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二叠系山西组深层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煤环境
2
作者 范立勇 史云鹤 +3 位作者 董国栋 张君莹 潘博 王彦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2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煤岩气资源,展现出了巨大的煤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条件、古气候信息可以为煤岩气的形成及有利区优选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二叠系山西组5号煤岩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煤岩气资源,展现出了巨大的煤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条件、古气候信息可以为煤岩气的形成及有利区优选提供重要依据。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二叠系山西组5号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煤岩发育控制因素,在钻井岩心观察、采样的基础上对5号煤岩进行了煤工业组分及全硫含量、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_(o))和主微量的测试分析,并揭示了煤岩的成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①5号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灰分含量为6.04%~29.00%,平均为17.23%,挥发分含量为12.21%~35.05%,平均为21.61%,水分含量为0.49%~0.78%,平均为0.63%,全硫含量为0.10%~1.49%,平均为0.53%,Ro为1.75%~1.84%,平均为1.79%;②主元素化合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微量元素以Sr、Ba,稀土元素以Ce为主,含量整体较高,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元素富集为主,上地壳分配模式曲线具有Eu负异常特征,表明5号煤岩聚煤过程中未受到深部热液影响;③结合m_(Sr)/m_(Ba)、GI^(*)、m^(Sr)/m^(Cu)及分布特征分析,表明5号煤岩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前缘低位沼泽相和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整体以咸水、温湿的还原环境水体为主,且沉积水体北部偏酸性,南部偏碱性,5号煤岩的聚煤过程整体受到海侵作用控制。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深化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5号煤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煤岩发育控制因素的认识,为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山西 5号煤岩 地球化学 成煤环境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逸飞 赵卫卫 +4 位作者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3,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分析钻井、录井以及测井资料,结合泥页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成藏过程,并探讨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分析钻井、录井以及测井资料,结合泥页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成藏过程,并探讨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大面积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平均质量分数为2.12%,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Ro为2.0%~3.7%,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优质烃源岩。(2)研究区山西组泥页岩矿物组成整体上具有富黏土特征,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56.7%,有利于吸附气的赋存;主要发育无机矿物孔、有机孔和微裂缝3种储集空间类型;岩石含气性受不同岩性组合的影响而差异较大,山2段相较于山1段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平均质量体积为1.38 m3/t)。按照源储配置关系,可划分为厚层泥页岩夹薄砂层、泥页岩与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泥页岩与煤层混层3种类型,不同的源储配置具有不同的含气特征。(3)研究区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在成藏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随着地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转化。其聚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有机质开始生成气态烃,页岩气开始吸附聚集;中—晚侏罗世,气态烃大量生成膨胀造隙,气态烃排出,裂缝关闭,循环运移聚集;早白垩世,有机质达到高—过成熟阶段,进入最后一个生排烃时期,直至地层抬升,生烃终止。泥页岩良好的封盖作用为页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源储配置 吸附态 游离态 聚集规律 封盖作用 山西 二叠系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山西组致密储层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航 罗腾跃 +2 位作者 贺沛 孙建峰 李涛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37-45,共9页
为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储层微观物性进行研究,以研究区山西组为例,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和岩心资料,引入分形理论,定量分析了研究区致密储层微观物性和孔喉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山西组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15~2.81,表明储层... 为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储层微观物性进行研究,以研究区山西组为例,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和岩心资料,引入分形理论,定量分析了研究区致密储层微观物性和孔喉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山西组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15~2.81,表明储层微观孔隙的非均质性较强;2)研究区分形维数与储集岩多种物性参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分形维数可以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即分形维数越小,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越好,渗流能力越强;3)分形维数可以定量表征储层微观物性特征,可以应用分形维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评价;4)影响致密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和岩石的矿物成分。以上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的稳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 致密储层 分形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东胜气田A井区为例
