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最小完备性震级测定及b值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
作者 高智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2期86-90,共5页
科学评估Mc是开展地震活动水平、地震发生率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该文利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区域的地震目录和基于Gutenberg-Richter(G-R)公式的多种统计地震学方法,寻找测定该区域最小完备震级Mc的最优方法。研究区域的整体完... 科学评估Mc是开展地震活动水平、地震发生率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该文利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区域的地震目录和基于Gutenberg-Richter(G-R)公式的多种统计地震学方法,寻找测定该区域最小完备震级Mc的最优方法。研究区域的整体完备性震级M_(c)=1.2、b值=0.6+/-0.00。鄂尔多斯周缘的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明显,整体上自2008年以后,完备性震级逐年减小,说明地震台网的逐年加密,加强地震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备震级Mc G-R公式 b值时空分布 地震监测 鄂尔多斯块体
下载PDF
银川窗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关系
2
作者 杨红樱 罗恒之 +2 位作者 张帆 郭雷 张剑影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97-100,112,共5页
为了提取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有效预测指标,通过识别银川地区不同震级、不同范围的小震活动窗口,开展R值和molchan方法评估,选取出有预测意义的地震窗。结果显示:M_(L)4银川窗地震活动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 为了提取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有效预测指标,通过识别银川地区不同震级、不同范围的小震活动窗口,开展R值和molchan方法评估,选取出有预测意义的地震窗。结果显示:M_(L)4银川窗地震活动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M_(L)3银川窗小震滑动年频次大于2时,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未来1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窗 鄂尔多斯块体 预测指标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推断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现今地壳应力场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51
3
作者 盛书中 万永革 +2 位作者 黄骥超 卜玉菲 李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6-452,共17页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缘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1)在环绕鄂尔多斯周缘的银川—吉兰泰断陷带、河套断陷带、岱海断陷带、山西断陷带和渭河断陷带内,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正断层型为主,且综合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边界的主要断裂走向相一致,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现今的拉张状态相一致.(2)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逆冲、逆冲走滑和走滑型,反映了鄂尔多斯块体在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鄂尔多斯西南缘的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远处为东向,源自于青藏高原向东北挤压作用,靠近鄂尔多斯块体表现为北东—南西向.(3)P轴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但总体呈现规律性变化.P轴方位在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从南向北,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北;在其北缘,由西向东,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东.在其南缘和东缘,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不大,大体上平行于控制各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P轴倾角在西南缘为近水平,在其周缘各盆地内P轴倾角近直立.(4)T轴方位总体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在鄂尔多斯周缘各断陷带内,T轴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以及断陷盆地走向相垂直.(5)鄂尔多斯块体在其西南角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挤压和其东北角深部物质上涌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拉张力联合作用,上述作用使得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除西南区为挤压区外,其余区域均为剪切拉张区,与先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处于引张应力场作用相符合,较好地解释了环鄂尔多斯周缘的断陷盆地构造,亦符合鄂尔多斯块体东西两侧的右旋剪切拉张带以及南北两侧的左旋剪切拉张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综合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鄂尔多斯块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 被引量:200
4
作者 邓起东 程绍平 +2 位作者 闵伟 杨桂枝 任殿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3-21,共9页
鄂尔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 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 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 m /a 和03~3m m /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 鄂尔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 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 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 m /a 和03~3m m /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开始发育,逐渐向远端发展, 至上新世最后形成山西断陷盆地带。新生代以来块体不断缓慢上升, 距今 140 Ma 以来的隆起总量为 160m 。形变测量说明块体现代隆升速率为 1~28m m /a, 周缘断陷盆地带现代下降速率为- 4~- 5m m /a。块体内部莫霍面变化平缓, 埋深40km ~42km , 上地幔高导层埋深123km ~131km , 它们在周缘断陷盆地带相对隆起, 前者隆起幅度 15km ~6km , 后者埋深仅70km ~100km 。6 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块体周边活动构造带内, 块体内部无6 级以上地震发生, 4~5 级地震也很少。震源机制、地应力和断层滑动矢量测量等得到的主压应力方位为 N E N E E向,与控制块体周边活动构造的区域应力场一致,主要与青藏块体的 N E向挤压作用相关,盆地地下深部物质上涌产生的垂直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新构造活动 动力学 新生代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 被引量:27
