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部落所有制
1
作者 项观奇 《文史哲》 1982年第5期37-41,72,共6页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中,为了研究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许多同志都注意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部落所有制。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就目前发表的一些意见来看,真正弄...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中,为了研究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许多同志都注意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部落所有制。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就目前发表的一些意见来看,真正弄清部落所有制的涵义及其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联系,尚待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所有 马克思恩格斯 原始社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所有制形式 社会形态 形成过程 问题讨论 亚细亚生产方式 共同体
下载PDF
坚固的云:网络知识社区与“部落化问题”
2
作者 杜骏飞 张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27,共13页
网络知识社区是流动部落化的,但它也是数字交往何以能凝聚共同体的最好说明,其核心特性是一种气态化但密切聚集的云端共同体。“部落化问题”是考察其生产与消费方式、社群文化特质与社会属性的恰当理论框架。网络知识社区通过垂类化和... 网络知识社区是流动部落化的,但它也是数字交往何以能凝聚共同体的最好说明,其核心特性是一种气态化但密切聚集的云端共同体。“部落化问题”是考察其生产与消费方式、社群文化特质与社会属性的恰当理论框架。网络知识社区通过垂类化和议程化的知识生产,建立了数字交往的生态体系,这使得知识部落成为一种既分散又聚集的“云集”;网络知识社区基于不同知识市场形成了多种生产模式,实现了知识的日常、普惠和再生产,产生了影响整个知识社会的传播效应;而平台通过制度化、正当化等规范措施,推动了知识经济,塑造了知识人的观念,也彰显了技术权力,这一过程展现了虚拟的知识共同体作为社区实体的治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知识社区 部落 数字交往 知识社会 社群文化
下载PDF
意义危机与新部落主义的想象:青年数字游牧社区研究
3
作者 张品 詹远仪 《青年探索》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现代社会工作和消费分离,工作之中青年的自主性被掩埋在各种大型组织之下,变得越来越去个性化,普遍出现了“意义危机”,消费成为其展示个性、追求意义的重要手段,消费主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在长三角Z省A县的山村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 现代社会工作和消费分离,工作之中青年的自主性被掩埋在各种大型组织之下,变得越来越去个性化,普遍出现了“意义危机”,消费成为其展示个性、追求意义的重要手段,消费主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在长三角Z省A县的山村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青年消费现象——数字游牧。数字游牧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是工作与消费结合的极简式旅游消费。青年逃离工作场所,同时逃离消费主义场景,试图将工作融入消费,在山村中重构一种消费与工作合一的共同体——数字游牧社区。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文章发现:数字游牧是青年对现代工作制度与消费主义的双重革新,但是游牧的短暂性意味着革新的象征性;数字游牧身份仅仅是其追求的符号物,这种身份仅仅彰显了他们的与众不同,数字游牧社区也可能只是一个被持续寻找与放弃的乌托邦。因此这种双重革新是不彻底的。在数字游牧社区中,数字青年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共同生活与消费的短暂性,可能仅意味着其对新部落主义情感共同体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数字游牧 部落主义 共同体重构 青年消费 意义危机
下载PDF
学术部落及其领地:当代学习研究中三种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4
作者 周子荷 刘三女牙 +1 位作者 李卿 郑旭东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该文使用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这一学科文化的人类学隐喻作为概念框架,对当代学习研究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进行了分析,鉴别了其中存在的三种文化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学习科学的文化是认知的文化,学习技术的文化是认知造物的文化,学习... 该文使用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这一学科文化的人类学隐喻作为概念框架,对当代学习研究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进行了分析,鉴别了其中存在的三种文化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学习科学的文化是认知的文化,学习技术的文化是认知造物的文化,学习工程的文化是造物的文化。以此为基础,对当代学习研究中三种文化的对立产生的历史后果及其超越进行了探讨,为此需构建科学—技术—工程的文化连续统,建立学习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改变学术部落中的学术实践,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具内在统一性的学习研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部落 文化 认知 认知造物 造物
