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面配诗十月
1
作者 老马 《甘肃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1,共1页
封面配诗十月老马走进这片红色就走进了十月十月是少女手中的红苹果十月是老人额头的喜悦十月是一部畅想曲在广袤的土地上萦绕收获走进十月就走进执著十月是耕耘者的追求十月是创业者的颂歌十月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包含了人生应有的睿哲十... 封面配诗十月老马走进这片红色就走进了十月十月是少女手中的红苹果十月是老人额头的喜悦十月是一部畅想曲在广袤的土地上萦绕收获走进十月就走进执著十月是耕耘者的追求十月是创业者的颂歌十月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包含了人生应有的睿哲十月就是十月在金风送爽的季节带给你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诗 季节带 红苹果 耕耘者 创业者 睿哲 颂歌
下载PDF
奇石配诗鉴赏
2
作者 方康宁 藏石 《华人时刊》 1999年第1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配诗 南郭先生 碧霄 俸禄 君王
下载PDF
为绘画配诗
3
作者 张瑞军 《河北审计》 1998年第2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绘画 配诗 执法 力比
下载PDF
配诗漫画
4
作者 吴之如 《对外经贸》 1998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配诗
下载PDF
诗情画意 致敬经典——小学美术诗配画教学策略
5
作者 丘如诗 《天津教育》 2023年第21期129-131,共3页
美术与文学都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并且二者并非完全分割开的,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现如今,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不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这一背景下,... 美术与文学都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并且二者并非完全分割开的,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现如今,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不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有利于促进美术与文学之间的融合,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诗配画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素质教育 灌输式 教学策略 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 审美素养
下载PDF
金海曙的诗 一个下午的二十五首照片配诗
6
作者 金海曙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配诗 快乐 照片 下午 绿色 山坡 雪山 时间 燃烧 放牧
原文传递
巴黎女郎与马克思——为一幅彩照杰作配诗
7
作者 朱子奇 《诗刊》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马克思 巴黎 配诗 杰作 新世纪 太阳时 延安文学 革命导师 法兰西 真美
原文传递
收藏奇石与配诗
8
作者 陈洪法 《诗词月刊》 2009年第10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配诗 收藏 奇石 地气 同异 和亲 观音 昭君 拜佛 莲花
原文传递
孙友田藏石配诗
9
《扬子江(诗刊)》 2008年第1期83-83,81,共2页
关键词 母亲 黄土高原 配诗 石头 世界 兵马俑 双桨 艺术家 西部 江南
原文传递
小学美术诗配画差异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磊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0期151-152,共2页
诗配画学习是美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一种跨学科学习,丰富了美术创作的路径。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诗意,绘画技能得到提升,但是其仍然会遇到一些主客观问题的困扰,如,对诗配画认知狭隘的问题,对诗解读困难的问题,教与学流于形式的问... 诗配画学习是美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一种跨学科学习,丰富了美术创作的路径。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诗意,绘画技能得到提升,但是其仍然会遇到一些主客观问题的困扰,如,对诗配画认知狭隘的问题,对诗解读困难的问题,教与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后期跨学科思维形成的问题,等等,导致诗配画学习收获有限。该文作者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索,提出诗配画学习的差异化绘画策略,突破诗配画认知范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策略 差异化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以超轻黏土在小学美术“诗配画”一课中的运用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倩 《教育界》 2022年第35期8-10,共3页
“诗配画”是近年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综合性艺术,是语文和美术学科教学的美妙相融。它集古诗的韵味和绘画的形象于一体,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启迪儿童致敬经典、发扬传统文化。它引导着学生去感受和领悟,体验古诗的情趣和内涵。在以往的... “诗配画”是近年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综合性艺术,是语文和美术学科教学的美妙相融。它集古诗的韵味和绘画的形象于一体,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启迪儿童致敬经典、发扬传统文化。它引导着学生去感受和领悟,体验古诗的情趣和内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以水墨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诗配画”的讲解案例,而将新型手工材料超轻黏土与传统古诗相结合,成为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轻黏土 学科融合
下载PDF
诗画配
12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2期19-19,共2页
好个弹子房, 桌球摆一张。 成年累月打“桌球”, 滚来滚去难拍板。 朝起暮归“太平官”, 辛辛苦苦挺繁忙。 如此“消遣”待来年, 人生易老白发苍。
关键词 弹子房 配诗 桌球 白发 落石 弹弓
