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国的亭部吏和亭的军事职能
1
作者 张信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4-99,共6页
秦国的亭是最主要的军事职能之一,亭部吏是落实亭军事职能的具体吏员。亭的负责人称亭长(校长),亦称亭啬夫。亭长的属吏主要有求盗、亭父、别盗、害盗、亭丞、亭候、亭掾等。战国后期亭在基层农村、城市、战略要地已普遍设置。亭的军事... 秦国的亭是最主要的军事职能之一,亭部吏是落实亭军事职能的具体吏员。亭的负责人称亭长(校长),亦称亭啬夫。亭长的属吏主要有求盗、亭父、别盗、害盗、亭丞、亭候、亭掾等。战国后期亭在基层农村、城市、战略要地已普遍设置。亭的军事职能表现为国家行为,亭的辖区发生大的军事行动,亭长和守丞、县尉、乡主等主要负责人全体参与,共同处理。亭严格盘查过往行人,及时报告敌情;军事操练是亭部吏的日常工作。亭的军事职能是在秦统一六国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至晋代,秦国亭的军事职能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部吏 军事职能
下载PDF
趙汝談以權吏部侍郎升侍講
2
作者 黄光輝 《中华文史论丛》 2023年第2期290-290,共1页
《宋史》卷四一三《趙汝談傳》載:“遷宗正少卿,兼權直,兼編修國史、檢討實録,兼崇政殿説書……權吏部侍郎,升侍讀,兼直學士院,兼同修國史院同修撰,以所注《易》進講……權禮部侍郎兼學士院,力辭兼直……章四上,免兼直,改侍講。數日,仍... 《宋史》卷四一三《趙汝談傳》載:“遷宗正少卿,兼權直,兼編修國史、檢討實録,兼崇政殿説書……權吏部侍郎,升侍讀,兼直學士院,兼同修國史院同修撰,以所注《易》進講……權禮部侍郎兼學士院,力辭兼直……章四上,免兼直,改侍講。數日,仍兼直學士院,五辭。權給事中,權刑部尚書。”案,“權吏部侍郎,升侍讀”後“改侍講”有誤。“侍讀”、“侍講”由元豐改制前“翰林侍讀學士”、“翰林侍講學士”改制而來,兩者雖爲正七品經筵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侍郎 《宋史》 學士 國史 翰林
下载PDF
唐前期吏部尚书职掌考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劭伟 张金龙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1-203,212,共4页
唐前期吏部尚书职权比较广泛,一般来说吏部本身的职掌皆与吏部尚书有关联,作为长官的吏部尚书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整,以便使本部门的工作更加有效能。吏部尚书直接参与吏部铨选这项重要工作。吏部尚书还有推荐人才,对朝廷的官员选任提... 唐前期吏部尚书职权比较广泛,一般来说吏部本身的职掌皆与吏部尚书有关联,作为长官的吏部尚书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整,以便使本部门的工作更加有效能。吏部尚书直接参与吏部铨选这项重要工作。吏部尚书还有推荐人才,对朝廷的官员选任提出建议等,以及唐前期吏部尚书还有其他一些相关职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期 尚书 职掌 政治
下载PDF
明代吏部尚书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兴文 宫凌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尚书 《明史·七卿年表》
下载PDF
唐代吏部科目选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正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27,共4页
唐代吏部铨选中有“常选”和“科目选”二种类型。所谓常选,就是进士等举人及第获出身后还必须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获职事官;已有官者罢官满选后也必须赴吏部考试始能继续作官。这种考试常年举行(一般是年年举行,例外时... 唐代吏部铨选中有“常选”和“科目选”二种类型。所谓常选,就是进士等举人及第获出身后还必须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获职事官;已有官者罢官满选后也必须赴吏部考试始能继续作官。这种考试常年举行(一般是年年举行,例外时三年一次),所以叫吏部常选。而科目选则不同。科目选依科目而定,唐初并未设置,它在选人对象、得官优劣等方面与常选均不相同。鉴于专门论述科目选的文章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目选 学究 唐代 考试 校书郎 册府元龟 唐会要 九经 史籍
下载PDF
吏部尚书铨选职能与唐族姓书籍修撰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劭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唐前期朝廷曾组织三次编修族姓档案书籍。前两次由吏部尚书提出并组织进行,最后一次由谱学专家提出而由朝廷组织进行。这与唐初承袭南北朝门阀观念余绪有关。吏部职掌官员选举,唐前期族姓档案对其有参考意义。唐前期修撰档案书籍的政治... 唐前期朝廷曾组织三次编修族姓档案书籍。前两次由吏部尚书提出并组织进行,最后一次由谱学专家提出而由朝廷组织进行。这与唐初承袭南北朝门阀观念余绪有关。吏部职掌官员选举,唐前期族姓档案对其有参考意义。唐前期修撰档案书籍的政治意义逐渐降低,而后期不再有官方组织编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铨选职能 族系书籍
下载PDF
