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人·部落人·演员——黄健翔的角色之跨学科审视
1
作者 黄顺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74,共5页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德国世界杯上制造了一起“解说门事件”。本文以“角色”为纲,采取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视野,对该事件加以批判性的审视。首先,分析黄健翔作为“新闻人”的角色;其次,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黄健翔作...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德国世界杯上制造了一起“解说门事件”。本文以“角色”为纲,采取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视野,对该事件加以批判性的审视。首先,分析黄健翔作为“新闻人”的角色;其次,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黄健翔作为“部落人”的角色;第三,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统合性地分析黄健翔作为“演员”(新闻人、部落人)的角色。通过跨学科的多视角分析,立体地展示了“解说门事件”的丰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健翔 “解说门事件” 新闻人 部落人 演员
下载PDF
斯里兰卡维达部落人的历史渊源及发展问题研究
2
作者 李燕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1-64,共4页
维达部落人是唯一的斯里兰卡原始族群,他们居住在斯里兰卡东部地区定布拉格拉和马希扬格那地区的森林里。维达人有自己的语言,通僧伽罗语,但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字。维达即猎人之意,也被称为“Wanniyala_aetto”意为森林的人民,他们过着日... 维达部落人是唯一的斯里兰卡原始族群,他们居住在斯里兰卡东部地区定布拉格拉和马希扬格那地区的森林里。维达人有自己的语言,通僧伽罗语,但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字。维达即猎人之意,也被称为“Wanniyala_aetto”意为森林的人民,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游猎的生活。维达部落人与外界保持着基本的交往,用获得的野味、蜂蜜去交换布匹、斧头。如今维达人还采用无言语的交易方式同外界进行贸易往来。文章通过对维达部落人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及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维达人在现代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达部落人 历史渊源 发展问题 研究
下载PDF
论部落人权
3
作者 欧潮泉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91-96,共6页
关键词 部落社会 人权 人际关系 生存权 发展权
下载PDF
现代原始部落人体装饰艺术的启示
4
作者 李超德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5年第S1期69-76,共8页
本文以现存于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人体装饰艺术为素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史观论述了原始人体装饰艺术的功利与审美、巫术与图腾、尊严与战绩、性爱与吸引,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现代艺术的主题与源流,以及现代艺术与原始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 人体装饰 原始艺术 原始部落 西方现代艺术 装饰艺术 启示 原始装饰 艺术创作 形式美 玻璃珠
下载PDF
媒介时代下的“城市部落人”——一项针对合肥市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行为的质化研究
5
作者 沈祯 《视听》 2016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长期以来是影响城市传播的一项重要因素,城市部落也因此形成。然而,相较于老一辈,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佳的媒介素养,他们开始利用新媒介主动出击,展开自己的城市交往活动,实现自身城市化。本文以90后农民工张明的婚...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长期以来是影响城市传播的一项重要因素,城市部落也因此形成。然而,相较于老一辈,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佳的媒介素养,他们开始利用新媒介主动出击,展开自己的城市交往活动,实现自身城市化。本文以90后农民工张明的婚恋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月的参与观察以及深度访谈,探寻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利用新媒介,实现自身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媒介时代 城市部落 婚恋
下载PDF
泰国的山地部落人及其教育
6
作者 沙马加甲 赵卫 《民族教育研究》 1995年第1期83-87,共5页
泰国的山地部落人及其教育译者:沙马加甲,赵卫译者的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办事处和泰国教育部非正规教育局,于1994年2月22日至3月5日联合在泰国清莱省举办了第二届亚太分地区少数... 泰国的山地部落人及其教育译者:沙马加甲,赵卫译者的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办事处和泰国教育部非正规教育局,于1994年2月22日至3月5日联合在泰国清莱省举办了第二届亚太分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扫盲教材开发研讨班。我们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部落 山地区域 山地人 教育模式 教育项目 社区发展 功能扫盲 教育方式 泰国 教育活动
下载PDF
紫云中洞:最后的穴居部落人家
7
作者 柳袁照 《现代苏州》 2009年第21期110-111,共2页
今年国庆长假,与河南、福建、广西等地的几位曾作过同学的校长相约,去贵州紫云。紫云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以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地处麻山腹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关键词 部落 穴居 紫云自治县 少数民族 季风气候 贵州省 西南部 布依族
下载PDF
