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宁镇山脉五通组、高郦山组的剩磁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邹乐君
沈晓华
沈忠悦
朱建丽
方大钧
-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619-62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9740 16 )
-
文摘
通过岩石磁学、磁清洗和剩磁组分分离 ,结合野外地质实际 ,对宁镇山脉湖山地区晚泥盆世五通组、早石炭世高郦山组岩石作了剩磁分析与剩磁年代的探讨 ,确定了三组磁组分 :特征剩磁、印支期和燕山期重磁化组分 .从古地磁偏角数据 ,确认了古生代局部旋转运动的存在 。
-
关键词
古地磁
剩磁分析
岩石磁学
宁镇山脉
高郦山组
-
Keywords
Paleozoic
paleomagnetism
block rotation
tectonic evolution
-
分类号
P318.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郦山徒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云辉
-
出处
《文博》
1985年第1期52-54,96,共4页
-
文摘
《骊山徒考》是就秦陵、秦俑修建中劳动力的来源和成份的专门考证。
-
关键词
郦山
秦陵
秦始皇陵园
骊山徒
隐宫
墓主
章邯
陈涉
云梦秦律
公士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酈山徒”身份考議
- 3
-
-
作者
王子今
-
机构
西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
出处
《中国文化》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
基金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研究專項(“蘭臺學術計劃”)“中華文明起源與歷史文化研究專題”委托項目“中華文化基因的淵源與演進”(20@WTC004)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規劃項目“秦漢社會下層勞動生活研究——以出土文獻爲中心”(G1924)階段成果。
-
文摘
《史記》最早最明確最具體地記述了秦始皇陵工程。其歷史真確性已經得到了諸多考古工作收獲的證實。司馬遷記録這一工程的规模以及對秦王朝政治命運作用的文字,是《史記》一書中的文化亮點。對於這一空前宏大工程的勞作者“酈山徒”的社會身份構成,或許應當破除“刑徒”簡單判定的成見,進行全面認真的分析。新的認識,可以深化對於秦政的理解以及對於秦代社會的理解。
-
关键词
秦始皇陵
酈山徒
工匠
居貲
卒
徒長豪桀
人徒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郦山徒”“授兵”:秦大型工程的军事化营作
- 4
-
-
作者
王子今
-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秦汉研究》
2022年第1期22-35,共14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秦史与秦文化研究”(18XNLG02)
-
文摘
秦末民众暴动数十万众入关,秦二世接受章邯建议,以“郦山徒”“授兵”,竟然击败农民军。挽救政治危局的这一特殊方式,透露秦王朝大型土木工程的施工组织形式可能采用军事化管理体制。秦长城及秦直道由将军蒙恬主持施工,可以作为证明。汉初皇帝入葬,“藏郭穿复土”主管官员用“将军”“校尉”号,施工用“卒”,体现了制度延续。分析相关现象,有益于认识秦工程史的重要信息,亦可以说明秦大型工程可以实现较高施工效率的缘由。
-
关键词
郦山
徒
授兵
复土将军
军事化
工程史
-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TU-09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也谈“步走”和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李济源
-
出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70-75,共6页
-
文摘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樊哙
芷阳
纪信
郦山
靳强
《鸿门宴》
偏义词
左师
结构助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残缺“神话”的人与历史
- 6
-
-
作者
易立
-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共1页
-
文摘
秦朝将军蒙毅护送朝鲜公主玉漱入秦为妃,期间遭叛军伏击……考古学家杰克多年来缠绕着同一个梦,对梦中容颜脱俗的白衣女子神魂颠倒却又无从入手.……
-
关键词
蒙毅
郦山
无从入手
唐季礼
时光隧道
梁家辉
信守承诺
叙事手法
叙事节奏
选景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楚辞》天官图说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操南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3年第4期50-57,共8页
-
文摘
古者左图右史,所以为读书之助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穿治郦山陵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郦道元《水经·渭水》注云:“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读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是知古者夙有三垣列宿之图矣。(古代帝王陵墓墓穴常有天文、地理绘画。如:南京附近祖堂山南唐李昪、李璟的钦陵、顺陵,俱有图像绘刻。顺陵地宫后室顶上画有天象图。
-
关键词
摄提
东皇太一
顺陵
祖堂山
大司命
《天问》
天象图
郦山
古者
《淮南子》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秦俑建造之谜
- 8
-
-
作者
高景明
-
出处
《文博》
1987年第1期89-90,共2页
-
文摘
这占地一万九千一百多平方米的三个秦兵马坑倒底是何时、由谁领导修造的呢?它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呢?这至今还是个谜. 按照当时的形势和条件来看,只有居住在郦山的“徒、人奴产子”才有可能从事这一工程.郦山陵中闭埋了大量“为机”的工匠,但“徒送诣七十余万人”不可能全部或大部被埋.这些已判刑的罪犯和人奴产子(据估计有三十万人)聚集在郦山,干什么呢?
