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6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污染与中国古代都城的迁移
1
作者 周宏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2,共16页
中国古代王朝、政权都城频繁迁移的原因一直没有很好的解释,自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都不构成都城迁移的内生动力。选择水源丰沛的“水地”是古代建都的基本要求。由于古代城市居民饮水主要靠凿井获取浅层地下水,而人畜... 中国古代王朝、政权都城频繁迁移的原因一直没有很好的解释,自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都不构成都城迁移的内生动力。选择水源丰沛的“水地”是古代建都的基本要求。由于古代城市居民饮水主要靠凿井获取浅层地下水,而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人畜尸体、圮毁建筑等日常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地下水,给中国古代城市居民带来了持久性伤害,北方的西安、洛阳、北京等著名古都及其他城邑基本如此。为此,先民靠开凿新井、城外挑运、城外引水等方式来缓解地下水污染所造成的饮水困难,而弃城迁移是中国古代城市无法解决饮水困难后的最终选择。古代都城在一地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该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地下水水质状况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是造成中国古代都城频繁迁移的内生动力,中国古代都城及城邑大多因地下水污染而完成其由盛转衰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都城 都城迁移 地下水污染 都城选址
下载PDF
探析我国古代开放式都城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以宋元两代都城为例
2
作者 任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17-220,共4页
《考工记·匠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性都城规划理论,其思想内核与礼治和中央集权相统一,也因此在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宋元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开放式都城,分别分析其对《考工记·匠人》中... 《考工记·匠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性都城规划理论,其思想内核与礼治和中央集权相统一,也因此在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宋元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开放式都城,分别分析其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并进行横向对比,旨在证实该规划模式及其思想内涵所具备的优越性,并进一步理解古代开放式都城建设中对于外部条件的处理及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匠人》 都城规划 开放式都城 宋元都城
下载PDF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3
作者 栾滨 孙晖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域、都城形态三个层面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全国一统进程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空间政治实践,呼应了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在都城规划中的表达,提高了都城在国家秩序建构和国家认同形成方面的作用,推动了隋唐“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大兴 大一统 都城形制 疆域建构 国家秩序
下载PDF
大家说: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4期91-102,共12页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政府提交的申遗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9项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由此成为对全人类而言具有突出的...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政府提交的申遗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9项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由此成为对全人类而言具有突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世界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世界遗产大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都城 《世界遗产名录》 杰作 秩序
下载PDF
上古本《宋会要辑稿》都城建筑点校献疑
5
作者 贾鸿源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558-572,共15页
通过进一步研读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宋会要辑稿》的相关卷册,并辅以其他文献所记,对《辑稿》北宋西京洛阳、东京开封部分建筑的标点断句予以订正,对正文中建筑的名称、方位、使用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史实讹误,尝试予以相应纠正。
关键词 点校本《宋会要辑稿》 都城建筑 标点商兑 名称讹误 时空讹误
下载PDF
赵都城迁移与战略调整
6
