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26
1
作者 兰朝利 王建国 +3 位作者 周晓峰 代金友 杨明慧 崔志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8,113-11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位延安组平面展布特征变化较大,影响了对其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区延安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6、长7段炭质泥岩或油页岩;生...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位延安组平面展布特征变化较大,影响了对其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区延安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6、长7段炭质泥岩或油页岩;生烃期晚于圈闭形成期,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在早白垩世末期通过断层、裂缝与延长组顶部不整合输导进入延安组成藏。构造是控制延安组油藏成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砂体分布与保存条件;北东向砂体与东西向斜坡配置形成构造-岩性油藏,局部砂体向上超覆尖灭形成地层超覆油藏;研究区北、东部保存条件好,其内部的低幅度背斜、鼻状构造处于最有利成藏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延安组 彭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36井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秀娟 王建宁 +3 位作者 伍岳 邹敏 王静 何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含油非均质性极强,导致水平井产能差异及开发难度大。文中基于钻、测、录井及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红河油田36井区长8油层组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含油非均质性极强,导致水平井产能差异及开发难度大。文中基于钻、测、录井及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红河油田36井区长8油层组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油田由于油气充注强度整体较低,呈现“大面积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2)断裂与储层物性是控制含油性的2个主要因素,不同尺度断裂及其伴(派)生裂缝带的含油性差异大。其中:中尺度断裂及其伴(派)生裂缝带既是良好的源-储输导体系,也能改善储层物性,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带(区);裂缝带以外的基质区主要受储层物性影响,在优质储层发育部位,可发育形成次油气富集区。3)研究区存在断-缝输导成藏和源-储接触成藏2种油气成藏模式,由此建立了长8油层组致密油藏含油性差异成因模式,明确了高含油饱和度区呈“裂缝带内条带状分布、裂缝带以外沿优质储层片状分布”的特征,“雁列式中尺度断裂+优质储层”部位为有利的开发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含油性 主控因素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注水诱导裂缝动态识别及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区长8油藏为例
3
作者 吕文雅 安小平 +6 位作者 刘艳祥 李德生 曾联波 皇甫展鸿 唐英航 张克宁 张玉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1446,共16页
致密砂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诱导裂缝发育,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动态响应及演化特征对致密砂岩油藏井网加密部署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数据、压力试井和吸水剖面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 致密砂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诱导裂缝发育,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动态响应及演化特征对致密砂岩油藏井网加密部署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数据、压力试井和吸水剖面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研究了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开发时间段注水诱导裂缝的动态响应特征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注水诱导裂缝为天然裂缝扩展延伸导致,天然裂缝优先开启方位为NEE-SWW向和NE-SW向,其次为NW-SE向。(2)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会导致注水井吸水剖面呈现出吸水厚度小、吸水量大的特征。采油井生产动态曲线含水率陡增或阶梯状上升,压力试井双对数导数曲线开口并呈现“1/2”斜率上升。采油井与注水井间存在注水诱导裂缝,因而采油井试井解释地层压力高于未发育注水诱导裂缝井甚至超过原始地层压力。(3)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发初期注水诱导裂缝主要分布在井区中部偏东、东北部以及东南部的天然裂缝发育带。注水导致储层地应力变化,天然裂缝开启压力降低,开发中期在井区南部以及中北部进一步形成NW-SW向注水诱导裂缝,先存注水诱导裂缝存在小范围扩展延伸。开发后期受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导致注水井周围不同方向开启天然裂缝,形成小规模注水诱导裂缝,进一步加剧了采油井裂缝性水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识别 注水诱导裂缝 致密砂岩储层 延长组8段 姬塬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屈雪峰 何右安 +3 位作者 尤源 薛婷 李桢 吴阿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规模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将矿场实践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技术方法探索及认识创新。针对甜点定量预测难题,创建甜点指数(I_(SI)),构建地质品质指数(G_(GQ)),形成多学科三维甜点定量优选技术;针对提...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规模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将矿场实践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技术方法探索及认识创新。针对甜点定量预测难题,创建甜点指数(I_(SI)),构建地质品质指数(G_(GQ)),形成多学科三维甜点定量优选技术;针对提高油层钻遇率难题,构建了“四个迭代”的水平井轨迹实时调整技术;针对多油层叠合储量动用难题,建立4种差异化布井模式,形成页岩油水平井一次动用立体布井技术;针对页岩油单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下降慢的问题,形成页岩油水平井差异化闷、排、采技术。通过应用以上技术,庆城油田实现年均增长产油量50×10^(4)t,2023年产油量超过200×10^(4)t。庆城油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坚定了国内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信心,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外同类页岩油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开发技术 甜点评价 油层钻遇率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储层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建模
5
作者 刘艳祥 吕文雅 +6 位作者 曾联波 李睿琦 董少群 王兆生 李彦录 王磊飞 冀春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6,共14页
