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含羧酸纤维与铁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及配合物的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冰 董永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61-1770,共10页
分别使用具有相似羧基含量的海藻纤维、丙烯酸接枝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PAA-g-PP和PAA-g-PTFE)3种含羧酸纤维与Fe3+进行配位反应,研究和比较了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将3种含羧酸纤维铁配合物分别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 分别使用具有相似羧基含量的海藻纤维、丙烯酸接枝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PAA-g-PP和PAA-g-PTFE)3种含羧酸纤维与Fe3+进行配位反应,研究和比较了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将3种含羧酸纤维铁配合物分别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染料降解反应中,分析和评价了其配位结构和表面性能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涉及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3种含羧酸纤维与Fe3+的反应均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e3+初始浓度的增加会降低反应速率常数,而反应温度的升高则会增加配合物中Fe3+的配合量.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海藻纤维比PAA-g-PP和PAAg-PTFE更容易与Fe3+发生反应,且反应速率常数和Fe3+配合量按照下列顺序排列:海藻纤维>PAA-g-PP>PAA-g-PTFE.3种含羧酸纤维铁配合物都能够在染料氧化降解反应中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且紫外光比可见光更能够提高其催化活性.海藻纤维铁配合物比其它2种含羧酸纤维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这与三者在配位结构和表面性能之间的显著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纤维 羧基 铁离子 反应 催化活性 染料降解 配位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异羟肟酸氧钒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配位化学性质研究
2
作者 韩广业 杨频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11,共7页
 分别以不同的异羟肟酸为配体,合成了3个氧钒(Ⅳ)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NNR,13CNMR,51VNMR)、电子顺磁共振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在不同的羟基醇中以氧钒(Ⅳ)配合物BHAOV为基础,合成...  分别以不同的异羟肟酸为配体,合成了3个氧钒(Ⅳ)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NNR,13CNMR,51VNMR)、电子顺磁共振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在不同的羟基醇中以氧钒(Ⅳ)配合物BHAOV为基础,合成了2个含烷氧基的五价氧钒(Ⅴ)化合物.在吡啶中合成了含吡啶的六配位氧钒(Ⅳ)配合物BHAOV(PY),V占据第6位置S原子,可使其不被氧原子进攻而氧化,要使V内层发生氧化,在四价钒上至少有一个空的配位位点是完全必要的.而且还研究了BHAOV在乙腈中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羟肟酸氧钒化合物 合成 表征 化学性质 配位反应动力学 乙腈 吡啶 抗糖尿病无机药物
下载PDF
环境中铝-有机配合物的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小弟 毕树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本文综述了水和土壤环境中与A I(Ⅲ)配位的有机物的种类,讨论了影响配位作用的几种主要因素:A(Ⅲ)的水解和聚合,配位作用类型与强度,环境介质中的PH值和离子强度以及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等。总结了目前分析研究铝-有机配合物... 本文综述了水和土壤环境中与A I(Ⅲ)配位的有机物的种类,讨论了影响配位作用的几种主要因素:A(Ⅲ)的水解和聚合,配位作用类型与强度,环境介质中的PH值和离子强度以及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等。总结了目前分析研究铝-有机配合物的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分析研究 铝有机合物 配位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Tuning the O–O bond formation pathways of molecular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s on electrode surfaces via second coordination sphere engineering 被引量:2
4
作者 Qiming Zhuo Shaoqi Zhan +5 位作者 Lele Duan Chang Liu Xiujuan Wu Mårten S.G.Ahlquist Fusheng Li Licheng Su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A molecular [Ru(bda)]-type(bda = 2,2’-bipyridine-6,6’-dicarboxylate)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 with 4-vinylpyridine as the axial ligand(Complex 1) was immobilized or co-immobilized with 1-(trifluoromethyl)-4-vinylben... A molecular [Ru(bda)]-type(bda = 2,2’-bipyridine-6,6’-dicarboxylate)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 with 4-vinylpyridine as the axial ligand(Complex 1) was immobilized or co-immobilized with 1-(trifluoromethyl)-4-vinylbenzene(3 F) or styrene(St) blocking units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GC) electrodes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in order to prepare the corresponding poly-1@GC, poly-1+P3 F@GC, and poly-1+PSt@GC functional electrodes. Kinetic measurements of the electrode surface reaction revealed that [Ru(bda)] triggers the O–O bond formation via(1) the radical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etallo-oxyl radicals(I2 M) in the homo-coupling polymer(poly-1), and(2) the water nucleophilic attack(WNA) pathway in poly-1+P3 F and poly-1+PSt copolymer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electrodes revealed that the second coordination sphere of the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s plays vital roles in stabilizing their reaction intermediates, tuning the O–O bond formation pathways and improving the water oxidation reaction kinetics without changing the first coordination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 Second coordination sphere Dipole moment O-O bond formation Reaction kine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