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配平特性的超声速客机低声爆气动布局优化研究
1
作者 郝璇 张青青 +1 位作者 苏诚 刘芳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1期38-50,共13页
降低声爆水平是下一代超声速运输机研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低声爆优化通常使飞行器布局向着机翼后掠角增大、机翼沿机身方向分布范围增大的趋势发展,给飞行器的配平和低速特性带来不利影响。以某超声速客机基本构型为研究对象,建... 降低声爆水平是下一代超声速运输机研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低声爆优化通常使飞行器布局向着机翼后掠角增大、机翼沿机身方向分布范围增大的趋势发展,给飞行器的配平和低速特性带来不利影响。以某超声速客机基本构型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类别/形状函数的翼身组合体参数化建模方法;基于超声速线化理论分析外形几何参数对声爆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机身轮廓、机翼平面形状以及扭转角分布对该构型进行低声爆优化和俯仰力矩特性优化,并采用CFD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校核。结果表明:与基准构型相比,在不显著增加俯仰力矩的基础上,优化构型的阻力降低了19 cts,近场过压显著降低,地面声爆响度降低5.1 PL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声爆优化 超声速客机 超声速线化理论 几何参数化 配平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可用于轨道重构的舵面控制配平特性分析方法
2
作者 解永锋 李森 +1 位作者 张群 陈佳晔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针对重复使用火箭助推级无动力升力式返回任务,为提高飞行器对操纵舵面故障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操纵舵面控制配平特性量化的快速计算方法。将多操纵舵面的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混合整型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分析操纵舵面故障下的配平特性,... 针对重复使用火箭助推级无动力升力式返回任务,为提高飞行器对操纵舵面故障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操纵舵面控制配平特性量化的快速计算方法。将多操纵舵面的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混合整型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分析操纵舵面故障下的配平特性,建立反映控制配平特性的迎角-马赫数约束条件。将属于六自由度模型的配平效应引入到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中,与其它路径约束一起用于故障下返回可达域计算和应急返回轨道重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以快速量化评估舵面故障对控制配平特性造成的影响,提高轨道重构算法计算效率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火箭助推级 无动力返回 控制分配 配平特性 轨道重构
下载PDF
基于黏性涡粒子尾迹模型的高速直升机配平特性分析
3
作者 徐川 刘长文 +1 位作者 鲁可 汪正中 《航空科学技术》 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
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旋翼间复杂的尾迹干扰作用会影响其配平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黏性涡粒子方法来精确计算上下旋翼复杂尾迹流场下的诱导速度,桨叶环量则采用涡面元法进行求解,两种方法耦合建立了尾迹模型。基于此尾迹模型进行... 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旋翼间复杂的尾迹干扰作用会影响其配平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黏性涡粒子方法来精确计算上下旋翼复杂尾迹流场下的诱导速度,桨叶环量则采用涡面元法进行求解,两种方法耦合建立了尾迹模型。基于此尾迹模型进行高速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包括结合刚性旋翼挥舞运动模型和变距操纵模型的旋翼尾迹气动力建模、机身以及平/垂尾气动力建模。同时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先验证了旋翼气动力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XH-59A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得到了0~80m/s速度下的配平特性结果,与飞行试验数据对比良好,验证了飞行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悬停及低速前飞时旋翼间尾迹流场干扰对全机配平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黏性涡粒子 旋翼尾迹 飞行动力学 配平特性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飞行器配平特性及验证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李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针对共轴刚性旋翼与常规旋翼的区别,从挥舞运动、变距操纵和诱导速度3方面建立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力模型。采用等效挥舞运动概念,建立共轴刚性旋翼的挥舞运动方程;引入提前操纵角概念,建立与共轴刚性旋翼挥舞频率相适应的变距操纵模型;... 针对共轴刚性旋翼与常规旋翼的区别,从挥舞运动、变距操纵和诱导速度3方面建立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力模型。采用等效挥舞运动概念,建立共轴刚性旋翼的挥舞运动方程;引入提前操纵角概念,建立与共轴刚性旋翼挥舞频率相适应的变距操纵模型;引入上下旋翼干扰因子,建立共轴刚性旋翼的诱导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共轴刚性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并以XH-59A直升机为例计算纯直升机飞行模式的配平特性,使用飞行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讨论了共轴刚性旋翼飞行器与常规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共轴刚性旋翼 挥舞运动 动态入流 配平特性
下载PDF
返回舱再入跨流域气动及配平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杰 李志辉 +1 位作者 李齐 杜波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8-855,共8页