意义危机与新部落主义的想象:青年数字游牧社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品 詹远仪 《青年探索》 CSSCI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现代社会工作和消费分离,工作之中青年的自主性被掩埋在各种大型组织之下,变得越来越去个性化,普遍出现了“意义危机”,消费成为其展示个性、追求意义的重要手段,消费主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在长三角Z省A县的山村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 现代社会工作和消费分离,工作之中青年的自主性被掩埋在各种大型组织之下,变得越来越去个性化,普遍出现了“意义危机”,消费成为其展示个性、追求意义的重要手段,消费主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在长三角Z省A县的山村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青年消费现象——数字游牧。数字游牧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是工作与消费结合的极简式旅游消费。青年逃离工作场所,同时逃离消费主义场景,试图将工作融入消费,在山村中重构一种消费与工作合一的共同体——数字游牧社区。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文章发现:数字游牧是青年对现代工作制度与消费主义的双重革新,但是游牧的短暂性意味着革新的象征性;数字游牧身份仅仅是其追求的符号物,这种身份仅仅彰显了他们的与众不同,数字游牧社区也可能只是一个被持续寻找与放弃的乌托邦。因此这种双重革新是不彻底的。在数字游牧社区中,数字青年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共同生活与消费的短暂性,可能仅意味着其对新部落主义情感共同体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数字游牧 部落主义 共同体重构 青年消费 意义危机
下载PDF
坚固的云:网络知识社区与“部落化问题”
9
作者 杜骏飞 张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5-27,共13页
网络知识社区是流动部落化的,但它也是数字交往何以能凝聚共同体的最好说明,其核心特性是一种气态化但密切聚集的云端共同体。“部落化问题”是考察其生产与消费方式、社群文化特质与社会属性的恰当理论框架。网络知识社区通过垂类化和... 网络知识社区是流动部落化的,但它也是数字交往何以能凝聚共同体的最好说明,其核心特性是一种气态化但密切聚集的云端共同体。“部落化问题”是考察其生产与消费方式、社群文化特质与社会属性的恰当理论框架。网络知识社区通过垂类化和议程化的知识生产,建立了数字交往的生态体系,这使得知识部落成为一种既分散又聚集的“云集”;网络知识社区基于不同知识市场形成了多种生产模式,实现了知识的日常、普惠和再生产,产生了影响整个知识社会的传播效应;而平台通过制度化、正当化等规范措施,推动了知识经济,塑造了知识人的观念,也彰显了技术权力,这一过程展现了虚拟的知识共同体作为社区实体的治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知识社区 部落 数字交往 知识社会 社群文化
下载PDF
使鹿鄂温克部落传统木工艺文化基因的提取及设计应用
10
作者 孙玉明 王一名 邓凌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0,共7页
使鹿鄂温克部落曾经以山川河流为伴,是鄂温克族的一个部落,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使之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工艺文化。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迁移与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传... 使鹿鄂温克部落曾经以山川河流为伴,是鄂温克族的一个部落,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使之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工艺文化。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迁移与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却陷入了发展困境。引入文化基因理论,在梳理与归纳使鹿鄂温克部落传统木工艺发展历程与器物种类的基础上,对其文化基因进行分析和提取。最后将形态、图案、色彩等显性文化基因与生态、审美、习俗等隐性文化基因融入设计实践进行创新探索。使鹿鄂温克部落传统木工艺文化基因的提取与设计应用,可拓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还可为当代民族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鹿鄂温克部落 传统木工艺 文化基因 设计应用
下载PDF
去疆域化,还是部落化?——英语人文学界的理论旅行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5,共16页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部落化的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麾下的种族和族裔研究、性别研究机构,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中小学教材等渠道,使学术话语广泛、迅速地通俗化,与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LGBTQ群体的社会运动紧密结合。认同政治和政治正确的话语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相互推波助澜,形成了今天世界的混乱局面。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供了有力的批判与反思的武器,来解析理论的旅行和英美社会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疆域化 部落 后学理论 国际政治
下载PDF
学术部落及其领地:当代学习研究中三种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12
作者 周子荷 刘三女牙 +1 位作者 李卿 郑旭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该文使用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这一学科文化的人类学隐喻作为概念框架,对当代学习研究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进行了分析,鉴别了其中存在的三种文化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学习科学的文化是认知的文化,学习技术的文化是认知造物的文化,学习... 该文使用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这一学科文化的人类学隐喻作为概念框架,对当代学习研究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进行了分析,鉴别了其中存在的三种文化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学习科学的文化是认知的文化,学习技术的文化是认知造物的文化,学习工程的文化是造物的文化。以此为基础,对当代学习研究中三种文化的对立产生的历史后果及其超越进行了探讨,为此需构建科学—技术—工程的文化连续统,建立学习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改变学术部落中的学术实践,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具内在统一性的学习研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部落 文化 认知 认知造物 造物