5
作者 王琼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2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压汞试验、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及方法,对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从... 为了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2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压汞试验、物性测试等技术手段及方法,对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A井区山西组2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储集层岩性为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填隙物为泥质杂基和胶结物,主要发育碳酸盐胶结、黏土矿物胶结和硅质胶结。②储层属于特低孔隙、特低渗透率型,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伴有少量剩余粒间孔和微裂缝;孔隙以细孔为主,喉道主要为中—小喉,孔喉组合关系为细孔-中小喉。③储层物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储层物性与岩石粒度呈显著正相关,位于分流河道上的心滩为最有利沉积微相。④破坏性成岩作用(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降低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因素,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作用)则可显著改善砂岩的孔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早二叠世 山西 储层特征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75区块山西组储层特征与发育主控因素
6
作者 李忠秋 乔泽旭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10期1267-1278,共12页
二叠系山西组作为苏75区块致密砂岩气主力勘探开发层位之一,现目前认识到该层位气藏厚度较大、领井产量高且有利区域已动用,为此亟需深化储层地质研究,为区域持续稳产奠定基础。利用目的层段取井岩心、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地层埋藏史... 二叠系山西组作为苏75区块致密砂岩气主力勘探开发层位之一,现目前认识到该层位气藏厚度较大、领井产量高且有利区域已动用,为此亟需深化储层地质研究,为区域持续稳产奠定基础。利用目的层段取井岩心、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地层埋藏史特征等资料分析了目的层段储层特征与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少量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发育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微裂缝等,但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占比达到总孔隙类型的90.58%,原生孔隙与微裂缝占比不足10%,总体上来说属于低孔低渗孔隙性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目的层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持续深切的水流与侧向连续性较好的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成岩作用先发生胶结作用与压实作用使储层致密,然后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孔隙,是储层发育的核心条件;构造作用造成地层抬升沉降形成断裂,为地下流体与岩石颗粒发生溶蚀作用提供了场所,也为溶蚀流体的流动提供了有利通道,是储层发育的关键条件。The Shanxi Formation of the Permian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yers for tight sandstone gas in Su 75 block. Currently,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reservoir thickness is large, the well productivity is high, and the favorable area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refore, it is urgently needed to deepen the reservoir geological research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stable production of the area. Using the data of well core, thin section, petrophysical test, and geological burial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layer,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lithology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quartzose sandstone with a small amount of clast-rich sandstone. The reservoir has developed primary porosity, secondary porosity, and microfractures, but the secondary porosity is the main type, accounting for 90.58% of the total pore type, while the primary porosity and microfractures account for less than 10%. In general, it is a low-porosity an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with a pore type.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tectonic action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Shanxi Formation mainly develops braided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facies. The continuous deep cutting water flow and the side-by-side sedimentary facies with good continuity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diagenesis first occurs in the form of cementation and compaction, making the reservoir dense, and then dissolution occurs to form a large number of pores, which is the core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tectonic action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faults, providing places for the dissolution of underground fluids and rock particles, and also providing favorable channels for the flow of dissolution fluids, which is the key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75区块 山西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7
