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D表型D^(Va)(Hus)在第5外显子和第5内含子发生RHD/CE基因交换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一炎 熊文 邵超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为了分析中国人红细胞Rh血型部分D表型DVa和DVI个体的基因组DNA及等位基因结构 ,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 ,分析 3名经血清学鉴定为弱D表型个体的RHD基因。结果表明 ,3名个体中 ,1名鉴定为部分D表型DVa(Hus) ,其Rh基因表型为... 为了分析中国人红细胞Rh血型部分D表型DVa和DVI个体的基因组DNA及等位基因结构 ,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 ,分析 3名经血清学鉴定为弱D表型个体的RHD基因。结果表明 ,3名个体中 ,1名鉴定为部分D表型DVa(Hus) ,其Rh基因表型为DccEe,另 2名鉴定为DVIⅢ型 ,其Rh基因表型为DCcee。DVa(Hus)等位基因RHD CE基因交换发生在第 5外显子的 5′端至第 5内含子的 3′端之间 ,并且第 5内含子存在 7个新多态性位点 :2 3 2 5 (GCA) 2 ,98G >A ,16 8 16 9insG ,2 0 5 2 0 6insT ,4 94 4 95insA ,12 5 6 12 5 7insC ,1347G >T。结论 :中国人群中发现的部分D表型DVa(Hus)等位基因RHD CE基因交换发生在全部的第 5外显子和第 5内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d表型 d^Va d^V1 RHd基因 RHd/CE基因
下载PDF
4例Rh部分D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乔芳 石翠英 +5 位作者 何路军 王振雷 赵志弘 刘敬闪 张虹 田亚娟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769-770,共2页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至今已发现40多个,但涉及临床的主要有D、C、c、E、e 5个抗原,其中以D抗原最为重要,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1],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D抗原存在多种变异体,如部分D、弱D、D放散型、...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至今已发现40多个,但涉及临床的主要有D、C、c、E、e 5个抗原,其中以D抗原最为重要,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1],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D抗原存在多种变异体,如部分D、弱D、D放散型、-D-型等.D抗原的表达强弱不一,其中以RhCcEe缺失型(-D-)的抗原性最强,而D放散型(Del)最弱,RhD常规定型技术多被误定为RhD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el RH阴性 Rh部分d 外显子
下载PDF
Rh血型系统弱D及部分D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国栋 王晓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Rh血型系统弱D及部分D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机制,形成弱D的氨基酸替换主要位于胞内和跨膜区域,表现为抗原位点数减少,但抗原表位数目基本不变。形成部分D(partial D)的氨基酸变异主要位于胞外区域,表现为缺失一个或多个D抗原表位,这也是部... Rh血型系统弱D及部分D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机制,形成弱D的氨基酸替换主要位于胞内和跨膜区域,表现为抗原位点数减少,但抗原表位数目基本不变。形成部分D(partial D)的氨基酸变异主要位于胞外区域,表现为缺失一个或多个D抗原表位,这也是部分D易产生抗体的原因所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Rh血型系统弱D及部分D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部分d 碱基突变 融合等位基因
下载PDF
1例部分D表型孕妇抗-D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党鑫堂 吴筱莹 +4 位作者 王学东 伍昌林 朱奕 李妙珊 邵超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6期521-523,527,共4页
目的分析1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CcEe抗原,以及常规血清学试管法和凝胶卡法鉴定孕妇血清抗-D抗体及其效价,通过检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RHD基因合子型,以及测定D抗原12... 目的分析1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CcEe抗原,以及常规血清学试管法和凝胶卡法鉴定孕妇血清抗-D抗体及其效价,通过检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RHD基因合子型,以及测定D抗原12个表位鉴定部分D表型.结果该个体盐水法测定为dCcee,但微柱凝胶卡法检测为DCcee表型,RHD基因外显子检测缺失第3-6外显子,合子型测定为D/d,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缺失大部分D表位,提示该个体为部分D表型DVI-Ⅲ型,基因型为DVICe/dce;孕妇血清抗-D抗体第20周第1次检测为阳性,效价为1:32,至生产前为1:64,产后确认为Rh(D)新生儿溶血病,生下一子为Rh阳性.结论部分D表型DVI-Ⅲ型过往国内亦有报道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我国汉族DVI-Ⅲ型多见,产前检查时须防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抗原 部分d 抗-d
下载PDF
Rh部分D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路军 乔芳 +5 位作者 石翠英 王振雷 赵志弘 刘敬闪 张虹 田亚娟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7例Rh部分D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D变异型的样本中的Rh部分D进行D基因分型。结果在30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中,23例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外显子(Rh弱D型),7例部分外显子缺失,为Rh部分D,23例为弱D型,... 目的研究7例Rh部分D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D变异型的样本中的Rh部分D进行D基因分型。结果在30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中,23例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外显子(Rh弱D型),7例部分外显子缺失,为Rh部分D,23例为弱D型,并对部分D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4例检测为D Cat.ⅥⅢ,1例为D Cat.Ⅵtype2,1例为D Cat.Ⅵtype 1,1例为基因2.9外显子融合,表示为RHD-CE(2-9)-D。结论 Rh部分D型与弱D型在血清学试验中无法区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够更准确的分型,更能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阴性 Rh部分d d 基因型
