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4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江堰灌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历史演进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黄晓荣 姬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4期39-43,共5页
灌区是水生态产品的直接提供者之一,全面支撑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回顾和总结都江堰灌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历史演进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系统规划、水权水价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 灌区是水生态产品的直接提供者之一,全面支撑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回顾和总结都江堰灌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历史演进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系统规划、水权水价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融合千年古堰造福于民的价值追求,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的“帕累托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灌区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滨水空间融合治理 水权水价改革 精准化调度
下载PDF
都江堰非遗项目“青城马椅子”经济价值转换路径
2
作者 刘红梅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1期16-19,共4页
“青城马椅子”系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芒城村马氏家族三代嫡传的手工竹制椅子的代称,是非遗项目,依托芒城村马家林盘建有青城马椅子非遗工坊体验基地。从调研情况看,“青城马椅子”经济价值转换存在基础配套不全、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 “青城马椅子”系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芒城村马氏家族三代嫡传的手工竹制椅子的代称,是非遗项目,依托芒城村马家林盘建有青城马椅子非遗工坊体验基地。从调研情况看,“青城马椅子”经济价值转换存在基础配套不全、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非遗研学没有形成特色和体系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促进“青城马椅子”发展,应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都江堰 “青城马椅子” 经济价值转换
下载PDF
都江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工程科技内涵解析与现实启示
3
作者 邓俊 叶凤美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8期71-75,共5页
2000多年来,都江堰以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治水实践,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典范,研究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核心理念。“乘势”,体现了建造都江堰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利导”,体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利用... 2000多年来,都江堰以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治水实践,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典范,研究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核心理念。“乘势”,体现了建造都江堰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利导”,体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乘势利导”是都江堰建造设计的核心理念,都江堰建设者师法自然,利用山势、地势与水势,实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因时制宜”是都江堰长效运行的制胜法宝,其工程一直处于与岷江河道演变相协调的动态平衡中,根据岷江流量变化趋势、内外江摆动情况、上游浅滩沙丘分布,相应地调整工程布局,增减辅助工程;同时,也要根据时局不同,调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需古为今用,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相统一。以“乘势利导”为理念把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以顶层设计集合供水、防洪、灌溉、航运等多种服务功能;以“久久为功”保持工程的生命活力;以“因时制宜、全面创新”顺应时代发展与人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乘势利导 因时制宜 科技内涵
下载PDF
毁灭与重生:都江堰岁修材料变动及争论
4
作者 杨友权 《炎黄地理》 2024年第10期11-15,共5页
都江堰水利工程自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率领人民修建起,此后对成都平原影响甚远。千年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历无数次毁灭与重建,建立了独有的岁修机制。因时代不同、生产力与技术的不断更新,都江堰工程使用的材料与结构不断完善。文章通过... 都江堰水利工程自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率领人民修建起,此后对成都平原影响甚远。千年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历无数次毁灭与重建,建立了独有的岁修机制。因时代不同、生产力与技术的不断更新,都江堰工程使用的材料与结构不断完善。文章通过解读元明两朝所留文献记载,探索当时的岁修材料的变动与其争论;通过详细梳理岁修材料的变化,得出元明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材料由简易的竹笼装石材料结构向大规模的铁石材料结构转变的结论。文章着眼于当时人、后来人对岁修材料的争论,探讨笼石与铁石的优缺点,以纵向时间为线索对措施内容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 成都平原 元明时期 李冰 结构转变 岁修 蜀郡太守
下载PDF
都江堰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5
作者 肖俐强 《沈阳文旅》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都江堰市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江堰市不仅是三星堰水利工程的发祥地,也是四川乃至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发祥地。都江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如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都江堰市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江堰市不仅是三星堰水利工程的发祥地,也是四川乃至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发祥地。都江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如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这两大产业的支持,都江堰市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体育旅游、体育设施服务等,旅游产业主要发展自然景点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都江堰水利工程 体育设施 民俗文化旅游 旅游产业融合 国家森林公园 都江堰 青城山