作者 王珏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前500年赵简子营建晋阳城始,中经前403年赵烈侯被正式立为诸侯,至前222年赵王迁投降秦止,赵先以晋阳为都,或短期迁移至耿,又迁至中牟,再迁至邯郸,最后都于代。赵都城的迁移与战略调整以及内部矛盾诸因素息息相关,赵氏引领赵地民众从图... 前500年赵简子营建晋阳城始,中经前403年赵烈侯被正式立为诸侯,至前222年赵王迁投降秦止,赵先以晋阳为都,或短期迁移至耿,又迁至中牟,再迁至邯郸,最后都于代。赵都城的迁移与战略调整以及内部矛盾诸因素息息相关,赵氏引领赵地民众从图存到立国,从争雄到鼎盛,从力竭到寂灭,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考察赵都城迁移的规律,须结合疆土条件,评估历史得失,权衡地理利病。如果将安全形势、道路状况、交通工具考虑在内,晋阳地理特征应排除在《孙子·九地》所举“九地”之外,其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回旋空间不足以支撑赵争雄天下的宏谟远猷。中牟居于赵最南端的位置,延伸在漳水之南,楔入魏境的突出部,让魏如鲠在喉,易于引起激烈的地缘矛盾,具备由“交地”“衢地”向“围地”转化的军事地理属性。比较而言,邯郸“拥据河山,控带雄胜”,“实为河北之心膂,而河南之肩脊”,虽为“四战之地”,但农业基础好,人口较众,交通便利,扩张潜力大,又得到赵人的长期经营,作为都城延续时间长达158年,见证赵地文化繁盛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迁移 地理利病 战略调整
下载PDF
都城隍庙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传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5-51,共7页
明清时期的都城隍庙在建置中呈现出复杂局面。明代祀典中之京都城隍庙是文献资料中所见最早的都城隍庙,除此之外,几乎在不同层级的聚落都存在都城隍庙。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都城隍神自身的演化,其一,京都城隍神由都城隍神或称天下都... 明清时期的都城隍庙在建置中呈现出复杂局面。明代祀典中之京都城隍庙是文献资料中所见最早的都城隍庙,除此之外,几乎在不同层级的聚落都存在都城隍庙。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都城隍神自身的演化,其一,京都城隍神由都城隍神或称天下都城隍神发展而来,是后者的一种官方形态,都城隍神与京都无必然联系;其二,都城隍神的管辖范围不再固定为"天下",它可以是省,也可以是更小的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隍庙 都城隍神 都城隍神 天下都城隍神
下载PDF
日本中国都城史研究管窥(1930—2006)——以《中国都城史文献目录》为中心
8
作者 毛曦 万映辰 《国际汉学》 2023年第4期138-144,159,共8页
日本的中国都城史研究对于中国史学的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随着中日学术交流的增强,中日学界在中国都城史研究方面的相互促进愈发明显,总结日本关于中国都城史研究的学术史具有积极意义。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编辑... 日本的中国都城史研究对于中国史学的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随着中日学术交流的增强,中日学界在中国都城史研究方面的相互促进愈发明显,总结日本关于中国都城史研究的学术史具有积极意义。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编辑的《中国都城史文献目录》,收录了日本1930—2006年间有关中国都城史研究的论著目录。通过对其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有关中国都城史论著的基本信息,也可以窥见其研究的主题变化与学术特点。日本的中国都城史研究历史久远,态势良好;主题宽广,涵盖诸多方面;重视考古与文献的综合运用;重视研究成果的译介,关注国际学术进展和学术史的总结;视野开阔,多从亚洲视角分析问题,重视中日比较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同时关注都城历史中的思想性与理论性;重视都城史的专门研究,并注意从城市史的整体视角研究都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 中国史 日本汉学
下载PDF
东汉都城洛阳礼制文化研究
9
作者 高崇文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刘秀在原郡县洛阳城基础上,按都城礼制规划理念进行了增建。南宫大朝居中,左右分立庙和社,正式形成都城的“左祖右社”布局。庙则改西汉分散陵庙制,实行诸帝神主一庙“共堂”的集中庙制。南宫四面辟门,其分别名青龙、白虎、玄武,南门名... 刘秀在原郡县洛阳城基础上,按都城礼制规划理念进行了增建。南宫大朝居中,左右分立庙和社,正式形成都城的“左祖右社”布局。庙则改西汉分散陵庙制,实行诸帝神主一庙“共堂”的集中庙制。南宫四面辟门,其分别名青龙、白虎、玄武,南门名端门,有似周正寝“路寝”门,这些均是阴阳五行观念在都城营建中的体现。端门前大道,通过南垣平城门直达南郊礼制建筑群,成为大朝正宫之南的礼仪御道,由南宫南屯司马统一执掌卫护。明堂、灵台、辟雍、太学各具独特建制而分立,明堂用于祭祀五帝,灵台用于望气观天象,辟雍用于举行射礼、养老礼,太学为教授经学,南郊礼制建筑群成为宣教礼仪的中心。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已成历代都城之定制。东汉洛阳开启了典型的古代都城礼制文明之模式,对后世历代都城礼制文明建制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都城洛阳 左祖右社 明堂 辟雍 太学
下载PDF
“都城考古”及其相关遗产保护利用是实证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的核心工作
10
《大众考古》 2023年第8期1-1,共1页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所在,一般也是一国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文明的核心要素。在中华文明探源工作体系中,都城考古是确认文明是否产生、文明发展水平、文明的文化体系和特色、文明盛衰等问题的第一要务。如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华文明5000...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所在,一般也是一国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文明的核心要素。在中华文明探源工作体系中,都城考古是确认文明是否产生、文明发展水平、文明的文化体系和特色、文明盛衰等问题的第一要务。如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华文明5000年,就是因为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出现了都城及都城文化体系。这个都城包含了高级别的城垣、宫殿、陵墓、玉礼器、手工业、水利、仓储、水运、农业等多种都城文明的内涵,其文化也与太湖流域的诸多聚落及墓葬遗址发现的同时代文化有着高度的关联,从而构成了可能存在的国民、国土和国家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遗产保护 都城考古 都城文化 中华文明 墓葬遗址 玉礼器 连续性