下载PDF
Rh部分D、弱D的检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兴权 夏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ABO血型 RH 部分d d
下载PDF
河北地区Rh部分D变异型的基因分布特点
7
作者 乔芳 王宁 +5 位作者 王远花 钱明明 郭霞 赵倩 田亚娟 王振雷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RhD变异型个体中的部分D变异型标本的基因分布。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本的Rh系统的5个抗原;并采用PCR-SSP技术检测Rh部分D变异型的基因分型;结果:107例RhD变异型中检出14例部分D基因型,分别为11例D cat.VI type3...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RhD变异型个体中的部分D变异型标本的基因分布。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本的Rh系统的5个抗原;并采用PCR-SSP技术检测Rh部分D变异型的基因分型;结果:107例RhD变异型中检出14例部分D基因型,分别为11例D cat.VI type3型,2例D cat.Va type2型,1例D cat.IIIc型。结论:河北地区Rh部分D变异型个体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其中以D cat.VI type3型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血型 Rhd变异型 RHd基因 部分d
下载PDF
中国人Rh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俊杰 洪小珍 +3 位作者 许先国 何吉 傅启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87-591,共5页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epecific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epecific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从22例弱D中检测到10例部分D表型,其中DVa(Kou.)、DVa(Hus.)和DVa-like(YH.)各1例,DVItypeⅢ表型7例。结论:10例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得到明确,其中DVa(Kou.)、DVa-like(YH.)表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d基因 部分d 测序
下载PDF
部分D表型同种抗-D1例及其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丹 邵超鹏 +2 位作者 张悦 潘书贺 陈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80-683,共4页
目的分析1名部分D表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基因的遗传情况。方法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1名部分D表型孕妇血清抗-D,然后通过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RHD基因合子型分析、以及D抗原12个抗原表位的测定,系统鉴定该例部分D表型... 目的分析1名部分D表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基因的遗传情况。方法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1名部分D表型孕妇血清抗-D,然后通过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RHD基因合子型分析、以及D抗原12个抗原表位的测定,系统鉴定该例部分D表型的类别和亚型,并对其1家3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该例部分D表型为DVI(Ⅲ)类型,孕妇血清抗-D是由于妊娠Rh阳性子女产生的,效价为32,抗-D不与其自身红细胞及其它DVI(Ⅲ)部分D表型红细胞反应;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弟亦为DVI(Ⅲ)部分D表型,其父亲为隐性携带DVI(Ⅲ)部分D表型基因,而其母亲1条染色体缺失RHD基因,先证者DVI(Ⅲ)部分D表型基因未遗传至其女。结论证实DVI(Ⅲ)部分D表型个体可被正常D抗原致同种免疫反应,同时显示个例的基因变异为家系遗传性,而非个体基因变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部分d d抗原表位 同种免疫 家系调查
下载PDF
1例部分D表型献血者RhD抗原表位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浩 杨佳璇 +2 位作者 李艾静 朱自严 叶璐夷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1例RhD抗原表型为部分D的献血者RhD抗原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1例初筛为RhD阴性样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并进行CE分型;采用D-screen检测该样本RhD抗原表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RH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测序。建立数字PCR鉴定... 目的研究1例RhD抗原表型为部分D的献血者RhD抗原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1例初筛为RhD阴性样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并进行CE分型;采用D-screen检测该样本RhD抗原表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RH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测序。建立数字PCR鉴定RHD基因型的方法并分析该例样本RHD基因合子型。采用Robetta同源建模方法比较该例样本与野生型RhD蛋白的构象。结果经血清学鉴定为部分D表型,CE分型为CcEe。基因测序发现,RHD基因4号外显子存在c.492C>G突变。数字PCR鉴定该例样本的RHD基因型为D+/D–。同源建模结果提示天冬氨酸被谷氨酸替换影响RhD蛋白第3个胞外环的构象。结论RHD*492G导致部分抗原表位缺失,表现为部分D表型,属于国内首次报道。数字PCR技术用于RHD基因合子型检测,相比于实时定量PCR技术重复性和准确性均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抗原 部分d表型 数字PCR 同源建模
下载PDF
因妊娠产生抗-D的Rh部分D型基因分析——附3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于莉 胡彬 +2 位作者 韩斌 冯智慧 葛东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研究3例因妊娠产生抗-DRh部分D型的RHD基因。方法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进行RhD确证试验和抗体鉴定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和PCR直接测序方法对RH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通过血清学试验初步确定3例标本... 目的研究3例因妊娠产生抗-DRh部分D型的RHD基因。方法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进行RhD确证试验和抗体鉴定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和PCR直接测序方法对RH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通过血清学试验初步确定3例标本为RhD变异型,同时均产生了抗-D;PCR-SSP试验检测标本1和标本2为3-6外显子缺失的RHDⅥtypeⅢ型;PCR测序确定标本3为697G>ARHDVa3型。结论Rh部分D型在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后,也存在产生抗体的可能性,以RHDⅥtypeⅢ型多见,在临床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诊断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基因 部分d 抗-d RHd type Ⅲ型 RHd VA 3型
