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西坳陷与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生烃条件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立元 程克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2-398,共7页
论文通过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各层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凹陷分层组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酒西坳陷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下白垩统烃源... 论文通过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各层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凹陷分层组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酒西坳陷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生烃条件从中沟组—下沟组—赤金堡组逐渐变好,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具有从中沟组—下沟组—赤金堡组逐渐变差的趋势,也反映出"好的不熟,熟的不好"的生烃特点。酒西坳陷的下沟组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是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中生烃较大贡献者。研究结果对于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条件 下白垩统 烃源岩 西 酒东坳陷
下载PDF
酒东坳陷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2
作者 陈志学 史东辉 +2 位作者 杨华斌 张玉荣 纪国栋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自长3井获得高产油流后,酒东坳陷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玉门油田加快了对该构造的勘探开发步伐,但钻井速度慢、周期长、钻井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制约了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针对该地区存在的钻井难点主要开展了井身结构优化设计、PDC... 自长3井获得高产油流后,酒东坳陷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玉门油田加快了对该构造的勘探开发步伐,但钻井速度慢、周期长、钻井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制约了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针对该地区存在的钻井难点主要开展了井身结构优化设计、PDC钻头个性化设计与试验、复合钻井技术推广应用及减少井下事故复杂的优质钻井液技术等攻关。经过现场几轮钻井的推广应用,平均机械钻速比攻关前提高了101.96%,钻井周期缩短60%,取得了显著的提速效果,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酒东坳陷勘探开发的综合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东坳陷 钻井 提速 研究 效果
下载PDF
酒泉盆地酒东坳陷下白垩统低孔渗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吕成福 秦长文 +4 位作者 陈国俊 杜贵超 陈吉 韩小松 魏浩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946,共8页
酒东坳陷油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阶段和成岩作用类型及对物性的影响进... 酒东坳陷油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阶段和成岩作用类型及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储层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和晚成岩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近物源快速堆积导致储层分选和磨圆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低;在埋藏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分布不均并且与沉积环境有关,它们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充填于孔隙中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溶蚀溶解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酸性流体使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被溶蚀及溶解而产生大量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深部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储层物性 酒东坳陷
原文传递
酒东坳陷深部下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伟 陈国俊 +3 位作者 吕成福 杜贵超 李超 杨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7-312,共6页
根据大量钻井及岩心资料,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实验等测试手段,对酒东坳陷深部下白垩统下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下沟组下段砂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 根据大量钻井及岩心资料,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实验等测试手段,对酒东坳陷深部下白垩统下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下沟组下段砂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同时也发育有原生粒间孔隙和裂缝,储层整体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该套砂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平面展布,成岩作用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的原生储集空间大量损失,储层物性被严重破坏,而溶蚀作用是孔隙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东坳陷 下白垩统 深部储层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