重于观察其章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秉绶 书法风格 中国书法史 书风 沙孟海 郑簠 邓石如 推崇备至 广艺舟双楫 历代书法
原文传递
清代场景与观念中的汉碑
13
作者 李以超 《书法》 2015年第4期48-53,共6页
所谓"场景",即书家在具体历史时空中生活的环境,包括有形的如建筑、园林、厅堂等,也暗含无形的部分,即在有形环境中营造的氛围、明暗、色调、冷热等。汉碑在清代既是一门学问,也会给书家带来眼目之娱,所以场景对观念产生更为直观的影... 所谓"场景",即书家在具体历史时空中生活的环境,包括有形的如建筑、园林、厅堂等,也暗含无形的部分,即在有形环境中营造的氛围、明暗、色调、冷热等。汉碑在清代既是一门学问,也会给书家带来眼目之娱,所以场景对观念产生更为直观的影响,同时场景的塑造也需要新观念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碑 摩崖石刻 何绍基 书风 郭宗昌 郑簠 邓石如 郭有道碑 原真性 石门颂
原文传递
关于书法史研究的对话
14
作者 蔡春旭 薛龙春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62-67,共6页
蔡春旭(以下简称蔡):您在一些回忆文字里提到本科就读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时,问业于华人德先生,出于对写字的兴趣,一直临池不辍,是否也由此走上了书法史研究的道路?薛龙春(以下简称薛):我一九八八年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因为喜欢写字,四年... 蔡春旭(以下简称蔡):您在一些回忆文字里提到本科就读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时,问业于华人德先生,出于对写字的兴趣,一直临池不辍,是否也由此走上了书法史研究的道路?薛龙春(以下简称薛):我一九八八年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因为喜欢写字,四年级一位无锡籍的师姐介绍我认识了华老师,她和老师是同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 美术史 王铎 郑簠
原文传递
金石同契 共好结纳——朱彝尊与书法篆刻家的交游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国强 《艺术品》 2020年第11期66-67,共2页
明末清初的朱彝尊是一位修养全面的大学者。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歌赋成就卓著,更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清代隶书复兴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书法家的他凭借着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共同的艺术爱好,结交了当时许多著名的... 明末清初的朱彝尊是一位修养全面的大学者。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歌赋成就卓著,更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清代隶书复兴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书法家的他凭借着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共同的艺术爱好,结交了当时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其中著名的书法家如傅山、郑簠等,篆刻家如许容、徐贞木、程邃等。通过这些交游,开阔了朱彝尊的艺术视野,也促进了他的艺术创作和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诗词歌赋 程邃 朱彝尊 艺术视野 郑簠 交游 清代隶书
原文传递
发于内而形于外——夏湘平的隶书
16
作者 沈鹏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3-,共1页
书法的多样化趋向,为不同的观念所滋生,除开那种根本否定汉字为基本元素的'创新'难以归入书法艺术范畴,真正的多样,应是我们书法艺术丰富、成熟、博大精深的一个标志。以隶书论,清代隶书不是汉代隶书的重复出现,其中就有观念上... 书法的多样化趋向,为不同的观念所滋生,除开那种根本否定汉字为基本元素的'创新'难以归入书法艺术范畴,真正的多样,应是我们书法艺术丰富、成熟、博大精深的一个标志。以隶书论,清代隶书不是汉代隶书的重复出现,其中就有观念上的区别。汉以后至清的一千几百年,经历了楷书(包括魏体)的成熟,行草书的繁衍,甲骨文的发现,经过了无数书法家的积累,流派的递嬗,因此当着金农、郑簠、何绍基、邓石如等等大师握管的时候,在此以前一千几百年间的书法发展史必定要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草书 何绍基 郑簠 魏体 邓石如 湘平 艺术范畴 至清 石门颂 书风
原文传递
薛龙春学术著述简表
17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王铎 造型艺术 复印资料 中国书法 空间艺术 郑簠 美术史 书法史 学术著述 薛龙春 简表
原文传递
当前隶书现状
18
作者 崔胜辉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3期98-98,100,共1页
从以往展览的结果看,小字隶书占有较大的入展比例,所以投稿者的当前隶书取法范围仍以汉碑为主要法源,《礼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曹全碑》《石门颂》及东晋《好大王碑》等经典碑刻仍然占主导地位。取法清人隶书主要集中在邓石... 从以往展览的结果看,小字隶书占有较大的入展比例,所以投稿者的当前隶书取法范围仍以汉碑为主要法源,《礼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曹全碑》《石门颂》及东晋《好大王碑》等经典碑刻仍然占主导地位。取法清人隶书主要集中在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金农、郑簠几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迁碑》 邓石如 赵之谦 伊秉绶 金农 隶书 《曹全碑》 郑簠
原文传递
张在辛书画艺术阐释
19
作者 鲍艳囡 《中华书画家》 2020年第11期22-27,共6页
张在辛出生于山东安丘一个耕读世家。其祖辈中,伯祖张嗣伦为贡生,祖张继伦是举人,叔祖张绪伦进士及第,父张贞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张在辛少秉庭训,师从理学家刘源渌(1619-1700),后拜郑簠(1622-1693)为师习隶书,随程邃(1607-1692)、周... 张在辛出生于山东安丘一个耕读世家。其祖辈中,伯祖张嗣伦为贡生,祖张继伦是举人,叔祖张绪伦进士及第,父张贞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张在辛少秉庭训,师从理学家刘源渌(1619-1700),后拜郑簠(1622-1693)为师习隶书,随程邃(1607-1692)、周亮工学篆刻,他工书善画,擅长诗文,是齐鲁流派印学的奠基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邃 艺术阐释 周亮工 郑簠 山东安丘 隶书 进士及第 张在辛
原文传递
清代汉碑风格范畴中对于“拙”的认知
20
作者 李以超 《书法》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清代对隶书风格的认知受元代吾衍的影响很深,吾衍云"挑拨乎硬如折刀头。"又云:"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方称能事。"认识汉隶,先从方劲入手已成定势,无论清代书家是标举还是反其道而行之,都绕不开对这一命题的讨论。
关键词 汉碑 刀头 郭宗昌 书风 郑簠 帖学 碑学 南北书派论 论书 西狭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