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铀含量配分比例的半定量分析
1
作者 刘明义 吴柏林 +5 位作者 杨松林 郝欣 王苗 李琪 林周洋 张效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钱家店铀矿是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复成因砂岩型铀矿,受表生淋滤、辉绿岩中低温热液和深部油气等多流体影响,目前铀矿物赋存状态尚有一定争议,铀在矿石内不同矿物中的配分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明确铀赋存状态和在不同矿物中的配分,计算钱... 钱家店铀矿是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复成因砂岩型铀矿,受表生淋滤、辉绿岩中低温热液和深部油气等多流体影响,目前铀矿物赋存状态尚有一定争议,铀在矿石内不同矿物中的配分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明确铀赋存状态和在不同矿物中的配分,计算钱家店矿石中不同矿物中铀的配分比例,本文运用岩矿鉴定、铀化学逐级提取、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开展综合测试分析。明确了钱家店铀矿物的赋存状态,认为钱家店铀矿物以吸附态为主,约占总铀含量的80%,结合态铀矿物或含铀矿物约占比20%。其中吸附态铀矿物主要富集在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中,占总铀含量的47.86%,其次是在黏土矿物中占17.94%,在铁锰氧化物矿物中占12.21%。独立铀矿物是与黄铁矿密切共生的沥青铀矿为主,约占铀总含量的9.07%,另有少量含钛铀矿物和铀石约占5.08%。这种矿石中各碎屑组分中铀的占比量化研究,为矿床地浸开采及资源量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赋存状态 原位 电子探针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配分比 钱家店铀矿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高强韧钢淬火-配分工艺中碳配分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杨 王刚 +4 位作者 王岭 齐鹏远 杨健 王博全 郑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9-237,共9页
淬火-配分(QP)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为汽车轻量化、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更早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淬火-配分(QP)工艺中,淬火过程形成初始组织(残余奥氏体+马氏体),配分过程则是保留和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关... 淬火-配分(QP)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为汽车轻量化、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更早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淬火-配分(QP)工艺中,淬火过程形成初始组织(残余奥氏体+马氏体),配分过程则是保留和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关键环节。QP钢配分时除了会发生碳配分,还常常伴有置换原子短程扩散、奥氏体/马氏体界面迁移、奥氏体/马氏体间相变、奥氏体/贝氏体间相变及碳化物析出等现象,使得对配分过程组织演化和碳浓度分布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国内外学者以相关实验为基础,针对具体配分过程提出了许多计算模型,以达到对最终组织相组成的准确预测,并揭示配分过程中多现象同时发生的潜在机制。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QP钢碳配分过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综述:(1)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建立的计算模型,主要包括理想化的CCE模型、考虑界面移动性的QP-PE模型和QP-LE模型、考虑碳化物析出的CCEθ模型和QPT-LE模型、考虑贝氏体相变的耦合模型以及考虑多现象同时发生的耦合模型;(2)利用相场手段进行的相关计算模拟。最后,对今后碳配分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钢 淬火-配分 配分 强韧性 计算模型
下载PDF
Al−Cu−Li−Mg合金纳米相之间溶质配分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刘正卿 江勇 +1 位作者 王怡人 姚建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34-1744,共11页
采用一性原理计算考察25种合金化元素在大多数商业牌号Al−Cu−Li−Mg合金中主要纳米相(δʹ-Al3Li、θʹ-Al2Cu、T1-Al6Cu4Li3和S-Al2CuMg)之间的溶质配分能和配分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主合金化元素Li不能直接影响θʹ和S相,Cu不能直接影响δʹ... 采用一性原理计算考察25种合金化元素在大多数商业牌号Al−Cu−Li−Mg合金中主要纳米相(δʹ-Al3Li、θʹ-Al2Cu、T1-Al6Cu4Li3和S-Al2CuMg)之间的溶质配分能和配分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主合金化元素Li不能直接影响θʹ和S相,Cu不能直接影响δʹ相,Mg不能直接影响θʹ和δʹ相,但可以较弱地固溶于T1相。对于微合金化元素,Si是唯一一种可以固溶于4种纳米相的元素。Au能固溶于δʹ、θʹ和S相,Cd能固溶于δʹ、T1和S相,Zr能固溶于δʹ和T1相,Ni仅有微弱的趋势固溶于θʹ和S相。Ti、V、Zn、Ag和Mo只能固溶于δʹ相,而Cr、Mn、Fe和Co对这4种纳米相均没有直接影响。几乎所有的稀土元素均能强烈固溶于T1、δʹ和S相,但无法固溶于θʹ相。仅Sc略显特殊,对S相没有明显的固溶趋势。计算预测的溶质配分能构成了一个原型数据库,有利于指导和加速Al−Li合金及其他相关Al合金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Mg合金 纳米相 微合金化 溶质配分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淬火-配分处理对30CrMnSiA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4
作者 冀宣名 王礼榕 +1 位作者 杨明 王攀智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8,共11页
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步等温和二步等温处理工艺,通过改变淬火温度和等温温度获得了不同含量一次马氏体(PM)、残余奥氏体(RA)、二次马氏体(FM)及贝氏体(BF)... 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步等温和二步等温处理工艺,通过改变淬火温度和等温温度获得了不同含量一次马氏体(PM)、残余奥氏体(RA)、二次马氏体(FM)及贝氏体(BF)的多相微观结构。采用XRD、EBSD综合分析了淬火配分处理对马氏体/贝氏体形态、位错密度、体积含量、变体选择行为以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示波冲击试验结果表明:330℃是一步淬火配分和二步淬火配分处理的最佳淬火温度,该温度能够获得最佳的冲击韧性。与一步淬火配分处理比较,二步淬火配分处理可以提高复相组织中的RA含量,并降低FM含量。最优的淬火温度和配分温度有利于降低马氏体/贝氏体(M/B)中的位错密度、增加RA和大角度晶界(HAGB)体积含量,从而显著改善Q&P钢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组织 一步淬火配分(OQ&P) 两步淬火配分(TQ&P) 冲击韧性 大角度界面
下载PDF
基于MAG焊的汽车焊接加工等离子体成分配分函数计算
5
作者 徐翔 杨婷婷 +1 位作者 刘勇 韩娜丽 《汽车维修技师》 2024年第6期125-126,共2页
