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郡国并行制探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史云贵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刘邦在吸取秦二世灭亡的教训和成功运用分封承运天下基础上的独创,对于西汉政治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郡国并行制的演变过程也对汉代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郡国并行 演变 王国 中央 西汉 政治
下载PDF
郡国并行体制积极作用的阶段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德荣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肇始于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分封 ,形成于同姓王的出现 ,贯串汉初六代的郡国并行体制 ,对汉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研究者对其褒贬不一 ,或誉之 ,或毁之 。
关键词 郡国并行 分封 西汉
下载PDF
“郡国并行”制的最早倡导者——王绾——兼论郡国并行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敬民 《齐鲁学刊》 1986年第1期3-7,共5页
汉高祖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一方面“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大封刘氏诸王,实行封国制。这种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推行的两种政治体制,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郡国并行”制度。刘邦是“郡国并行”制的最早推行者,却不是最... 汉高祖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一方面“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大封刘氏诸王,实行封国制。这种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推行的两种政治体制,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郡国并行”制度。刘邦是“郡国并行”制的最早推行者,却不是最早的倡导者。最早倡导“郡国并行”制的是秦时的王绾。王绾,秦始皇时丞相,其生平事迹史书记载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王绾是反对郡县制,主张殷周分封制的儒家孔孟正统学派的代表,或者保守派的代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愿以管见,求教诸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并行 分封 郡县 秦始皇 中央政权 刘邦 生平事迹 异姓王 保守派 封国
下载PDF
汉初郡国并行制新论
4
作者 肖云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0-35,共6页
刘邦建立汉朝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设置了郡县和同姓诸侯国,即所谓的"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并非隶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央以"同姓一家"对诸侯王进行道德约束,以"家长"自居,要求诸侯听从"家... 刘邦建立汉朝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设置了郡县和同姓诸侯国,即所谓的"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并非隶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央以"同姓一家"对诸侯王进行道德约束,以"家长"自居,要求诸侯听从"家长"吩咐;诸侯王认为"家"无君臣尊卑之分,不听中央节制。中央设立诸侯王的同时在各个方面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双方存在着激烈的对立与冲突,甚至会爆发战争,中央和诸侯王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郡国并行 诸侯王 以孝治天下
下载PDF
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历史必然性探讨
5
作者 贾军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9-93,共5页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作为历史过渡阶段的成功证明,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由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新的制度,其间必须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期和过渡性制度,而且这种向另一种完全不同制度的过渡,不能一蹴而就,其间还会伴随着...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作为历史过渡阶段的成功证明,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由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新的制度,其间必须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期和过渡性制度,而且这种向另一种完全不同制度的过渡,不能一蹴而就,其间还会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殊死斗争。郡县和王国并行制是一大历史贡献。分封制确实是孕育分裂的温床,但在当时条件下短期内仍有其积极作用;郡县制亦非存在其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郡国并行制是当时中国历史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迈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是社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刘邦 分封 郡县 郡国并行
下载PDF
对“郡国并行制”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谢仁长 《文理导航》 2014年第34期59-59,共1页
再一次讲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之秦朝的郡县制以及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时,遂多了一些思考,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出以下浅薄结论。
关键词 郡国并行 中国政治 郡县
下载PDF
制度创新:西汉前期经济的繁荣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必军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8,共5页
如何评价西汉前期的郡国制,是正确理解西汉前期兴起的关键因素。汉初时期的郡国制是汉初统治者的一次制度创新,"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也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汉初的郡国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西汉前期经济社会的发... 如何评价西汉前期的郡国制,是正确理解西汉前期兴起的关键因素。汉初时期的郡国制是汉初统治者的一次制度创新,"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也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汉初的郡国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西汉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西汉前期的兴起与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诸侯王国 郡国制 经济发展 无为而治 度创新