5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3 位作者 李煜航 王文萍 秦姗兰 李长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6-3661,共16页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收集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国家GPS控制网、跨断陷盆地的8个GPS剖面等共527个流动站和32个连续站GPS观测数据,获得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进一步用均匀弹性模型计算了应变率分布.结果表明,块体内部GPS站点向NEE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较小,应变率大多在(-1.0~1.0)×10^(-8)/a之间;山西断陷带构造运动与变形最为强烈,盆地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为拉张变形,应变率为(1.0~3.0)×10^(-8)/a,相对于东部山地则为挤压变形,应变率为(-2.0^-3.0)×10^(-8)/a,盆地西侧断裂(如罗云山断裂、交城断裂)以拉张运动为主,拉张速率为2~3mm·a-1,盆地东侧断裂主要以右旋缩短运动为主,速率为1~3mm·a-1;河套断陷带西部的临河凹陷处于较强的张性应变状态,应变率为(2.0~3.0)×10^(-8)/a;块体西南边缘处于压缩应变状态,应变率为(-1.0^-2.0)×10^(-8)/a,六盘山断裂存在明显的地壳缩短运动,速率约为2.1mm·a-1,速率在断裂附近逐渐减小,反映了断裂处于闭锁状态;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渭河断裂带为左旋运动,速率为1.0mm·a-1,盆地处在弱拉张变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GPS速度场 地壳运动 应变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亚轩 崔笃信 +1 位作者 季灵运 郝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9-1558,共10页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GPS水平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块体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壳幔耦合特征并重新认识块体的运动及周缘断陷带的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认为,块体内部以零分裂为主,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块体周缘台站延迟时间则明显大于块体中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水平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表明壳幔之间存在耦合,而个别台站在方向上与周围台站存在差异,可能与早期的块体活动有关.SKS横波分裂结果和现今GPS地壳水平运动场解释了鄂尔多斯块体没有旋转运动,在西南缘六盘山一带存在分叉绕流运动,汾渭断陷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上地幔塑性物质沿挤出方向水平运动和沿裂隙向上入侵、横向扩张的综合演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横波分裂 水平运动场 动力学成因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32
7
作者 郭祥云 蒋长胜 +1 位作者 王晓山 田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5-685,共11页
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周缘2008-01~2014-06共1 700个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 58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 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周缘2008-01~2014-06共1 700个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 58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和应力场图像。鄂尔多斯块体周缘震源机制解类型以正断和走滑为主,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应力状态以拉张为主,局部区域存在剪切、挤压。块体北缘和西缘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向,一致性较好;块体东缘和南缘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活动构造方向基本平行,东缘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从南段的近EW向、NEE向逐渐过渡到NE向,南缘是NWW-SEE和近EW向。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应力状态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认为,银川-吉兰泰南端近NS向活动断裂的剪切应力状态的出现,是由于近NS向活动断裂在NE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右旋剪切运动;块体西南缘NEE向的挤压和剪切的应力状态与青藏块体对鄂尔多斯块体的直接作用,以及六盘山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挤压性质及左旋走滑运动有关;大同盆地出现局部剪切应力状态可能与盆地下方的火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振幅比 鄂尔多斯块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地壳介质各向异性:从银川地堑到海原断裂带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英才 高原 +2 位作者 石玉涛 王琼 陈安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39-4258,共20页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与构造应力场方向或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鄂尔多斯西缘紧邻块体边界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呈现NS、NNE、NE向的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基本一致.银川地堑东西两侧的快波偏振方向有差异,东侧区域主要受青藏高原NNE向挤压和黄河—灵武断裂共同影响,而西侧区域可能受到阿拉善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NW方向的主张应力和阿拉善块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海原断裂带及以南区域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WNW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较好的说明了海原断裂带为活跃的活动断裂.构造与断裂分布都是控制快波偏振方向的主要因素,走滑断裂上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这些台站主要受到断裂的强烈影响;走滑断裂附近的个别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方向,表明几乎没有受到断裂的影响.鄂尔多斯、阿拉善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青藏高原在NE向运动过程中,受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阻挡作用,导致了交汇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增加.以海原断裂带到六盘山断裂带为界,其两侧区域的各向异性差异性明显,揭示了应力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暗示其邻近区域,特别在海原断裂带东端到六盘山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交汇区域,可能有较高的强震危险背景.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 剪切波分裂 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银川地堑 海原断裂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的P波速度精细结构 被引量:9
