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冰盛期以来鄂霍次克海北部陆架的海冰变化
1
作者 姜雪蛟 王昆山 +6 位作者 董智 邹建军 刘季花 李贞 Sergey Gorbarenko Alexander Bosin 石学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本文通过高分辨率粒度分析,研究了鄂霍次克海北部陆架LV87-54-1岩芯记录的海冰活动历史。利用AnalySize程序对粒度数据进行端元分析,提取了3个端元,并将EM3作为海冰指标。EM3含量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鄂霍次克海北部陆架以活动性海... 本文通过高分辨率粒度分析,研究了鄂霍次克海北部陆架LV87-54-1岩芯记录的海冰活动历史。利用AnalySize程序对粒度数据进行端元分析,提取了3个端元,并将EM3作为海冰指标。EM3含量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鄂霍次克海北部陆架以活动性海冰覆盖为主。末次冰盛期和海因里希冰阶1期(HS 1)时EM3含量最高,指示海冰活动强烈。冰期时北半球中高纬度气候变冷与北极涛动负相位是导致海冰大规模扩张的主要控制机制,东亚夏季风减弱与黑龙江入海径流量的减少促使鄂霍次克海生成更多的海冰。自波令-阿勒罗德间冰阶开始以来,鄂霍次克海北部陆架海冰生成急剧减少,在新仙女木时期海冰曾出现微弱峰值,随后又快速下降。自全新世以来,受北半球中高纬度气候变暖、秋季太阳辐射量升高、北极涛动正相位和东亚夏季风的增强共同影响,EM3含量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鄂霍次克海海冰的生成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筏碎屑 粒度分析 端元分析 冰变化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烨忱 王汝建 +3 位作者 陈建芳 高爱国 李秀珠 韩贻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90,共8页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西北太平洋水文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分析了鄂霍次克海南部T00孔沉积物的多种替代性指标,揭示了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受季节性海冰变化、大气循环模式、陆源物质通量和表层生产力的...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西北太平洋水文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分析了鄂霍次克海南部T00孔沉积物的多种替代性指标,揭示了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受季节性海冰变化、大气循环模式、陆源物质通量和表层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比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含量曲线与LR04氧同位素记录,该孔沉积物可划分为氧同位素1-7期,底部年龄约为250ka。C.davisiana在间冰期的高含量表明鄂霍次克海中层水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蛋白石和有机碳的分析显示鄂霍次克海表层生产力在冰消期突然增大,随后在间冰期逐渐下降,冰期普遍较低。C/N比值曲线的分析说明鄂霍次克海的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粒度的分析揭示鄂霍次克海冰期时陆源粗颗粒含量较低,至冰消期粗颗粒含量突然增加,而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C.davisiana 表层生产力 陆源物质输入 晚第四纪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鄂霍次克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栾锡武 赵克斌 +1 位作者 孙冬胜 岳保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100,共10页
2006年5月由俄、韩、日、中四国共同组织的“海底冷泉与生命过程”联合调查航次,在鄂霍次克海域成功采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从水合物发育的气源条件、温度压力条件、构造控制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谊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所具备的基本成... 2006年5月由俄、韩、日、中四国共同组织的“海底冷泉与生命过程”联合调查航次,在鄂霍次克海域成功采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从水合物发育的气源条件、温度压力条件、构造控制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谊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所具备的基本成藏条件。指出鄂霍次克海周边的高大山系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来源,并在鄂霍次克海中形成了宽广而深厚的陆架体系。陆架区沉积地层厚度一般超过10km,且以新生代沉积为主。根据对重力柱状样品的观察和分析,并参照沉积物捕获器样品的测量结果,认为本区域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根据地震剖面解释和重力柱状样品的^14C测年结果得出,本区沉积速率较高,并与目前已知水合物区的沉积速率相当。部霍次克海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海面大部分被海冰覆盖。海面以下50~120m之间常年存在一个低温益层。这个低温盖层使得海底温度一直保持在2℃左右。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鄂霍次克海350m以深的区域都满足水合物赋存的压力每件。海底以下满足水合物温度、压力条件的沉积地层厚度为450-800m。鄂霍次克板块位于四大板块之间,并受到四大板块的挤压。由于挤压作用,在萨哈林岛东侧陆坡地区形成一系列的海底泥火山构造,从而使该区域成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主要目标区。鄂霍次克海域的沉积物源、沉积厚度、沉积速率、有机碳含量等构成该区域水合物发育良好的气源条件,而温度、压力和构造控制条件等也都非常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在谊地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然气水合物 成藏每件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的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焱光 石学法 吕海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30,共12页