下载PDF
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变化:以“706青年空间”为例
13
作者 郑天畅 张敏 陈培培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5-1635,共11页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空间现象,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体现了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互动的模式、过程与策略。但既有研究主要将空间作为新部落的形成条件和内在特征,而缺乏将空间作为理解新部落的社会与历史过程的关键视角。为此,文章...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空间现象,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体现了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互动的模式、过程与策略。但既有研究主要将空间作为新部落的形成条件和内在特征,而缺乏将空间作为理解新部落的社会与历史过程的关键视角。为此,文章基于索亚(Soja)提出的2条向空间开放的分析路径,即“时间-空间”与“社会-空间”,构建分析框架,以“706青年空间”为例,剖析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研究表明,“706青年空间”具有成员流动性、共同的情感、仪式与符号、共同占用的空间等新部落属性。同时,“706青年空间”也在现场的情感流动与认同中呈现瞬时的空间性特征,在记忆与想象的过程中呈现空间性的稳定与延续。在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青年新部落采取多种空间策略,以便嵌入到现实社会中,包括通过空间的收缩和刺激扩散得以保存和发展,通过空间的开放和关系的拓展,以实现与地方的连接。文章突破了新部落理论有关空间认知的局限,揭示了新部落与社会环境互动中所呈现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模式,为解释城市中不断涌现的新部落现象提供了基于空间性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 空间性 青年空间 空间策略 空间动态 “706青年空间”
下载PDF
新兴体育社群:青年新部落生活方式实践——以极限飞盘社群为例
14
作者 高海燕 曹飞廉 赵婧如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文章以极限飞盘社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传统共同体式微、同辈竞争内卷加剧的当下,新兴体育社群如何成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帮助青年重建情感共同体的过程。研究发现,新兴体育社群是青年群体在制度化的生命历程中撑开的弹性空间,参与体... 文章以极限飞盘社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传统共同体式微、同辈竞争内卷加剧的当下,新兴体育社群如何成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帮助青年重建情感共同体的过程。研究发现,新兴体育社群是青年群体在制度化的生命历程中撑开的弹性空间,参与体育社群活动起到缓和社会时钟下身心紧张状态的作用,部落内形成的关系网络也为提升个人发展创造机会。新兴体育社群以其合作包容、自我赋权的文化价值和去中心化、自我管理的组织形态吸引和凝聚了青年群体,其组织特点也为青年组织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飞盘 新兴体育社群 部落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论图书工业主义与读者部落化问题
15
作者 何华征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图书工业主义就是在图书出版和经营的各环节全面贯彻工业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书生产的功利化、物质化和资本化。现代读者部落化是图书工业主义发展的必然后果,其常见类型有五种:知识部落、信息部落、利益部落、... 图书工业主义就是在图书出版和经营的各环节全面贯彻工业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书生产的功利化、物质化和资本化。现代读者部落化是图书工业主义发展的必然后果,其常见类型有五种:知识部落、信息部落、利益部落、身份部落、思想部落。新时代读者开发的根本出路是扬弃图书工业主义,基本原则是“两个结合”,即图书生产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图书生产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结合。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读者文化,需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重点突破、系统推进,促进出版业振兴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出版 工业主义 读者 部落
下载PDF
以“食”为媒:数字饮食部落的联结图景与生态逻辑
16
作者 沈天健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在媒介场景多元化与内容生产细分化的趋势下,“吃播”文化逐渐兴起并伴生网络社群新形态,对寻绎新媒介视域下的社群研究与圈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对新语境下吃播以食物媒介所更新而出的网络社群形态进行探... 在媒介场景多元化与内容生产细分化的趋势下,“吃播”文化逐渐兴起并伴生网络社群新形态,对寻绎新媒介视域下的社群研究与圈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对新语境下吃播以食物媒介所更新而出的网络社群形态进行探赜。研究发现,吃播社群具有高度松散性与液态流动性的群聚特征,以共享感官体验、共通情感空间、共创意义价值的“复调”将社群形态更新为“部落”。数字饮食部落以培植技术联结、激发生理共鸣、缓释心理孤独、构筑符号认同的方式形成,并生发如下影响:在部落内形成集体话语空间;促动部落内外的经济交流与资本生产;在部落外叛离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共食社交,建构乡土饮食的新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播 数字饮食部落 食物媒介 美食传播
