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构图营广厦 挥毫治印作传人——简述凌士欣书法、篆刻艺术
1
作者 于人 《书画世界》 1994年第2期50-51,共2页
凌君士欣,书印皆工。余与之翰墨交始于七十年代中期,过从既密,相知亦深。士欣自幼喜欢涂鸦,及长临摹唐楷《玄秘塔》。入大学后,辄觉书法艺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甚密,遂爱书印之道。士欣学书法步入正轨系五十年代末,先后拜北京书法研究社的... 凌君士欣,书印皆工。余与之翰墨交始于七十年代中期,过从既密,相知亦深。士欣自幼喜欢涂鸦,及长临摹唐楷《玄秘塔》。入大学后,辄觉书法艺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甚密,遂爱书印之道。士欣学书法步入正轨系五十年代末,先后拜北京书法研究社的王传恭、何二水、郑诵先、宁斧成、金禹民、刘博琴等先生门下为徒,先学书法,后习治印。他为学到书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士欣 篆刻艺术 诵先 唐楷 郑谷口 印面 冯亦吾 宁斧成 印选 石门颂
下载PDF
隶书写我——鲍贤伦的书法理想
2
作者 胡小罕 《中国书画》 2004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古代经学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我注六经",侧重于训诂考证、章句解疏,以汉学为代表,另一种是"六经注我",侧重于义理阐发,借古人经典寄托自己的观点,以宋学为代表。这是古代思想领域对待经典的不同方法,两者各具功能,... 古代经学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我注六经",侧重于训诂考证、章句解疏,以汉学为代表,另一种是"六经注我",侧重于义理阐发,借古人经典寄托自己的观点,以宋学为代表。这是古代思想领域对待经典的不同方法,两者各具功能,各有建树。艺术的目的,在于借助某种具体的形式,来获得一种体验,抒发作者的情感和理想,书法亦如此。鲍贤伦在隶书创作中,不是机械地顺应隶书的历史贯例,延续经典的模式,而是追本溯源,深造高古,径直从上古隶书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贤伦 经注 书写性 四体书势 广川书跋 郑谷口 皇象 六国文字 邓石如 书写者
下载PDF
魏晋碑刻善拓过眼之三
3
作者 仲威 《书法》 2013年第9期81-85,共5页
《受禅表》(龚心钊藏本)黄初元年(二二○)十月二十九日立。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九字。有额篆书阳文三字。碑在河南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内,与《上尊号碑》东西并列。书者有钟繇、卫觊。
关键词 钟繇 梁鹄 龚心钊 奚冈 孔羡碑 临颍县 黄初 鲁孔子庙碑 郑谷口 拓唐
原文传递
清代早中期隶书审美风格的分野
4
作者 周祥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47,共5页
隶书,虽然在中国文字、书法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文字演变的加剧及汉王朝的灭亡而逐渐式微,在之后晋唐至宋元明的一千余年中。
关键词 书法发展 审美风格 汉王朝 郑谷口 宋元明 汉碑 二王 邓石如 孙克弘 结字
原文传递
略论扬州八怪书法艺术
5
作者 蒋华 《中国书法》 1987年第4期26-27,21-25,共7页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一个异军突起的艺术流派,他们不仅在绘画上能突破清初正统'院画'派那种一意摹古的藩篱,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能大胆创新。当时清代科举考试,要求书写一种'馆阁体',以'乌黑、...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一个异军突起的艺术流派,他们不仅在绘画上能突破清初正统'院画'派那种一意摹古的藩篱,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能大胆创新。当时清代科举考试,要求书写一种'馆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整'的三项要求,去决定书法的好坏,作为弃取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扬州八怪 扬州八家 书体 书法 怀素 郑谷口 六分半书
原文传递
三鉴堂随笔(下)
6
作者 刘继增 《中国钢笔书法》 2007年第10期36-37,共2页
董其昌于其《容台集》自评曰:"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者意少耳。"可见董氏之... 董其昌于其《容台集》自评曰:"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者意少耳。"可见董氏之自负。与前人较而有自知之明已属可贵,能将得失语人且放言迈古者,鲜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书 容台集 张瑞图 鉴堂 古者 文敏 结体 郑谷口 书风 皇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