下载PDF
去疆域化,还是部落化?——英语人文学界的理论旅行
5
作者 刘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5,共16页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部落化的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麾下的种族和族裔研究、性别研究机构,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中小学教材等渠道,使学术话语广泛、迅速地通俗化,与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LGBTQ群体的社会运动紧密结合。认同政治和政治正确的话语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相互推波助澜,形成了今天世界的混乱局面。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供了有力的批判与反思的武器,来解析理论的旅行和英美社会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疆域化 部落 后学理论 国际政治
下载PDF
以“食”为媒:数字饮食部落的联结图景与生态逻辑
6
作者 沈天健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在媒介场景多元化与内容生产细分化的趋势下,“吃播”文化逐渐兴起并伴生网络社群新形态,对寻绎新媒介视域下的社群研究与圈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对新语境下吃播以食物媒介所更新而出的网络社群形态进行探... 在媒介场景多元化与内容生产细分化的趋势下,“吃播”文化逐渐兴起并伴生网络社群新形态,对寻绎新媒介视域下的社群研究与圈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对新语境下吃播以食物媒介所更新而出的网络社群形态进行探赜。研究发现,吃播社群具有高度松散性与液态流动性的群聚特征,以共享感官体验、共通情感空间、共创意义价值的“复调”将社群形态更新为“部落”。数字饮食部落以培植技术联结、激发生理共鸣、缓释心理孤独、构筑符号认同的方式形成,并生发如下影响:在部落内形成集体话语空间;促动部落内外的经济交流与资本生产;在部落外叛离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共食社交,建构乡土饮食的新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播 数字饮食部落 食物媒介 美食传播
下载PDF
风格建构与异化应对:后亚文化视域下抖音“云养”青年“新部落化”研究
7
作者 刘丽萍 董卫民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社交短视频平台成为“云养娃”青年基于趣缘集聚的“新部落”,他们依托专属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圈层进行社交:一方面以个人化参与方式构建“新部落化”认同,一方面以集体的符号风格化运动打造独特的媒介奇观。但是,随着“云养”青年对“... 社交短视频平台成为“云养娃”青年基于趣缘集聚的“新部落”,他们依托专属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圈层进行社交:一方面以个人化参与方式构建“新部落化”认同,一方面以集体的符号风格化运动打造独特的媒介奇观。但是,随着“云养”青年对“萌娃”的符号化消费加剧,其自身也在平台流量逻辑驱动下走向情感、行为和身份的多重异化,最终成为商业资本的数字劳工。引导青年警醒于“云养”的“情感按摩”幻象,摆脱异化,应在提升青年智能传播媒介素养前提下,促进更多优质内容入驻“信息池”,“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依托政府引导和法律管理,使青年人突破异化桎梏,以科学价值观指引健康的网络社交实践,也让媒介技术和算法平台回归服务于人的主体性之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亚文化 抖音 “新部落化” “云养”青年 异化
下载PDF
英印政府的边境部落区政策
8
作者 孔亮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1期118-134,157,共18页
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先后采取了闭边政策、前进政策和新前进政策。闭边政策实施期间,英印政府主要通过安抚和签订协议与部落相处,同时构筑起了针对部落的防御体系,但并未向部落渗透,故无法统治边境部落区。俄国将势力范围拓展至阿富汗... 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先后采取了闭边政策、前进政策和新前进政策。闭边政策实施期间,英印政府主要通过安抚和签订协议与部落相处,同时构筑起了针对部落的防御体系,但并未向部落渗透,故无法统治边境部落区。俄国将势力范围拓展至阿富汗北部边境后,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采取了前进政策。政策实施初期,英印政府在边境部落区建立起了政治代理人制度和马利克制度,在保持军事存在的同时利用当地人组建民兵和征召兵部队以维持治安。寇松就任印度总督后,对前进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方面采取了“撤退与集中”策略以减少军事力量的投入,另一方面创设西北边境省以统管边疆防务和部落事务。前进政策帮助英印政府将边境部落区纳入治下,但该政策本质上重安全、轻发展,无法长期维持当地稳定。第三次英阿战争后,英印政府对边境部落区采取了新前进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对该地区进行军事占领和直接管理,建立正式民兵制度,完善津贴制度,修筑道路以及将《边境犯罪条例》的适用范围拓展至该地区等。新前进政策具有一定建设性,但过于依赖军事干涉,损害了部落的独立性,导致部落起义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印政府 边境 普什图人 部落 边境政策
下载PDF
“重新部落化”: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的交往实践与关系重构
9
作者 党琼 胡林莉 《科技传播》 2024年第5期13-15,共3页