下载PDF
西汉郡国并行论 被引量:4
8
作者 汤其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汉初开国皇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综周秦之分封与郡县为一体,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封国并行的行政体制,制定了一系列对封国控放适度的政策,使封国在维护国家政 权、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屏藩枝辅的作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 汉初开国皇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综周秦之分封与郡县为一体,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封国并行的行政体制,制定了一系列对封国控放适度的政策,使封国在维护国家政 权、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屏藩枝辅的作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武及后世诸 帝不断削弱封国,强大郡县,使汉初郡国并行制演变为单一的郡县制,汉政权因此失去了地 方藩护力量。因而,导致了王氏外戚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郡县 郡国并行
下载PDF
魏晋封国制度与王朝兴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明前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曹魏封国制度因魏文帝政治气度狭隘,采取禁闭宗亲的政策,无法起到屏藩皇室的作用。魏明帝临终前举措失当,废除宗室辅政安排,为司马氏代魏埋下隐患。西晋政权有意吸取曹魏封国制度失败的历史教训。晋武帝废除州郡领兵制代以封国领兵制,... 曹魏封国制度因魏文帝政治气度狭隘,采取禁闭宗亲的政策,无法起到屏藩皇室的作用。魏明帝临终前举措失当,废除宗室辅政安排,为司马氏代魏埋下隐患。西晋政权有意吸取曹魏封国制度失败的历史教训。晋武帝废除州郡领兵制代以封国领兵制,强令宗亲就藩,临终前确立宗室参与中央朝政的权力格局,虽用心良苦,但终于毁灭于"八王之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封国 郡国领兵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皇族封王制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仰军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88-93,共6页
中国古代的皇族封王制度侯仰军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了西周时期"封诸侯,建藩国"的分封制度,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可是,在宗法血缘关系十分浓厚的时代,一个拥有四海的天子,如... 中国古代的皇族封王制度侯仰军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了西周时期"封诸侯,建藩国"的分封制度,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可是,在宗法血缘关系十分浓厚的时代,一个拥有四海的天子,如果不与皇族子弟共同分享天下是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诸侯王 《汉书》 明太祖 诸王 《明史》 唐玄宗 八王之乱 亲王 郡国并行
下载PDF
析楚亡汉兴的行政区划原因
11
作者 王培利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实行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导致楚亡汉兴的重要因素。落后于时代的分封制,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刘邦实行了适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郡国制,尽可能地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不但取得了与项羽斗争的胜利,也为西汉的兴旺、发展... 实行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导致楚亡汉兴的重要因素。落后于时代的分封制,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刘邦实行了适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郡国制,尽可能地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不但取得了与项羽斗争的胜利,也为西汉的兴旺、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亡汉兴 行政区划 分封 郡县 郡国制
下载PDF
关于汉初封王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敏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汉初 封王 地方行政 郡国并行 分封 郡县 王国 中央集权
下载PDF
汉初分封之得失与贾谊的主张
13
作者 许云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0期79-81,共3页
从殷周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显现出分封到郡县再到郡国并行体制运作大势。西汉政论家贾谊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利弊得失作出深刻的分析 ,进而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权势法制”、“定经制”等打击、限制、约束诸侯王势力 ,和建... 从殷周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显现出分封到郡县再到郡国并行体制运作大势。西汉政论家贾谊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利弊得失作出深刻的分析 ,进而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权势法制”、“定经制”等打击、限制、约束诸侯王势力 ,和建立起君臣尊卑分明、上下服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封 郡县 郡国并行 利弊得失 贾谊
下载PDF
汉高帝分封同姓王辨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岳庆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35-39,62,共6页
汉高帝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曾分封了11个同姓王:高帝六年封刘交为楚王,封刘喜为代王,封刘肥为齐王,封刘贾为荊王,九年封刘如意为赵王,十一年封刘长为淮南王,封刘恒为代王,封刘恢为梁王,封刘友为淮阳王,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封刘建为燕... 汉高帝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曾分封了11个同姓王:高帝六年封刘交为楚王,封刘喜为代王,封刘肥为齐王,封刘贾为荊王,九年封刘如意为赵王,十一年封刘长为淮南王,封刘恒为代王,封刘恢为梁王,封刘友为淮阳王,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封刘建为燕王。关于高帝分封同姓王,论者多认为是高帝倒行逆施,是高帝错误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对此,笔者实在不敢首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王 郡县 异姓王 分封 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 汉初 六国 淮南 汉书
下载PDF
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5
作者 刘文超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2-46,52,共6页