全文增补中
诗配画艺术的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13
作者 刘臻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61-62,共2页
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画、书、印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高度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特征。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是诗画结合的最高形式,也... 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画、书、印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高度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特征。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是诗画结合的最高形式,也是诗画相配的终极追求。一、诗与画的审美关系诗与画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依诗作画,通过绘画来表达诗的内涵和意境;二是据画作诗,通过诗来描绘画的内容。苏轼最早提出了'士人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画一律 题画 图题 古代文人 苏轼 与画 艺术
下载PDF
诗配画的关键点
14
作者 梁小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诗配画是近几年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诗文文字简洁、朗朗上口,绘画形象鲜明、直观易懂,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对儿童有良好的教益作用。好的诗配画作品诗意和画境完美结合,诗句中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中蕴含着... 诗配画是近几年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诗文文字简洁、朗朗上口,绘画形象鲜明、直观易懂,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对儿童有良好的教益作用。好的诗配画作品诗意和画境完美结合,诗句中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中蕴含着脉脉的深情,正所谓"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配画艺术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境
下载PDF
小学高年段美术课诗配画教学实践——以《清平乐·村居》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晨 《广西教育》 2020年第37期148-149,共2页
本文以古诗《清平乐·村居》为例,提出从图文之品、话外之想、纸笔之绘三种切入小学高年段美术课诗配画教学的策略,再通过品读文本、经营位置、图像识读、关注细节、角色扮演等方法展开具体的教学。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清平乐·村居》 品读文本 图像识读
下载PDF
高年级美术课“诗配画”教学实践研究
16
作者 官玲 《小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3期11-12,共2页
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改革趋势,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呈现出多元化。将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与语文学科中的诗词元素相结合,给“诗目”配画,给“诗句”配画,给“整诗”配画,能够提高高年级美... 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改革趋势,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呈现出多元化。将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与语文学科中的诗词元素相结合,给“诗目”配画,给“诗句”配画,给“整诗”配画,能够提高高年级美术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年级 美术课
下载PDF
诗画配
17
作者 沙国祥 季川 《教育视界》 2016年第6期72-73,共2页
岁月岁月。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妙趣横生 诗意盎然——语文实践活动课之趣味古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佟铁娃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8期76-76,93,共2页
新课标指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加强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期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 新课标指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加强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期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而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沟通与合作。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才会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课 语文学习
下载PDF
提高童诗课堂教学实效“四法”
19
作者 踪红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2年第11期26-27,共2页
抓“诗眼”,引导学生用儿童的心理感受儿童诗;启发学生补充诗人省略的空白,揭示诗的完整形象;朗读儿童诗,要先考虑“读什么”,再研究“怎么读”;“诗配画”使儿童诗中的“境”得以在课堂中创设。教师可运用这些方法,发挥儿童诗... 抓“诗眼”,引导学生用儿童的心理感受儿童诗;启发学生补充诗人省略的空白,揭示诗的完整形象;朗读儿童诗,要先考虑“读什么”,再研究“怎么读”;“诗配画”使儿童诗中的“境”得以在课堂中创设。教师可运用这些方法,发挥儿童诗对学生益智、审美、冶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补白 朗读
下载PDF
诗化校园 诗样年华——乳山市诸往中心小学“每周一诗一语一言”活动掠影
20
作者 李振信 许小丽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9期F002-F003,共2页
关键词 乳山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