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媒介技术为苗族山歌传唱场域在网络空间中的嵌入创造了条件,共时连接实现了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的社交聚合,仪式性展演则实现了虚拟共在使得群体回归。离散个体... 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媒介技术为苗族山歌传唱场域在网络空间中的嵌入创造了条件,共时连接实现了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成员的社交聚合,仪式性展演则实现了虚拟共在使得群体回归。离散个体基于“唱山歌”这一共同趣缘进行超越时空的近距离互动,摆脱了兴趣孤独,展开集体意义的协商与生产的同时获得了自身情感满足。苗族人民自觉参与网络媒介中的山歌对唱,并将其纳入个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其他个体共享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共通意义,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唤醒彼此间的民族记忆,进而形成群体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部落 交往实践 广西苗族山歌 虚拟社群
下载PDF
“新部落主义”视角下网络空间治理挑战与应对
10
作者 李晓娴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智媒时代网络空间呈现“新部落主义”的特征。在“新部落”中,人们寻找共同情感的归属,实行开放的自治,同时人们的身份涉及多重角色,根据成员在社会事件中的活跃程度可以将“新部落”划分为不同类型。网络空间治理面临偏离主流价值观、... 智媒时代网络空间呈现“新部落主义”的特征。在“新部落”中,人们寻找共同情感的归属,实行开放的自治,同时人们的身份涉及多重角色,根据成员在社会事件中的活跃程度可以将“新部落”划分为不同类型。网络空间治理面临偏离主流价值观、“情感大于真相”、群体观点固化极化、群体间冲突等从而造成网络失序的挑战。公共部门要重视网络群体,树立主流价值观权威、调整优化推荐算法、培养民众智媒素质、精准破解网络舆情和制定完善法律规范等可行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部落主义” 网络空间 公共部门 治理
下载PDF
浅析德吉卓玛长篇小说《游牧部落》
11
作者 多杰彭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22-24,共3页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德吉卓玛的长篇小说的文本细读之上,将她目前已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并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和文学创作理念、作者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对后代的一次鼓舞,提炼出德吉卓玛长篇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德吉卓玛的长篇小说的文本细读之上,将她目前已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并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和文学创作理念、作者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对后代的一次鼓舞,提炼出德吉卓玛长篇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而对牧区生活的文化气氛进行分析。德吉卓玛长篇小说的主题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核心和价值追求,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和掌握德吉卓玛小说创作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吉卓玛 《游牧部落 人物关系
下载PDF
论再部落化之后的再去部落化
12
作者 刘碧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微信主体是人机结合的赛博格,凭借无限的空间生产能力满足自我延伸的需求,形成差序格局,让我们在陌生人社会再部落化。然而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日益模糊,自我的游离和过于强大困扰并阻碍人们在私人与公共空间中自由穿梭。拥有多个平行空间... 微信主体是人机结合的赛博格,凭借无限的空间生产能力满足自我延伸的需求,形成差序格局,让我们在陌生人社会再部落化。然而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日益模糊,自我的游离和过于强大困扰并阻碍人们在私人与公共空间中自由穿梭。拥有多个平行空间的微信主体,在生产与打开一个空间时必然关闭与折叠其他空间。个体自我意识的复苏导致情感纽带与现实功能匮乏的群组走向瓦解,这是非自然部落化的必然宿命,也是虚拟世界的日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空间生产 自我 意识 部落
下载PDF
基于优化平准器参数改善卷烟端部落丝量的研究
13
作者 叶茵 关斌 +5 位作者 常宇 赵巧琳 饶颖 马玲 朱明 李勤书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5期15-18,共4页
为探究卷烟机平准器不同槽深和槽宽等规格参数对卷烟产品品质的端部落丝量指标的影响。设计了2组槽深和1组槽宽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条件下生产的卷烟产品的端部落丝量、质量、圆周、吸阻、硬度、总通风、含水率和含末率等物... 为探究卷烟机平准器不同槽深和槽宽等规格参数对卷烟产品品质的端部落丝量指标的影响。设计了2组槽深和1组槽宽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条件下生产的卷烟产品的端部落丝量、质量、圆周、吸阻、硬度、总通风、含水率和含末率等物理指标质量进行测试,以考查试验设计条件对卷烟烟支物理指标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槽深1尺寸的增大,端部落丝量先降低再升高;随着槽深2和槽宽尺寸的增大,端部落丝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测试条件对端部落丝量的影响最大,对含末率有一定的影响,对质量、圆周、吸阻、硬度、总通风率和含水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最优水平的结果较一致,说明此条件下生产的HH-D卷烟端部落丝量最小。通过优化平准器参数,能够改善卷烟的端部落丝量指标,对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准器 部落丝量 紧头密度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集团部落与生态劫难:日伪统治东北时期的“治本”之策