边缘海的存在使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变得相当复杂。在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下,边缘海和大洋之间时而连通时而隔绝,各种古气候变化信号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基于近期有关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古海洋学研究成果,简要概... 边缘海的存在使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变得相当复杂。在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下,边缘海和大洋之间时而连通时而隔绝,各种古气候变化信号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基于近期有关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古海洋学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以及北太平洋地区自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并认为它们与全球其它地区一样也受控于因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率的变化,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相对应的100ka周期,而41ka的小尺度周期则受地球自转轴斜率变化的控制。一些突发性的气候变化则是由气候不稳定性、海峡的关闭与开启和其它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但同时作为中高纬度边缘海,它们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古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鄂霍次克海 白令 洋学
下载PDF
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学法 邹建军 王昆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共12页
鄂霍次克海是北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海-陆-气-冰"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环境,并以高生产力、季节性海冰覆盖以及作为北太平洋中层水换气源(ventilation)为特征。对晚第四纪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展,表层生产力、表... 鄂霍次克海是北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海-陆-气-冰"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环境,并以高生产力、季节性海冰覆盖以及作为北太平洋中层水换气源(ventilation)为特征。对晚第四纪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展,表层生产力、表层海水温度以及中层水演化等的研究显示,鄂霍次克海海冰覆盖面积变化与北太平洋亚极区上空大气环流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变化有关,黑龙江径流及Soya暖流仅在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有影响;海冰扩张和消退不仅影响鄂霍次克海的沉积作用,还影响着表层生产力的演化、中层水团的形成速率及规模,进而影响区域及全球碳循环及北太平洋水团的换气作用。提出了鄂霍次克海未来研究中应该关注的几个主要科学问题,认为了解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张和消退的历史是认识鄂霍次克海古环境演化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大气环流 洋环流 晚第四纪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东 王亚非 董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8-526,共9页
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夏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6月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的影响。首先,利用1951—2000年6月份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资料计算了历年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并分析了它的变化规律。其次,对阻... 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夏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6月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的影响。首先,利用1951—2000年6月份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资料计算了历年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并分析了它的变化规律。其次,对阻塞高压年和非阻塞高压年的500hPa位势高度及其异常进行合成和相关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年,鄂霍次克海地区存在明显的正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负高度异常,乌拉尔山附近为正异常,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呈“+-+”型;日本东部为负高度异常,东亚呈偶极型。这种高度异常形势为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对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与同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分析结果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跃时,日本东部附近海域为明显的负海温异常。此外,对1998年6月的典型个例的分析也发现,当年强盛的阻塞形势维持时,日本东部附近存在强大的负海温异常。最后,设计假想的负海温异常试验,利用NCAR CAM3模式模拟了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初夏欧亚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5和6月加入较大负的海温异常后6月份鄂霍次克海地区500hPa会产生最大超过4dagpm的正位势高度异常并经检验显著,这种正的高度异常显然对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形成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霍次克海高压 温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千岛—鄂霍次克海地区的地震分布、震源机制及应力状态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忠良 臧绍先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5-95,共11页