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发展流场直角与表面三角形非结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和网格自适应技术,构造适于高稀薄流到近连续滑移流多流区共存的变时间步长模拟策略及DSMC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案。采用经改进的DSMC方法模拟飞船返回舱... 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发展流场直角与表面三角形非结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和网格自适应技术,构造适于高稀薄流到近连续滑移流多流区共存的变时间步长模拟策略及DSMC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案。采用经改进的DSMC方法模拟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130~70km跨越外层空间自由分子流到稀薄过渡近连续流区热化学非平衡流动,研究分析了跨流域激波过渡带和边界层的强扰动演变规律以及稀薄气体效应、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返回舱气动特性和配平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壁面反射模型对返回舱配平特性的影响特点,计算的探月试验返回器配平迎角与飞行试验数据一致。计算分析了质心位置偏移对配平迎角的影响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稀薄气体效应和壁面反射模型对90km以上高度的气动力和配平特性影响显著,真实气体效应则对90km以下高度的气动特性影响较大,质心横向偏移对配平迎角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 配平特性 DSMC 真实气体效应 飞船返回舱
下载PDF
联翼布局多控制面纵向配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军 李占科 宋笔锋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多控制面配平是联翼布局临近空间长航时无人机提高升阻比、延长航时、降低起飞重量的重要措施。针对某联翼布局的临近空间长航时无人机,利用CFD计算和工程估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其多控制面纵向配平时的气动特性和对起飞重量的影... 采用多控制面配平是联翼布局临近空间长航时无人机提高升阻比、延长航时、降低起飞重量的重要措施。针对某联翼布局的临近空间长航时无人机,利用CFD计算和工程估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其多控制面纵向配平时的气动特性和对起飞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控制面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配平模式,可以保证在良好的配平姿态和配平纵向静稳定性下,有效提高配平升阻比,降低起飞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翼 临近空间长航时 多控制面 纵向配平特性
下载PDF
电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与配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洋 王超 赵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8-393,400,共7页
首先基于Peters-He广义动态尾迹理论,建立了电控旋翼动态尾迹入流模型,进一步结合电控旋翼襟翼操纵与桨叶变距之间的关系、桨叶挥舞运动方程和带襟翼翼型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建立了适用于飞行力学分析的电控旋翼气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 首先基于Peters-He广义动态尾迹理论,建立了电控旋翼动态尾迹入流模型,进一步结合电控旋翼襟翼操纵与桨叶变距之间的关系、桨叶挥舞运动方程和带襟翼翼型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建立了适用于飞行力学分析的电控旋翼气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机身、尾桨、尾面的气动力模型,建立了完整的电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分析模型。以Z-11直升机为基准改造为电控旋翼直升机作为算例,计算了前飞状态下电控旋翼直升机的诱导速度分布和桨盘迎角分布,对比了电控旋翼与常规旋翼的气动特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控旋翼直升机的配平特性随前飞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常规直升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旋翼 动态入流 飞行动力学 配平特性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布局对直升机配平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星亮 徐国华 史勇杰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了研究旋翼布局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基于等效挥舞运动和Pitt-Peters入流模型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并验证了样例直升机飞行试验条件下的配平结果。然后,针对上下旋翼间距、旋翼轴前倾角和桨毂... 为了研究旋翼布局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基于等效挥舞运动和Pitt-Peters入流模型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并验证了样例直升机飞行试验条件下的配平结果。然后,针对上下旋翼间距、旋翼轴前倾角和桨毂中心相对直升机重心位置等旋翼布局参数改变对样例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3个旋翼布局参数的改变均对样例直升机配平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纵向周期变距偏差可达8°,俯仰角偏差可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布局 共轴双旋翼 刚性旋翼 配平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离散变量优化的航天器质量特性配平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璠 田娜 +1 位作者 陈向东 张正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7,共7页
阐述了运用最优化方法进行质量特性配平计算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质量特性配平问题,结合配重的离散性及耦合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结合分支定界的离散变量优化方法,从而获得配平设计最优解。结果表明:该... 阐述了运用最优化方法进行质量特性配平计算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质量特性配平问题,结合配重的离散性及耦合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结合分支定界的离散变量优化方法,从而获得配平设计最优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最优的配平布局及配平质量,大大降低了传统配平方法的配重质量,减少了安装时间,有效避免了重复配平的操作,提高了航天器总装配平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质量特性配平 离散 最优化
