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环素-Ca^(2+)-CTMAB三元配合物体系荧光光谱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红漫 顾铭燕 +1 位作者 黄金恋 高旭升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25,共4页
研究了Ca2+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四环素(TC)的荧光增敏作用,提出了一种利用Ca2+-TC-CTMAB三元配合物协同增敏体系来测定TC含量的新方法。在Ca2+、CTMAB及TC共存体系中,由于三元配合物的生成使TC的荧光强度急剧增加,其荧光强度与TC... 研究了Ca2+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四环素(TC)的荧光增敏作用,提出了一种利用Ca2+-TC-CTMAB三元配合物协同增敏体系来测定TC含量的新方法。在Ca2+、CTMAB及TC共存体系中,由于三元配合物的生成使TC的荧光强度急剧增加,其荧光强度与TC浓度在8.0×10-9~1.0×10-5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97×10-9mol/L。该法用于TC片剂、尿液及牛奶中残留TC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2.4%~98.3%。同时对TC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增敏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CA2+ CTMAB 三元配合物体系 荧光法
下载PDF
雌二醇在铁(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中的光降解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凡 陈勇 +1 位作者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2-564,共3页
以125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水中雌二醇(E2)在铁(Ⅲ)-草酸盐体系中的光降解;考查了初始pH值、铁(Ⅲ)/草酸盐配比、E2初始浓度对E2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铁(Ⅲ)/草酸盐体系能引发E2光降解.在pH=3·50,Fe(Ⅲ)/草酸盐配比为10·0... 以125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水中雌二醇(E2)在铁(Ⅲ)-草酸盐体系中的光降解;考查了初始pH值、铁(Ⅲ)/草酸盐配比、E2初始浓度对E2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铁(Ⅲ)/草酸盐体系能引发E2光降解.在pH=3·50,Fe(Ⅲ)/草酸盐配比为10·0/120·0μmol·l-1时,2mg·l-1E2光照160min可降解48·0%.在pH3·0—6·0范围内,pH值为3·0—4·0时E2降解率较高;在2·0—10·0mg·l-1范围内,光降解效率随水溶液中E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光降解 配合 羟基自由基 铁(Ⅲ) 草酸盐 光降解 配合物体系 初始PH值 初始浓度 Fe(Ⅲ) 高压汞灯
下载PDF
稀土-铬蓝黑R配合物体系的近红外发光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建新 邓朝霞 +1 位作者 陈大志 冯德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研究了金属指示剂铬蓝黑R对Yb3 + 的近红外发光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 ,在中性乙醇溶液中 ,铬蓝黑R和Yb3 + 离子可形成配比为 2∶1的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可猝灭配体铬蓝黑R的荧光 ,同时使Yb3 +离子的荧光得到显著增强。表现出配体向Yb3... 研究了金属指示剂铬蓝黑R对Yb3 + 的近红外发光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 ,在中性乙醇溶液中 ,铬蓝黑R和Yb3 + 离子可形成配比为 2∶1的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可猝灭配体铬蓝黑R的荧光 ,同时使Yb3 +离子的荧光得到显著增强。表现出配体向Yb3 + 离子传能的机理。在一定条件下 ,配合物体系中Yb3 + 离子的发光强度与Yb3 + 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同时其他低浓度稀土离子的存在不会影响Yb3 + 离子的发光 ,显示出近红外发光技术在单一稀土分析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铬蓝黑R 配合物体系 近红外发光光谱 荧光敏化作用
下载PDF
混合增溶剂多元配合物体系光度法测定铌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慧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增溶剂存在下,铌钼酸根与结晶紫形成的缔合物直接在水相中光度法测定Nb。该方法线性范围0~0.4μg/mlNb,ε_644为3.7×l0;大多数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在增溶体系下提高了T...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和阿拉伯胶混合增溶剂存在下,铌钼酸根与结晶紫形成的缔合物直接在水相中光度法测定Nb。该方法线性范围0~0.4μg/mlNb,ε_644为3.7×l0;大多数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在增溶体系下提高了Ta的允许量;有色体系稳定时间为2h,是目前测定Nb的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线性范围较宽的水相光度法之一。对于含N6量在10 ̄-4~10 ̄-3级的试样测定6次,其RSD在1.9%~3.2%;经标样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配合物体系 混合增溶
下载PDF
Cu(Ⅱ)在谷氨酸根配合物体系中的电沉积行为
5
作者 杨天足 雷存茂 +3 位作者 刘伟 窦爱春 张杜超 刘伟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11,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谷氨酸根配合物体系中谷氨酸根离子的稳定性和铜在阴极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表观传递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计时电流法判断铜在电极上的成核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电位-1.5~3 V内...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谷氨酸根配合物体系中谷氨酸根离子的稳定性和铜在阴极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表观传递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计时电流法判断铜在电极上的成核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电位-1.5~3 V内,谷氨酸钠溶液中仅有水的电解反应,谷氨酸根离子无氧化还原反应;铜在阴极沉积时为不可逆过程;循环伏安曲线的感抗环说明铜在阴极沉积时经历了电结晶过程;由线性扫描伏安法求得表观活化能为34.065 kJ/mol,表观传递系数为0.360,电流交换密度为0.105 A/m2;铜在不锈钢电极上的成核方式为连续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谷氨酸配合物体系 电化学 电沉积
下载PDF
骨胶对氨配合物体系电沉积锌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志美 钟娟 +4 位作者 王宇菲 金伟 张肖洒 向长柳 李威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4,210,共4页