下载PDF
北宋开封都城防御空间形态研究
11
作者 赵茜 马隽尧 刘炜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开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城镇和交通枢纽,北宋时期的开封作为都城,其防御空间呈现出强烈的独特性。以北宋开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其军事防御历史和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剖析其山水、战区、城墙、街巷、营防等多层级的防... 开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城镇和交通枢纽,北宋时期的开封作为都城,其防御空间呈现出强烈的独特性。以北宋开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其军事防御历史和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剖析其山水、战区、城墙、街巷、营防等多层级的防御空间,以展现其作为都城所独有的复杂且严密的防御空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都城 宋金战争 防御空间 北宋东京
下载PDF
洛阳古代都城选址响应自然山水格局的生态智慧
12
作者 姚晓军 魏凯璐 +2 位作者 张淑梅 王永强 田国行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68,共7页
洛阳古代都城的选址体现出中国传统营城中自然和人文协调共生的生态智慧,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不断适应人类的发展、迁徙,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智慧的结晶。通过历史文献和图像解译即舆图、历史地图、考古报告和遥感影像的信... 洛阳古代都城的选址体现出中国传统营城中自然和人文协调共生的生态智慧,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不断适应人类的发展、迁徙,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智慧的结晶。通过历史文献和图像解译即舆图、历史地图、考古报告和遥感影像的信息叠合,结合相关学科研究洛阳古代都城选址响应自然环境的内在规律。结果显示:洛阳古代都城选址不仅需要考虑都城因水而兴,社会文明因水而就的原则,更需要考虑洛水泛滥的威胁;伊洛河交汇位置、洛河泥沙含量、土地肥力及气候的变化对都城选址的影响均体现了古人善于利用自然地势防御、调适气候及交通组织等的生态智慧。对洛阳古代都城选址如何响应自然环境的生态智慧进行更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不仅可以为今天古都的合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更可以为未来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洛阳 古代都城选址 响应 生态智慧 自然环境
下载PDF
文本中的声音景观——再思南宋都城临安的音乐文化研究
13
作者 李萌瑜 洛秦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24-37,共14页
在现当代语境中,“南宋都城临安的音乐文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受西方“新史学”“全球史”的转向趋势所致,中国学界对于南宋城市音乐文化的讨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将“声音景观”理论的三种声音... 在现当代语境中,“南宋都城临安的音乐文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受西方“新史学”“全球史”的转向趋势所致,中国学界对于南宋城市音乐文化的讨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将“声音景观”理论的三种声音分类模式(“基调音”“信号音”“标识音”)作为思考框架与叙事策略,同时重思南宋都城临安音乐研究的现状与问题,通过书斋为主体的“音乐文本田野工作”,以视觉的角度来聆听“文本中的声音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音乐研究 南宋都城临安音乐 声音景观 “新史学” “音乐文本田野工作”
下载PDF
古代洛阳都城城址变迁研究
14
作者 李晓寒 刘丰军 朱徐迪 《炎黄地理》 2023年第5期77-79,共3页
洛阳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夏商至隋唐,洛阳地区共出现了五座较为著名的都城,这五座都城的选址无一不是临沂洛河,背靠邙山,虽然这五座城市的选址并不在一处,但总体上呈现出沿洛河东西向依次分布的规律。通过一定的... 洛阳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夏商至隋唐,洛阳地区共出现了五座较为著名的都城,这五座都城的选址无一不是临沂洛河,背靠邙山,虽然这五座城市的选址并不在一处,但总体上呈现出沿洛河东西向依次分布的规律。通过一定的考古以及地理数据,从地理环境的宏观角度和人为选择的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古代洛阳五座都城城址变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址变迁 古代洛阳 地理数据 地理环境 都城 历史底蕴 洛河 选址
下载PDF
区域史视角的义渠都城地望再探
15
作者 孙静 王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0-55,共6页