利用1971年1月至1982年12月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千岛岛弧地区的地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进而讨论了贝尼奥夫带的形态及应力状态。地震分布于沿海沟展布的NE向的弧形带上,除地壳内地震外,形成明显的贝尼奥夫带,贝尼奥夫带最深达619公里,两侧... 利用1971年1月至1982年12月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千岛岛弧地区的地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进而讨论了贝尼奥夫带的形态及应力状态。地震分布于沿海沟展布的NE向的弧形带上,除地壳内地震外,形成明显的贝尼奥夫带,贝尼奥夫带最深达619公里,两侧较浅,少于200公里,倾向近于NW55°,倾角为45°。地壳内的压应力轴位于NW方向,且接近于水平,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挤压;俯冲带上应力轴随深度变化:114公里以上的T轴沿俯冲方向,114公里至175公里震源机制解分为两组,T轴沿俯冲方向和P轴沿俯冲方向;320公里至440公里范围内P轴有接近俯冲方向的趋势,但较为分散;515公里以下P轴相当集中,且沿俯冲方向。本文对这种应力分布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应力 鄂霍次克海 千岛
下载PDF
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偶极子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冠琳 刘琳 于卫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基于海冰历史资料的分析表明,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密集度分布在某些年份表现出反位相变化的特征,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可能对大气环流(气温和位势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大气环流模式,... 基于海冰历史资料的分析表明,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密集度分布在某些年份表现出反位相变化的特征,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可能对大气环流(气温和位势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在给定理想化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偶极子型海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20个冬季(1-2月)大气环流模式的集合强迫试验,研究了大气环流对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的响应特征,数值试验结果与基于观测资料的合成分析比较一致:低空气温对于偶极子型海冰强迫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对称性响应,气温变化具有垂直斜压的结构,气温变化主要集中在低空;高空大气温度和各层的位势高度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位势高度的变化具有垂直正压结构。参考已有的理论和模拟研究结果,指出高纬地区低空大气的温度变化受直接热力学调整过程的影响明显,对称性响应分量明显,而高层大气温度和各层的大气位势高度变化是由直接热力学调整和间接动力过程响应所共同控制,非对称分量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 鄂霍次克海 冰偶极子 大气环流 LMDZ
下载PDF
鄂霍次克海东南部OS03-1岩心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昆山 石学法 +2 位作者 吴永华 邹建军 姜晓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185,共9页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科学院隆起区OS03-1岩心碎屑重矿物及火山灰层进行了详细分析。岩心重矿物以紫苏辉石、绿帘石和普通角闪石为主,特征矿物为钛磁铁矿和普通辉石,矿物特征表明本岩心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冰筏搬运(陆源)和火山喷发。陆源物...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科学院隆起区OS03-1岩心碎屑重矿物及火山灰层进行了详细分析。岩心重矿物以紫苏辉石、绿帘石和普通角闪石为主,特征矿物为钛磁铁矿和普通辉石,矿物特征表明本岩心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冰筏搬运(陆源)和火山喷发。陆源物质大部分来源于鄂霍次克海西部和北部地区,少量来自堪察加半岛冰川携带沉积物;火山物质则来源于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的火山喷发产物。在岩心中识别出3个火山灰层,各种证据表明火山灰层1与已知的K2火山灰层相同,形成年代为26ka BP;火山灰层3具有明显火山物质与陆源物质混合特征,而火山灰层2则只能通过碎屑矿物的含量特征来判定,外在颜色不明显,已经明显的被陆源物质所稀释。研究表明,碎屑矿物组分参数可以有效地指示物质来源,也是识别火山灰层存在(特别是被陆源物质稀释)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霍次克海 岩心沉积物 重矿物 火山灰层 物质来源
下载PDF
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特征及其与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菲 赵春雨 +1 位作者 林蓉 晁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174-178,共5页
利用1961—2013年4—5月辽宁省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61—2013年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 利用1961—2013年4—5月辽宁省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61—2013年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为4月17日至5月3日,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22日,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的平均日期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推后。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是影响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的主要环流系统,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阻挡,冷空气在贝加尔湖附近堆积,在对流层低层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激发了辽宁省北部地区的一个气旋式环流,水汽从孟加拉湾地区经中国中东部地区输送至辽宁地区,为辽宁地区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雨 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 贝加尔湖 气旋