下载PDF
基于玉米生育期灌溉需水量的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子钰 叶春 +3 位作者 姬辰 王延珺 潘若云 黄晓荣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140-146,共7页
【目的】分析都江堰灌区玉米各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进行合理的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收集2000—2015年都江堰灌区8种气象因子,计算2000—2015年玉米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和灌溉需水量;利用月灌溉用水量模型,... 【目的】分析都江堰灌区玉米各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进行合理的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控。【方法】收集2000—2015年都江堰灌区8种气象因子,计算2000—2015年玉米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和灌溉需水量;利用月灌溉用水量模型,将灌溉用水量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分配,使各分灌区玉米产量最大,确定各分灌区各生育期玉米灌溉用水量。【结果】都江堰灌区玉米多年平均需水量为376 mm,多年平均有效降水量为368mm,多年平均水分盈亏指数为-0.24,灌区玉米全生育期总灌溉用水量为4.2亿m^(3),其中外江灌区为0.3亿m^(3),毗河灌区为0.44亿m^(3),通济堰灌区为0.19亿m^(3),黑龙滩灌区为0.44亿m^(3),人民渠一处灌区为0.96亿m^(3),人民渠二处灌区为1.12亿m^(3),东风渠灌区为0.75亿m^(3)。【结论】都江堰灌区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变化不明显。在拔节期、抽雄期、乳雄期,灌溉需水量较大,需要及时补水。部分灌区出现幼苗脱水,需要实行平原丘陵灌区错峰调度,平原直灌区向丘陵灌区输水,丘陵灌区囤蓄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灌区 玉米 灌溉需水量 水资源调控
下载PDF
都江堰市河流水系连通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规划策略研究
7
作者 张然 黄勇 马晓蕾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随着近年来河道侵占、河岸硬化及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工活动干扰的加剧,河流水系的连通性受阻,导致城市出现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研究靶区,选取1998、2008和2018年为时间切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 随着近年来河道侵占、河岸硬化及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工活动干扰的加剧,河流水系的连通性受阻,导致城市出现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研究靶区,选取1998、2008和2018年为时间切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和数学统计的综合分析方法,构建时间、纵向、垂直和横向的四维河流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都江堰河流结构的纵向连通性降低,主干化趋势明显,重要节点脆弱性加剧;垂直、横向连通性与城镇化水平呈反比,且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域的河流形态变化情况更加剧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河流水系多维连通性的规划优化策略,针对市域范围,提出从“面-线-点”整体到局部的纵向连通性保护修复规划;针对中心城区范围,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岸线设计,改善河流垂直及横向连通性,以期提高河流水系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流水系 连通性 复杂网络分析 都江堰
下载PDF
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8
作者 粟洨悦 陈万林 +4 位作者 徐志芬 陈菁 岳琼 马隰龙 李金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对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四川省粮食供给至关重要。为此,以...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对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四川省粮食供给至关重要。为此,以都江堰灌区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评价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测算出灌区2009—2021年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间演变特征。随后构建灰色模型GM(1,1)预测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2022—2030年的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9—2021年,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发展趋势;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为0.961,属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663,多数年份处于中度协调阶段;2022—2030年,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上升至0.893,进入高度协调阶段。本研究结果可为都江堰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类似区域的相关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协调度 灰色预测模型 都江堰灌区
下载PDF
基于都江堰工程原理的急诊分流管理模式探讨
9
作者 唐其江 鲍磊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3期37-39,44,共4页
目的疏解急诊拥堵,做好急诊分流管理工作,为综合医院急诊高效运转提供参考。方法借鉴都江堰工程原理,结合DRG管理工具,制订急诊患者分流路径。结果通过制订急诊滞留患者分类处置策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联合病房和监管机制,初步... 目的疏解急诊拥堵,做好急诊分流管理工作,为综合医院急诊高效运转提供参考。方法借鉴都江堰工程原理,结合DRG管理工具,制订急诊患者分流路径。结果通过制订急诊滞留患者分类处置策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联合病房和监管机制,初步实现了区域协同救治。结论基于都江堰工程原理建立的综合医院急诊分流管理模式,为有效解决综合医院急诊患者滞留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工程 综合医院 急诊 滞留 分流管理
下载PDF
都江堰传统围堰设计研究
10
作者 张淼 武月琴 +1 位作者 张昊 孙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都江堰水利工程惠泽四川千年,工程所用传统围堰源自先秦,颇具中国传统造物特色,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通过田野调查对比文献记载的考证方式对都江堰传统围堰的外观、造型、材料、制作方法等进行设计研究,探索地貌水文、环境生态、... 都江堰水利工程惠泽四川千年,工程所用传统围堰源自先秦,颇具中国传统造物特色,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通过田野调查对比文献记载的考证方式对都江堰传统围堰的外观、造型、材料、制作方法等进行设计研究,探索地貌水文、环境生态、人文巧工等多方面因素对其功能结构、造物逻辑与应用场景的影响程度及方式。都江堰传统围堰的卓越设计表现反映了古人先进的自然观、造物观与科学观,体现了都江堰先民假天借势、因陋就简的造物理念和生活态度,创造了地域性的新文化符号与民俗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杩槎 围堰 都江堰 传统造物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基于农业视角浅议都江堰灌区低碳发展模式