研究了骨胶对氨配合物体系锌电积过程的影响,考察了骨胶质量浓度对电沉积平均槽电压、电流效率、直流电耗和阴极锌宏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骨胶作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直流电耗,并改善锌板表面形貌;骨胶最佳添加量为2... 研究了骨胶对氨配合物体系锌电积过程的影响,考察了骨胶质量浓度对电沉积平均槽电压、电流效率、直流电耗和阴极锌宏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骨胶作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直流电耗,并改善锌板表面形貌;骨胶最佳添加量为25mg/L,此时平均槽电压为2.96V,电流效率为91.90%,直流电耗为2 641kW·h/t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体系 电沉积 添加剂 电流效率
下载PDF
溶液体系配合物稳定常数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峰 董晓宁 朱元成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5期59-61,共3页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日趋广泛 ,研究表明在相关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间也存在定量的经验关系 .通过对配合物稳定常数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logK与logKM (OH)之间的线性关系、Irving -Williams序列关系、稳定常数与Lewis酸碱参数的关系、...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日趋广泛 ,研究表明在相关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间也存在定量的经验关系 .通过对配合物稳定常数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logK与logKM (OH)之间的线性关系、Irving -Williams序列关系、稳定常数与Lewis酸碱参数的关系、镧系及锕系元素碳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等定量关系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体系配合 稳定常数 定量关系 配位化学 直线自由能关系 Lewis酸碱参数
下载PDF
UV/Fe-草酸盐配合物对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芳艳 唐玉斌 《净水技术》 CAS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考察了UV/Fe(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水中偶氮染料的光氧化脱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Fe(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明显高于UV和UV/Fe(Ⅲ)体系。脱色率受pH影响显著,在pH介于3~4范围内,脱色效果最佳,pH大于4时,脱色率急... 考察了UV/Fe(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水中偶氮染料的光氧化脱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Fe(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明显高于UV和UV/Fe(Ⅲ)体系。脱色率受pH影响显著,在pH介于3~4范围内,脱色效果最佳,pH大于4时,脱色率急剧下降。Fe(Ⅲ)和草酸浓度对脱色率亦有较大影响,本实验条件下,以Fe(Ⅲ)和草酸的摩尔比为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废水 草酸盐 UV 脱色处理 Fe(Ⅲ) 脱色效果 配合物体系 脱色率 氧化脱色 实验条件 pH 酸浓度 摩尔比
下载PDF
Fe(Ⅲ)-磺基水杨酸-甲基紫-聚乙烯醇体系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明 崔运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2-603,共2页
提出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Fe(Ⅲ)-磺基水杨酸-甲基紫三元配合物光度法测定Fe(Ⅲ)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ε=3.44×10~5L·mol^(-1)·cm^(-1)),选择性及精密度均好,用于水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Fe(Ⅲ) 磺基水杨酸 甲基紫 聚乙烯醇 光度法 测定 痕量元素 三元配合物体系 天然水
下载PDF
丁二酰亚胺体系银的电沉积过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雅平 王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研究了配位剂丁二酰亚胺对银电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g+与丁二酰亚胺配位后,还原电位负移。不同丁二酰亚胺浓度和pH值条件下,丁二酰亚胺与Ag+形成的配合物形式...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研究了配位剂丁二酰亚胺对银电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g+与丁二酰亚胺配位后,还原电位负移。不同丁二酰亚胺浓度和pH值条件下,丁二酰亚胺与Ag+形成的配合物形式以及配合物稳定性均不同。随着丁二酰亚胺浓度增大以及pH值升高,形成的配合物也更稳定。当pH为10时,丁二酰亚胺与Ag+能够形成稳定的配合物[Ag(C4H4NO2)2]-、[Ag(C4H4NO2)3]2-和[Ag2(C4H4NO2)4]2-。在适宜的电位范围内能够制备出结构致密、表面平整的银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 电沉积 丁二酰亚胺 配合物体系
下载PDF
含铽离子的聚N-乙烯基乙酰胺聚合物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蔡彦 陈明清 黄晓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在乙醇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其中AIBN作为引发剂。将三价铽离子加入PNVA体系中合成Tb(Ⅲ)-PNVA聚合物并采用紫外、傅立叶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紫外、红外和X射线光电... 在乙醇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其中AIBN作为引发剂。将三价铽离子加入PNVA体系中合成Tb(Ⅲ)-PNVA聚合物并采用紫外、傅立叶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紫外、红外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表明,铽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与PNVA侧链酰胺基团上可配位原子作用形成电价型配合物。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增强的铽离子特征荧光,分别位于490,545,584nm处,对应于铽离子%5D4→^7F6,^5D4→&7F5和^5D4→^7F3光谱跃迁,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说明配合物体系中存在高分子向稀土离子有效的能量传递行为。而且,配合物荧光强度随着铽离子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表现为典型的浓度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离子 聚合 乙酰胺 乙烯基 合成与表征 X射线光电子能谱 荧光光谱 自由基聚合 紫外光激发 配合物体系 反应合成 乙醇溶液 AIBN 配位原子 静电引力 离子特征 光谱跃迁 传递行为 稀土离子 光谱实验 离子浓度 荧光强度
