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环境中部分极化信号的最佳滤波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雪松 徐振海 +2 位作者 代大海 肖顺平 庄钊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3-597,共5页
研究了干扰环境中部分极化信号的最佳滤波问题,以信号干扰噪声比为优化对象,建立了带约 束非线性优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参量矩阵的反对称性,将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巧妙地转化为二次代 数方程求根问题,得到了最优化问题两个备选解... 研究了干扰环境中部分极化信号的最佳滤波问题,以信号干扰噪声比为优化对象,建立了带约 束非线性优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参量矩阵的反对称性,将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巧妙地转化为二次代 数方程求根问题,得到了最优化问题两个备选解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完整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极化信号 拉格朗日乘子法 参量矩阵 极化滤波
下载PDF
极化敏感阵列信号检测:部分极化情形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振海 王雪松 +1 位作者 肖顺平 庄钊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8-941,共4页
首次深入研究了基于极化敏感阵列的部分极化信号检测问题 .建立了部分极化信号检测模型 ;在高斯分布假设条件下 ,利用矩阵特征分解求得似然比统计检验量 ,并给出了最优检测器的结构框图 ;推导求得统计检验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根据N P准... 首次深入研究了基于极化敏感阵列的部分极化信号检测问题 .建立了部分极化信号检测模型 ;在高斯分布假设条件下 ,利用矩阵特征分解求得似然比统计检验量 ,并给出了最优检测器的结构框图 ;推导求得统计检验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根据N P准则求得检测器的检测性能 ;进一步利用上述理论结果分析了结构噪声背景下检测器的检测性能 ,分析了信号极化度、干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敏感阵列 信号检测 部分极化 性能分析
下载PDF
部分极化情况下SINR最优极化滤波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运甫 陶然 王越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8,共9页
在白噪声和部分极化散射源情况下,使用矢量分析方法获得了信干噪比(SINR)等式的最优极化解,证明了最优点的唯一性,并分析了最优极化点的分布和最优极化滤波器的通带域.所有最优极化点都位于极化球面上由共轭的信号极化点和交叉的干扰极... 在白噪声和部分极化散射源情况下,使用矢量分析方法获得了信干噪比(SINR)等式的最优极化解,证明了最优点的唯一性,并分析了最优极化点的分布和最优极化滤波器的通带域.所有最优极化点都位于极化球面上由共轭的信号极化点和交叉的干扰极化点所决定的一段大圆弧上.最优极化滤波器的通带域为一个极化球冠,最优点与极化球冠中心点并不重合,有一定偏差,但始终在球冠上.另外还分别给出了最优极化弧所在的最优极化大圆方程和极化球冠的边圆方程,并举例展示了最优极化弧、最优点及极化球冠的边圆随干扰强度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极化 信干噪比 极化滤波 最优极化 极化球冠
下载PDF
部分极化波参数估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兰美 黄际英 廖桂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03-1606,共4页
该文提出了基于矢量传感器的部分极化波信号参数估计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一次特征分解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估计部分极化波的到达角和极化度,信号参数自动配对,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且能够得到信号的空间导... 该文提出了基于矢量传感器的部分极化波信号参数估计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一次特征分解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估计部分极化波的到达角和极化度,信号参数自动配对,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且能够得到信号的空间导向矢量,可以利用阵列孔径信息进一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方向 极化 部分极化 矢量传感器
下载PDF
部分极化电磁波的最佳接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之禹 朱敏慧 白有天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2000年第5期854-857,共4页
描述实际散射体散射特性的散射矩阵一般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即使入射电磁波是完全极化电磁波,散射电磁波也不再是完全极化电磁波,而是部分极化电磁波。本文讨论了对部分极化电磁波的最佳接收问题,并给出计算天线接收功率的简化算法。
关键词 蕞佳接收 部分极化电磁波
下载PDF
部分极化干扰条件下极化阵列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广 徐振海 《火控雷达技术》 2008年第3期22-24,共3页
研究部分极化干扰条件下极化阵列的滤波抗干扰性能,期望信号为完全极化波,干扰信号为部分极化波。利用最大信噪比准则得到阵列最大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的解析表达式,分析干扰极化度,到达角等因素对阵列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 研究部分极化干扰条件下极化阵列的滤波抗干扰性能,期望信号为完全极化波,干扰信号为部分极化波。利用最大信噪比准则得到阵列最大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的解析表达式,分析干扰极化度,到达角等因素对阵列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阵列 滤波 部分极化 性能分析
下载PDF
部分极化信号多维参数联合估计的算法
7
作者 杜刚 姜新迎 张永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1,115,共5页
基于双平行极化敏感阵列,提出了一种部分极化信号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联合估计的算法。该算法能精确地估计出部分极化信号的多维参数,无需多维谱峰搜索,具有计算量小,参数自动配对的优点,而且也适用于含有完全极化信号的情况。另... 基于双平行极化敏感阵列,提出了一种部分极化信号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联合估计的算法。该算法能精确地估计出部分极化信号的多维参数,无需多维谱峰搜索,具有计算量小,参数自动配对的优点,而且也适用于含有完全极化信号的情况。另外,算法也能有效地解决信源参数兼并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极化信号 极化 频率 波达方向