焊接加工在汽车加工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MAG焊的汽车焊接加工所用的焊接材料特点,确定了汽车焊接加工离子体的主要组分粒子,根据组分粒子的特点,分别计算了各基本粒子的配分函数,分析了等离子成分中原子和分子配分函数的... 焊接加工在汽车加工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MAG焊的汽车焊接加工所用的焊接材料特点,确定了汽车焊接加工离子体的主要组分粒子,根据组分粒子的特点,分别计算了各基本粒子的配分函数,分析了等离子成分中原子和分子配分函数的特点,为认识汽车焊接加工工艺的物理本质及进一步改进加工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定量依据,为汽车焊接加工工艺的质量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焊接加工 等离子体 配分函数
下载PDF
淬火冷却温度对工程机械用中锰钢淬火-配分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波 张崎静 徐颖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4,60,共6页
对热轧态中锰钢进行淬火-配分处理,研究了淬火冷却温度(195,220,255,280℃)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配分处理后中锰钢中存在板条马氏体、块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冷却温度升高,板条马氏... 对热轧态中锰钢进行淬火-配分处理,研究了淬火冷却温度(195,220,255,280℃)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配分处理后中锰钢中存在板条马氏体、块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冷却温度升高,板条马氏体含量减少,块状马氏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淬火冷却温度为220℃时最大,为19.81%;随着淬火冷却温度的升高,中锰钢的硬度增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淬火冷却温度为220℃时中锰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强塑积最大,分别为15.6%和23.76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淬火-配分 淬火冷却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相似性度量算法及其在黄海沉积物物源判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辉 韩宗珠 +2 位作者 闫天浩 赵可心 杨叶飘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97,共10页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常被用于判别沉积物物源,相同物源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然而,当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性判别仍然采用人眼目视判别,主观性较强且无法实现定量判别,因此需要一种统一的度量手段实现稀土元...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常被用于判别沉积物物源,相同物源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然而,当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性判别仍然采用人眼目视判别,主观性较强且无法实现定量判别,因此需要一种统一的度量手段实现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定量相似度计算,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聚类、分类等统计分析操作,充分挖掘稀土元素数据中的物源信息。本研究提出一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性度量算法,该算法不受稀土元素绝对丰度的影响,能够有效甄别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之间形态上的差异。该算法的聚类结果显示,黄河和长江是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主要物质来源,黄河黏土粒级物质可以由沿岸流输运至黄海33°N处,长江黏土粒级物质被黄海暖流携带北上最远至黄海36°N附近,西朝鲜海洋锋面将朝鲜半岛河流的影响范围限制在了其东侧;东南黄海泥质区除了接收朝鲜半岛河流的供给外,其南部还接收了中国河流的细粒物质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 物源 相似性度量 聚类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对C-Si-Mn钢淬火-配分后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阎骏 周博文 樊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3,49,共6页
将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0.2C-1.6Si-1.8Mn钢在不同温度(840,870,910℃)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配分(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在两相区时,Q&P处理后试验钢中的铁素体主... 将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0.2C-1.6Si-1.8Mn钢在不同温度(840,870,910℃)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配分(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在两相区时,Q&P处理后试验钢中的铁素体主要呈带状,残余奥氏体呈块状和薄带状;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马氏体含量增加,对应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大,断后伸长率和强塑积下降;840℃奥氏体化+Q&P处理后试验钢更高的断后伸长率与其更高含量的残余奥氏体且残余奥氏体呈块状和薄带状2种形态有关,这能有效扩展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 奥氏体化温度 残余奥氏体形态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经改进型和普通淬火-配分工艺处理的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晓宇 李阳 +2 位作者 雷爱娣 刘仁东 胡智评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对1 mm厚含0.20%C、2.0%Mn和1.75%Si(质量分数)的钢板进行了普通和改进型淬火-配分(Q&P)工艺处理。检测了钢板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并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型Q&P工艺处理的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二... 对1 mm厚含0.20%C、2.0%Mn和1.75%Si(质量分数)的钢板进行了普通和改进型淬火-配分(Q&P)工艺处理。