下载PDF
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冬燕 邓学良 朱伟军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北...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北-东南方向的伸缩及强度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而在海温异常的共同作用下,鄂霍次克海东北部及舍列霍夫海海区海冰面积异常则主要影响风暴轴的南北位移和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轴 SVD分析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亚北极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冰海沉积作用与水团变化历史
12
作者 叶圣彬 王汝建 +2 位作者 肖文申 孙烨忱 武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40,共17页
亚北极鄂霍次克海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之一,也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研究晚第四纪鄂霍次克海古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亚极地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鄂霍次克海南部科学院海隆ARC2-T00岩芯进行了粗组分、坠石... 亚北极鄂霍次克海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之一,也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研究晚第四纪鄂霍次克海古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亚极地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鄂霍次克海南部科学院海隆ARC2-T00岩芯进行了粗组分、坠石、有孔虫丰度和CaCO3含量的统计与分析、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spp.氧碳同位素测试等,并基于其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spp.-δ^(18)O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LR04-δ^(18)O与相邻站位OS03-1 Uvigerina spp.-δ^(18)O的对比,建立了该岩芯的地层年代框架。该研究表明,在MIS 6—MIS 2的大部分时期,鄂霍次克海南部主要沉积动力为西风、洋流及海冰;风尘堆积速率的变化指示西风带在冰期增强,间冰期减弱;海冰沉积堆积速率的变化表明,在冰期或冰段,海冰沉积受当时季节性海冰沉积中心带所处位置的影响较大;海冰和水团指标变化显示,鄂霍次克海南部此时为季节性海冰覆盖,鄂霍次克海中层水上部生成增强,中层水下部的盐度变化可能与宗谷暖流前伸体的输入、海冰形成析出的卤水下沉和太平洋深层水的侵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筏碎屑 鄂霍次克海中层水 MIS 6—MIS 2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献智 吕梅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年第2期41-46,共6页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其地震迁移规律与中国大陆展布方向相同的地震带的迁移规律一致,因此,所得结果不仅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有意义,而且也找到了两者力学上的联系。
关键词 日本 鄂霍次克海 深震 地震迁移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SONIC软件的鄂霍次克海浅表陆坡可燃冰勘探研究
14
作者 臧鹤超 华志励 刘波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运用自主研发设计的SONIC软件,控制深海勘探设备Echo水声探测系统,对位于西北太平洋边缘的鄂霍次克海海底可燃冰甲烷释放情况进行勘探研究。重点对萨哈林岛东面浅表陆坡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声测扫,通过采集回声信号,应用SONIC软件处理和成... 运用自主研发设计的SONIC软件,控制深海勘探设备Echo水声探测系统,对位于西北太平洋边缘的鄂霍次克海海底可燃冰甲烷释放情况进行勘探研究。重点对萨哈林岛东面浅表陆坡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声测扫,通过采集回声信号,应用SONIC软件处理和成像后,实现了海底甲烷气体渗漏点(GF)、冷泉和海床的可视化。在发现甲烷气体渗漏点后,运用SONIC的成像功能,分析冷泉中甲烷气体浓度及形态的变化,运用GPS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与定位,利用重力取样器等采样工具,在多个海域成功采集到了可燃冰岩心样本,并及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可燃冰中的甲烷排放速率和甲烷排放量等数据。另外,通过梳理本次考察的经验,对规范我国可燃冰资源调查方法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软件 鄂霍次克海 可燃冰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鄂霍次克海的谍报活动探析
15
作者 马德义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6,共7页
美国海军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发起了在鄂霍次克海海域窃听苏联海底通讯电缆的谍报活动,它曾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成功的情报搜集活动之一,此即"常春藤之铃"行动。其起根发由、运策决机及东窗事... 美国海军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发起了在鄂霍次克海海域窃听苏联海底通讯电缆的谍报活动,它曾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成功的情报搜集活动之一,此即"常春藤之铃"行动。其起根发由、运策决机及东窗事发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历史背景。冷战后美国针对有关国家的类似谍报活动远未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之铃"行动 鄂霍次克海 谍报活动 美苏关系 信息安全
下载PDF
6世纪前中原王朝对鄂霍次克海的认知
16
作者 沈一民 《外国问题研究》 2016年第1期97-103,120,共7页
在东北亚政治格局中,鄂霍次克海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尽管鄂霍次克海相距中原遥远,但依据《山海经》的记载,很可能早在先秦时期,中原王朝已经意识到鄂霍次克海的存在。然而这种认知并未被承继下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出现... 在东北亚政治格局中,鄂霍次克海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尽管鄂霍次克海相距中原遥远,但依据《山海经》的记载,很可能早在先秦时期,中原王朝已经意识到鄂霍次克海的存在。然而这种认知并未被承继下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出现了鄂霍次克海再认知的过程。北魏时期,中原王朝通过乌洛侯、豆莫娄等东北部族,通过"完水"、"难水"等水系,明确获知鄂霍次克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 乌洛侯 豆莫娄