清季官制改革中吏部裁撤历程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季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吏部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选材用人的总汇机构,地位在清季发生了很大变化。光宣之交,裁撤吏部提上议事日程,但各方意见不一,迟滞了裁撤的步伐。吏部采取了种种努力,试图挽回颓势,但最终依然难逃被裁的命运。吏部裁撤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官制... 吏部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选材用人的总汇机构,地位在清季发生了很大变化。光宣之交,裁撤吏部提上议事日程,但各方意见不一,迟滞了裁撤的步伐。吏部采取了种种努力,试图挽回颓势,但最终依然难逃被裁的命运。吏部裁撤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官制改革进程中各方利益的纠葛,也反映出清廷中枢对于立宪时代下吏部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撤 官制改革
下载PDF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惠鹏飞 张彦晓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89-94,共6页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元丰改制前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主,同吏部尚书官阶相比大多处于上升状态。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迁出官为六部长贰、执政官、两制官、诸阁学士、台谏官、在京其他官、祠禄官、地方官等,以执政官和地方官为主。其中,执政...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元丰改制前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主,同吏部尚书官阶相比大多处于上升状态。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迁出官为六部长贰、执政官、两制官、诸阁学士、台谏官、在京其他官、祠禄官、地方官等,以执政官和地方官为主。其中,执政官在北宋后期以尚书右丞为主,南宋时期以签书枢密院事为主,任职之后得到升迁;地方官大多为地方知府或知州,出知地方有被弹劾、主动请外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尚书 迁出官 执政 地方官
下载PDF
宋代吏部尚书仕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惠鹏飞 张彦晓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2-103,共12页
通过统计宋代吏部尚书任职前的仕履状况,发现宋代吏部尚书中将近9成官员在任吏部尚书之前的仕履中曾有过吏部或者相关部门的历练,而且许多吏部尚书之前曾担任过吏部多种相关职务,尤其是担任吏部副贰/吏部侍郎的比例高于前代。宋代吏部... 通过统计宋代吏部尚书任职前的仕履状况,发现宋代吏部尚书中将近9成官员在任吏部尚书之前的仕履中曾有过吏部或者相关部门的历练,而且许多吏部尚书之前曾担任过吏部多种相关职务,尤其是担任吏部副贰/吏部侍郎的比例高于前代。宋代吏部尚书之前曾经担任过吏部相关职务者稍多于唐代,这正是吏部尚书这一官职经过唐、五代十国后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完善、人选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结果。官员任吏部尚书前是否曾经担任过吏部的相关职位,是其能否胜任吏部尚书一职的重要依据,也是皇帝和宰辅集团挑选吏部尚书人选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对没有吏部相关仕履的吏部尚书的考察,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朝廷的股肱大臣,虽无吏部仕履,但均具有担任吏部尚书的能力。宋代任命吏部尚书的首要原则是任人唯贤,其选任标准是相对公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尚书 仕履 任职标准
下载PDF
清季预备立宪时期吏部的裁撤及其主要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宗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71,共7页
清季预备立宪时期,作为"六官之长"、"体制本崇"的吏部却处在风口浪尖。或撤并,或保留,或缓裁,或改名,各种主张不一而足。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和诸多现实问题的考量,几经周折,到1911年,吏部终于被撤销。其原有主要职... 清季预备立宪时期,作为"六官之长"、"体制本崇"的吏部却处在风口浪尖。或撤并,或保留,或缓裁,或改名,各种主张不一而足。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和诸多现实问题的考量,几经周折,到1911年,吏部终于被撤销。其原有主要职能归入内阁,另一部分则陆续被分割到地方和其他中央部门。吏部暂时存留和最终撤销的结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与明朝吏部相比,清朝吏部的人事权大大萎缩,其职权先天不足;吏部对中下级官员采用掣签法铨选很难做到人地相宜,铨选制度存在先天缺陷。清季筹备宪政时期,裁撤吏部也是仿效外国宪政制度、利益势力彼此博弈和吏部权力日益蚕食的直接结果。1910年败露的贿买知县案则加速了吏部的裁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宪政 裁并 废止 主要原因
下载PDF
