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在岩溶及采空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明华 杨明辉 +1 位作者 曹文贵 蒋德松 《中南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11,共2页
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对岩溶及采空区路基进行处理 ,可增强路面层抵抗弯矩的能力 ,消除安全隐患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给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配筋计算公式经济合理 ,三维有限元整体分析安全可靠 ,对于西部高等级公路岩溶及采... 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对岩溶及采空区路基进行处理 ,可增强路面层抵抗弯矩的能力 ,消除安全隐患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给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配筋计算公式经济合理 ,三维有限元整体分析安全可靠 ,对于西部高等级公路岩溶及采空区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配筋混凝土 公路建设 三维有限元 采空区 抗弯设计 岩溶区 路基处理 补强
下载PDF
沥青面层+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正新 曾毅 《工程技术研究》 2019年第24期125-126,共2页
文章依托南国路道路交通升级改造工程,采用ABAQUS软件对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出沥青混合料面层模量和厚度对路面承重层受力的影响,以及该类型路面结构承受超载的... 文章依托南国路道路交通升级改造工程,采用ABAQUS软件对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出沥青混合料面层模量和厚度对路面承重层受力的影响,以及该类型路面结构承受超载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CRC板应力分布与AC层模量关系不大,而增加AC层厚度能改善提高复合式路面的受力特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对于超载情况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文章研究内容可为复合式路面结构的推广和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面层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 复合式路面结构 综合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连续道床板裂纹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3
作者 任娟娟 刘学毅 赵坪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44,共6页
为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连续配筋道床板裂纹扩展的机理,基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道床板裂纹扩展的计算模型.依据该模型计算了道床板裂纹宽度和间距,分析了道床板配筋率、纵向钢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对裂纹... 为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连续配筋道床板裂纹扩展的机理,基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道床板裂纹扩展的计算模型.依据该模型计算了道床板裂纹宽度和间距,分析了道床板配筋率、纵向钢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对裂纹宽度、间距及钢筋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钢筋直径和配筋率直接影响裂纹间距,裂纹间距随钢筋直径增大而增大,随配筋率增大而减小;混凝土抗拉强度、配筋率和钢筋直径是裂纹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裂纹宽度随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直径增大而增大,随配筋率增大而减小;裂纹截面处纵筋应力不应超过其抗拉强度,配筋率和混凝土抗拉强度是决定钢筋应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道床 连续配筋混凝土 裂纹计算 裂纹宽度 裂纹间距
下载PDF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在岩溶及采空区上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代全 宋军 +1 位作者 曹文贵 彭衡和 《公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应用于岩溶及采用空区 ,其作用机理与常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存在本质区别。引进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确定路面板的基本设计参数 ,并将板内纵向钢筋采用双层布置形式 ,以保证岩溶及采空区路基的稳定性 。
关键词 采空区 连续配筋混凝土 抗弯设计 三维有限元 岩溶区 路面 稳定性 路基 高速公路
原文传递
CRC+AC刚柔复合式路面沥青层开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凤祥 许路凯 周栩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4期722-726,共5页
文中建立了基于温度和三向非均布荷载耦合作用下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一定温度下落锤式弯沉仪(FWD)实测的复合式路面实体工程路表弯沉测试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合理性.通过不利荷位与不利时间下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柔复合式沥青路面在热力... 文中建立了基于温度和三向非均布荷载耦合作用下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一定温度下落锤式弯沉仪(FWD)实测的复合式路面实体工程路表弯沉测试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合理性.通过不利荷位与不利时间下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柔复合式沥青路面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揭示沥青层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和紧急制动状态的开裂风险.结果表明: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值与FWD实测值最大误差为9.7%,认为该热力耦合方法基本可靠.最不利的工作时间为低温季节的06:00左右,最不利荷位为车轮荷载刚刚通过CRC层微裂缝的荷位.正常行驶状态下,沥青层轮隙处易产生纵向Top-Down裂缝的出现.沥青层底面CRC层微裂缝附近由于应力集中产生较大的拉剪应力,建议采取设置抗裂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损伤开裂而形成的反射裂缝,延长CRC+AC复合式路面使用寿命.紧急制动状态下,沥青层CRC层微裂缝位置更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易紧急制动路段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连续配筋混凝土 复合式沥青路面 热力耦合 开裂分析
下载PDF
刚柔复合式路面粘结层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磊 李强 +2 位作者 郑炳锋 刘宏晋 钟磊 《西南公路》 2015年第1期49-55,共7页