14
作者 王希亮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1期24-32,140,共10页
日本侵略者炮制的伪满洲国出笼后,各种形式的东北民众反满抗日武装层出不穷,反满抗日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为了扑灭东北反满抗日武装,日伪当局采取“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的手段,调集大批军力对东北抗日武装进行血腥镇压,同时出台... 日本侵略者炮制的伪满洲国出笼后,各种形式的东北民众反满抗日武装层出不穷,反满抗日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为了扑灭东北反满抗日武装,日伪当局采取“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的手段,调集大批军力对东北抗日武装进行血腥镇压,同时出台一系列“治本”之策。其中,集团部落制度即是最野蛮、最残暴、最丧失人性的毒策之一。即把所谓“匪区”或“半匪区”的东北民众驱赶至便于监视和控制的集团部落里,以彻底切断抗日武装与东北民众的联系,断绝抗日武装活动和生存的一切物资来源,从根本上扼杀抗日武装的生存。实施集团部落的结果,大批无辜民众被杀戮,大量家园民居被焚毁,大片已耕土地被废弃撂荒,引发连锁般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集团部落 生态劫难
下载PDF
破茧而出:“部落时代”的教育危机及其因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虞嘉琦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3,共12页
“部落”并非指那些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组合而成的群体,而是现代社会中因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到一起的社群。前者是家族的衍生,后者是现代的产物。因此,也可称与传统血缘氏族不同的该兴趣社群为“新部落”。如果说脱离原有秩序... “部落”并非指那些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组合而成的群体,而是现代社会中因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到一起的社群。前者是家族的衍生,后者是现代的产物。因此,也可称与传统血缘氏族不同的该兴趣社群为“新部落”。如果说脱离原有秩序的“游牧民”的产生是现代部落得以形成的前提,那么新兴媒介技术则为再部落化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与可能性基础。借助新兴电子媒介的力量,强调个人与个人自由结社的“部落时代”正式来临。然而“部落时代”的基本症候却是人的“认知部落化”,即决定人们如何形成关于某一事件知识的判准,逐渐从个人的理性与事件的真相转变为个体的感性与群体的记忆。“讲理”与“求真”让位于“唯我”与“从众”。与体现现代性的科层制让个体效忠于因等级而壁垒分明的组织不同,反映后现代性的互联网令人服膺于因立场集结而成的部落。“因他者的丧失,而学习垂直化”“因为部落而战,而对话形式化”“因娇惯的心灵,而信息茧房化”是“部落时代”教育的三重危机。想要走出部落,强调建构真实对话空间的越境学习是关键。越境学习是通过对话更迭学习者经验的活动。从这一视角看,走出部落就意味着学习者借助与他者对话,而实现自身越境。越境服帖于他者,以最真诚的态度,呼唤他者对自我的回应。正视对话双方非对称关系的越境学习,不满足于基于尊重的共存,而是致力于基于对话的共生。为此,“你对此怎么看”须取代“事情就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主义 他者丧失 越境学习 现代教育批判
下载PDF
道家的文化基因——先秦道家与上古的氏族、部落及国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37,共19页
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道家二十六家七百三十四篇著作中,可确定属于宋、卫、陈、郑、齐、楚诸国者二十二家七百零一篇,占《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道家总人数的84%以上、著作总篇数的95%以上。而宋、卫、陈、郑、齐、楚... 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道家二十六家七百三十四篇著作中,可确定属于宋、卫、陈、郑、齐、楚诸国者二十二家七百零一篇,占《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道家总人数的84%以上、著作总篇数的95%以上。而宋、卫、陈、郑、齐、楚诸国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众多的先秦道家人物和著作,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基本民众乃上古颛顼氏之苗裔,在他们的基因中天然地具有某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官”意识。“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亦即“道家者流,盖出于颛顼氏(重、黎)天地之官”。源于颛顼氏的道家思想文化基因在陈、宋、楚三国有较纯正的传承,其故地流行的老庄道家多主“虚静无为”和“以自隐无名为务”;而在卫、郑、齐三国的道家则明显具有东夷文化和西部炎黄文化融合的特征,其道家思想亦在道家之“道”的名义下,寻求与儒、法、刑、名等各种思想的相互调适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源流 氏族 部落 国家
下载PDF
部落化回归:新媒介下的音乐传播用户的圈层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浩良 《艺术科技》 2023年第9期141-143,共3页