检测了钢板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并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型Q&P工艺处理的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二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3.6%,而经普通Q&P工艺处理的钢则为铁素体+回火马氏体+二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前者的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3.6%,后者为9.2%;经普通Q&P工艺处理的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为680和1070 MPa,断后伸长率为20%,而经改进型Q&P工艺处理的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00和1015 MPa,断后伸长率为26%;经改进型Q&P工艺处理的钢为韧性断裂,而经普通Q&P工艺处理的钢为韧-脆性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连生 杨栋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赵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0.20C-1.28Mn-0.37Si经过Q&P处理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其...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0.20C-1.28Mn-0.37Si经过Q&P处理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配分温度400℃时,强塑积达到最大22610 MPa·%;随配分温度的升高,析出的碳化物开始聚集长大,并消耗了马氏体中扩散的碳,使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在400℃时达到最大的体积分数5.3%,试样拉伸断口形貌具有典型的韧窝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温度 Q&P钢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量
下载PDF
配分工艺对低碳Q&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江海涛 唐荻 +1 位作者 米振莉 庄宝潼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为提高钢的塑性,在马氏体钢基础上通过Q&P工艺得到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达到高强度与高塑性的良好结合.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低碳Q&P钢微观组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配分工艺对... 为提高钢的塑性,在马氏体钢基础上通过Q&P工艺得到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达到高强度与高塑性的良好结合.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低碳Q&P钢微观组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配分工艺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以及残余奥氏体对Q&P钢延伸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P钢室温组织主要由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组成,其中残余奥氏体形态主要有马氏体板条间薄膜状和晶界处块状两种类型;Q&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及稳定性与配分温度和配分时间紧密相关.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是提高Q&P钢塑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工艺 残余奥氏体 稳定性 塑性
下载PDF
配分时间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连生 赵远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杨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3-66,共4页
在普通C-Mn-Si系Q&P钢的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碳的Q&P钢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低碳Q&P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配分时间对低碳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 在普通C-Mn-Si系Q&P钢的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碳的Q&P钢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低碳Q&P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配分时间对低碳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过Q&P处理后,在配分时间为30 s时得到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340 MPa,伸长率为20%,强塑积达到最大26800 MPa·%;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逐渐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在配分时间为30 s时达到最大值9.3%,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时间 Q&P钢 残余奥氏体 组织性能 强塑积
下载PDF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REE配分模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许成 黄智龙 +2 位作者 漆亮 李文博 刘丛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57-559,共3页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REE配分模式表现出明显变化的特征 ,本文从稀土离子半径和温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矿区萤石配分模式的原因。结果表明 :矿区萤石中LREE的配分模式主要受温度影响 ,而MREE、HREE主要受离子半径控制。
关键词 萤石 REE配分模式 离子半径 温度 稀土矿床 稀土元素 四川
下载PDF
多重分形奇异谱的几何特性II.配分函数法 被引量:32
14
作者 周炜星 吴韬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研究了用配分函数法定义的多重分形理论中奇异谱的几何特性 ,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证明了广义维数 Dq、质量指数 τ( q)、奇异性指数 α( q)和奇异谱 f( α( q) )的有关性质 ,明确提出了判定合理奇异谱 f( α( q) )的准则 ,给出了在参数 q... 研究了用配分函数法定义的多重分形理论中奇异谱的几何特性 ,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证明了广义维数 Dq、质量指数 τ( q)、奇异性指数 α( q)和奇异谱 f( α( q) )的有关性质 ,明确提出了判定合理奇异谱 f( α( q) )的准则 ,给出了在参数 q→±∞时计算相应函数极限的解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 奇异谱 广义维数 配分函数法 几何特性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海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配分模式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岩 张祖麟 洪华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珠江口伶仃洋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170.34~344.60μg/g),平均含量为272.02μg/g,远高于陆壳平均含量(200μg/g)和华南地区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接近于全球沉积... 珠江口伶仃洋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170.34~344.60μg/g),平均含量为272.02μg/g,远高于陆壳平均含量(200μg/g)和华南地区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接近于全球沉积物平均稀土元素含量上限。以轻稀土富集为主,富集系数在1.51~2.43之间。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伶仃洋海区沉积物配分模式呈负斜率配分型;与南海沉积物中稀土分布具有相似性,说明二者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族 配分模式 沉积物 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下载PDF