义渠都城地望是北方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基于传世文献记载、地理条件分析、遗址参照和出土文物支撑,对其提出诸多观点,但尚未达成一致见解。“宁县焦村乡西沟村”说受到多数学者赞同,却也存在传世文献运用不够严谨等问题。从... 义渠都城地望是北方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基于传世文献记载、地理条件分析、遗址参照和出土文物支撑,对其提出诸多观点,但尚未达成一致见解。“宁县焦村乡西沟村”说受到多数学者赞同,却也存在传世文献运用不够严谨等问题。从区域史视角看,与疆域内其他城市的联系、与秦国关系转变导致的疆域变迁都可能影响义渠都城地望。义渠势力兴衰可能导致都城迁徙,前期都城应位于宁县西北,更加接近关中的米桥乡蒙家村,这里或许是后期都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渠都城 秦国 区域交通 疆域变迁
下载PDF
唐五代宋时期成都城游宴与政治景观
16
作者 伍磊 《唐宋历史评论》 2023年第2期85-109,共25页
唐五代宋时期,游宴是成都城最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治理者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在游宴中营造了特定政治景观。唐中晚期,西川节度使举行公共化和场景化的游宴活动,借此施恩幕僚班底,向军民宣扬使府的政治意图,以期构建“专其事权”的藩镇... 唐五代宋时期,游宴是成都城最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治理者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在游宴中营造了特定政治景观。唐中晚期,西川节度使举行公共化和场景化的游宴活动,借此施恩幕僚班底,向军民宣扬使府的政治意图,以期构建“专其事权”的藩镇权力秩序,游宴景观由民俗走向政治化。五代时期,前、后蜀举办皇帝、官、民均参与的游宴活动,营造了“永致清平”和“京辇繁华”的“玉京”政治景观,增强了政权合法性。不自觉形成重心在民的“游观”政治,对政局产生了直接影响。北宋中前期,宋廷认为成都城“游观”政治与治乱具有直接关系,对游宴景观采取全过程管控策略,将其作为以治易乱的治理方式。唐五代宋时期,成都城游宴经历了从重官“宴”至重民“游”的转变,体现了政治景观所观照群体与时局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 游宴 政治景观
下载PDF
政治秩序的投影:唐五代成都城的唐都风景
17
作者 伍磊 《城市史研究》 2023年第2期22-39,共18页
唐五代时期,从唐都长安而来的帝王和统治阶层为维护特定政治秩序,在成都城植入了以长安城为主的唐都风景。唐玄宗到达成都十多天后,唐廷权力中心名义上转移至肃宗处,成都城呈现的唐都风景较为低调;唐僖宗驻跸成都四年,为重塑行朝威权,... 唐五代时期,从唐都长安而来的帝王和统治阶层为维护特定政治秩序,在成都城植入了以长安城为主的唐都风景。唐玄宗到达成都十多天后,唐廷权力中心名义上转移至肃宗处,成都城呈现的唐都风景较为低调;唐僖宗驻跸成都四年,为重塑行朝威权,在成都城营造了比肩长安的行在风景;五代前蜀统治阶层利用唐玄宗、僖宗在蜀遗景,借鉴唐长安旧景营建都城景观,模仿唐长安的宫廷生活场景,构建了唐都式的成都城风景,借此安抚统治集团,增强割据统治的合法性。唐五代成都城唐都风景的再现,是特定政治秩序在城市中的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都城 长安
下载PDF
中国古代都城位移与画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关系研究
18
作者 朱军献 《城市史研究》 2023年第1期245-258,共14页
中国古代画家来源地的区位分布,在元代以前与历代都城区位所在密切相关,因秦至北宋各统一王朝都城西安、洛阳、开封皆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空间结构横线上,画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就南北大区域而言北重南轻,画家来源地集中区也只在都城附... 中国古代画家来源地的区位分布,在元代以前与历代都城区位所在密切相关,因秦至北宋各统一王朝都城西安、洛阳、开封皆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空间结构横线上,画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就南北大区域而言北重南轻,画家来源地集中区也只在都城附近形成,同样分布于西安至开封地理空间结构横线带上,分布重心随着政治中心的东迁而东移。当南北分裂被视为华夏正朔的汉族王朝迁都南方(东晋南朝、南宋)或南方政治权重增加时(五代),南方地区画家的数量亦随之超过北方,画家来源地集中区也在新的都城南京与杭州或政治权重较大的城市(成都)附近形成。元朝及其以后尽管都城重回北方地区,但画家来源地区位分布的南北大区域格局依然是南重北轻,全国性画家来源地集中区也位于政治权重较小的苏州、松江以及徽州地区,与都城区位所在并无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都城区位 画家来源地 区位分布
下载PDF
都城设计指南
19
《中华手工》 2023年第11期46-47,共2页
座美好的城市,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呢?有很大的游乐场,有很多美食街,有绿树和鲜花。可以的话……是不是最好没有学校?但是,一座大城市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事。尤其是在古代,都城作为国家的中心,它的规划更加重要。每座都城都有自己的特色... 座美好的城市,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呢?有很大的游乐场,有很多美食街,有绿树和鲜花。可以的话……是不是最好没有学校?但是,一座大城市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事。尤其是在古代,都城作为国家的中心,它的规划更加重要。每座都城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它们也有很多相同的规划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指南 规划原则 大城市 美食街 游乐场 都城 学校
下载PDF
13—14世纪欧亚新兴王朝都城与明中都形制对比
20
作者 朱轶夫 李敏 王雅芬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5期106-108,共3页
研究聚焦13-14世纪,将明中都与中世纪晚期欧洲新兴帝国都城,14世纪受中国儒家王权论影响的新建东亚王朝都城,14世纪在中亚、南亚建立的新兴帝国都城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城市发展历程,总结城市规划特征。
关键词 都城 建筑历史 城市发展 规划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