下载PDF
金属镉高灵敏光度法分析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牛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金属镉离子在三氮烯类配合物体系、阳离子染料离子缔合物体系及卟啉配合物体系中有很高的显色灵敏度。主要讨论金属镉在这三个体系中近10多年以来的高灵敏光度法分析进展。
关键词 金属镉 高灵敏光度法 环境监测 镉污染 三氮烯类配合物体系 阳离子染料离子缔合体系 卟啉配合物体系 光度分析
下载PDF
环己烷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井淑波 王国甲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7,共6页
综述了环己烷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Gif体系、卟啉及其他配合物体系、酞菁体系、金属 取代的杂多化合物体系、分子筛体系、N 邻苯二甲酸酰氨/过渡金属配合物体系及纳米金属氧化物体系催化 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环己烷 配合物体系 催化氧化反应 氧化体系 邻苯二甲酸 纳米金属 过渡金属 GIF 催化剂 卟啉 分子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and DNA‑binding of binuclear lanthanide complexes based on a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
14
作者 GUAN Xiaofen LIU Yating +5 位作者 LI Jia HU Yiwen DING Haiyuan SHI Yuanjing WANG Zhiqiang WANG Wenmi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86-2496,共11页
Two new dinuclear lanthanidecomplexes,namely[Ln_(2)(dbm)_(2)(HL)_(2)(CH_(3)OH)_(2)]·4CH_(3)OH[Ln=Tb(1)and Dy(2),Hdbm=dibenzoylmethane]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prepared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 H_(3)L(hy... Two new dinuclear lanthanidecomplexes,namely[Ln_(2)(dbm)_(2)(HL)_(2)(CH_(3)OH)_(2)]·4CH_(3)OH[Ln=Tb(1)and Dy(2),Hdbm=dibenzoylmethane]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prepared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 H_(3)L(hydroxy‑acetic acid(4‑diethylamino‑2‑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de)with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s show that the complex comprises two Ln3+ions,two dbm-ions,two HL^(2-)ligands,two CH_(3)OH molecules,and four free methanol molecules.Each Ln^(3+)ion is eight‑coordinated.The two central Lnions are bridged by twoμ_(2)‑O atoms leading to a parallelogram[Ln2O2]c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unds(H_(3)L,1,and 2)and the calf thymus DNA(CT‑DNA)has been further confirmed by UV‑Vis spectrometry,fluorescence titration,and cyclic voltam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1 and 2 could undergo insertion with CT‑DNA.CCDC:2343005,1;23430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uclear lanthanide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s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DNA INSERTION
下载PDF
Synthesis,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Gd(DMF)_(3)(DMSO)(H_(2)O)_(3)](μ-CN)(Fe)(CN)_(5)]}·2H_(2)O
15
作者 CHEN Wen-Tong CAI Li-Zhen +4 位作者 WU A-Qing GUO Guo-Cong HUANG Jin-Shun DONG Zhen-Chao Akiyuki Matsushita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3-697,共5页
A new cyano-bridged Gadolinium^(Ⅲ)-Iron^(Ⅲ)complex{[Gd(DMF)_(3)(DMSO)(H_(2)O)_(3)]2H_(2)0(DMF=N,N·-dimethylformamide;DMSO=dimethylsulfoxidel}was synthesized by the grinding reaction method,.It crysta-]llizes in... A new cyano-bridged Gadolinium^(Ⅲ)-Iron^(Ⅲ)complex{[Gd(DMF)_(3)(DMSO)(H_(2)O)_(3)]2H_(2)0(DMF=N,N·-dimethylformamide;DMSO=dimethylsulfoxidel}was synthesized by the grinding reaction method,.It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space group P1 with ceIl parameters:a=O.90363(2)nm,b=1.25078(3)nm,c=1.41303(1)nm,穋m^(-3),Z=2,Mr=756.72,F(000)=760,Ⅲ)and the approxi-mately oriented octahedrally sixfold-coordinated Fe(Ⅲ)are linked by a cyano-bridge group to construct a dinuclear compound.The{[Gd(DMF)_(3)(DMSO)(H_(2)O)_(3)](Ⅲ)-Fe(Ⅲ)interaction is antiferromagnetic.CCDC:223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cyano-bridged dinuclear complex hybrid prussian blue complex molecular magnet lanthanide mixed ligand complex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血清中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享 王玮 +3 位作者 檀笑昕 李楠 徐向东 康维钧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基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新方法。对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与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二者的线性... 基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新方法。对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与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二者的线性范围均为5~80μg/m L,万古霉素的回归方程为ΔI=0.7326c+4.0738,r=0.9993,去甲万古霉素的回归方程为ΔI=0.6000c+2.000,r=0.9987,检出限均为2.5μg/m L,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8%。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清样品,测得万古霉素的回收率为94.5%~102.1%,去甲万古霉素的回收率为83.3%~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Ⅲ)配合-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 毛细管电泳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原文传递