作者 牛小兵 喻健 +4 位作者 徐旺林 王康乐 问晓勇 孙远实 张君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0,共1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综合钻井、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从盆地尺度上系统地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聚煤环境、煤质特征、储层物性和含气性,分析了盆地煤岩气成藏条件,总结了煤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评估了盆...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综合钻井、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从盆地尺度上系统地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聚煤环境、煤质特征、储层物性和含气性,分析了盆地煤岩气成藏条件,总结了煤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评估了盆地煤岩气资源,并指出了煤岩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石炭纪本溪期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二叠纪山西期陆相三角洲沉积发育形成广泛分布的煤岩,热演化程度较高,镜质组含量高,生烃规模大。②盆地深层煤质优良,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体结构良好,以原生结构煤为主,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和灰分产率低。③煤岩储层发育储集空间包括气孔、植物组织孔和无机矿物质孔,割理和裂隙发育,平均孔隙度为4.80%,平均渗透率为2.35 mD,属于致密储层;煤岩平均含气量为22.53 m^(3)/t,其中游离气平均含量为5.65 m^(3)/t,占总含气量的25.08%。④煤岩与上覆不同岩性形成了煤岩-泥岩、煤岩-石灰岩和煤岩-砂岩3种储盖组合,控制了游离气富集分布,提出了“源储一体、持续生烃、盖层封堵”的煤岩气成藏模式。⑤在煤岩气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地震地质综合建模、水平井钻完井、压裂改造和限压排采等一系列配套工程技术。⑥盆地本溪组8号煤岩和山西组5号煤岩埋深1500 m以深煤岩叠合总面积16.70×104 km^(2),估算煤岩气总资源量23.47×10^(12) m^(3)。其中8号煤岩分布面积10.63×104 km^(2),煤岩气资源量17.43×10^(12) m^(3);5号煤岩分布面积6.06×104 km^(2),煤岩气资源量6.04×10^(12) m^(3)。结论认为:①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勘探配套技术已基本形成,煤岩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②神木周边、榆林周边、乌审旗周边、米脂北、佳县、绥德、吴堡、大宁-吉县等区带8号煤岩,神木-伊金霍洛旗、榆林-佳县、乌审旗北、横山-子洲等区带5号煤岩是近期煤岩气的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二叠系山西 煤岩气 成藏条件 煤岩气资源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对含气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阳气田二叠系山1段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江骏 王继平 +6 位作者 张道锋 王龙 李笑天 李娅 张园园 夏辉 于占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4,共16页
为研究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成岩演化对储层含气性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井综合解释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庆阳气田山1段分流河道中部... 为研究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成岩演化对储层含气性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井综合解释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庆阳气田山1段分流河道中部多期厚层砂岩具有连续沉积型和间隔沉积型两类叠置关系,前者孔隙组合类型以溶蚀孔+粒间孔+晶间微孔为主,后者以溶蚀孔+晶间微孔为主。相较于后者,前者填隙物含量更低、物性更好、含气性更好。(2)压实作用是影响山1段储层含气性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连续沉积型与间隔沉积型砂岩储层压实率分别为55.4%与61.2%;溶蚀作用是影响储层含气性最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二者溶蚀率分别为27.9%与19.7%。连续沉积型砂岩储层受中等压实作用—中等胶结作用—中等溶蚀作用的成岩演化影响,破坏性成岩作用较弱;间隔沉积型砂岩储层受中等-强压实作用—中等-弱胶结作用—中等-弱溶蚀作用的成岩演化影响,破坏性成岩作用较强。(3)研究区山1段储层以先致密后充注为主,受成岩演化影响,连续沉积型砂岩储层较间隔沉积型砂岩储层致密化程度低,天然气充注规模大,含气性好。(4)引入成岩综合指数定量判断山1段储层成岩作用强度。平面上,西部主河道以间隔沉积型砂岩为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较低,含气性较差;东部主河道以连续沉积型砂岩为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较高,含气性较好。含气储层主要发育在庆阳一线以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含气性 储层成岩综合指数 深层致密砂岩 山西组1段 二叠系 庆阳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西工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9
作者 罗良 贾会冲 +5 位作者 杨明慧 刘雅蓉 黎小伟 杨飞 刘志娜 白东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0-1225,共16页
麻黄山西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的前端部位,以石炭—二叠系煤系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并受燕山期走滑断层作用表现出分段变形特征。深层原地构造系统沙窝子断层以北的正断层构成多米诺组合型式,而沙窝子与圈... 麻黄山西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的前端部位,以石炭—二叠系煤系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并受燕山期走滑断层作用表现出分段变形特征。深层原地构造系统沙窝子断层以北的正断层构成多米诺组合型式,而沙窝子与圈湾子断层之间的正断层组合成堑垒式。浅层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以NEE向芦沟子—新泉井断层为界,划分为变形特征差异明显的南、北两段,北段相对南段变形强烈。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麻黄山西工区上、下构造变形层内发育的走滑断层均为调节差异挤压作用形成的撕裂断层,断层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原地构造系统的先存正断层在走滑作用下产生牵引,邻近走滑断层的正断层走向发生明显偏转。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北段山前强烈冲断作用对盆内产生较为明显影响;而南段山前冲断作用并未对盆内产生明显影响,仅发育少量小规模逆断层。相较于二维模拟,三维模拟能够实现平面与剖面的综合分析,完整认识上、下构造变形层多条走滑断层的变形过程与形成机制,为麻黄山西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麻黄山西 三维数值模拟 走滑断层 差异挤压