9
作者 韩晓明 刘芳 +4 位作者 张帆 陈立峰 李娟 李拴虎 杨红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5-231,共17页
筛选出2009年以来26个台站记录的726条天然地震的7 100条P波到时数据和91 513条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壳浅层15km深度以内的P波速度三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存在明显的连续的高速体... 筛选出2009年以来26个台站记录的726条天然地震的7 100条P波到时数据和91 513条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壳浅层15km深度以内的P波速度三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存在明显的连续的高速体,高速体的横向面积随着深度逐渐增加,东部和南部则表现为相对低速的分布特征。速度横向不均匀性在各个深度都存在,但在不同深度上又有差异,这种速度横向分布的差异性与地震活动性和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0~15km的深度剖面看,地震多发生在相对高速区或者高、低速过渡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地壳介质体比较脆弱,断裂构造在纵横方向上差异活动比较剧烈,易于吸收并储存应变能,产生了较强的地震活动。凉城一带的地壳下方存在1个"Y"字型的相对高速区通道,并与NW向展布的黑老夭-杀虎口活动断裂组对应,呈现了该区新近纪—第四纪玄武岩喷发的运移轨迹,而1976年和林格尔6.2级地震的发生更是与该部位火山喷发引起热力"焊接"后形成闭锁区段有关。文中给出的P波速度三维精细结构,为揭示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的地壳介质体的物化性质及地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提供了直观的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层析成像 P波速度结构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 重新定位 活动构造
下载PDF
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地貌定量分区研究——以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毕丽思 何宏林 +1 位作者 魏占玉 石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地貌分区是地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传统的地貌分区大多是定性的划分,随着数字地形技术以及分形分析方法的成熟,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定量化的地貌分区成为可能。本文利用水平分辨率为90m的SRTM数据,采用元分维模型,通过变差函数法计算了... 地貌分区是地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传统的地貌分区大多是定性的划分,随着数字地形技术以及分形分析方法的成熟,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定量化的地貌分区成为可能。本文利用水平分辨率为90m的SRTM数据,采用元分维模型,通过变差函数法计算了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形的分形参数。在65×65,129×129以及257×257等3种尺度滑动窗口中得到的分形参数的特征表明了研究区地形分形特征的尺度不变性至少在2.97km到11.61 km范围内是存在的,而且分形参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结合地表分维值和截距值用K-Means非监督分类法进行综合地貌定量分区,所得结果与地貌类型有很好的吻合关系,每一地貌分区都具有特征的分形值组合。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是地表分维值高值区和截距值低值区,分维值主要为2.8~3.0,截距值主要为0~1;鄂尔多斯块体南部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表分维值主要为2.5~2.7,截距值主要为2.5~3.5;吕梁山、贺兰山、乌拉山等山区也是截距值高值区,主要为2.5~3.5,但地表分维值较低,主要为2.4~2.6。鄂尔多斯块体北部库布齐、毛乌素等沙漠区与渭河、山西盆地带都是地表分维值低值区,地表分维值大部分低于2.5,但两区域的截距值差异明显。沙漠区地形起伏较缓,截距值主要为0~1.5,而渭河盆地和山西盆地带的截距值没有明显的优势范围。分形值组合所显示的分形特征与地质构造、地貌类型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分形参数进行地貌分区是一种可行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分区 定量 分形 鄂尔多斯块体 变差函数 元分维 K—Means非监督分类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晖 高原 +3 位作者 石玉涛 陈安国 翟浩 魏建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2247,共18页
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测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区域小地震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地壳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15个台站161个有效地震记录的分... 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测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区域小地震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地壳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15个台站161个有效地震记录的分析,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44.4°±38.4°,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1.7±1.6ms·km^-1.研究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显示出两个优势方向,一个是NE方向,另一个是近NS方向.区内的逆冲凸起与走滑正倾断层构造对剪切波分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造成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复杂分布,反映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受到区域应力和构造共同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快波偏振特征有NE和近NS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东区与西区的快剪切波偏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东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西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可能总体上为近NS方向,但空间分布有差异,东区NE方向的优势偏振与西区近EW方向的优势偏振更可能反映了断裂与构造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快剪切波偏振特征显示出非常清楚的NE向的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的优势偏振方向则不太明显,反映出该地区复杂构造对各向异性分布的影响.慢波时间延迟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特点,时间延迟的高值出现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东部,时间延迟的这种西低东高的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西强东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剪切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学民 刁桂苓 束沛镒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63,共11页
