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配置用地规划控制方案研究
1
作者 陈功 杨洪芊 姜力 《科技风》 2017年第2期184-184,共1页
首先介绍规划控制原则,即规划控制主要结合城市发展及周边环境影响,对原规划的批发市场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三类工业用地进行调整,以发展特色商业、创意设计、休闲娱乐、房地产等产业为主,并对路网及绿地进行优化。其次提出某配置用地... 首先介绍规划控制原则,即规划控制主要结合城市发展及周边环境影响,对原规划的批发市场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三类工业用地进行调整,以发展特色商业、创意设计、休闲娱乐、房地产等产业为主,并对路网及绿地进行优化。其次提出某配置用地规划控制背景,然后分析该配置用地的规划调整控制措施,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用地 规划 调整控制 资源优化
下载PDF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降碳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
2
作者 崔新蕾 马艳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 降碳效应 土地资源利用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浙江省工业用地配置现状及政策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戴韫卓 屠帆 +3 位作者 叶荣兵 黄海 嵇瑞嘉 张诗宇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新增工业用地配置基本特征,指出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用地保障的难点和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把握制造业对空间需求的内在规律性,空间赋能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加速二级市场建设、深化标准地动态评估监管以及构筑工业...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新增工业用地配置基本特征,指出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用地保障的难点和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把握制造业对空间需求的内在规律性,空间赋能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加速二级市场建设、深化标准地动态评估监管以及构筑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新闭环,形成以土地要素供给侧创新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新体系、新闭环和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配置 土地要素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AHP-GEM模型的区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配置——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殷少美 金晓斌 +2 位作者 周寅康 赵姚阳 李纪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2-379,共8页
为从理论上科学合理地配置各子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江苏省为例,初步选取了影响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13项指标,为避免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综合归并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城镇发展3个综合因子。... 为从理论上科学合理地配置各子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江苏省为例,初步选取了影响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13项指标,为避免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综合归并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城镇发展3个综合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AHP-GEM模型对江苏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了理论上的配置,结果表明:江苏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值可以分为4个层次:①苏州、无锡和南京,理论上所应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均大于10%,其中,苏州最多,为18.80%,无锡、南京次之,分别为16.78%和11.20%;②南通和常州,分别为7.93%和7.81%,其比例在7.5%至8%之间;③扬州、镇江、盐城、泰州和徐州,分别为6.03%、5.91%、5.51%、5.33%和5.00%,其比例占全省的5.5%左右;④淮安、连云港和宿迁,分别为3.65%、3.03%和3.01%,其比例在3%左右。通过比较,理论上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分配情况大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建设用地配置 主成分分析法 AHP-GEM模型 江苏省
下载PDF
建设用地总量的区域差别化配置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琼 欧名豪 +1 位作者 盛业旭 郭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在界定建设用地总量区域差别化配置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建设用地容量、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4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求和最大化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的区域差别化配置方案进行... 在界定建设用地总量区域差别化配置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建设用地容量、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4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求和最大化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的区域差别化配置方案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看,苏南地区建设用地增量占比最大,苏中地区建设用地的需求满足度最高,苏北地区建设用地增量占比最小且需求满足度较低。据此得出以下政策建议:苏南地区应在现有建设用地容量空间内仍然允许其总量适度增长,获得较多的建设用地增量以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苏中地区应给予一定量的建设用地总量增长,并积极挖掘现有农村建设用地潜力;苏北地区获得的建设用地增量较少,应重点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配置 区域差别化 指标 信息熵求和最大化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政府失灵的理论解析及其改良 框架设计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博 吕沛璐 +1 位作者 冯淑怡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8,53,共10页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不同政府失灵的成因、影响与相互关系,探索相适宜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及实现路径,为国家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逻辑分析与框架设计。研究结果:中国当前的建设用地配置存在两...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不同政府失灵的成因、影响与相互关系,探索相适宜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及实现路径,为国家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逻辑分析与框架设计。研究结果:中国当前的建设用地配置存在两种政府失灵,并且这两种政府失灵涉及不同类别的政策问题,因而单一的技术性对策无法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故需要依据不同的问题特征,设计构建综合性的政府失灵改良框架进行指导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建设用地配置同时存在政府失灵Ⅰ与政府失灵Ⅱ。前者发生于政府内部,以央地关系失衡下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机制失效为特征;后者发生于政府外部,以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机制、扭曲土地资源配置为特征。对应于这两种政府失灵,本文设计涵盖6类调控工具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其中,针对政府失灵Ⅰ,主要有观念性调控、规划性调控和经济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转变形成目标相容的管控理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入指标交易与管理平台等;针对政府失灵Ⅱ,主要有规则性调控、探索性调控和产权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健全土地市场运行规则、探索创新存量土地开发模式、构建现代土地产权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配置 政府失灵 理论解析 改良框架设计
下载PDF