下载PDF
轨道周期约束下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高精度层序界面识别及其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2~3亚段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岳立 赵晓明 +5 位作者 张喜 李树新 葛家旺 聂志宏 张廷山 祝海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1242,共12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其产层多、单层厚度薄且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导致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构建难度大,而旋回地层学理论为高频旋回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基于岩心分析测试及测井资料,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旋...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其产层多、单层厚度薄且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导致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构建难度大,而旋回地层学理论为高频旋回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基于岩心分析测试及测井资料,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理论,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2^(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高精度层序界面。运用山2^(3)亚段GR值、Th/U元素含量比值及总有机碳含量(TOC)数据序列,滤波输出记录在沉积物中的天文轨道参数,通过对山2^(3)亚段岩性、测井数据及地化元素分析数据进行划分,识别了四级层序界面,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与四级层序耦合关系良好,山2^(3)亚段共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PSQ1-4)。依据短偏心率与五级层序的对应关系,山2^(3)亚段共划分为12个五级层序(FSQ1—12)。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轨道周期与高分辨率层序、海平面升降、沉积环境演化及岩相组合规律的耦合关系,长偏心率周期通过调节0.4 Myr尺度海平面变化控制沉积相演化,影响优势页岩储层段的发育;短偏心率周期通过调节0.1 Myr尺度海平面变化控制沉积亚相演化,影响页岩甜点层的发育。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提出的页岩层系高精度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能为精准识别优势页岩层段及水平井导向设计提供理论借鉴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轨道周期 旋回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 海-陆过渡相页岩 山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及邻区山西组山2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龙梅 吴和源 +4 位作者 黄力 赵靖舟 赵浩阳 耳闯 李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2-33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山2段具备优质的源储配置条件,是区域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层位。结合露头古流向、重矿物及碎屑锆石测年数据,对大宁−吉县区块进行山2段物源分析,认为山2段沉积期大宁−吉县区块为南、北双物源共同控制,主要证据有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山2段具备优质的源储配置条件,是区域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层位。结合露头古流向、重矿物及碎屑锆石测年数据,对大宁−吉县区块进行山2段物源分析,认为山2段沉积期大宁−吉县区块为南、北双物源共同控制,主要证据有3方面:①大宁−吉县东部露头区2段砂岩古流向发生显著变化,北部临汾市管头镇为由北向南的古流向,南部台头镇却为由南向北的古流向特征。②大宁−吉县油气探区山2亚段砂岩重矿物差异显著,以二郎山旅游区附近为界,超稳定重矿物锆石以及稳定重矿物白钛矿发生了显著的南北分异。③大宁−吉县探区内锆石样品测年峰值南北表现不统一,北部砂岩锆石测年表现为1800~2000 Ma和2400~2500 Ma 2个年龄峰值,南部砂岩锆石年龄峰值表现为300~700 Ma、1100~1200 Ma、1800~2000 Ma和2400~2600 Ma等4个峰值。该认识不仅为大宁−吉县油气探区砂体展布刻画提供指导性线索的同时,也将为区域山2段沉积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提供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 物源 重矿物 碎屑锆石测年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山西组为例
12
作者 陈红果 张凤奇 +2 位作者 张博 孙越 陈志雄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受岩心样品数量和分析化验成本的限制,仅通过实验室测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非常规油气精细勘探的需求。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烃源岩有机碳...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受岩心样品数量和分析化验成本的限制,仅通过实验室测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非常规油气精细勘探的需求。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原理及其局限性,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山西组地质特征与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预测精度及其适用性。研究认为:自然伽马测井法、密度测井法、改进ΔLog R法和多元回归法对研究区山西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评价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中多元回归法适用性最好,这可为今后基于测井资料计算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山西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 烃源岩 山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凝灰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13
