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金姝兰 金威 +1 位作者 徐磊 侯立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低碳旅游 规划设计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与控制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向速林 王全金 徐刘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57-360,共4页
为掌握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通过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化肥流失、农药流失、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城市径流等污染源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影响,以期为有针... 为掌握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通过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化肥流失、农药流失、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城市径流等污染源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影响,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系统归纳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控制方法,并结合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重点阐述了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农业非点源污染 控制措施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域体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 被引量:23
3
作者 余丽华 吴京彦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4,共4页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区域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区域优势主要集中在其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上;其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该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区域间差异较大,体育旅游产...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区域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区域优势主要集中在其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上;其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该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区域间差异较大,体育旅游产业规划滞后、未能形成独立旅游品牌以及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三方面;其体育旅游发展机遇为:1.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休闲已逐步兴起,2.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带来的重大战略发展优势;环鄱阳湖地区体育旅游区域威胁在于如何处理好快速发展体育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体育旅游 SWOT 对策
下载PDF
庐山—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辉 沈中印 李松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0,共4页
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 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等为两地联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庐山和鄱阳湖应抓住机遇,主要通过生态旅游的资源联动、产品联动、市场联动、营销联动、交通联动、形象联动等方面进行开发,推动两毗邻地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鄱阳湖区域 区域生态旅游 旅游联动开发
下载PDF
稻农应对旱灾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的实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滕玉华 刘长进 张征华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611-619,共9页
利用鄱阳湖区域450户稻农2个地块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稻农应对旱灾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灾中和灾后提供抗旱预警与防治信息、户主农业劳动时间所在比重、种植水稻类型、社会资本、地块面积、耕... 利用鄱阳湖区域450户稻农2个地块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稻农应对旱灾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灾中和灾后提供抗旱预警与防治信息、户主农业劳动时间所在比重、种植水稻类型、社会资本、地块面积、耕地地形、水田类型、土壤特征、村地表水可靠性对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有重要影响。研究还发现,稻农采用三类不同工程性措施(使用水泵、清理或修葺排水系统、购买水泵)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即:提供抗旱预警与防治信息、水田类型对稻农使用水泵、清理或修葺排水系统有显著影响;家庭财富、社会资本对稻农购买水泵、清理或修葺排水系统有显著影响;地块面积、耕地地形对稻农购买水泵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工程类措施 使用水泵 购买水泵 鄱阳湖区域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向速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2-1293,共2页
在浅析鄱阳湖水环境状况及非点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非点源污染特点与成因,重点阐述了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非点源污染 控制技术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生态补偿新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明 钟丹 +3 位作者 丁胜艳 彭游 于佳音 肖锦财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11期207-208,共2页
鄱阳湖区域生态保护对维护鄱阳湖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补偿已成为鄱阳湖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通过现状分析,寻求问题症结,提出适合鄱阳湖流域的生态补偿新机制。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生态补偿 机制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晏磊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鄱阳湖区域生态资源,构建适应鄱阳湖区域特点的生态经济运营机制,形成一批具有鄱阳湖区域特色的生态产业群,应全面系统分析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根据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鄱阳湖区域生态资源,构建适应鄱阳湖区域特点的生态经济运营机制,形成一批具有鄱阳湖区域特色的生态产业群,应全面系统分析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根据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生态经济 资源环境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PREE系统及其评价指标赋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强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鄱阳湖区域在江西省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态经济系统。本文用区域可持续发展PREE系统原理,构建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赋权。本文的结论可为鄱阳湖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分析与评... 鄱阳湖区域在江西省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态经济系统。本文用区域可持续发展PREE系统原理,构建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赋权。本文的结论可为鄱阳湖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PREE系统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指标赋权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域生态社区中建筑表皮材料与环境融合的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 朱斌 张永刚 《四川水泥》 2020年第5期121-122,共2页
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承载着更多的内涵,建立联系的途径是“材料外在表现张力”和“具体地域环境”之间。而具体地域环境又有许多层次的意思,依据本文的主旨表达,作者将生态社区环境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时是指区域... 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承载着更多的内涵,建立联系的途径是“材料外在表现张力”和“具体地域环境”之间。而具体地域环境又有许多层次的意思,依据本文的主旨表达,作者将生态社区环境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时是指区域自然气候,地利是指区域景观和自然风光,人和是指历史风貌和风土习俗。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或许能够成为所处时代的地域性标识,所承载的文化标志正是它具有一定的“品味和内涵”。看待新生事物需要用辩证思维,一个名族或者国家的整体文化的形成,正是又各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所组成。如何利用鄱阳湖大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找寻一条通过表皮材料的精心设计和技术组织,展现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情感,并持续不断的规划当代与子孙后代的需求,切实满足建筑的生命力周期中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着力点在于建筑表皮材料是否能够响应鄱阳湖区域的景观和自然风光,承载环鄱阳湖区域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习俗,关联鄱阳湖区域的自然气候。建立环鄱阳湖美丽乡村生态社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项重大决策,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生态社区 建筑材料 环境融合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树如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0年第1期8-13,共6页
关键词 中尺度 鄱阳湖区域 自动气象站 预警系统 天气监测 雷电定位 气象信息 灾害性天气 预报警报 分组交换网
下载PDF
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区域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影响处理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
12
作者 上官涛 欧阳小芹 《老区建设》 2012年第9期1-1,共1页