下载PDF
髌周部分去极化技术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甘伟伟 谢贵杰 +1 位作者 周盛涛 查振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探讨髌骨周围电灼部分去极化技术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髌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并进行单髁置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髌骨周围电灼部分去极化技术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髌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并进行单髁置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单髁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髌骨周围电灼部分去极化技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术前及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髌骨倾斜角、髌骨评分(Fell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1月(t=3.437,P=0.001)、术后3月(t=6.591,P<0.001)及术后6月(t=5.162,P<0.001)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月(t=9.625,P<0.001)、术后3月(t=7.970,P<0.001)及术后6月(t=4.092,P<0.001)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月(t=2.571,P=0.013)、术后3月(t=2.671,P=0.010)及术后6月(t=2.741,P=0.008)的髌骨倾斜角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月(t=2.510,P=0.015)、术后3月(t=3.384,P=0.001)及术后6月(t=3.483,P=0.001)的Fell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髌骨周围电灼部分去极化技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髌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极化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膝前疼痛 髌骨倾斜角
下载PDF
抑制雷达主波束内GSM干扰的极化滤波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博 施龙飞 +2 位作者 王洪军 李永祯 王国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9-464,共6页
针对雷达在实际中受到的GSM通信基站干扰问题,该文采用极化滤波抗干扰的方法,在现有自适应极化对消(APC)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极化波最优接收的滤波算法,先估计GSM信号的部分极化Stokes矢量,后依据干扰功率最小原则计算最优接... 针对雷达在实际中受到的GSM通信基站干扰问题,该文采用极化滤波抗干扰的方法,在现有自适应极化对消(APC)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极化波最优接收的滤波算法,先估计GSM信号的部分极化Stokes矢量,后依据干扰功率最小原则计算最优接收极化。通过开展极化抗干扰外场试验,证明了极化滤波方法对于基站干扰抑制的有效性。与传统算法的比较说明了该方法在保证滤波效果的基础上,用于权值收敛的时间更短,性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GSM干扰 极化滤波 部分极化 抗干扰
下载PDF
雷达极化理论可视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饶彬 肖顺平 +1 位作者 王雪松 李永祯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6-2301,2307,共7页
分析了完全极化、部分极化和瞬态极化理论的基本内涵,依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以Stokes矢量为内核,对涉及到的极化信息处理函数进行了封装和继承,设计了一套用于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科学计算工具箱。给出了完全极化、部分极化、瞬态... 分析了完全极化、部分极化和瞬态极化理论的基本内涵,依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以Stokes矢量为内核,对涉及到的极化信息处理函数进行了封装和继承,设计了一套用于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科学计算工具箱。给出了完全极化、部分极化、瞬态极化、窄/宽带目标极化特性类之间的设计关系,并基于NI Measurement Studio开发环境,对雷达极化理论进行了可视化仿真。仿真系统可以提供诸如正交极化、共轭极化、交叉极化、极化变基、五种极化描述子、最佳极化和极化叉等二维和三维极化视图的生动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极化 可视化仿真 完全极化 部分极化 瞬态极化 MEASUREMENT STUDIO
下载PDF
极化滤波器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运甫 张颿 李明军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40-643,共4页
基于极化滤波器的最优解,分析了最优极化滤波器的性能,并与固定极化、干扰抑制滤波器ISPF、信号匹配滤波器SMPF进行了比较。最优滤波器的性能比ISPF和SMPF平均要好1-3dB,比固定极化平均要好6-15 dB,最高可达30 dB以上。因此,最优极化滤... 基于极化滤波器的最优解,分析了最优极化滤波器的性能,并与固定极化、干扰抑制滤波器ISPF、信号匹配滤波器SMPF进行了比较。最优滤波器的性能比ISPF和SMPF平均要好1-3dB,比固定极化平均要好6-15 dB,最高可达30 dB以上。因此,最优极化滤波器的得益还是很可观的,这对研究最优极化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极化 信干噪比 极化滤波
下载PDF
极化技术在雷达抗干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继龙 杨洲 《电子对抗》 2002年第4期14-17,共4页
极化技术在雷达抗干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雷达抗干扰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极化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各种新的方法和理论不断出现。本文重点讨论了双通道雷达系统中的一些极化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极化雷达... 极化技术在雷达抗干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雷达抗干扰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极化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各种新的方法和理论不断出现。本文重点讨论了双通道雷达系统中的一些极化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极化雷达的实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技术 雷达抗干扰 应用 极化滤波 极化 极化抗干扰 部分极化