下载PDF
萨哈林岛大陆架油气开发对鄂霍次克海生态系的影响
17
作者 柴德昆 《西伯利亚研究》 2001年第3期47-52,共6页
萨哈林岛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 ,开发初具规模。萨哈林岛将成为庞大的石油天然气开发中心。但大规模地开发海底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给海洋生态系造成危害极大。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每个阶段和一切活动中都存在污染问题。萨哈... 萨哈林岛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 ,开发初具规模。萨哈林岛将成为庞大的石油天然气开发中心。但大规模地开发海底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给海洋生态系造成危害极大。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每个阶段和一切活动中都存在污染问题。萨哈林岛大陆架东北部水域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远远高于可接受的含量。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监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哈林岛大陆架 鄂霍次克海 石油 天然气 开发 污染 生态系 油气开发 影响
下载PDF
鄂霍次克海南部OS03-1岩心MIS6期以来的沉积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司贺园 侯雪景 丁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2-488,共7页
通过对取自鄂霍次克海南部的柱状岩心OS03-1的古海洋学研究,包括浮游有孔虫壳体AMS14C测年、底栖有孔虫壳体δ18O分析、蛋白石含量测定、有机碳含量测定、浮游有孔虫组合、冰筏碎屑含量变化、沉积物粒度分析等内容,建立鄂霍次克海OS03-... 通过对取自鄂霍次克海南部的柱状岩心OS03-1的古海洋学研究,包括浮游有孔虫壳体AMS14C测年、底栖有孔虫壳体δ18O分析、蛋白石含量测定、有机碳含量测定、浮游有孔虫组合、冰筏碎屑含量变化、沉积物粒度分析等内容,建立鄂霍次克海OS03-1岩心年代地层学框架,分析该海区古表层海水温度、古生产力变化,并研究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百分含量变化曲线与Globigerina bulloides百分含量变化曲线呈很好的负相关性,与氧同位素曲线对比显示,两者均可作为该海区古温度替代性指标;浮游有孔虫绝对丰度、蛋白石含量、有机碳含量变化显示,研究区古生产力水平整体表现为间冰期较高、冰期较低;冰筏碎屑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指示,鄂霍次克海南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百分含量较冰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浮游有孔虫 古生产力 冰筏碎屑 古表层水温度 鄂霍次克海
下载PDF
东亚夏季一个与鄂霍次克海阻高建立及副高北上相关的遥相关类型(英)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亚非 FujiyaoshiYASUSHI KatoKURANOSH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研究了鄂霍次克海阻高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解释了当鄂霍次克海阻高活跃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缓慢的原因。具体如下(1)通过对鄂霍次克海阻高指数和500 hPa高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夏季东亚附近容易出现一个类似偶极子的遥相关类型;(2)这... 研究了鄂霍次克海阻高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解释了当鄂霍次克海阻高活跃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缓慢的原因。具体如下(1)通过对鄂霍次克海阻高指数和500 hPa高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夏季东亚附近容易出现一个类似偶极子的遥相关类型;(2)这个遥相关类型与鄂霍次克海阻高发展时产生的从鄂霍次克海经日本东部海面到副热带方面传播的波列紧密相关;(3)伴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发展,此波列的传播形成一个以日本东部海面为中心的气旋式环流,起着削弱副高北缘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1998年夏季副高会非常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夏季 鄂霍次克海阻高 遥相关 气旋式环流 1998年 亚热带地区 ROSSBY波
下载PDF
保护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公海“飞地”水域生物资源
20
作者 B.K.济兰诺夫 励一鸣 《现代渔业信息》 1994年第9期5-9,共5页
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积极管理并开发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各渔业国在渔业生产上的重要课题。原文的作者在介绍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渔业资源概况及其利用的同时,还强调提出了俄罗斯在保护和利用这些海洋“飞地”水域的渔业... 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积极管理并开发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各渔业国在渔业生产上的重要课题。原文的作者在介绍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渔业资源概况及其利用的同时,还强调提出了俄罗斯在保护和利用这些海洋“飞地”水域的渔业资源方面的立场和观点。根据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任何国家都可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的公海作业,其他国家都无权干涉。我国的远洋渔业就是严格按照海洋法的这一规定在上述那些海域作业的。在这里,译者只是把俄罗斯在“飞地”水域的渔业方面与我们有争议的立场与观点(详见后面译文)作为一个信息向我国水产界提供,以便我们在既坚持国际海洋法的同时又能在睦邻友好、相互协商、互利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远洋渔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 鄂霍次克海 生物资源 远洋渔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