页岩油储层普遍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是页岩油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多尺度天然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着页岩油气储层高效开发。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储层为例,结合地表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 页岩油储层普遍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是页岩油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多尺度天然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着页岩油气储层高效开发。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储层为例,结合地表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划分多尺度裂缝的基础上,明确了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了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建立了典型区块X井区长71储层多尺度裂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根据蚂蚁体叠后地震属性明确了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用确定性方法建立了大尺度裂缝地质模型;结合储层地质力学方法和常规测井裂缝解释结果,建立了中、小尺度裂缝发育强度约束体,然后以发育强度约束体为约束,协同中、小尺度裂缝参数,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中、小尺度裂缝地质模型。最终将大、中、小尺度裂缝网络模型融合形成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并建立裂缝等效属性模型。结果表明X井区长71大尺度裂缝发育于该区东北部,中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多发育于该区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大尺度裂缝发育位置。建立的多尺度裂缝模型与单井裂缝发育规律和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吻合,可为庆城地区X井区页岩油气增储上产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多尺度裂缝 发育特征 三维离散网络模型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4+5_(2)注水开发及其影响因素:以横山油田为例
6
作者 胡小平 郭艳琴 +3 位作者 李博 赵灵生 张凯笑 杜晓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00-8909,共10页
为提高单井产量以及研究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控制因素,实现油田稳产高产。通过动态数据,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正方形反九点法对横山油田麻地沟区长4+5_(2)油层亚组井网进行注水见效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提高单井产量以及研究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控制因素,实现油田稳产高产。通过动态数据,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正方形反九点法对横山油田麻地沟区长4+5_(2)油层亚组井网进行注水见效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井见效分为明显见效、中等见效、微弱见效3种类型,分别占比为48.28%、41.38%、10.34%,见效方向主要以多向受效为主,其中在多向见效中又以五向见效为主。控制因素中主要有沉积微相、渗透率、井距3种,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砂体越厚、连通性越好,油井越容易受效;油井注采见效程度好的,其渗透率也较好,渗透率越高,油井越容易受效;注采井距分布在150~300 m,说明井距并不是影响注采见效的唯一因素,而且井距大小的选择与研究区砂体厚度、连通性及储层物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长4+5_(2) 横山油田 麻地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洛河组砂岩褪色蚀变特征及对铀成矿流体的指示作用
7
作者 司庆红 朱强 +3 位作者 苗培森 李建国 赵华雷 王治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5-1468,共14页
【研究目的】红层含铀岩系褪色蚀变与还原蚀变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特征及其成因流体分析对深入认识铀成矿流体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彭阳地区洛河组砂岩褪色蚀变现象及其与铀异常的密切关系,通过岩心编录、元素地... 【研究目的】红层含铀岩系褪色蚀变与还原蚀变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特征及其成因流体分析对深入认识铀成矿流体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彭阳地区洛河组砂岩褪色蚀变现象及其与铀异常的密切关系,通过岩心编录、元素地球化学测试、高分辨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分析、岩心XRF荧光及红外光谱扫描等手段,开展洛河组砂岩沉积特征和褪色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洛河组不同颜色砂岩碎屑含量高,且成分以石英为主,具有典型沙漠相与风成沉积特点;洛河组典型褪色蚀变砂岩一般具有铀矿物、黄铁矿及石膏富集而三价铁氧化物含量低的特点,且铀与硫元素含量明显较高。【结论】洛河组砂岩主体形成于氧化条件的风成沉积,其颜色、Fe_(2)O_(3)/FeO、Th/U及Cu/Zn反映了随砂岩褪色程度增强,环境发生了由氧化向还原状态的转变;洛河组褪色蚀变与铀矿成矿作用在空间、矿物组合及氧化还原状态的一致性暗示了二者成因与同一还原性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褪色蚀变 矿产勘查工程 洛河组 彭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的径向电阻率特征及含油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延长组长6^(1)为例
8
作者 高超利 程时清 +4 位作者 师学耀 黄闯 樊云峰 周志杰 孙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电阻率 流体识别 双感应-八侧向测井 阵列感应测井 洛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敏 刘星 李政胤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是当前致密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为基础,结合岩心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进行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 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是当前致密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为基础,结合岩心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进行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七里村油田长7段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与溶蚀孔,平均孔隙度为6.4%,平均渗透率为0.43×10^(-3)μm^(2)。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孔喉结构参数和可动流体参数分布范围广,最大进汞饱和度和退汞效率都偏低,排驱压力较大,孔喉细小且连通性较差。核磁共振实验T_( 2)谱分布均呈左高右低的“双峰”形态,反映了研究区储层以小孔隙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较低,平均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3.39%,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黏土矿物含量都是储层流体可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高压压汞曲线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划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孔喉结构特征和可动流体含量及分布具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流体可动性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调整与优化