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洪建国 杨钢桥 +1 位作者 苗欣 张友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9-45,67,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预测值、单位面积城镇用地承载城镇人口、单位面积城镇用地GDP 5个指标组成的增量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指标体系。(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结论:(1)本文的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的历史以及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而且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所计算的指标权重值的精确性;采用三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使得专家打分过程更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增量城镇用地配置 最小相对熵方法
下载PDF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付海英 郝晋珉 +1 位作者 朱德举 石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发展压力评价系统 建设用地配置 城市边缘带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理论解析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博 吕沛璐 冯淑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7,158,共11页
基于农地非农化理论体系,解析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探讨制度改革的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当前以“增量控制+计划配置”为核心的计划管理思路存在偏颇,造成了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该管理思路的弊端... 基于农地非农化理论体系,解析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探讨制度改革的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当前以“增量控制+计划配置”为核心的计划管理思路存在偏颇,造成了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该管理思路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让中央等高层级政府直接干预区域建设用地的微观配置,管理方式呈现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难以契合区域内建设用地总量存在“上限”的客观现实,也无法满足实时变化的建设用地需求等。“增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思路形成的机制性根源之一是政府内部“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因而,应按照“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重塑各级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职能,打破目前“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层面,转变实行以“总量控制+市场配置”为核心的管理新思路,将政府角色定位为资源配置的管控引导者,主要负责修正完善既有的建设用地配置管理体系;将具体的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最终,可行地、渐进地推动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配置 制度失灵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系 管理思路 转变路径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山桂 汪应宏 +1 位作者 陈晨 魏海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各地区建设用地与资本存量的组合关系是影响地区资本回报率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2)中央政府在各地区间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方式是导致资本回报率增长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从建设用地数量配置的视角,为改善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缩小地区间资本回报率的差距,实施更为公平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案是一个可行的政策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建设用地数量配置 计量模型 资本回报率 资本深化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以海安县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5-781,共7页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指数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海安县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建中 金志丰 陈逸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6,共7页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个市(区)的空间开发潜力指数以及泰州市极限建设用地容量;(2)建设用地预测建立在供给——需求关系之上,根据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计算出泰州市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城镇用地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方案。研究结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也是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重要依据;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拓展与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空间开发潜力评价 GIS空间分析法 泰州市
下载PDF
优化建设用地增量配置 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永明 朱明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集约使用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稀缺的新增建设用地十分重要。优化配置首先要考虑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建设用地优化配置 生产函数 边际产出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小风 叶彦妤 +1 位作者 张琳 王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86,共12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配置 工业经济 空间错位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兼顾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增量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伟 张飞 +1 位作者 郭杰 欧名豪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213-217,共5页
以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建设用地管控分区研究我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在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合理配置。首先基于C-D生产函数原理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全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规模,然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和供求理论构建线性规划模型... 以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建设用地管控分区研究我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在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合理配置。首先基于C-D生产函数原理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全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规模,然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和供求理论构建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增量指标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研究得出,2015—2030年全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规模预测结果为520.77万hm^2;与仅考虑发展需求因素的配置方案相比较,各地区兼顾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增量建设用地配置规模均有所变化,且更符合不同区域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的约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增量配置 相对资源承载力 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
下载PDF
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配置的几个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兵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2-74,共3页