作者 田凯文 冯志强 +5 位作者 刘永江 史建儒 雷勇 续世朝 王权 魏荣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以山西永和延长组2段凝灰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及年代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凝灰岩岩石学特征,精确限定该区凝灰岩的关键时限,同时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延长组7段凝灰岩特征对比,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形成的大... 以山西永和延长组2段凝灰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及年代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凝灰岩岩石学特征,精确限定该区凝灰岩的关键时限,同时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延长组7段凝灰岩特征对比,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山西永和凝灰岩夹层厚度较薄(10~30 cm)且蚀变强烈,具有典型凝灰岩结构及中酸性火山岩特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集中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北至宁武盆地,南到大宁地区,东到永和交口,具有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厚度逐渐减薄的趋势;两个凝灰岩样品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3)Ma(n=29)和(238±3)Ma(n=29),与陕西延长组7段多井凝灰岩年代学数据(227~241 Ma)对比指出,不同地区凝灰岩的喷发时限并不完全具有等时性,但总体处于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 延长组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 被引量:103
14
作者 陈洪德 李洁 +2 位作者 张成弓 程立雪 程礼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3-222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地质依据,结合硼元素法所计算的古盐度、Sr/Ba比值以及硼、镓、铷三元素含量关系等不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早二叠世山西期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演化阶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三角洲体系,到下石盒子期才完全进入陆相湖盆的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山西组东西向与南北向地球化学基干剖面的建立,呈现古盐度和Sr/Ba比值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层位自下而上总体减小的变化趋势,于山1晚期这种差异性基本消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期由南向北、层位自下而上受海水影响的规模与范围愈来愈弱。在此基础之上,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3大沉积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该时期盆地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该成果认识对扩展和深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转换 沉积环境 山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58
15
作者 付金华 郭少斌 +1 位作者 刘新社 王义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2-389,共8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物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等方面测试获得的参数进行了数理统计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有效泥页岩单层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可...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物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等方面测试获得的参数进行了数理统计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有效泥页岩单层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可达15m以上,盆地主体部位w(TOC)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及Ⅲ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1.66%,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有机质热解生气,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44.9%)和高岭石(33.6%)为主,泥页岩孔隙度平均为3.98%,渗透率平均为0.133×10-3μm2。泥页岩吸附含气量平均为1.94m3/t。综合考虑泥页岩有效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以及含气量等因素,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有利区主要位于天环坳陷西北角、陕北斜坡带东北角及盆地中南部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黏土矿物 勘探潜力 山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南北物源沉积汇水区与古地理 被引量:64
16
作者 肖建新 孙粉锦 +4 位作者 何乃祥 刘锐娥 李靖 肖红平 张春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1-354,共14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段总体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4个露头剖面、18口井岩心的砂岩进行了切片分析,根据长石含量变化和其他岩矿特征、测井曲线与岩石组合特征、连井剖面以及露头沉积相分析,明确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段总体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4个露头剖面、18口井岩心的砂岩进行了切片分析,根据长石含量变化和其他岩矿特征、测井曲线与岩石组合特征、连井剖面以及露头沉积相分析,明确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物在盆地南部的汇水区位置。“汇水区”指搬运南北物源沉积物的流水汇聚区,它大体上是南北物源沉积物分布的分界区、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汇水区南北的长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在汇水区局部又存在南北物源沉积“交互区”的认识,“交互区”指南北物源沉积物抵达汇水区并在局部地段发生交互的地区,它是南北物源沉积物的连通区。交互区位于汇水区并分隔汇水区。在盒8段交互区发现了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早期成岩矿物——菱铁矿结核。盆地南部山西期一盒8沉积期的沉积古地理受南部和北部物源沉积物的双重影响,连井剖面显示汇水区南北沉积相带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其沉积单元和相带包括:(1)汇水区,含3个交互区;(2)汇水区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南部物源的3个三角洲;(3)汇水区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北部物源的4~5个三角洲;(4)与南、北三角洲相带过渡的河流相带。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 山西 下石盒子组 汇水区 古地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海相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1