当下元宇宙、Chat GPT等新媒介纷纷出现,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多元化、互动化特征.传播是音乐信息交流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用户作为音乐传播过程的主体,随着新媒介技术的深入应用,表现出部落化的圈层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主流音乐... 当下元宇宙、Chat GPT等新媒介纷纷出现,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多元化、互动化特征.传播是音乐信息交流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用户作为音乐传播过程的主体,随着新媒介技术的深入应用,表现出部落化的圈层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主流音乐平台的圈层调查,探析在新媒介的影响下,音乐部落化所形成的主流圈层以曲风、情绪、场景、语言进行分类,个别圈层以年代、主题、乐器、人群、特色等进行分类;音乐圈层的形成呈现树状架层结构;用户的圈层流动为音乐圈层的文化流动带来了新生机.基于对这些圈层现象的分析,深入研究圈层中的用户,发现部落化用户在生产、传播与接收这三个环节分别呈现情绪共振、社交范式和演示性象征效果的特征;音乐用户的部落化所形成的文化认同安全区促进音乐产业及其分支的精细化发展;音乐产业发展在用户和音乐的相互影响下螺旋上升.针对音乐传播三个环节中分别出现的部落媒介把关价值强势、音乐文本碎片化传播、音乐"信息茧房"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如内容创新、媒介融合、完善出圈、拓展大众、拒绝盲目崇拜等,呼吁传播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分析音乐传播带来的现象与问题,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媒介下的音乐传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音乐传播 部落 音乐产业 圈层文化
下载PDF
内在生成、外部构建与群际互动:青年亚部落生态形成的三重线路——基于某高校学生团体田野调查的分析
18
作者 杨光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1,111,共8页
“亚部落”是由文化造就的具有创造知识能力的群体。高校内青年亚部落生态的形成,有自下而上的内在生成与自上而下的外部构建两种逻辑。二者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化机制实现,技术与知识也经由文化机制流通。文化机制的微观层面对群体的生... “亚部落”是由文化造就的具有创造知识能力的群体。高校内青年亚部落生态的形成,有自下而上的内在生成与自上而下的外部构建两种逻辑。二者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化机制实现,技术与知识也经由文化机制流通。文化机制的微观层面对群体的生态会有较大影响,这很大程度上由“日常接触”的形式决定。决定亚部落形态的两种逻辑并非互斥,但它们一旦产生冲突便将对群体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社群生态也受群际互动的影响,这是社群确证自身、产生认同的重要方式。稳固的符号体系是形成稳固集体认同的重要标志,也反过来成为传承群体知识、塑造集体认同的重要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部落 内在生成 外部构建 群际互动 符号体系
下载PDF
在乡村发现印度的另一种力量:论马哈斯维塔·黛维的部落民写作
19
作者 王春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5,共11页
印度乡村及部落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这一历史性变化也得益于作家们对乡村及部落民的书写。印度孟加拉语作家马哈斯维塔·黛维传承了泰戈尔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延续了印度进步主义的文学传统,注重通过文学暴露现实... 印度乡村及部落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这一历史性变化也得益于作家们对乡村及部落民的书写。印度孟加拉语作家马哈斯维塔·黛维传承了泰戈尔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延续了印度进步主义的文学传统,注重通过文学暴露现实、改造现实。她走进乡村和边区,描写乡村生活,再现了部落民的历史境遇,反映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及现代路径的缺陷。她在猎人部落所传唱的歌谣中发现部落民的活历史,以本土知识建构民族历史,继而打破印度无史的西方认知;在神箭的描述中展示部落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再现其所蕴含的反抗精神以及对于部落民身份建构的价值;聚焦部落民的生活与文化,挖掘出未被主流文化同化的部落社会的信仰和哲学,肯定了其在解决现代文明危机中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当代文学 部落 本土知识 进步主义
下载PDF
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实施路径——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为例
20
作者 姜华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4-76,共3页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常被忽视。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为例,阐释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路径,探讨如何通过综...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常被忽视。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为例,阐释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路径,探讨如何通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教学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实施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