2012年5月11日,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区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影响处理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林森出席会议并讲话。15个市县区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业务骨干及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2012年5月11日,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区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影响处理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林森出席会议并讲话。15个市县区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业务骨干及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省扶贫和移民办三峡移民管理处高延平处长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编制工作 鄱阳湖区域 长江中下游 农业灌溉 城镇供水 后续工作 三峡 南昌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的Logistic模型及实证分析
13
作者 朱再昱 许跃峰 余玉荣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6-30,共5页
应用SPSS软件和Logistic模型来揭示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民众所处地域类型影响最大,同时,受民众个人年龄、家庭的收入来源与农业劳动力数量... 应用SPSS软件和Logistic模型来揭示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民众所处地域类型影响最大,同时,受民众个人年龄、家庭的收入来源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对生态教育的看法及评价等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参与意愿 LOGISTIC模型 生态教育 民众 鄱阳湖区域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建设研究
14
作者 张林宝 汪明旗 龚婉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16期204-205,共2页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公园发展的背景条件,环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公园开发的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公园发展的背景条件,环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公园开发的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对策。旨在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生态发展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风场矢量的Web三维动态可视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武彬 廖明伟 +1 位作者 廖明 李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针对风场动态可视化中数据获取不够实时、风场模型构建非动态且尺度单一、粒子风运动轨迹三维场景下渲染效率不高且难于交互等问题,该文基于矢量场及WebGL技术,提出了风场矢量的Web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体系。首先研究了风场数据后端动态... 针对风场动态可视化中数据获取不够实时、风场模型构建非动态且尺度单一、粒子风运动轨迹三维场景下渲染效率不高且难于交互等问题,该文基于矢量场及WebGL技术,提出了风场矢量的Web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体系。首先研究了风场数据后端动态抓取、解析及存储技术,对解析后的数据构建初始风场模型,并结合双线性插值算法构建可视化区域内多尺度动态风矢量场,然后通过粒子风的运动轨迹动态模拟变化趋势,建立了粒子从地理坐标至屏幕画布坐标的转换模型,并对运动的粒子进行生命周期管理以提升三维场景渲染效率。基于此方法体系研发了原型系统并开展实验分析,实现了对鄱阳湖区域风场环境的客观、实时、动态模拟,对于掌握湖区及周边风场数据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多尺度 风矢量场 动态可视化 粒子
下载PDF
鄱阳湖区域农业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16
作者 周荣华 揭新华 《中国证券期货》 2012年第11X期98-98,101,共2页
江西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 江西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1]。因此,鄱阳湖区域农业发展对江西农业经济整体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将对鄱阳湖区域农业管理模式进行一些实证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农业管理模式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下载PDF
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传谆 甄霖 +3 位作者 王超 杜秉贞 胡洁 李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3-1961,共9页
生态建设工程可在很大程度上快速改变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本文以鄱阳湖区域三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手段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区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前(2000年)、后(2013年)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户问卷调查,从土地利... 生态建设工程可在很大程度上快速改变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本文以鄱阳湖区域三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手段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区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前(2000年)、后(2013年)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户问卷调查,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j)、土地利用重要性指数(Ci)、林草植被覆盖度(I)指数等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后,鄱阳湖典型村落土地利用程度均呈下降趋势,林草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改善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典型村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差异明显。其中,退田还湖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相对较高,对综合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最大;"一大四小"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也相对较高。单一的"一大四小"工程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被度的影响较小,但"一大四小"工程与退田还湖工程重合部分使土地利用程度下降,林草植被覆盖度提升。退耕还林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相对较低,其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村落遥感调查 农户问卷调查 鄱阳湖区域
原文传递
鄱阳湖区域生态农业现状与前瞻
18
作者 李捷 龚春生 《学园》 2013年第25期13-14,共2页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结合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鄱阳湖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策略和前景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给当地的政府和农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便更好地发挥...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结合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鄱阳湖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策略和前景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给当地的政府和农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便更好地发挥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生态农业 发展 现状 前瞻
原文传递
环鄱阳湖区域交通网络通达性与旅游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寅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3-862,共10页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一种趋势,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通达性增强愈加明显。以江西省旅游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以区域内交通网络格局演变及其所属的国家3A级以上...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一种趋势,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通达性增强愈加明显。以江西省旅游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以区域内交通网络格局演变及其所属的国家3A级以上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交通网络演化及其通达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分析交通网络通达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关联耦合关系。研究认为:(1)环鄱阳湖区域交通网络通达性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关联耦合程度较高,交通网络演化及通达性对驱动区域旅游经济及区域旅游一体化格局演变至关重要、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存在互为反馈机制;(2)交通网络演变及通达性发展阶段不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演进对应不同的阶段模式,具体可分为点核模式、点轴廊道模式、多中心环轴模式、网络一体化模式;(3)目前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进入初级可实施阶段,未来发展的重点应集中在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合作、建立统一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等,为制定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网络 通达性 灰色关联耦合模型 旅游空间格局演变 鄱阳湖区域
原文传递
鄱阳湖九江区域水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
20
作者 汤明 翁波 李芳芳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8-11,27,共5页
鄱阳湖是重要水资源,其水环境集中了工农业供水和生活、渔业、景观、生态环境用水等多种功能。本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和评价标准,对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定量评价,对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约束体系进行研究。选择... 鄱阳湖是重要水资源,其水环境集中了工农业供水和生活、渔业、景观、生态环境用水等多种功能。本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和评价标准,对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定量评价,对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约束体系进行研究。选择以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两项指标为鄱阳湖水环境的约束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九江区域 水环境质量 约束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