10
作者 吴鹏鹏 赵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0083-0086,共4页
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后期阶段,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成为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存在注水效果不佳、开发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注采井数比、优化注水方式以及调整注入强度等措施,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效... 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后期阶段,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成为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存在注水效果不佳、开发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注采井数比、优化注水方式以及调整注入强度等措施,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效率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调整与优化措施有助于提升油田产能,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参考,促进油田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田 注水技术 采收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6和长7重力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卫民 靳晓杰 +1 位作者 赵美丽 刘星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测井相分析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和长7段发现了重力流沉积。该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 基于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测井相分析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和长7段发现了重力流沉积。该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阶段、滑塌阶段、砂质碎屑流沉积阶段和浊流沉积阶段。受湖盆底形、触发机制、古水深等因素共同影响,重力流发育湖底扇模式,砂质碎屑流主要是舌状体;浊流主要是朵叶体。基于物源、坡度和触发条件等的分析,建立研究区重力流沉积演化模式和重力流沉积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类型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石油伴生H_(2)S的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为例
12
作者 尚婷 田景春 +6 位作者 刘鑫 谢先奎 张晓磊 余威 郭懿萱 王峰 陈江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5-604,共10页
彭阳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新探明的低H_(2)S含量的油田,其主力产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含量最高为0.115%,明确H_(2)S成因机制对于油田合理开发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储层硫化物及油田水硫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预测了侏罗系... 彭阳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新探明的低H_(2)S含量的油田,其主力产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含量最高为0.115%,明确H_(2)S成因机制对于油田合理开发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储层硫化物及油田水硫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预测了侏罗系延安组原油伴生H_(2)S的成因。延安组主要发育集块状、斑点状、斑块状、星点状等黄铁矿类型,其δ^(34)S值为-1.9‰~10.1‰,其中,斑块状、集块状黄铁矿为沉积早期快速结晶成因,斑点状、星点状黄铁矿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成因。石膏的δ^(34)S值在16.8‰~17.7‰,为后期成岩阶段的产物,其并非H_(2)S的硫元素来源。油田水的δ^(34)S值较高,平均为37.9‰,这主要是由于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消耗地层水中的^(32)S,使水体相对富集^(34)S。黄铁矿后期溶解和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有机硫化物均可释放SO_(4)^(2-),使侏罗系油田水具有较高的SO_(4)^(2-)浓度,为H_(2)S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侏罗系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地层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均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存,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反应场所。综合分析认为,彭阳油田侏罗系原油伴生H_(2)S为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同位素 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 彭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水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13
作者 梁晓伟 牛小兵 +3 位作者 李卫成 张三 叶博 尤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2-50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油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复杂,通过成藏过程和不同层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几点认识:①延长组和延安组油层水矿化度总体较高,属于盐水-卤水地层水类型,Na+,K+和Cl-高度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油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复杂,通过成藏过程和不同层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几点认识:①延长组和延安组油层水矿化度总体较高,属于盐水-卤水地层水类型,Na+,K+和Cl-高度富集是高矿化度的原因;②沉积期古盐度特征对延长组现今地层水矿化度有明显控制作用,油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稳定,封闭性能较好,有利于油藏后期保存;③印支期末剥蚀暴露期的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是造成延长组顶部长1油层和长2油层水矿化度变低的主要因素,油藏保存条件明显降低;④侏罗系开放的水文地质环境及煤系地层自身释放的CO2是造成侏罗系油层水具备NaHCO3水性质和水文地质环境活跃的主要原因,油藏保存条件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地球化学 矿化度 油藏 延长组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23
14