11
作者 贾军容 王君勤 +1 位作者 康小平 周伍光 《四川水利》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明确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积极贡献中国力量。实现碳达峰,农业的减排固碳既是重要手段,又有巨大潜力。文章针对都江堰灌...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明确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积极贡献中国力量。实现碳达峰,农业的减排固碳既是重要手段,又有巨大潜力。文章针对都江堰灌区在“双碳”背景下的低碳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从灌区管理现状入手,基于农业视角分析都江堰灌区低碳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都江堰灌区实现低碳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灌区的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农业 低碳灌区 都江堰灌区
下载PDF
都江堰水利工程施工与环境效益分析
12
作者 崔文龙 杜崇 《珠江水运》 2024年第10期10-12,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工程的开发应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承,从而使水利工程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基于此,希望可以通过...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工程的开发应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承,从而使水利工程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基于此,希望可以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施工细节的介绍,再利用Arc gis10.7制作都江堰灌区分布图后观察都江堰地区耕地环境的利用情况,最后对水利工程建成后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希望为其他的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都江堰 环境保护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多源DEM数据的都江堰灌区地形因子提取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文全 曹依帆 +4 位作者 秦涛 罗尚 翟星 冯丹禹 赵辉 《四川水利》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地形因子是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与核心,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所表达的地形信息的容量和精度存在差异。以都江堰灌区为例,首先,从三种DEM数据中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及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因子;然后,对各因子进行分... 地形因子是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与核心,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所表达的地形信息的容量和精度存在差异。以都江堰灌区为例,首先,从三种DEM数据中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及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因子;然后,对各因子进行分级处理,并对各分类级别的栅格数量及占比进行统计;最后,对所有地形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筛选研究区最佳地形因子。结果表明:(1)由不同分辨率DEM提取的地形因子结果存在明显差异;(2)研究区最佳地形因子为地形起伏度、高程、坡度和地表粗糙度。研究结果可为都江堰灌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都江堰灌区 地形因子 皮尔逊相关系数
下载PDF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神内涵对坚持文化自信的贡献研究
14
作者 蒲颖 高键 吴寒若 《四川水利》 202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中国古代治水智慧的杰出代表,不仅成就了“天府之国”,更在文化精神领域内铸就了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水文化深邃精神的集中体现。都江堰水利工程蕴含着四大精神内核:首先是李冰治水精神的沿袭与发扬,表现为顺应...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中国古代治水智慧的杰出代表,不仅成就了“天府之国”,更在文化精神领域内铸就了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水文化深邃精神的集中体现。都江堰水利工程蕴含着四大精神内核:首先是李冰治水精神的沿袭与发扬,表现为顺应自然、科学管理的智慧和对社会责任的忠诚担当;其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体现于工程设计中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利用;再次是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通过无坝引水等技术创新彰显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最后是“天下为公,为民造福”的公共服务精神,强调水利建设服务于民、利泽千秋的宗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神内涵一方面巩固了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通过展示古代水利科技与社会管理体系的先进性,证明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另一方面,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自信实践案例,提升了国家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引领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导向,为科技创新、生态平衡、社会治理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智慧启迪。因此,研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神内涵,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助力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水利工程 精神内涵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都江堰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及道地药材分布预测
15
