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延熹华山庙碑二三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林业强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3-36,共4页
-
文摘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四月廿九日立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中。原碑高一七三点五厘米,宽八四点七厘米;碑文共二十二行,每行三十八字,碑额『西岳华山庙碑』篆书,其余文字是典型的东汉隶书。碑文内容记述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华山的祀典,也记载弘农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西岳华山庙的经过,从来袁氏迁京兆尹,继任的太守孙璆在四年之后,完成了重修西岳庙的工程,并竖立了这块碑石。汉碑很少有书者姓名的,此碑末云:『京兆尹勅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遗书佐新豊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历代学者为『郭香察书』作了考证,聚讼纷纭。有人主张『市石』,『察书』是对文,
-
关键词
西岳华山庙碑
延熹
华阴
四明
地震
《华岳颂》
长垣
碑石
碑额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马氏小玲珑山馆
版本
拓本
华山庙
汉碑
郭宗昌
嘉靖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张迁碑》的发现及其流传问题考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明
-
机构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出处
《荣宝斋》
2015年第3期164-175,共12页
-
文摘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从明、清至今,研究成果甚夥。但其中亦存在很多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直至今日。在此仅就《张迁碑》的发现与流传等问题进行考辨,以求教于诸方家。《张迁碑》的发现及出土年代关于《张迁碑》发现及出土年代,明清以来众说纷纭,未有确论。
-
关键词
张迁碑
文献价值
朱翼
汉碑
郭宗昌
赵崡
石门颂
东平州
进士出身
都穆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汉碑善拓过眼之四
- 3
-
-
作者
仲威
-
机构
上海图书馆
-
出处
《书法》
2013年第3期88-93,共6页
-
文摘
《孔宙碑》(庄缙度藏本)延熹七年(一六四)七月刻立。隶书。碑阳十五行,行二十八字,碑额篆书二行十字。碑阴题额一行五字篆书,其下三列各二十一行。此碑旧在孔宙墓前,清乾隆年间移入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
-
关键词
汉碑
碑阳
孔宙
延熹
郭宗昌
金石文字记
捶拓
汉魏
赵明诚
张廷济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清代场景与观念中的汉碑
- 4
-
-
作者
李以超
-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
出处
《书法》
2015年第4期48-53,共6页
-
文摘
所谓"场景",即书家在具体历史时空中生活的环境,包括有形的如建筑、园林、厅堂等,也暗含无形的部分,即在有形环境中营造的氛围、明暗、色调、冷热等。汉碑在清代既是一门学问,也会给书家带来眼目之娱,所以场景对观念产生更为直观的影响,同时场景的塑造也需要新观念的参与。
-
关键词
汉碑
摩崖石刻
何绍基
书风
郭宗昌
郑簠
邓石如
郭有道碑
原真性
石门颂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明赵《石墨镌华》及其书学问题
- 5
-
-
作者
成永兴
-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
文摘
赵崡是明代末年活动于关中地区的金石学家。其人德高品重,其书于关中名重一时,与郭宗昌并称为“关中汲古二士”。他一生勤于访碑,集三十余年之所得,于明万历戊午年(一六一八)刊成《石墨镌华》一书。此书为明末清初重要的金石学著作。赵崡对书中收录碑刻皆亲自跋识,内容多为碑刻书法品评之词,对清代关中碑派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赵崡
郭宗昌
明万历
书学
赵明诚
名重一时
皇甫诞碑
唐碑
德高
碑学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清代汉碑风格范畴中对于“拙”的认知
- 6
-
-
作者
李以超
-
出处
《书法》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
文摘
清代对隶书风格的认知受元代吾衍的影响很深,吾衍云"挑拨乎硬如折刀头。"又云:"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方称能事。"认识汉隶,先从方劲入手已成定势,无论清代书家是标举还是反其道而行之,都绕不开对这一命题的讨论。
-
关键词
汉碑
刀头
郭宗昌
书风
郑簠
帖学
碑学
南北书派论
论书
西狭颂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