吏部尚书与唐前期政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劭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的中央职官,执掌人事权,负责铨选、考核官员等职责。在唐前期职权与地位不同寻常,且多兼任宰相,与唐代政局联系紧密,处于最高统治者关注的地位。吏部尚书对唐前期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受局势变动等影响很大。凡此,皆与...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的中央职官,执掌人事权,负责铨选、考核官员等职责。在唐前期职权与地位不同寻常,且多兼任宰相,与唐代政局联系紧密,处于最高统治者关注的地位。吏部尚书对唐前期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受局势变动等影响很大。凡此,皆与其本身职能及担任者的不同地位关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唐代 前期 政治
下载PDF
由吏部到礼部——试探开元二十四年贡举考试改革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由隋到唐初,统治者设立科举的最初动机和相应的择人标准进行考察,并比较科举进行中的实际情况,探讨开元二十四年贡举考试由吏部转归礼部主持这一重大改革背后深层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贡举考试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惠鹏飞 《史志学刊》 2015年第5期14-19,35,共7页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兼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兼官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兼官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兼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尚书 兼官 经筵官 修史官
下载PDF
宋代吏部尚书致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惠鹏飞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0-91,共12页
宋代吏部尚书致仕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北宋后期,致仕比例仅有两成,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宋代吏部尚书致仕官品阶以从三品及以上为主,这是因为北宋前期吏部尚书为正三品的官阶,本身就很高,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为从二品的职事官,... 宋代吏部尚书致仕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北宋后期,致仕比例仅有两成,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宋代吏部尚书致仕官品阶以从三品及以上为主,这是因为北宋前期吏部尚书为正三品的官阶,本身就很高,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为从二品的职事官,寄禄官阶也不太低,而且他们在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往往还有升迁,因此宋代吏部尚书的致仕官品阶是比较高的。没有致仕的吏部尚书则以担任实职或者祠禄官而卒为主,其他遭贬谪、弃官不仕的比例很小。以实职卒于任上的吏部尚书往往是因为皇帝对其信任不允其致仕或者因疾病卒于任上;而以祠禄官卒则是吏部尚书一种较为委婉的引退方式,这对于官员的晚年生活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尚书 致仕 品阶 祠禄官
下载PDF
试论唐代吏部尚书出身与入仕途径
15
作者 董劭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与前朝制度无大差异,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在法理上,其一直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就其出身与入仕途径而言,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相对都较高,多数通过科举等进入仕途,起家官相对也优越,在...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与前朝制度无大差异,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在法理上,其一直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就其出身与入仕途径而言,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相对都较高,多数通过科举等进入仕途,起家官相对也优越,在唐前期各朝几乎都有非郡姓出身吏部尚书,说明唐前期已开始摆脱南北朝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力的局面,在用人上已表现出不拘一格的态势。而唐中后期士族出身者特别南北朝旧士族为保持其门第兴盛,必须倚仗科举入仕,加上科举入仕已为重要入仕途径,故而出自士族阶层者逐渐增多。科举出身者在吏部尚书担任者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前期吏部尚书起家官情况比较复杂,至后期较多起家为校书郎者,起家官中为地方官且为节度使属官的情况是后期独有现象,人数不少,乃后期可考起家官最多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尚书 出身 入仕
下载PDF
唐代吏部尚书选任考察
16
