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早熟红菜薹新品种鄂红一号、二号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汪红胜
何云启
-
机构
湖北省农科院蔬菜科技中心
-
出处
《长江蔬菜》
2003年第7期12-12,共1页
-
-
关键词
红菜薹
早熟品种
鄂红一号品种
鄂红二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
分类号
S63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红菜薹新品种鄂红5号的选育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聂启军
邱正明
朱凤娟
董斌峰
-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828-4829,4928,共3页
-
基金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C-02)
湖北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瓜菜资源发掘与材料创新研究"(cyn0033)
-
文摘
鄂红5号红菜薹是利用雄性不育系ZY1012作为母本,自交系HCT1067作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中晚熟,从播种到始收81~85 d。菜薹少蜡粉,色泽红色,薹粗质嫩,单薹重30~50 g,薹长25~40 cm,薹叶披针形,风味品质佳,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露地秋季种植一般每667 m^2产2 000 kg左右。
-
关键词
红菜薹
鄂红5号
一代杂种
-
Keywords
Purple-caitai
Ehong No.5
F1 hybrid
-
分类号
S63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杂交红菜薹新组合鄂红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邱正明
姚明华
陆秀英
汪红胜
-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科技中心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6,共3页
-
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992P060)
-
文摘
鄂红2号(原代号9609×9611)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科技中心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的杂交一代红菜薹新组合。该组合播种至始收70d左右,盛采期在90~120d。抗病性强,菜薹肥嫩无苦味,薹亮紫红色,色泽鲜艳,无蜡粉,食味微甜,品质极佳。一般每公顷产22500~34500kg。
-
关键词
红菜薹
鄂红2号
选育
-
分类号
S63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03.3
[农业科学—园艺学]
-
-
题名早熟红菜薹新品种鄂红四号的选育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聂启军
邱正明
邓晓辉
朱凤娟
汪红胜
-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出处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期45-47,共3页
-
文摘
鄂红四号红菜薹是利用雄性不育系0401作母本,双单倍体纯系DH043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薹长30~40 cm,薹基部横径1.5 cm左右,单薹质量30~50 g,薹叶小,菜薹匀称整齐,薹亮紫红色,无蜡粉,前期产量高,一般每667 m2总产量可达2 000 kg,适宜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栽培。
-
关键词
红菜薹
鄂红四号
单倍体
-
Keywords
Hong Caitai
Ehong No.4
Haploid
-
分类号
S63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杂交红菜薹新组合鄂红2号的选育
- 5
-
-
作者
邱正明
姚明华
陆秀英
汪红胜
-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科技中心
-
出处
《当代蔬菜》
2005年第8期14-15,共2页
-
-
关键词
杂交红菜薹
“鄂红2号”
选育方法
熟性
商品性
品质
抗病性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
分类号
S63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荸荠—薄皮甜瓜—红菜薹轮作栽培新模式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朱进
吕慧芳
-
机构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局
-
出处
《长江蔬菜》
2015年第12期39-41,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2012BAD27B02-6)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091201)
-
文摘
荸荠又称马蹄,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以球茎供食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健胃、祛痰、解热、防治腹泻等功效,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但荸荠不耐连作,在荆州地区多在水稻田里轮作荸荠,以后又发展了甜瓜—荸荠轮作及西瓜—荸荠轮作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长期采用这些模式,轮作的优势逐渐丧失,荸荠病虫害逐渐严重,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
-
关键词
荸荠属
薄皮甜瓜
红菜薹
水稻田
孙蔓
营养成分
孝感荸荠
轮作模式
整地作畦
鄂红
-
分类号
S645.3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52
[农业科学—果树学]
S634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