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战国都城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马良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8-24,17,共8页
战国都城多沿用春秋城,就现有资料看,除山西侯马故城、秦都雍城还不清楚外,凡有踪迹可寻的春秋都城,都是内城外郭布局,进入战国后就出现了变化;究其原因,应与社会变革有关。兹述于下。
关键词 都城布局 宫城 左传 战国时期 二十年 秦都咸阳 雍城 公元前 春秋时期 国君
下载PDF
关于新田都城的一点思考
2
作者 桥本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90-96,共7页
中国古代城市在春秋战国之交,迎接了尚未出现的大繁荣,其中晋国新田都城最为先进。其原因在于迁都方法、设计思想都独树一帜。到了战国时期。
关键词 新田 都城 迁都 设计思想 都城布局
下载PDF
隋唐洛阳城布局与地理环境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世伟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通过对隋唐时期洛阳城的城内布局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在营建的指导思想方面对传统法式的继承和在具体布局规划过程中所做的创新之举,并分析了其在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对后世建筑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洛阳城 都城布局 里坊制度 布局规划 都城发展 地理环境
下载PDF
《考工记》成书西汉时期管窥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不少学者认为《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是从两周都城的布局规划中提炼而成,从而推断其形成年代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考察有关两周都城的考古资料发现,本时期都城布局实际与《匠人·营国》的... 不少学者认为《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是从两周都城的布局规划中提炼而成,从而推断其形成年代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考察有关两周都城的考古资料发现,本时期都城布局实际与《匠人·营国》的内容相去甚远,由此可证明《匠人·营国》之制形成年代不早于两周时期。西汉都城长安城是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后新建的都城,它的布局特色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布局特征与《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都城布局规划思想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都城布局规划完全是按照西汉长安城的布局事实附会加工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形成年代 都城布局
下载PDF
论楚人的方位思想
5
作者 李经威 向德富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0-82,共3页
楚人的方位思想虽然在现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较少,但是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逐渐得到了一些较为详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考古资料。楚人的方位思想中尤其是其崇"东"的观念,对楚国的社会秩序、墓葬制度、医疗卫生以及房屋建... 楚人的方位思想虽然在现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较少,但是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逐渐得到了一些较为详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考古资料。楚人的方位思想中尤其是其崇"东"的观念,对楚国的社会秩序、墓葬制度、医疗卫生以及房屋建筑和都城布局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种方位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又与其民族来源、思想信仰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研究楚人的方位思想观念对进一步认识楚文化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东”思想 楚人 都城布局 纪南城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形成 被引量:5
6
作者 史建群 《中原文物》 1986年第2期91-96,90,共7页
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是政治都市。一般说来,每个城市都是一国或一地区的统治中心。这就决定了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受政治制度特征所制约,随社会性质变化而变化。我国奴隶社会是种族奴隶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是其政治制度的基... 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是政治都市。一般说来,每个城市都是一国或一地区的统治中心。这就决定了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受政治制度特征所制约,随社会性质变化而变化。我国奴隶社会是种族奴隶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是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因而奴隶社会的政治指导思想是重宗族团聚,严国野之别,明名分地位。在城市布局上表现为建都立国首先疆理国野分界,宫室建筑以宗庙为先,并占据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社会 种族奴隶制 都城布局 宗庙 封建政治制度 地主阶级 春秋战国 竹书纪年 中央集权 秦始皇
原文传递
人间天国——中国古代都城与天象
7
作者 吴蕴豪 《中国国家天文》 2013年第9期50-57,共8页
自秦始皇扩建咸阳城开始,在“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思想影响之下,中国古代的都城布局便或多或少与天上的星象联系起来。天上的星象可以昭示人间的事故变迁,而地上的都城布局也在刻意地构建一个人间天国。
关键词 古代都城 天象 中国 都城布局 天人合一 秦始皇 星象
原文传递
东汉南宫考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鸣华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5,共11页
通常认为 ,东汉洛阳的宫城由北宫及南宫组成 ,整个宫城几乎从洛阳的北城墙延伸到南城墙 ;北魏时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其宫城只包括东汉北宫 ,东汉南宫所在地已被改建为铜驼街及其两侧的中央官署。许多学者认为这是都城布局的一种历史... 通常认为 ,东汉洛阳的宫城由北宫及南宫组成 ,整个宫城几乎从洛阳的北城墙延伸到南城墙 ;北魏时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其宫城只包括东汉北宫 ,东汉南宫所在地已被改建为铜驼街及其两侧的中央官署。许多学者认为这是都城布局的一种历史性变迁。本文将说明 ,东汉与北魏的都城布局基本上是一样的 ,东汉的南宫实际上位于洛阳城北部 ,而且北魏也有南、北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南宫 都城布局 北魏
原文传递
洹北商城与殷墟的水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何毓灵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94,F0002,共14页
洹北商城四周的方形遗迹是"城壕",水井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殷墟宫殿区临洹河,"大灰沟"具有城壕功能,水沟、池苑、水井等与洹河构成宫殿区水系;一般聚邑内有水井、蓄水坑、排水管道等设施;近年发现的沟渠... 洹北商城四周的方形遗迹是"城壕",水井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殷墟宫殿区临洹河,"大灰沟"具有城壕功能,水沟、池苑、水井等与洹河构成宫殿区水系;一般聚邑内有水井、蓄水坑、排水管道等设施;近年发现的沟渠年代有待研究,其与手工业有关的证据不足。洹北商城与殷墟的水系体现了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洹北商城与殷墟 水系 城壕 都城布局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庆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14,共14页
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首都,曾是与西方罗马并称于世的古代著名国际大都会。基于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6年开始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勘察和重点考古发掘... 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首都,曾是与西方罗马并称于世的古代著名国际大都会。基于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6年开始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勘察和重点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四十年。汉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遗址中开展考古工作最早、最多的城址之一,在都城考古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鉴于汉长安城遗址的重要价值、保存现状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未央宫 都城遗址 考古工作 四十年 宫城 都城布局 城门 都城考古 建筑基址
原文传递
唐代长安与洛阳 被引量:33
11
作者 马得志 《考古》 1982年第6期640-646,共7页
唐代的长安和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京师长安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其他国家都城的形制。因此,对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从五十年代中期开... 唐代的长安和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京师长安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其他国家都城的形制。因此,对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就对这两座古城遗址陆续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察和发掘,使我们对这两座古城的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等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使我们的研究不再是停留在书本和概念上,而是直接触及到了城市的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长安 隋唐长安城 洛阳 形制 宫城 都城布局 发掘 平面布局 龙首原 皇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