利用深源远震的纯S波波形拟合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 ,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榆林台站下方速度结构相当稳定 ,没有很明显的高低速层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 ,剪切波速度稳步升高 ;在该台下方 2 5km深... 利用深源远震的纯S波波形拟合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 ,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榆林台站下方速度结构相当稳定 ,没有很明显的高低速层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 ,剪切波速度稳步升高 ;在该台下方 2 5km深处有一个厚度达 12km的层位 (VS=3 90km s) ,该层的波速度相对其东部同等深度处的波速度偏低 (VS ≥ 4 0 0km s)。鄂尔多斯地块东部边缘的地壳厚度都比榆林厚 ,而且呈现高、低速层相间结构 ,低速层明显增多 ,与块体内部比较一致的特征为下地壳是一个厚达 10km的速度较低的下地壳 (Vs=3 8km s) ,但埋深在 35km左右。另外反演得到了各个台站的P波速度结构 ,并对相应的波速比 (VP VS)进行了研究 ,发现位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榆林台波速比平均值仅为 1 6 8,上地壳波速比处在非常低的状态 (1 6 0左右 ) ,中下地壳一直到上地幔的波速比稳定在 1 73左右 ,反映介质均匀稳定 ,处于一种刚性状态 ;而鄂尔多斯块体东、南边缘的台站 ,都有几个波速比较高 (1 80左右 )的层位 ,其中东部边缘苛岚和离石地区的波速比平均值系统超过一般的弹性体波速比平均值 1 732 ,反映了边缘地区地壳活动相对比较活跃 ,介质层中可能有其他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S波 速度结构 波速比
下载PDF
软流圈物质运动对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云 廖欣 +2 位作者 张达 刘春平 万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14-2627,共14页
研究软流圈物质运动及其对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是揭示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基础.本文以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盆地底部软流圈物质的运动,进而分析了软流... 研究软流圈物质运动及其对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是揭示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基础.本文以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盆地底部软流圈物质的运动,进而分析了软流圈物质运动对周缘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软流圈物质水平运动的区域流向为NWW-SEE向,流速基本一致,局部略有变化.随着深度增加,局部变化特征不再显著;(2)软流圈物质垂向运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鄂尔多斯体块体北部、西部以及北缘、西缘底部,物质以下沉流为主,尤其西缘下沉流更显著;块体中部、东部以及南缘、西南缘底部,以上升流为主;东缘底部,上升流与下沉流相间分布,以上升流为主.随着深度增加,上述区域性差异特征依然明显;(3)依据热物质的水平拖曳和垂向拉张作用对断陷盆地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推测,软流圈物质运动有利于北缘盆地的剪切走滑,东缘盆地的伸展拉张,南缘盆地的走滑兼拉张,西缘和西南缘盆地的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流圈 运动特征 断陷盆地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及其活动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炜 刘春 张春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 1970~ 2 0 0 2年发生的 2 7次 5级左右地震序列的震级结构 ,这些地震序列可分为孤立型、主震型、震群型三种。结果表明 ,该区 2 7次中强地震序列中 ,有 2 2 %为孤立型 ,14 8%为震群型 ,其余为主震型。在... 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 1970~ 2 0 0 2年发生的 2 7次 5级左右地震序列的震级结构 ,这些地震序列可分为孤立型、主震型、震群型三种。结果表明 ,该区 2 7次中强地震序列中 ,有 2 2 %为孤立型 ,14 8%为震群型 ,其余为主震型。在已选取的地震序列中 ,无前震以及有 1次前震的比例为 18 5 % ,有 2次或 2次以上的占81 5 %。同时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缘地震以孤立型为主 ,在鄂尔多斯块体北东东向的主压应力轴线上发生的地震多为震群型。以上结果可作为鄂尔多斯块体地区震后趋势判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序列类型 活动性 鄂尔多斯块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Pn波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晓燕 张建中 +1 位作者 王鑫 张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基于鄂尔多斯块体北缘2008~2018年台网数字化波形记录,利用Pn波层析成像技术获得研究区高精度的上地幔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且与研究区构造活动及地震分布密切相关;河套断陷... 基于鄂尔多斯块体北缘2008~2018年台网数字化波形记录,利用Pn波层析成像技术获得研究区高精度的上地幔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且与研究区构造活动及地震分布密切相关;河套断陷带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近EW向。研究区多数历史强震发生在低速异常区或高低速异常过渡带上,该结果为理解研究区地震发生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 PN波 各向异性 上地幔顶部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分析鄂尔多斯块体南缘现今地壳运动和地应变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王强 冯希杰 +2 位作者 曹娟娟 赵小茂 任隽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根据陕西省 2 0 0 1和 2 0 0 2年两期的GPS测站的观测资料 ,给出了渭河盆地及周邻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和该区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 ,结果表明 :(1)渭河盆地及邻区的运动速率呈现较明显的北东向条带状变化特征 ,该区有整体不连续性逆时针旋... 根据陕西省 2 0 0 1和 2 0 0 2年两期的GPS测站的观测资料 ,给出了渭河盆地及周邻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和该区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 ,结果表明 :(1)渭河盆地及邻区的运动速率呈现较明显的北东向条带状变化特征 ,该区有整体不连续性逆时针旋转运动的特征 ;(2 )渭河盆地中部的彬县—西安—蓝田一线存在一个左旋剪切带 (东侧 ) ,该左旋剪切带的北部区域与铜川—泾阳—临潼小发震带恰好对应 ;(3)渭河盆地中部与北部以压应变为主 ,南部以张应变为主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该区主要断裂带的附近 ,尤其是在宝鸡—太白、渭南—蓝田和合阳—韩城附近分别形成应变高值区 ,并且应变梯度也较大 ;该区渭河断裂以北大部分地区以面收缩为主 ,以南则以面膨胀为主 ,面应变高值区与压应变高值区以及最大剪应变高值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渭河盆地 地壳运动 现今应变场 GPS观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及其分布图像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红桂 周红晖 +1 位作者 陈书清 金春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1-358,共8页