下载PDF
十堰市Rh弱D和/或部分D变异型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舒群峰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了解十堰市无偿献血者中Rh弱D和/或部分D变异型所占比例。方法在122 084名无偿献血者中采用微板法初筛出Rh(D)阴性献血者442名,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试管法确认Rh(D)阴性、弱D和/或部分D变异型,Rh因子血清学表型鉴定采用盐... 目的了解十堰市无偿献血者中Rh弱D和/或部分D变异型所占比例。方法在122 084名无偿献血者中采用微板法初筛出Rh(D)阴性献血者442名,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试管法确认Rh(D)阴性、弱D和/或部分D变异型,Rh因子血清学表型鉴定采用盐水试管法。结果 442名初筛Rh(D)阴性献血者中采用IAT确认Rh(D)阴性427例,占总人数的0.35%;检出Rh弱D和/或部分D 15例,检出率分别为3.394%(15/442)和0.013%(15/122 084),弱D和/或部分D仅检出4种表型,分布比例分别为cc Ee 40%、Ccee 40%、Cc Ee 13.33%、CCee 6.67%,不规则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从献血者角度讲,D变异型个体所献血液应该作为Rh阳性血液供应临床;从受血者角度讲,则应该输Rh阴性血液。而一个个体可能在不同时间先后成为献血者或受血者,因此正确鉴定弱D和部分D在内的D变异型并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对于输血安全和合理用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部分d d变异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部分D频率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诗桢 谢敬文 +1 位作者 严康峰 蓝文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1期35-36,39,共3页
目的分析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部分D(partial D)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样本进行确认;采用PCR-SSP法(RH基因变异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 目的分析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部分D(partial D)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样本进行确认;采用PCR-SSP法(RH基因变异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判断部分D基因分型。结果初筛检出60例RhD阴性,经抗人球蛋白法确认59例为RhD阴性,阴性频率约为0.23%。59例RhD血清学筛选阴性的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例部分D,血清学筛选RhD阴性中出现部分D的频率约为3.4%。结论本地区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存在RHD-CE(5)-D、RHD-CE(6-9)-D等位基因型,采用PCR-SSP法对RhD阴性表型献血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以准确鉴定RHD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d 基因分型 PCR-SSP
下载PDF
弱D和部分D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本春 张爱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4期542-545,共4页
Rh血型系统是目前所有已发现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现已发现几十种Rh血型蛋白抗原,其中与临床相关的抗原主要有D、C、c、E、e抗原。Rh血型抗原特别是D抗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 Rh血型系统是目前所有已发现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现已发现几十种Rh血型蛋白抗原,其中与临床相关的抗原主要有D、C、c、E、e抗原。Rh血型抗原特别是D抗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最重要抗原,具有很强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 部分d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多巴胺D_3受体部分激动剂BP897的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进 顾莉洁 +2 位作者 周文 华维一 吉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合成多巴胺D,受体部分激动剂BP897。方法:以二羟乙基胺为起始原料,经过氯化、环合、取代、肼解、缩合等反应合成BP897。结果:以总产率为40.2%合成了多巴胺D,受体部分激动剂BP897,结构经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和红外(IR)确证... 目的:合成多巴胺D,受体部分激动剂BP897。方法:以二羟乙基胺为起始原料,经过氯化、环合、取代、肼解、缩合等反应合成BP897。结果:以总产率为40.2%合成了多巴胺D,受体部分激动剂BP897,结构经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和红外(IR)确证。结论:该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文献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897 多巴胺d3受体部分激动剂 化学合成