下载PDF
风格建构与异化应对:后亚文化视域下抖音“云养”青年“新部落化”研究
17
作者 刘丽萍 董卫民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社交短视频平台成为“云养娃”青年基于趣缘集聚的“新部落”,他们依托专属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圈层进行社交:一方面以个人化参与方式构建“新部落化”认同,一方面以集体的符号风格化运动打造独特的媒介奇观。但是,随着“云养”青年对“... 社交短视频平台成为“云养娃”青年基于趣缘集聚的“新部落”,他们依托专属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圈层进行社交:一方面以个人化参与方式构建“新部落化”认同,一方面以集体的符号风格化运动打造独特的媒介奇观。但是,随着“云养”青年对“萌娃”的符号化消费加剧,其自身也在平台流量逻辑驱动下走向情感、行为和身份的多重异化,最终成为商业资本的数字劳工。引导青年警醒于“云养”的“情感按摩”幻象,摆脱异化,应在提升青年智能传播媒介素养前提下,促进更多优质内容入驻“信息池”,“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依托政府引导和法律管理,使青年人突破异化桎梏,以科学价值观指引健康的网络社交实践,也让媒介技术和算法平台回归服务于人的主体性之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亚文化 抖音 “新部落化” “云养”青年 异化
下载PDF
英印政府的边境部落区政策
18
作者 孔亮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1期118-134,157,共18页
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先后采取了闭边政策、前进政策和新前进政策。闭边政策实施期间,英印政府主要通过安抚和签订协议与部落相处,同时构筑起了针对部落的防御体系,但并未向部落渗透,故无法统治边境部落区。俄国将势力范围拓展至阿富汗... 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先后采取了闭边政策、前进政策和新前进政策。闭边政策实施期间,英印政府主要通过安抚和签订协议与部落相处,同时构筑起了针对部落的防御体系,但并未向部落渗透,故无法统治边境部落区。俄国将势力范围拓展至阿富汗北部边境后,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采取了前进政策。政策实施初期,英印政府在边境部落区建立起了政治代理人制度和马利克制度,在保持军事存在的同时利用当地人组建民兵和征召兵部队以维持治安。寇松就任印度总督后,对前进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方面采取了“撤退与集中”策略以减少军事力量的投入,另一方面创设西北边境省以统管边疆防务和部落事务。前进政策帮助英印政府将边境部落区纳入治下,但该政策本质上重安全、轻发展,无法长期维持当地稳定。第三次英阿战争后,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采取了新前进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对该地区进行军事占领和直接管理,建立正式民兵制度,完善津贴制度,修筑道路以及将《边境犯罪条例》的适用范围拓展至该地区等。新前进政策具有一定建设性,但过于依赖军事干涉,损害了部落的独立性,导致部落起义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印政府 边境 普什图人 部落 边境政策
下载PDF
服饰中的文化融合——察哈尔部落服饰对内蒙古中部地区服饰的审美塑造
19
作者 闫茹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27-129,共3页
察哈尔部落服饰巧妙地平衡了简约与繁复的美学,并突出了女性服饰的鲜明特点,这些审美理念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显著影响,为未来的设计实践提供了灵感与指导。文章通过考察内蒙古中部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各部落服饰的独特性,揭示了察哈尔部落服... 察哈尔部落服饰巧妙地平衡了简约与繁复的美学,并突出了女性服饰的鲜明特点,这些审美理念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显著影响,为未来的设计实践提供了灵感与指导。文章通过考察内蒙古中部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各部落服饰的独特性,揭示了察哈尔部落服饰对周边部落服饰审美的深远影响,彰显了服饰文化的多元与丰富。整合了蒙古族服饰的传统元素,将简洁的线条和服装结构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传统服饰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察哈尔部落服饰为服饰设计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为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意见,为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哈尔部落 蒙古族服饰 服装设计 服装结构
下载PDF
“重新部落化”: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的交往实践与关系重构
20
作者 党琼 胡林莉 《科技传播》 2024年第5期13-15,共3页
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媒介技术为苗族山歌传唱场域在网络空间中的嵌入创造了条件,共时连接实现了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的社交聚合,仪式性展演则实现了虚拟共在使得群体回归。离散个体... 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媒介技术为苗族山歌传唱场域在网络空间中的嵌入创造了条件,共时连接实现了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的社交聚合,仪式性展演则实现了虚拟共在使得群体回归。离散个体基于“唱山歌”这一共同趣缘进行超越时空的近距离互动,摆脱了兴趣孤独,展开集体意义的协商与生产的同时获得了自身情感满足。苗族人民自觉参与网络媒介中的山歌对唱,并将其纳入个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其他个体共享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共通意义,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唤醒彼此间的民族记忆,进而形成群体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部落 交往实践 广西苗族山歌 虚拟社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