-
关键词
郦山
人奴
秦兵
马坑
鱼丽之阵
陪葬品
章邯
俯首贴耳
陈涉
不知道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刘邦起事前期活动
- 9
-
-
作者
郎君孚
鲁文芝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56-59,共4页
-
文摘
过去,在研究刘邦这个历史人物时,往往是把重点放到刘邦的为人,也就是刘邦的宽宏大度、知人善任、注意纳谏、因势利导等方面,对刘邦的反秦准备工作涉及甚少,我们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夏侯婴
陈涉
役徒
赤帝子
樊哙
郦山
秦王朝
统一王朝
泗水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与”字有“带领、率领”义
- 10
-
-
作者
陈若愚
-
机构
内江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87-89,共3页
-
文摘
“与”字在《史记》、《汉书》中有“带领、率领” 义,而现有各字、词典“与”字下均未列此义项,应予增补.(一)《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哈、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饣甫)之.” 同上:“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
关键词
高祖本纪
夏侯婴
郦山
芷阳
沛公
纪信
靳强
子居
吕太后本纪
李广利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观秦俑 谈方阵
- 11
-
-
作者
庞齐
-
出处
《文博》
1985年第1期28-29,32,共3页
-
文摘
秦兵马俑的出土,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史,从长期的纸上谈兵到实物观察,确实是一个飞跃。地下文物之出土常能解决学术上千年难解的聚讼之争。对古典军事学术著作,我是喜好《孙子兵法》的。但自宋代叶适以来,不少学者否定孙武其人之存在,从而也就否定了他的《兵法》。银雀山竹简的出土,长期的疑团才得解决。过去也曾有不少学者怀疑《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始皇发动七十万人营造郦山之事为渲染、夸大,以今秦兵马俑坑的规模,也解除了一些学者的怀疑。
-
关键词
秦兵马俑
郦山
地下文物
银雀山
秦始皇本纪
军事学术
战争规模
军事史
鱼丽之阵
以今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鸿门宴》中的一处标点——与周启富先生商榷
- 12
-
-
作者
陆精康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3年第12期29-30,共2页
-
文摘
《中学语文》’93年第10期载周启富先生《也释“……独骑与樊哙……”之“与”》一文,对《鸿门宴》中一处文字提出了与“众说”截然不同的看法。应当承认,周文对“众说”的否定不无道理。然而,周文的关键笔墨,即分号断句、训“与”为“欤”,仍然令笔者难以苟同。且看周文给原文所加的标点: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周文的标点及对“与”的解释,欠妥之处有三: 一、添加分号,与原文语意龃龉。切分原句成两个部分,遂令“沛公”
-
关键词
《鸿门宴》
纪信
樊哙
夏侯婴
芷阳
周启
郦山
标点本
沛公
靳强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
- 13
-
-
作者
武丽娜
付建
郭艳
-
机构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出处
《大众考古》
2015年第4期66-69,共4页
-
文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郦山
秦始皇本纪
珍怪
皇初
匠作
羡门
从死
秦始皇陵园
子者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王子今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处
《秦汉研究》
2020年第1期1-16,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项目编号:14ZDB028)
-
文摘
秦始皇陵考古是中国考古学虽开辟稍晚,却进步突出、成果辉煌,且前景光明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国考古学界就此向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贡献。对于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秦始皇陵考古促成了显著的推进。作为秦帝国成立之后最重要的工程之一,秦始皇陵的地下与地上文物遗存对于我们考察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也提供了充备的文化信息。发掘与研究秦始皇陵,开拓秦工程史、秦行政史、秦军事史、秦礼制史、秦阶级关系史、秦社会意识史等方面的研究,尚有相当广阔的学术空间,亦有可以乐观预期的学术前景。
-
关键词
秦始皇陵考古
秦统一
工程史
“郦山徒”
祠祭
地宫
海洋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文化雍都议
- 15
-
-
作者
彭曦
-
机构
陕西省文史馆
宝鸡文理学院
-
出处
《宝鸡社会科学》
2013年第2期51-52,共2页
-
文摘
一、文化雍都的历史地位1、一座中国历史上都年最久的国都。《史记·秦本记》:秦襄公七年(前771年),诸侯叛周,杀周幽王郦山下。"襄公以兵送平王。"平王至雒后,"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于是始国。"但是始国后的秦之政治、文化、军备仍在"西垂"(今甘肃天水)。秦为了真正据有岐西之地,从襄公至文公前后花费了二十多年,驱赶岐西中戎族后,始真正占据了岐西,并收服了周之余民。
-
关键词
秦襄公
郦山
西垂
公至
文化战略
诸侯国
秦雍城
考古工作
人牲
中国历史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