当前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面临三大问题 :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与实际占用面积呈倒置关系 ;建设用地规划集中使用与现状建设用地分散布局的矛盾 ;村镇建设发展占用耕地与耕地管制条件下的用地指标矛盾。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所... 当前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面临三大问题 :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与实际占用面积呈倒置关系 ;建设用地规划集中使用与现状建设用地分散布局的矛盾 ;村镇建设发展占用耕地与耕地管制条件下的用地指标矛盾。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所引起的占用耕地指标不足和因城镇集中需要继续占用周边农田的难题 ,笔者认为应在村镇体系规划层次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 ,精心编制规划、科学进行用地功能区别 ,设置三大园区 ,并通过农居点土地整理与用地置换 ,达到村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设 用地优化配置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浙江
下载PDF
城市保障住房用地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珂 李国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7,共4页
在现有的土地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下,政府"唯效率而效率"的住房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导致公平正义核心价值体系严重阙如,使得基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城市保障住房用地配置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和管理职能... 在现有的土地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下,政府"唯效率而效率"的住房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导致公平正义核心价值体系严重阙如,使得基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城市保障住房用地配置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和管理职能越位等现象,致使城市住房土地资源配置严重失效。为此,政府应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城市保障住房用地配置的基本理念,加大制度创新,切实地、合法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向城市居民提供适足的基本住房用地,保障公民公平享用住房土地资源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房用地配置 公平 制度创新 公共服务职能 管理职能
下载PDF
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政府管制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珂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3,共5页
在界定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内涵和回顾政府管制内涵的基础上,诠释了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指出了政府管制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可维护用地公平、保证用地效率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在现行的土地产权结构和... 在界定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内涵和回顾政府管制内涵的基础上,诠释了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指出了政府管制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可维护用地公平、保证用地效率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在现行的土地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城市基本住房用地的配置,应以"政府首则"为基本理念,坚持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城市住房土地制度创新,厘清并切实、合法地履行其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以便强化城市基本住用地配置的政府管制,弥补市场机制在配置城市基本住房用地这一公共物品的缺憾,保障城市居民基本住房权益,确保城市基本住房土地资源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本住房用地配置 政府管制 公平正义 制度供给
下载PDF
常州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配置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震伟 马玉荃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3期73-81,共9页
结合常州市主城区发展实际,选取了常州市主城边缘区3个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代期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典型区块作为案例,分析常州市主城边缘区快速发展期间建设用地规模、结构、空间布局演变的特征,总结得出3种不同的建设用地... 结合常州市主城区发展实际,选取了常州市主城边缘区3个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代期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典型区块作为案例,分析常州市主城边缘区快速发展期间建设用地规模、结构、空间布局演变的特征,总结得出3种不同的建设用地配置模式并讨论利弊。作为结论,提出3点建议:转变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完善市场配置为主体、行政干预为补充的土地配置机制;快速城镇化地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应是适度超前的引导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镇化 城市边缘区 建设用地配置
下载PDF
基于参与主体利益博弈视角的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内在动力探讨
20
作者 蔡国立 胡银根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16年第3期19-29,共11页
研究目的:本文从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三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视角探讨城乡建设用地配置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促进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方法:成本效益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的征地、农村土地整治和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等三种不同... 研究目的:本文从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三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视角探讨城乡建设用地配置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促进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方法:成本效益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的征地、农村土地整治和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等三种不同城乡建设用地配置途径,涉及到地方政府、农民与用地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效益,采用成本效益法与博弈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决定了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必然存在,建设用地配置的结果取决于各参与主体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利益选择。同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征地途径下,提高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意识和政府违规的成本能够有效遏制政府通过压低征地补偿牟利的冲动。在农村土地整治途径下,当没有企业参与时,政府与农民的博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政府更愿意选择提供优惠政策,由企业主导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农民的博弈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结果取决于农民的监督成本、企业违规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违规处罚的力度。在市场配置途径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可能选择不公平交易而使农民利益受损,这意味着城乡建设用地的市场配置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以提高企业违规的成本,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配置 内在动力 参与主体 博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