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沥青面层模量、沥青面层厚度、粘结层模量、粘结层厚度、车辆行驶状态、车辆超载状态、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厚度和层间接触状态等不同影响因素下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柔... 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沥青面层模量、沥青面层厚度、粘结层模量、粘结层厚度、车辆行驶状态、车辆超载状态、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厚度和层间接触状态等不同影响因素下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粘结层界面的受力情况。通过计算表明,刚柔复合式路面粘结层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最大剪应力和最大拉应力变化明显,并从防止层间粘结层出现早期破坏的角度来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优选,该研究成果对提高刚柔复合式路面粘结层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刚柔复合式路面层间粘结层的设计及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配筋混凝土 沥青路面 复合式路面 粘结层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娄新高速k30+882.47~k31+380段岩溶塌陷处治方案设计
7
作者 赵昌军 龙劭一 《湖南交通科技》 2012年第4期19-23,55,共6页
对娄新高速公路k30+882.47~k31+380段岩溶塌陷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场区下伏土层中存在深部塌陷形成的松散岩土体,其孔隙较大,地表水下渗仍可能形成新的地表塌陷,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基于此提出了该区段岩溶塌陷处理初步建议,即先... 对娄新高速公路k30+882.47~k31+380段岩溶塌陷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场区下伏土层中存在深部塌陷形成的松散岩土体,其孔隙较大,地表水下渗仍可能形成新的地表塌陷,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基于此提出了该区段岩溶塌陷处理初步建议,即先清除表层全新统冲洪积层至强风化硅质页岩层(前期勘察定为坡残积层"角砾")顶部,对强风化硅质页岩层进行强夯整平,并对全路段设置双层配筋混凝土连续板跨越,以消除未探明的溶(土)洞安全隐患。按规范对直径为5.2 m塌陷区上覆盖板配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岩溶塌陷地基在路基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跨越路基下伏塌陷时板的应力分布情况,为连续板的配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强夯 配筋混凝土连续板 路基荷载 配筋设计
下载PDF
娄新高速公路下伏岩溶塌陷与路基相互作用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剑秋 乔世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3-38,共6页
对娄新高速公路路基场区岩溶塌陷分布发展规律及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阐明近期塌陷区形成的原因。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岩溶塌陷地基在路基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跨越路基下塌陷时板的应力分布,为连续板的配筋设计提供... 对娄新高速公路路基场区岩溶塌陷分布发展规律及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阐明近期塌陷区形成的原因。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岩溶塌陷地基在路基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跨越路基下塌陷时板的应力分布,为连续板的配筋设计提供参考。根据路基在该段的填筑情况,计算路基工程对地基的影响深度为15 m,15 m以下的溶洞对路基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可不考虑,结合地下塌陷向地表的传递规律提出预测塌陷的土洞最大可能深度的方法。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该段岩溶路基的处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地基 土工格栅 连续配筋混凝土
下载PDF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on foam concrete interlayer for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9
作者 Chen Xiaobing Xu Libin +1 位作者 Liu Han He Chushe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8年第3期349-355,共7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on foam concrete interlayer for a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the elliptical vehicle load is translated into the rectangular lo...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on foam concrete interlayer for a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the elliptical vehicle load is translated into the rectangular load based on the equivalence method. Then,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whole bridge is establish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Additionally,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under vehicle loading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ing conditions of tensile stress, shear stress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a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ing condition of tensile stress, which is at the bottom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on the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is changed compared with that on homogeneous foundation.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ing condition of shear stress at the top is also changed. However,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ing condition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 remains unchanged. The tensile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about 1/4 span of the longitudinal joint, the shear stress at the top of intersection o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joint, together with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t the central part of longitudinal joint, are taken as design indices dur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on the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on unequal- thickness base for the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way curved arch bridge bridge deckpavement unequal-thickness base continuously reinforcedconcrete pavement unfavorable loading condition finiteelement method (F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