作者 马晓娜 张傲来 +4 位作者 杨舒婷 骆娟 白晓霖 谭凯峰 白洁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为调查统计都江堰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道地药材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栽培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预测指导。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共设计66块样地、198个样方对都江堰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 为调查统计都江堰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道地药材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栽培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预测指导。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共设计66块样地、198个样方对都江堰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的适宜种植分布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此次共采集鉴定药用植物822种,隶属139科431属。经MaxEnt分析,影响石菖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坡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年降水量。在未来SSP245气候模式下,2021~2040年其适宜栽培区将由目前的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附近向都江堰市东南方向移动。此次调查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药用植物 MAXENT 石菖蒲 适宜性分布区
下载PDF
水资源与水环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研究——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内涵
16
作者 吴一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5期115-119,共5页
在当今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该研究以水资源与水环境课程中的一节——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内涵为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在当今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该研究以水资源与水环境课程中的一节——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内涵为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该文详细阐述该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设计、方法及实践过程,详解如何充分利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以期树立学生节水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精勤求学和科技兴国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最终践行全方位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水利工程 都江堰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诸葛亮重用马超加强都江堰管理
17
作者 王晓乔 《文史杂志》 2024年第6期40-43,共4页
都江堰有马超坪遗址和马超守堰传说,联系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对都江堰加强管理的若干举措,重用马超以加强都江堰管理不是没有可能。因为,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务农殖谷”,必然要加强都江堰的建设与管理,马超或是对都江堰进... 都江堰有马超坪遗址和马超守堰传说,联系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对都江堰加强管理的若干举措,重用马超以加强都江堰管理不是没有可能。因为,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务农殖谷”,必然要加强都江堰的建设与管理,马超或是对都江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最佳人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说 诸葛亮 马超 都江堰 管理制度
下载PDF
GSSI地质雷达在都江堰河堤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权 张正鹏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1期86-89,共4页
地球物理勘查是河堤等工程设施隐患检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法,能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和施工质量导致的河堤毁坏等问题,同时具有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的特点。都江堰水利工程飞沙堰河堤表面为水泥层,水流湍急,长年对河堤进行冲刷,限制了常规的... 地球物理勘查是河堤等工程设施隐患检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法,能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和施工质量导致的河堤毁坏等问题,同时具有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的特点。都江堰水利工程飞沙堰河堤表面为水泥层,水流湍急,长年对河堤进行冲刷,限制了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文章综合考虑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条件,选择GSSI地质雷达对飞沙堰提防隐患进行探测。通过对飞沙堰隐患段进行物探数据采集,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解译了飞沙堰堤防地段存在的隐患,为都江堰飞沙堰河堤隐患治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SI地质雷达 河堤隐患 都江堰 地球物理勘查
下载PDF
都江堰灌区标准化计量设备建设实践与技术研究
19
作者 文武 杨宏建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14期206-208,共3页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水资源管理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各地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都江堰灌区标准化计量设备建设实践及技术研究,分析其需求、设计方案,介绍量水秤设备建设实践和技术难点,评估其效益,并...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水资源管理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各地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都江堰灌区标准化计量设备建设实践及技术研究,分析其需求、设计方案,介绍量水秤设备建设实践和技术难点,评估其效益,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灌区 标准化计量设备 技术研究 效益评估
下载PDF
都江堰清明祭祀放水仪式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世伟 王友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59,共5页
一、仪式源起与现行仪式都江堰清明祭祀放水仪式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重要活动。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大忙生产,同时也为纪念李冰父子等治水先贤,都江堰地区官方几乎每年都于清明举行盛... 一、仪式源起与现行仪式都江堰清明祭祀放水仪式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重要活动。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大忙生产,同时也为纪念李冰父子等治水先贤,都江堰地区官方几乎每年都于清明举行盛大的祭祀放水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放水 祭祀 清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 解析 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