下载PDF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Rh(D)变异体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宏 宋宁 +7 位作者 邓永福 王胜蓝 生丽雅 易永忠 蔡兰 郑忠伟 陈强 陈静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汉族人群中Rh血型系统中D变异体的分布特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02份四川汉族献血者,61份本实验室临床标本做C、c、E、e表型鉴定,并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从非亲缘随机献血者中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包括弱D... 目的了解四川汉族人群中Rh血型系统中D变异体的分布特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02份四川汉族献血者,61份本实验室临床标本做C、c、E、e表型鉴定,并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从非亲缘随机献血者中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包括弱D和部分D),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型。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RHD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对Rh(D)变异体标本进行杂合性鉴定,并采用测序法对疑难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血清学试验检出D抗原变异型52例,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分析,弱D15RHD(G282D)型4例,弱D12RHD(G277E)型1例,弱DRHD(L320L)1例(型别未定),弱DRHD(G263R)1例(型别未定),部分DDVItypeⅢ型2例,DELRHD(K409K)型41例,DELRHD(M1I)型1例,此外发现新等位基因RHD(A237D)1例(基因序列号:GU998825)。RHD杂合性检测结果显示1例弱D15和9例DELRHD(K409K)型标本为RHD+/RHD+纯合子,其他均为RHD+/RHD-杂合型。结论四川地区汉族人群Rh(D)变异体有丰富的类型和不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变异体 d表型 部分d表型 dEL表型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华北地区汉族人群Rh(D)抗原弱表现型个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国栋 段现民 +8 位作者 尹志柱 张彦平 牛小利 赵有良 牛海江 刘冀华 刘芳兰 赵凤萍 王晓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非血缘关系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从非血缘关系随机献血者中筛检Rh(D)抗原弱阳性个体(包括弱D型、部分D型),对其进行Rh D、C、c、E、e抗原表型的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非血缘关系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从非血缘关系随机献血者中筛检Rh(D)抗原弱阳性个体(包括弱D型、部分D型),对其进行Rh D、C、c、E、e抗原表型的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同时检测其RHD基因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其RHD合子型。结果血清学试验证实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的有32例个体,占无关供者人群比率为0.015%,其中18例个体为弱D15型(845G>A),1例为弱D12型(830G>A),1例为携带DEL等位基因(1227G>A)的弱D型,8例为部分D表型中的DⅥⅢ型(RHD-CE(3-6)-D),1例为部分D表型中的DⅤa(Hus)(RHD-CE(5)-D),3例标本10个外显子检测均未见异常。Rh小因子检测有3种表型CcEe(4例)、Ccee(10例)、ccEe(18例),其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一致。RHD杂合性试验鉴定显示仅4例标本为纯合型RHD+/RHD+,其余为杂合型RHD+/RHD-。结论汉族人群D抗原弱阳性比率明显少于高加索人,汉族人群D弱表现型中,弱D15型频率最高;部分D的弱表现型中,DⅥⅢ型占主要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部分d RHd基因 RHCE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RhD^(Ⅵ)Ⅲ表型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左宏莉 何智 +5 位作者 罗广平 朱祥明 尚锦青 唐朝辉 李聚林 孙先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了解RhD抗原阳性(变异)产生IgG抗-D个体的RHD基因结构。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个体RhD抗原,鉴定RhD变异个体体内抗体的性质。采用PCR-SSP方法检测其RH血型基因,观察RhD抗原变异体基因构成情况。结果变异个体Rh血型为RhDⅥⅢ型(D抗... 目的了解RhD抗原阳性(变异)产生IgG抗-D个体的RHD基因结构。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个体RhD抗原,鉴定RhD变异个体体内抗体的性质。采用PCR-SSP方法检测其RH血型基因,观察RhD抗原变异体基因构成情况。结果变异个体Rh血型为RhDⅥⅢ型(D抗原不完全型),单倍体型CDe/cde。结论准确的RhD血型鉴定对制定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策略和对育龄妇女采取恰当措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抗原 RHd基因 部分d
下载PDF
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调节蛋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静 丁艳妮 +1 位作者 杨敏 沈思敏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6期952-953,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调节蛋白(TM)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并发DVT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调节蛋白(TM)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并发DVT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未发生DVT患者8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D-D、aPTT和TM水平变化及分析其与乳腺癌术后并发DVT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D、aPTT、T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 D-D和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D-D、TM和aPTT组的特异性、阳性率和敏感性显著高于单一检测;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D-D、TM和aPTT水平与乳腺癌术后并发DVT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对D-D,TM和aPTT水平对乳腺癌术后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调节蛋白 乳腺癌 深静脉血栓形成值
下载PDF
IEC60079-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隔爆型外壳“d”》2001第4版介绍(续)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荣敏 张显力 《电气防爆》 2004年第3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隔爆型外壳“d”》 60079-1 IEC 热效应 位置 设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