秦末汉初之时,天下一统已成大势所趋。分封诸侯王的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是因为在它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新型分封思想。六国旧贵族的复国活动首先表明了这一新型分封思想的萌芽。项羽的戏下分封诸王则标志着这一新型分封思想的发展... 秦末汉初之时,天下一统已成大势所趋。分封诸侯王的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是因为在它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新型分封思想。六国旧贵族的复国活动首先表明了这一新型分封思想的萌芽。项羽的戏下分封诸王则标志着这一新型分封思想的发展。刘邦前后三次分封诸王,则表明这一新型分封思想的最终完成。那就是先利用分封制的形式实现天下统一,后通过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郡国并行制,进而实现政权的巩固统一。而秦朝速亡的教训、分封制政治惯性造成的普遍社会心理以及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则是促使这一新型分封思想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新型分封思想的完成及成功实行,不仅帮助刘邦最终统一天下,还使得西汉王朝成功度过第一个瓶颈期,并从此蒸蒸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汉初 新型分封思想 郡国并行 异姓诸侯王 同姓诸侯王
下载PDF
浅析西汉封邦建国的原因
16
作者 李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23-224,共2页
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采取了与秦代郡县制不同的体制,即郡国并行制。那么,为什么西汉统治集团在间隔了秦朝的统治之后,又重新采用了这种封建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西汉初期的历史状况决定的。汉兴之初经济凋敝,中央政权力量薄弱... 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采取了与秦代郡县制不同的体制,即郡国并行制。那么,为什么西汉统治集团在间隔了秦朝的统治之后,又重新采用了这种封建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西汉初期的历史状况决定的。汉兴之初经济凋敝,中央政权力量薄弱,为了稳定社会,得到各派势力的支持,分封异姓诸侯成为一种事急从权的政治手段。第二期对同姓诸侯王的分封完全是为了对抗异姓诸侯王,巩固地方上统治的需要。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使中央对消除地方王国的势力为最终目的分封,使诸侯王走向了末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郡国并行 分封
下载PDF
亲情背后的集权——汉景帝对梁国的处理
17
作者 庞鸿志 《华夏文化》 2018年第2期50-50,共1页
汉代吸取周秦的教训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方诸侯与汉皇帝血缘关系渐远,离心倾向严重,成为严重阻碍汉中央集权,尤其是加强皇权的障碍。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于前元二年(前155年)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强硬的... 汉代吸取周秦的教训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方诸侯与汉皇帝血缘关系渐远,离心倾向严重,成为严重阻碍汉中央集权,尤其是加强皇权的障碍。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于前元二年(前155年)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强硬的"削藩"政策,对赵、胶西、楚、吴等王国进行削减。此举引发各诸侯王的不满,遂于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起兵,对抗汉中央政权,这就是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汉景帝 梁国 亲情 郡国并行 血缘关系 离心倾向 中央政权
下载PDF
汉初郡国并行制实施原因探讨
18
作者 刘新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年第20期8-9,共2页
在一般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简化叙述甚至是一带而过,认为郡国并行制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刘邦吸收秦灭亡的教训,认为秦没有选择分封同姓子弟而导致危机之时没有强大势力能拱卫皇室,最终二世而亡,因而刘邦选择了郡... 在一般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简化叙述甚至是一带而过,认为郡国并行制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刘邦吸收秦灭亡的教训,认为秦没有选择分封同姓子弟而导致危机之时没有强大势力能拱卫皇室,最终二世而亡,因而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但如果只从刘邦吸取秦不行分封而致"孤立之败"的角度来解释汉初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原因,学生难免会生出一些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并行 一带而过 地方行政体 刘邦 二世而亡 分封 皇室
原文传递
郡国并行制
19
《文史天地》 2021年第3期92-92,共1页
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诸侯争霸,导致王室衰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结果皇室失去屏蔽,导致速亡”的教训,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诸侯王,建立诸侯国。
关键词 汉高祖刘邦 诸侯争霸 诸侯国 分封 郡国并行 诸侯王 郡县 速亡
原文传递
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中央对地方行政受不同时期土地经济的影响和演变
20
作者 赛宗耀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5期66-68,102,共4页
自两汉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封建地主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土地,土地的高度集中、吸附流民和采用租佃方式经营土地。使他们剥削的财富也日渐集中,但经济上的作为并不能影响政治,真正使他们能够影响地方,成为豪宗强右。关键在于... 自两汉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封建地主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土地,土地的高度集中、吸附流民和采用租佃方式经营土地。使他们剥削的财富也日渐集中,但经济上的作为并不能影响政治,真正使他们能够影响地方,成为豪宗强右。关键在于汉代实行的察举征辟制,这个制度在前期的确起到了为国家招揽人才和稳定社会的作用,但其大多为地主豪强所推举,东汉顺帝时,官吏李固指出:“今之进者,唯财与力”。其必成为地主阶级参与中央政治的筹码。东汉沿袭西汉在地方实行以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为监察的行政区划制度,本质依然是加强对地方集权和控制,但由于东汉政权自身性质的弊病,随着中后期州刺史地位的提升和权力范围的扩大、地方州郡一级官吏大多为地方豪强门生故吏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不合理,使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加之中央后期也深陷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内斗的困局,无力对付和抑制地方势力的膨胀,只能进一步加重对地方流民的剥削,最终使中国再一次走向分裂局面。地方豪强势力走向历史舞台,在各自地方形成小中央,但无论是三国时期魏国与晋朝的都督制,还是东晋设立侨郡侨县和实行“土断”。虽然不可能在根本上彻底影响和变革土地经济,但不断完善的地方行政体制在某种意义上也与不断改革的土地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州刺史 郡国并行 田庄经济 都督 屯田 坞堡经济 侨寄法 土断、庄园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