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两汉太学与郡国学、私学之关系
1
作者 范正娥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8X期31-32,共2页
两汉时期,太学、郡国学、私学三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太学设在京师,具有强烈的号召性;郡国学在地方郡治,贯彻太学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推广教育,具有有效的贯通性;私学以其普及性、根基性,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正... 两汉时期,太学、郡国学、私学三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太学设在京师,具有强烈的号召性;郡国学在地方郡治,贯彻太学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推广教育,具有有效的贯通性;私学以其普及性、根基性,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太学的号召性、郡国学的贯通性及私学的普及性,带来了两汉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 郡国学 私学 汉代
下载PDF
孔子“富教”思想与汉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显昭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41-46,共6页
孔子思想影响于后世,不特时间上绵延久远,且广及哲学、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等诸多领域。后世有关研究著述之多,几不可殚举。唯孔子“富教”思想影响于汉晋地方行政管理这一重要问题,论者却鲜有言及。汉晋间所形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 孔子思想影响于后世,不特时间上绵延久远,且广及哲学、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等诸多领域。后世有关研究著述之多,几不可殚举。唯孔子“富教”思想影响于汉晋地方行政管理这一重要问题,论者却鲜有言及。汉晋间所形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即本文所要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模式 地方行政 董仲舒 孔子 儒家思想 郡国学 儒学化 汉晋 太守 宣帝
下载PDF
略论西汉的学校与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华友根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55-163,共9页
本文从公学、私学和重视学校与教育的实例三个方面,论述西汉的学校与教育,如何由不够重视到发展、繁荣,并为贯彻礼义、《六经》服务。作者认为,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发展与扩大教育、快出与多出人才。... 本文从公学、私学和重视学校与教育的实例三个方面,论述西汉的学校与教育,如何由不够重视到发展、繁荣,并为贯彻礼义、《六经》服务。作者认为,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发展与扩大教育、快出与多出人才。而在办怎样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培养怎样的人才,教育与国家、社会、家庭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应该狠抓教育。学校制度必须法律化等方面,不仅有它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也有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弟子员 董仲舒 学校教育 郡国学 公孙弘 王莽 地方学校 教育内容 独尊儒术 辟雍
下载PDF
汉代边疆地区统治理念的传播和意义
4
作者 金庆浩 《唐都学刊》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汉武帝为确立中央集权的统治体制,图谋通过对郡县的支配而扩大其统治领域并深化其支配。所以随着对周边民族的征服,紧接着设置边郡,从而对那些在习俗、语言、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等诸多方面具有异质文化性格的异民族,同样贯彻其郡县方式... 汉武帝为确立中央集权的统治体制,图谋通过对郡县的支配而扩大其统治领域并深化其支配。所以随着对周边民族的征服,紧接着设置边郡,从而对那些在习俗、语言、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等诸多方面具有异质文化性格的异民族,同样贯彻其郡县方式的支配。但是对边境地区的郡县支配具有一定的限界性。所以需要并行某种能够克服郡县支配的限界,更有效律地统治边境地区的手段,导入能使边境地区'移风易俗'的制度,即需要将重点放在通过郡县学传播及儒教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 儒教 郡国学 孝经 吏治
下载PDF
两汉地方官学考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江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9-56,共8页
汉代是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奠基时期。汉王朝在京师设有太学,在地方则设立郡国学(诸侯封地称国,中央直辖郡,郡下设县邑)。本文试图就两汉地方官学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其在汉代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地方官学 郡国学 奠基时期 封建教育 汉王朝 文翁 州刺史 韩延寿 百石
下载PDF
两汉教育制度考述
6
作者 王志民 《教育评论》 1986年第5期35-42,20,共9页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以前,"学在王官",只有官学而无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各派私学呈现百花竞放的繁盛局面,为中国教育史增添了异彩.秦代...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以前,"学在王官",只有官学而无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各派私学呈现百花竞放的繁盛局面,为中国教育史增添了异彩.秦代承战国余绪,始而私学仍盛,后即查禁私学,并首创以博士制度而设官学的格局,为汉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教育,则扬秦之长,大兴以博士制度为主体的太学教育,避秦之短,特开私学之禁,于是,一代官、私学并举的教育制度新局面展开了.汉代的教育制度,总体划分,有官、私学之别;分而论之,官学有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制度 后汉书 鸿都门学 私学 太学生 官学制度 博士弟子 博士制度 两汉 郡国学
下载PDF
略谈我国秦汉时期的教育
7
作者 周广增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9-51,共3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自孝公时就采用了商鞅的法制路线,重耕战,轻教育,甚至根本否定文化教育的作用。韩非就说过,“故明主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自孝公时就采用了商鞅的法制路线,重耕战,轻教育,甚至根本否定文化教育的作用。韩非就说过,“故明主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孝公 郡国学 先王 儒家学派 陈涉 封建帝国 文翁 坑儒
下载PDF
十六国人才问题管窥
8
作者 程有为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22-27,共6页
从晋室南迁到北魏统一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入主中原,中国北部诸国林立,更替频繁,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国家的兴督和政治家事业的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处理人才问题的得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史料不足,十六国时期的人才问题尚... 从晋室南迁到北魏统一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入主中原,中国北部诸国林立,更替频繁,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国家的兴督和政治家事业的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处理人才问题的得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史料不足,十六国时期的人才问题尚无人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中正 前燕 成败原因 秃发利鹿孤 中国北部 郡国学 教武堂 品而第之 慕容俊 姚弋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