下载PDF
基于测控电磁波极化特征信息的飞行器姿态估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红梅 陈广东 张弓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3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该文应用正交解耦的姿态参数信号模型描述极化电磁波的3维波结构,将最大似然估计和MUSIC算法推广应用于部分极化波参数估计,利用极化电磁波传递信号基站标定的姿态基准信息。飞行器通过单电磁矢量传感器接收并处理信号,确定电磁波结构向... 该文应用正交解耦的姿态参数信号模型描述极化电磁波的3维波结构,将最大似然估计和MUSIC算法推广应用于部分极化波参数估计,利用极化电磁波传递信号基站标定的姿态基准信息。飞行器通过单电磁矢量传感器接收并处理信号,确定电磁波结构向量,计算得到地理坐标系下的飞行器姿态。此方法有别于需多点测量的三角计算法,只需一个地面基站信号和运动平台上单一接收点,就可实现姿态感知,可替代姿态导航仪和航向导航仪。该文介绍了运动平台姿态估计算法,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矢量传感器 极化状态 波达方向 姿态导航 部分极化信号
下载PDF
杂质Cu,Zn,Sn离子与Fe共沉积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6
14
作者 印仁和 吕康 +3 位作者 曹为民 张利 戴迎春 张新胜 《化工冶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研究了杂质Cu;Zn,Sn在氯化物和硫酸盐电解质溶液中与Fe共沉积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提取高纯度电解铁的影响.发现Fe一Cu共沉积是Cu先析出的正常型共沉积,Fe-Zn共沉积在40℃低温时是Zn先析出的异常型共沉积,8... 研究了杂质Cu;Zn,Sn在氯化物和硫酸盐电解质溶液中与Fe共沉积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提取高纯度电解铁的影响.发现Fe一Cu共沉积是Cu先析出的正常型共沉积,Fe-Zn共沉积在40℃低温时是Zn先析出的异常型共沉积,80℃高温时是Fe先析出的正常型共沉积, Fe-Sn共沉积在高电流密度时属Fe优先析出的异常型共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铁 杂质 部分极化曲线 共沉积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均匀取向箔条云的RCS极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金梁 曾勇虎 +1 位作者 申绪涧 汪连栋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为部分极化波,其散射波的极化度和RCS极值问题对于极化滤波、极化对比增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首先用Mueller矩阵来表征了箔条云的变极化效应,基于Mueller矩阵对均匀取向箔条云散射波的极化程度、共极化和交叉...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为部分极化波,其散射波的极化度和RCS极值问题对于极化滤波、极化对比增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首先用Mueller矩阵来表征了箔条云的变极化效应,基于Mueller矩阵对均匀取向箔条云散射波的极化程度、共极化和交叉极化的RCS极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散射波的总能量不随发射极化改变,当发射波为线极化时,散射波的极化度最大,共极化RCS最大,交叉极化RCS最小,当发射波为圆极化时,散射波为完全未极化波,此时用任意的极化接收,平均功率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条云 部分极化 极化 交叉极化 雷达截面积
下载PDF
Fracture behavior of double-pass TIG welded 2219-T8 aluminum alloy joints under transverse tensile test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权 吴爱萍 +3 位作者 赵玥 王国庆 鄢东洋 吴会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794-1803,共10页
2219-T8 aluminum alloys were butt welded by the double-pass tungsten inert gas (TIG) arc welding process. The transverse tensile test of the joint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mainly occurred in the partially melted zo... 2219-T8 aluminum alloys were butt welded by the double-pass tungsten inert gas (TIG) arc welding process. The transverse tensile test of the joint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mainly occurred in the partially melted zone (PMZ). Effects of the PMZ on the fracture behavior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Continuous intergranular eutectics were observed in the PMZ close to the fusion line. Away from the fusion line, the intergranular eutectics in the PMZ became discontinuous.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and the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joint showed that the PMZ was gradient material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strongly affected the fracture proces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rack initiated in the PMZ near the front weld toe, and propagated in the PMZ away from the fusion line. Then, the crack tip was blunt when it propagated into the PMZ with higher plasticity. Finally, the rest part of the joint was shear fract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 aluminum alloy tungsten inert gas arc welding partially melted zone fracture behavior
下载PDF
Cooling of a Diesel Reformate Fuelled Solid Oxide Fuel Cell by Internal Reforming of Methane: A Modelling Study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肖微 Alexander Kromp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24-331,共8页