17
作者 叶黎明 齐天俊 彭海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以地球化学指标为主,结合地层古生物和原生沉积构造等各方面的证据,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的沉积环境。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由于受潮汐和海侵作用的影响,整个山西期盆地东部的沉积水体以混合水为主,其中硼元素反... 以地球化学指标为主,结合地层古生物和原生沉积构造等各方面的证据,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的沉积环境。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由于受潮汐和海侵作用的影响,整个山西期盆地东部的沉积水体以混合水为主,其中硼元素反映了基准面长期旋回的变化特征,而Sr/Ba则是超长期的变化指标;从沉积构造和海相化石分布特征可知,在山西早期中等强度的潮汐作用直接影响了研究区的东南部,对三角洲沉积进行改造,到了山西中晚期三角洲进积作用增强,潮汐作用范围逐渐退至研究区东南缘;此外,地层的分布特点和沉积相也说明在整个山西期盆地东部地层和晋西地层联片沉积且属于同一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的水下隆起还不足以阻隔水体形成湖盆,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是发育在浅海陆棚基础上的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 三角洲 浅海陆棚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黑色页岩优势岩相类型及成因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31
18
作者 武瑾 王红岩 +7 位作者 施振生 王琦 赵群 董大忠 李树新 刘德勋 孙莎莎 邱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7-1149,共13页
基于岩心观察结果,综合利用薄片鉴定、X-衍射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山2^(3)亚段页岩岩相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组山2^(3)亚段发育低TOC黏土质页岩相(C-L)、... 基于岩心观察结果,综合利用薄片鉴定、X-衍射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山2^(3)亚段页岩岩相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组山2^(3)亚段发育低TOC黏土质页岩相(C-L)、低TOC硅质页岩相(S-L)、中TOC硅质页岩相(S-M)、中TOC混合质页岩相(M-M)、高TOC硅质页岩相(S-H)、高TOC黏土质页岩相(C-H)6种岩相。其中,S-H岩相为储集条件最优的岩相,S-M、M-M岩相次之。C-L、C-H岩相位于山_(2)^(3)亚段中上部,普遍发育于潮控三角洲相;S-L、S-M、S-H和M-M 4类岩相位于山2^(3)亚段下部,发育于潮控河口海湾相。S-H、S-M和M-M岩相以有机质孔缝和矿物粒间孔为主,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矿物溶蚀孔,孔隙结构整体优;C-L、S-L岩相发育矿物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缝及少量有机质微孔,孔隙结构较差;C-H岩相发育有机质微孔及少量黏土矿物层间孔缝,微孔孔隙结构优,中孔、宏孔孔隙结构差。优势岩相的形成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浅海海湾—潟湖沉积环境有利于Ⅱ_(2)型干酪根形成,易于产生大量蜂窝状有机质气泡孔,富生物成因硅有利于各类孔隙的保存,并增强了储集层的可压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页岩气 优势岩相 储集层特征 二叠系山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微量元素分析在沉积环境识别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44
19
作者 彭海艳 陈洪德 +2 位作者 向芳 叶黎明 李国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在对研究区191个泥质岩样品中Sr、Ba、Ga、Ru、B、K等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找出它们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定Sr/Ba,B、Ga、Rb三元素含量相对关系来判断鄂尔多斯... 在对研究区191个泥质岩样品中Sr、Ba、Ga、Ru、B、K等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找出它们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定Sr/Ba,B、Ga、Rb三元素含量相对关系来判断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的沉积环境.依据所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并结合地层古生物特征,证明了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确有海相地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海相地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页岩沉积相及其对页岩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伟 刘洪林 +2 位作者 薛华庆 兰朝利 汤小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1-94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页岩气储层与煤层共生,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资源勘探潜力。为精细表征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沉积微相,根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岩芯观察描述、薄片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以及总有机碳...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页岩气储层与煤层共生,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资源勘探潜力。为精细表征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沉积微相,根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岩芯观察描述、薄片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以及总有机碳含量(TOC),研究了山西组页岩储层岩相与沉积微相类型,在山西组识别出(灰)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深)灰色含碳质页岩、(深)灰色页岩、(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和含钙质页岩7种岩相。这些岩相沉积在富植沼泽、贫植沼泽、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曲流河河间洼地、天然堤与决口扇远端微相环境,其中富植沼泽、贫植沼泽与成煤的泥炭沼泽、泥炭坪环境比邻共生,且在山二段时期更发育。富植沼泽和贫植沼泽微相控制了具有较高TOC的(灰)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和(深)灰色含碳质页岩的分布,是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有利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山西 沉积相 富植沼泽 贫植沼泽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