作者 史基安 王金鹏 +4 位作者 毛明陆 王琪 郭正权 郭雪莲 卢龙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3-380,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的储集岩—三叠系延长组长 6— 8段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 ,具有粒径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的特点。运用薄片鉴定、粘土矿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及物性分析等资料 ,研究了延长组长 6— 8段的...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的储集岩—三叠系延长组长 6— 8段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 ,具有粒径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的特点。运用薄片鉴定、粘土矿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及物性分析等资料 ,研究了延长组长 6— 8段的成岩作用特征 ,分析了它们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状况 ,确定了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阶段 ,指出西峰油田优质储层的发育取决于储集砂岩中粘土膜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沉积学 储层地球化学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成岩作用 西峰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29
15
作者 段毅 张辉 +2 位作者 吴保祥 郑朝阳 王传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为了给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进一步勘探决策提供油气运移方面的依据,根据对该油田延长组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研究探讨油气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在平面和剖面方向均存在着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但是长8油层组原油中咔... 为了给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进一步勘探决策提供油气运移方面的依据,根据对该油田延长组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研究探讨油气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在平面和剖面方向均存在着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但是长8油层组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绝对丰度和异构体参数值变化较小,说明该油层组油气经历了短距离运移。根据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特征认为,平面上长8油层组油气主要从北东方向注入并向南西运移,部分原油从南部西33井地区注入并向北部运移;纵向上长8油层组油气由上向下运移,研究区西部长8、长3和延8油层组油气则自下而上从长8油层组向延8油层组方向运移。这种油气运移方向与研究区流体压力的指向一致。依据油气运移途径推断,该区油气主要来自长7段油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原油性质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郑荣才 牛小兵 +2 位作者 梁晓伟 王成玉 辛红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2-145,206,共5页
通过原油与油田水物理性质、原油与烃源岩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及萜烷与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多项地球化学指标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8、长6、长4+5等油层组原油性质较为复杂,其成熟度、母源氧化-还原环境及... 通过原油与油田水物理性质、原油与烃源岩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及萜烷与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多项地球化学指标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8、长6、长4+5等油层组原油性质较为复杂,其成熟度、母源氧化-还原环境及母质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烃源岩评价也显示长9、长8、长7、长6、长4+5段的暗色泥岩有机质质量和类型有所差别,但均具备生排烃能力。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明:成藏过程存在多套油源混源供油的成藏效应,其中长8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8段烃源岩;长6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6段烃源岩;长4+5油层组原油存在长7、长6及长4+5段多源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油田 延长组 原油性质 烃源岩 油源对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联群 刘建平 +1 位作者 李勇 魏敏珠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组 油藏类型 成藏因素 彭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 被引量:46
18
作者 廖纪佳 唐洪明 +3 位作者 朱筱敏 任明月 孙振 林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1-328,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验前、后岩心内部粘土矿物产状和孔隙结构参数等微观特征的变化,以此探讨水敏损害机理。研究表明,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其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少(仅为11.4%),主要体现为伊利石的化学性质。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膨胀性粘土矿物引起的损害程度有限,岩心水敏损害机理主要为:次生非晶态物质缩小有效喉道半径;多种粘土矿物共生结构破坏或分散;非膨胀性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分散和单晶碎裂;孔隙杂基结构坍塌及微粒运移加剧喉道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敏性 粘土矿物 有效喉道 特低渗透砂岩 西峰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53
19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1 位作者 赵靖舟 时宝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6-9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男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男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类较差储层,但长61储层相对较好,次为长62储层,长63总体较差,以差储层、非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长6油层 甘谷驿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高淑梅 陈娟 +2 位作者 胡剑 范绍雷 范希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7,152,共4页
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相关资料,对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长8储集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 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相关资料,对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长8储集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性质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最优,其次为河口坝,三角洲内前缘席状砂最差;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延长组 马岭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