20~6000K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配分函数的计算(英文)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晓书 令狐荣锋 +1 位作者 李德华 闫安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7-652,共6页
在20~6000K温度范围内,通过乘积近似计算了二氧化碳及其同位素的总的配分函数,其中振动配分函数用谐振子近似,转动配分函数考虑了离心扭曲修正.20-6000K温度范围被划分为五个小区间.在每一个小区间,计算的总的配分函数被拟合到... 在20~6000K温度范围内,通过乘积近似计算了二氧化碳及其同位素的总的配分函数,其中振动配分函数用谐振子近似,转动配分函数考虑了离心扭曲修正.20-6000K温度范围被划分为五个小区间.在每一个小区间,计算的总的配分函数被拟合到一个温度T的四阶或五阶多项式,从而获得五个或六个拟合系数.通过这些拟合系数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分子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下的总配分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函数 二氧化碳 转动配分函数 振动配分函数
下载PDF
关于在20~6000K温度范围内氰化氢配分函数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晓书 程新路 +3 位作者 王君 葛素红 吉士印 杨向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7-851,共5页
作者在20~6000K温度范围内,将其划分为5个小区间,计算了H^12C^12N及其同位素H^12C^15N和H^13C^14N的总的配分函数.作者将计算的配分函数分别在这5个小区间被拟合到含温度T的四阶多项式内,并在每个区间均得到5个拟合系数.通过这些... 作者在20~6000K温度范围内,将其划分为5个小区间,计算了H^12C^12N及其同位素H^12C^15N和H^13C^14N的总的配分函数.作者将计算的配分函数分别在这5个小区间被拟合到含温度T的四阶多项式内,并在每个区间均得到5个拟合系数.通过这些拟合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分子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下的总的配分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函数 氰化氢 转动配分函数 振动配分函数
下载PDF
变形温度对淬火配分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玉杰 王存宇 +4 位作者 刘文忠 曹文全 时捷 董瀚 张玉勤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2,共6页
用Gleeble-3800试验机对一种低碳CrNi3Si2MoV钢开展了热压缩30%后立即进行淬火配分(Q&P)工艺处理的试验,探讨变形温度对淬火配分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用SEM和TEM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用XRD测量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与Q&am... 用Gleeble-3800试验机对一种低碳CrNi3Si2MoV钢开展了热压缩30%后立即进行淬火配分(Q&P)工艺处理的试验,探讨变形温度对淬火配分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用SEM和TEM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用XRD测量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与Q&P工艺处理的样品相比,变形后再进行Q&P工艺处理的样品存在残奥量和维氏硬度同时升高的现象,随变形温度的降低,钢的硬度逐渐升高,残奥量先增大后减小,热变形导致钢的Ms温度升高,变形温度为750℃的样品获得最大量的残留奥氏体,达到17.2%,热变形引入的位错促进C的配分,同时提高钢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Q&P) 热变形 硬度 抗拉强度 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下载PDF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处理钢的三体冲击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存宇 时捷 +2 位作者 刘苏 杜劭峰 董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对20Si2Ni3钢三体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验冲击能量从0.5 J增加到3.5 J,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先增大后减小,在2.5 J时出现峰;试样经Q-P-T工艺处理后的磨损失重量低于传统淬火回...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对20Si2Ni3钢三体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验冲击能量从0.5 J增加到3.5 J,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先增大后减小,在2.5 J时出现峰;试样经Q-P-T工艺处理后的磨损失重量低于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的试样,其主要磨损机制由犁削向应变疲劳转变;经Q-P-T处理的样品在磨损试验后的表面加工硬化层厚度明显高于经Q-T处理的样品。分析认为基体的高塑韧性及其在磨损过程中的形变强化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变强化是Q-P-T工艺处理钢具有较好的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马氏体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三体冲击磨料磨损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退火及配分温度对Si-Mn系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银莉 蒯振 +1 位作者 赵爱民 庄宝潼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9,共6页
研究了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配分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和块... 研究了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配分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和块状残留奥氏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残留奥氏体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配分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呈上升趋势;经Q&P工艺处理后的实验钢强塑积可达2821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两相区退火 配分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