A novel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containing bithiazole: Synthesis,metal complex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被引量:3
17
作者 DING NengWen LIN WeiHong +1 位作者 SUN WeiLin SHEN ZhiQu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20-325,共6页
Based on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bifunctional 2,2′-diamino-4,4′-bithiazole(DABT) and trifunctional 1,3,5-benzenetricarbonyl trichloride (BTC),a novel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PBD was synthesized with excelle... Based on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bifunctional 2,2′-diamino-4,4′-bithiazole(DABT) and trifunctional 1,3,5-benzenetricarbonyl trichloride (BTC),a novel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PBD was synthesized with excellent solubility and good thermal stability.The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was confirmed by FT-IR and 1H NMR spectrum.The calculated degree of branching of our product was 52%.By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different solvent systems,the yield of the polymer increased in the solvent system of DMAc/LiCl.Two kinds of metal complexes were obtained by chelation of the polyamide with Cu2+ and Ni2+,and the metal contents of the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The magnetic behaviors of the complexes were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t 5 K,an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5–300 K) at a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f 2.4 × 106 A/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es were soft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with Curie-Weiss temperature at 102 K and 53 K,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SYNTHESIS magnetic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in EO-azido-bridged binuclear transition metal(Ⅱ) systems: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ostructural correlations
18
作者 ZHANG ShiYuan WANG BingWu +3 位作者 XU Na SHI Wei GAO Song CHENG P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942-950,共9页
Three new isostructural binuclear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azido ion and 1,2-bis(3-(pyridin-2-yl)-lH-pyrazol-1- yl)ethane (bppe), formulated as [M2(N3)2(bppe)2](C104)2 (M = Co, 1; Ni, 2; Cu, 3), w... Three new isostructural binuclear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azido ion and 1,2-bis(3-(pyridin-2-yl)-lH-pyrazol-1- yl)ethane (bppe), formulated as [M2(N3)2(bppe)2](C104)2 (M = Co, 1; Ni, 2; Cu, 3),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ey were structurally and magnetically characterized. In 1-3, the double azido ions link two adjacent octahedral metal centers together in the end-to-on mode (EO), with the M-NEo-M angles of 99.41°, 100.24° and 99.80°, respectively. The co-ligand bppe acts as terminal ligand to saturate the remaining coordination sites.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1-3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tem- perature range of 2-300 K. Fitting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ata reveal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strong ferromagnetic in- teractions [J = 26.32 cm-1 (1), J = 38.23 cm-1 (2) and J = 139.83 cm-1 (3)].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1-3 to provide a magneto-structural correlation of the ferromagnetic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binuclear complex magnetic property DFT calc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