下载PDF
小升阻比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配平气动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梦熊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5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主要介绍小升阻比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配平气动特性。研究表明,采用返回舱重心横编的方法,在保持对静稳定性的要求下,可以获得飞行轨迹机动控制所需的配平升阻比。返回舱飞行试验的配平气动特性可从舱内惯性平台的加速度和姿态记录... 本文主要介绍小升阻比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配平气动特性。研究表明,采用返回舱重心横编的方法,在保持对静稳定性的要求下,可以获得飞行轨迹机动控制所需的配平升阻比。返回舱飞行试验的配平气动特性可从舱内惯性平台的加速度和姿态记录数据以及轨道数据求出。风洞试验的配平气动特性数据与飞行试验结果比较之后发现,以往风洞试验得出的马赫数大于6后,返回舱的配平气动特性基本不变的结果未被飞行试验所证实。在高超声速下,随着马赫数的增大,飞行试验得出的配平攻角和配平升阻比基本上呈线性减小。返回舱的静稳定性数据表明,有时会出现不希望的第二配平点。消除该第二配平点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外形修改设计和在返回舱小头上加装调整翼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返回舱 配平气动特性 飞行试验
下载PDF
飞船返回舱高超声速气动特性的风洞实验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河梧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5期77-81,共5页
在返回舱再入过程中,高超声速配平升阻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文章介绍球冠倒锥外形返回舱模型在φ0.5m高超声速风洞中气动力的测量结果,给出Ma=4.94、5.96、7.96,相应的Re=3×106、6×106、2×106(以最大横截面直径为特... 在返回舱再入过程中,高超声速配平升阻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文章介绍球冠倒锥外形返回舱模型在φ0.5m高超声速风洞中气动力的测量结果,给出Ma=4.94、5.96、7.96,相应的Re=3×106、6×106、2×106(以最大横截面直径为特征长度)气流条件下,攻角从2°~-27°变化范围内返回舱的气动力特性,讨论重心位置纵移与横偏变化对配平升阻比和纵向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船 返回舱 配平气动特性 高超声速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策略优化设计
12
作者 王梓旭 李攀 +2 位作者 鲁可 朱振华 陈仁良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271,共18页
最大巡航速度、最大平飞速度是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其特殊的构型和工作方式导致其旋翼桨毂载荷问题突出。高速飞行俯仰姿态角、平尾安装角、横向周期变距差动、旋翼转速等配平状态和设计参数对需用功率、桨毂... 最大巡航速度、最大平飞速度是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其特殊的构型和工作方式导致其旋翼桨毂载荷问题突出。高速飞行俯仰姿态角、平尾安装角、横向周期变距差动、旋翼转速等配平状态和设计参数对需用功率、桨毂载荷、操稳特性等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交叉耦合影响,在考虑飞行品质相关要求下开展了高速飞行配平策略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为获得飞行性能和桨毂载荷综合最优配平策略提供设计手段。基于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配平策略设计参数对配平特性、稳定性、操纵性等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配平策略设计问题描述为数学优化问题;为提高优化计算效率和降低优化失败风险,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开展配平策略优化设计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在最大巡航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下,相比于基准配平策略,在最优功率配平策略下需用功率分别降低5.7%、6.9%;在最优桨毂力矩配平策略下桨毂力矩载荷分别降低55.6%、55.2%;在需用功率、桨毂力矩综合最优策略下需用功率分别降低1.8%、3.1%,桨毂力矩载荷分别降低49.4%、46.2%,验证了提出的配平策略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 配平特性 配平策略 KRIGING模型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民用客机可变弯度机翼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璇 张青青 +1 位作者 苏诚 王斌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4期25-36,共12页
远程宽体客机在实际飞行状态下,机翼变弯度有效减阻能够提升客机性能和飞行品质。以全机配平构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襟翼、扰流板偏转建立变弯度模型;采用RANS方程实现阻力的精确求解并建立响应面模型,对不同升力系数、马赫数的多个飞行状... 远程宽体客机在实际飞行状态下,机翼变弯度有效减阻能够提升客机性能和飞行品质。以全机配平构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襟翼、扰流板偏转建立变弯度模型;采用RANS方程实现阻力的精确求解并建立响应面模型,对不同升力系数、马赫数的多个飞行状态进行变弯度减阻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实际飞行过程中变弯度操作需求及综合减阻性能进行分析,并采用布雷盖公式评估机翼变弯度后全航段综合巡航效率。结果表明:在巡航马赫数飞行时,采用两次变弯度设置即可在较宽的升力系数范围内获得减阻收益;在10 km定高巡航时,机翼变弯度可使整个航段综合减阻1.9 cts,航时、航程提高0.72%;在8和10 km进行一次阶梯巡航,机翼变弯度可使整个航段综合减阻2.9 cts,航时、航程提高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弯度机翼 宽体客机 减阻 配平特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返回舱再入过程中烧蚀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国武 杨云军 周伟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返回舱再入过程中,气动外形随着防热材料的烧蚀后退逐渐发生改变,可能对返回舱的再入性能带来不利反应。笔者前期对类联盟号返回舱在再入末段单个弹道点开展过烧蚀对配平特性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烧蚀潜在的影响,通过烧蚀模型和吸热... 返回舱再入过程中,气动外形随着防热材料的烧蚀后退逐渐发生改变,可能对返回舱的再入性能带来不利反应。