作者 董劭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6,共6页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在制度上并无较大变化,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表现在职能发挥上,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吏部尚书在制度建设上不如前期,由于前期吏部尚书职权较大,对吏部建设出力较多,因此,后期时吏部职能相...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在制度上并无较大变化,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表现在职能发挥上,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吏部尚书在制度建设上不如前期,由于前期吏部尚书职权较大,对吏部建设出力较多,因此,后期时吏部职能相对完善或定型,其担任者情况略有不同,后期更多选拔有人事职官历练者担任。无论如何,唐代吏部尚书的职能在法理上,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尚书 人选
下载PDF
吏部尚书在唐代后期的政治表现
17
作者 董劭伟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63-68,共6页
唐代后期的重要职官吏部尚书在法理上具有应有的职能,与前期并无二致,但这时吏部制度已较成熟完备,而唐代官僚系统的中枢运行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尚书省职权与地位的也因之变动很大,吏部职能的体现并不如唐前期充分。在实际作为上,其担任... 唐代后期的重要职官吏部尚书在法理上具有应有的职能,与前期并无二致,但这时吏部制度已较成熟完备,而唐代官僚系统的中枢运行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尚书省职权与地位的也因之变动很大,吏部职能的体现并不如唐前期充分。在实际作为上,其担任者仍一定程度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有些吏部尚书发挥职权的影响颇值得关注。但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吏部尚书因承袭前期完事的制度职能,在本身制度建设上贡献不大,其与政治的关系更多与其担任者本身地位及时局变化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尚书 职权
下载PDF
海峡两岸现藏万历刻本《吏部职掌》考
18
作者 李军 郭琳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100,共9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吏部职掌》与台湾省台北市"国家图书馆"的同名藏本均属万历刻本系统,其书叶的异同显示出万历刻本系统内部的版本变化。两家藏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补足并校勘当下通行的上海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吏部职掌》与台湾省台北市"国家图书馆"的同名藏本均属万历刻本系统,其书叶的异同显示出万历刻本系统内部的版本变化。两家藏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补足并校勘当下通行的上海图书馆所藏天启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掌》 万历刻本 文献价值
下载PDF
唐代吏部尚书仕途位置探析
19
作者 董劭伟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7期141-149,共9页
唐代中央职官制度继承了前此演变数百年至隋基本定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是唐代中央行政执行部门,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一职官设置对唐及其以后各代的制度皆有深远影响。吏部尚书作为吏部长官,其地位不同寻常,在仕途... 唐代中央职官制度继承了前此演变数百年至隋基本定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是唐代中央行政执行部门,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一职官设置对唐及其以后各代的制度皆有深远影响。吏部尚书作为吏部长官,其地位不同寻常,在仕途中多与宰相有重要关系,随政局变化,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更多吏部尚书担任者的仕途衰退期亦反映了其职权与地位的衰退,这与唐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内在的联系。吏部尚书职掌在法理上虽并无根本性变化,但职能发挥却与前期有所不同,呈式微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尚书 仕途位置
下载PDF
冯子材参劾吏部书吏一事考误
20
作者 廖宗麟 庄兰芝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冯子材在率军平定海南岛后,因办理立功将士请奖事宜时遭到吏部书办的索贿,否则就以"颠倒保案"的方式予以报复,冯子材遂上奏参劾。但有关记载对于冯子材当时的身份、所参劾的对象、上参折的时间及内容都有错漏,需要根据确实的... 冯子材在率军平定海南岛后,因办理立功将士请奖事宜时遭到吏部书办的索贿,否则就以"颠倒保案"的方式予以报复,冯子材遂上奏参劾。但有关记载对于冯子材当时的身份、所参劾的对象、上参折的时间及内容都有错漏,需要根据确实的史料来考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子材 参劾 书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