利用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垂直方向数字化波形记录,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SSR法)计算得到了每条地震记录在0.6~10Hz范围内共51个频率点的Lg尾波Q值,并统计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的频率依赖关系.同时,利... 利用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垂直方向数字化波形记录,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SSR法)计算得到了每条地震记录在0.6~10Hz范围内共51个频率点的Lg尾波Q值,并统计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的频率依赖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在频率为1Hz处的衰减(Q0)值、频率依赖指数(η)值的空间分布,并计算了其误差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成像分辨率.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虽然是一个稳定构造地区,但其Lg尾波Q0值低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Q0值,其η值大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结果,且其Q0值、η值具有横向不均匀性的特征.Q0值的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地热流值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LG尾波 Q值 叠加频谱比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断层活动资料的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未来30年大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昌珑 吴健 +1 位作者 徐伟进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44-2357,共14页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同时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有必要分析该地区未来30年的大地震危险性,为该地区的应急备灾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块体周缘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考虑大地震发生率...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同时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有必要分析该地区未来30年的大地震危险性,为该地区的应急备灾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块体周缘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考虑大地震发生率的时间非平稳性质和大地震危险性近断层分布特征的地震危险性模型.计算了块体周缘未来30年Ⅷ度地震动的超越概率分布图,并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危险性模型进行了比较.本文研究认为,由断层滑动速率估算的断层地震活动性与基于地震目录统计的地震活动性总体差别不大,但断层源的地震危险性在沿断层破裂面地区增大明显.结果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未来30年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在块体西南缘,六盘山东麓断裂和会宁—义岗断裂及周边地区是未来30年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断层源 断层滑动速率 特征地震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西侧地壳各向异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太龄雪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1,共10页
利用宁夏区域台网记录的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的近场小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鄂尔多斯块体西侧进行了地壳各向异性研究,共得到7个台站记录到的19条有效数据。研究发现,受复杂的局部... 利用宁夏区域台网记录的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的近场小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鄂尔多斯块体西侧进行了地壳各向异性研究,共得到7个台站记录到的19条有效数据。研究发现,受复杂的局部构造、应力场及断裂分布的影响,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区性特点。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在构造上,大致以中部的三关口—牛首山NNW向断裂为界,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本研究显示,以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空间分布特征为划分依据,大致以37°N为界划分南北部,北部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近N-S向,与按构造划分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块体西侧北部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南部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近E-W向,同样与按构造划分的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 主压应力方向 鄂尔多斯块体西侧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垂直形变监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占阳 许明元 +1 位作者 何庆龙 于鹏 《测绘工程》 CSCD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为深入分析并研究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近期的地壳垂直形变趋势,基于区域中10条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路线的共用水准点,通过分段平差计算其相应的高程平差值及垂直形变量,进而利用三角网法提取该地区的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通过效果图对比可知... 为深入分析并研究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近期的地壳垂直形变趋势,基于区域中10条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路线的共用水准点,通过分段平差计算其相应的高程平差值及垂直形变量,进而利用三角网法提取该地区的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通过效果图对比可知,近期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呈现下沉的趋势,两个V型漏斗区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域中部的南北两侧,南侧漏斗区的下沉速率较北侧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该地区北高南低的地形走向大体一致。但对于V型漏斗区形成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水准网平差 三角网 地壳垂直形变 等值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