笔者前期对类联盟号返回舱在再入末段单个弹道点开展过烧蚀对配平特性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烧蚀潜在的影响,通过烧蚀模型和吸热机理对类联盟号返回舱进行材料烧蚀计算,获得再入过程中4个不同时刻的烧蚀外形,它们的最大烧蚀量分别为2.3mm、7.8mm、9.8mm及12.5mm,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返回舱的烧蚀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初始外形和4个不同时刻的烧蚀外形分别进行气动特性的计算与分析,并与前期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返回舱的烧蚀后退量将随着弹道的推移逐渐增大;烧蚀将使返回舱配平迎角减小(绝对值增大),配平升阻比增加,纵向压心前移,且这种影响随着烧蚀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研究范围内,配平迎角变化量与烧蚀后退量基本呈线性关系。该研究结果与文献对CEV乘员舱的研究结论在定性上是相符的,同时也验证了前期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舱 再入 烧蚀 配平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控制相位角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1 位作者 李攀 鲁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7-2053,共7页
利用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以XH-59A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旋翼控制相位角对纵向配平特性、需用功率以及上、下旋翼桨毂弯矩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针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控制相位角的配置... 利用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以XH-59A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旋翼控制相位角对纵向配平特性、需用功率以及上、下旋翼桨毂弯矩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针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控制相位角的配置方法。该配置方法以降低直升机需用功率为目标,并保证上、下旋翼桨毂弯矩和配平特性满足要求。通过该方法能使XH-59A直升机在0~80 m/s的飞行速度范围内满足上、下旋翼最大桨毂弯矩和纵向操纵限幅的要求,并且能最多降低8%的直升机需用功率,为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翼共轴式直升机 需用功率 旋翼控制相位角 配平特性 桨毂弯矩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旋翼操纵策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1 位作者 李攀 鲁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5-921,共7页
为研究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2种旋翼冗余操纵策略对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经过验证的XH-59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在直升机和复合推进2种飞行模式下,分析了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对共... 为研究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2种旋翼冗余操纵策略对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经过验证的XH-59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在直升机和复合推进2种飞行模式下,分析了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对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特性;上、下旋翼桨毂最大弯矩以及需用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提高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降低旋翼控制相位角会减小直升机模式下的低头姿态,降低直升机和复合推进模式下的配平总距和需用功率。降低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提高旋翼控制相位角有利于降低2种模式下的最大桨毂弯矩。随着前飞速度增加,相比于调节横向周期变距差动,改变旋翼控制相位角会明显增加2种模式下配平纵向周期变距,甚至使其超过限幅。同时,采用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对调节直升机需用功率和桨毂处弯矩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翼共轴直升机 刚性旋翼 配平特性 直升机需用功率 桨毂弯矩 旋翼控制相位角 横向周期变距差动
下载PDF
基于涡环尾迹模型的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7,共9页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间距小,旋翼间气动干扰较为复杂,影响飞行动力学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涡环单元动态尾迹方法构建了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比对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存在气动干扰时共轴旋翼的气动力特...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间距小,旋翼间气动干扰较为复杂,影响飞行动力学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涡环单元动态尾迹方法构建了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比对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存在气动干扰时共轴旋翼的气动力特性。以该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并以XH-59A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前进比为0~0.4时的配平特性。通过与飞行试验数据的比对发现:该飞行动力学模型与飞行试验结果比对良好;且模型计算速度较快。通过对配平结果以及旋翼尾迹运动的分析发现: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间气动干扰会增加悬停和低速前飞时的配平总距和总距差动;低速前飞时的纵向周期变距负梯度现象是由于旋翼间气动干扰与刚性旋翼挥舞运动特性叠加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共轴刚性旋翼 气动干扰 飞行动力学 动态尾迹 配平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