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系统内固定结合部分椎板切除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38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毛兆光 刘铭辉 +1 位作者 范顺武 陈根强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关键词 AF系统 内固定 部分椎板切除 手术治疗 胸腰爆裂骨折 不全瘫
下载PDF
胸腰段部分椎板切除术和腰骶段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2
作者 王正雷 姜洪和 +4 位作者 包双清 高吉昌 张承敏 晁民 王仑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6期7-8,共2页
目的 :采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胸腰段部分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新鲜尸体标本分组分别进行胸 1 2下 1 3、腰 1、腰 2上 1 2椎板切除和腰 2~骶 1椎板切除后用分析系统测定脊柱稳定性。结果 :两者在... 目的 :采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胸腰段部分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新鲜尸体标本分组分别进行胸 1 2下 1 3、腰 1、腰 2上 1 2椎板切除和腰 2~骶 1椎板切除后用分析系统测定脊柱稳定性。结果 :两者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范围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部分椎板切除 腰骶段多节段切除 生物力学研究 测试过程
全文增补中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家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全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部分椎板切除入路 显微手术 管内肿瘤治
下载PDF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智峰 徐滨 +5 位作者 庞长河 杨波 孙红卫 宋来君 刘献志 王树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神经鞘瘤19例、脊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和畸胎瘤3例均手术全切除,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例和脊髓圆锥部畸胎瘤4例残留少许包膜或瘤体。随访3个月~6年,失访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1例因胸腔积液肺不张致脊柱畸形。其余病例均无因手术而继发畸形。结论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对于椎管内与脊髓无粘连可分离的肿瘤,选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切除,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智龙 袁长粮 +3 位作者 刘国浚 黄国锋 丁真奇 汤育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12采用显微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手术治疗的43例椎管内脊膜瘤(砂粒体型22例,脑膜上皮型17例,过渡型2例,血管瘤型2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12采用显微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手术治疗的43例椎管内脊膜瘤(砂粒体型22例,脑膜上皮型17例,过渡型2例,血管瘤型2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和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41个月,平均32.3个月。术后脊柱三维CT检查未发现肿瘤所在节段椎体小关节突破坏,脊柱稳定性未破坏。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7例。术后1周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17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7例。末次随访时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34例,Ⅱ级7例,Ⅲ级2例。术后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疼痛VAS评分为(5.14±1.15)分,术后1周为(1.49±0.71)分,末次随访时为(0.91±0.48)分;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周降低(P<0.05)。结论显微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能充分显露脊膜瘤并直视下全切除,手术安全性高,可以有效保护脊髓,不影响椎体稳定性,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脊膜瘤 部分椎板切除 显微镜 脊髓保护
原文传递
部分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曾鹏 曾文胜 +2 位作者 周锦尧 商祥芹 周婧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一侧部分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5例,均全部切除。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部分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一侧部分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5例,均全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可行肢体功能锻炼,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脊柱畸形或不稳定,无病变复发。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微创入路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能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肌肉韧带附着点及后柱的完整性,安全、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切除 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 微创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卓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究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选出126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3例患者应用部分椎板切除术,观察组63... 目的:探究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选出126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3例患者应用部分椎板切除术,观察组63例患者行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对比2组的手术优良率、V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5.71%,P<0.05;术后6小时的VAS评分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2小时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DLSS患者应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肯定,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脊柱内固定 部分椎板切除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JOA评分 VAS疼痛评分
下载PDF
三种置钉方法在下颈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尹华 赵银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40-4045,共6页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满意率、出血量、置钉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60例需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下颈椎疾患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分别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及管道疏通法。术中计算各方法置钉时间、出血量;出院前观察置钉满意率及在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比较C3-7每一节段的椎弓根外侧壁损伤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椎板部分切除组、Abumi组及管道疏通组置钉时间依次递减(P〈0.05),置钉满意率依次递增(P〈0.05)。3组间置钉出血量及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损伤好发生于外壁。C4、C5节段外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C3、C6、C7。提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置钉法中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内固定 部分切除 Abumi 管道疏通
下载PDF
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高置钉准确率及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8
9
作者 管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898-5903,共6页
背景: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故临床应用效果也无法量化评价。数字化导航技术可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定位、定向的参考依据,为椎弓根螺钉植入提供准确安全的保证。目的:观察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提... 背景: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故临床应用效果也无法量化评价。数字化导航技术可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定位、定向的参考依据,为椎弓根螺钉植入提供准确安全的保证。目的:观察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颈椎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3组,均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椎板部分切除置钉组26例(160枚螺钉),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内固定;(2)管道疏通组27例(156枚螺钉),采用管道疏通法内固定;(3)数字化导航技术组23例(162枚螺钉),采用数字化导航技术辅助颈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36个月。方案设计结果的主要结局为固定后12个月各组颈椎椎弓根螺钉穿透程度分级中的Ⅰ级螺钉百分率评价内固定后螺钉植入位置的准确性;次要结局为固定后36个月各组颈椎椎弓根螺钉穿透程度分级中的Ⅰ级螺钉百分率;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患者寰枢间骨性融合率判断颈椎骨折愈合情况;固定前、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各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患者颈部疼痛情况;固定前、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各组患者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各种置入方法的安全性。试验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指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标准。参与者对试验内容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研究方案比较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3种方法的内固定效果,重点观察和比较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数字化导航技术在临床骨科,尤其是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应用提供临床应用的量化依据。试验注册信息:试验方案与2016年8月19日在北美临床实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880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寰枢关节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数字化导航技术 骨折 弓根螺钉 骨性融合 寰枢 不良反应 部分切除 管道疏通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50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杨涛 苏鹏 《当代医学》 2008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腰椎管充分减压加内固定与腰椎管有限减压两种方法治疗。结果经平均1年的术后随访,两组优良率达81.8%、89.7%。结论应用坚强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方式处理此类病人效果肯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管狭窄 弓根钉棒内固定 部分切除减压
下载PDF
颈后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王立 翟旭 +6 位作者 宋晓亮 段文旭 王丰羽 吕莉 邵新中 张哲敏 许娅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颈后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颈后路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颈后路组于颈椎后路行部分椎板切除+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行部分椎板切除并暴露颈5...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颈后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颈后路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颈后路组于颈椎后路行部分椎板切除+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行部分椎板切除并暴露颈5、颈6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大鼠患侧肢体机械刺激痛阈值、冷刺激痛阈值。术后第31天,取大鼠颈髓损伤节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颈后路组大鼠患肢机械诱发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并趋于稳定,术后第19天开始下降,并于术后第22天开始出现阳性表现(P<0.01);冷刺激诱发痛于术后第22天开始出现阳性表现(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结果:术后第31天,颈后路组大鼠脊髓损伤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标志物(Iba1)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颈后路臂丛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可以模拟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动物实验 神经病理性疼痛 部分椎板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