In this paper a system combining a diesel reformer using catalytic partial oxidation (CPOX) with th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for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applications is modeled with respect to the coolin... In this paper a system combining a diesel reformer using catalytic partial oxidation (CPOX) with th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for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applications is modeled with respect to the cooling effect provided by internal reforming of methane in anode gas channel. A model mixture consisting of 80% n-hexadecane and 20%..!-methylnaphthalin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mmercial diesel. The modelling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 First, equilibrium gas composition at the exit of CPOX reformer is modelled in terms oxygen to car- bon (O/C) ratio, fuel utilization ratio and anode gas recirculation. Second, product composition, especially methane content, is determined for the me.th.an, ation process at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s ra:ng!ng from 500 ℃to 520 ℃.Finally, the cooling power provided by internal reforming of methane in SOFC fuel channel is calculated for two concepts to increase the methane content of the diesel reform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concept, operating the diesel reformer at low O/C ratio and/or, recirculation rat!o, is not realizable due to high probability of coke formation, whereas the second concept, combining a methanation process with CPOX, can provide a significant cool- ing effect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c?oling concept which needs higher levels of excess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reformate METHANATION intemal reforming COOLING model solid oxide fuel cell-auxiliary power unit
下载PDF
Realistic flat-band model based on degenerate p-orbitals in two-dimensional ionic materials 被引量:1
18
作者 Jiang Zeng Ming Lu +2 位作者 Haiwen Liu Hua Jiang X.C.Xi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8期765-770,M0003,共7页
Though several theoretical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sign electronic flat-bands, the definite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in 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 is still lacking. Here we propose a novel and realistic fla... Though several theoretical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sign electronic flat-bands, the definite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in 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 is still lacking. Here we propose a novel and realistic flat-band model based on threefold degenerate p-orbitals in two-dimensional ionic materials.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lat-band can be realized in 1 T layered materials of alkali-metal chalogenides and metal-carbon group compounds. Some of the former ar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to be stable as layered materials(e.g., K2 S), and some of the latter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fabricated in previous works(e.g., Gd2 CCl2). More interestingly, the flat-band is partially filled in the heterostructure of a K2 S monolayer and graphene layers. The spin polarized nearly flatband can be realized in the ferromagnetic state of a Gd2 CCl2 monolayer, which has been fabricated in experiments. Our theoretical model together with the material predictions provide a realistic platform for the study of flat-bands and related exotic quantum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t-band Degenerate orbitals Material realization 1T structure Partially fill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