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受损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文佳 《丝绸之路》 2011年第20期108-109,共2页
酒泉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由于恶劣的保存环境,致使藏品腐蚀损失严重。根据馆藏文物健康评估报告,中度腐蚀以上文物约占文物总量的60%。本文通过对酒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损失原因综合分析,为下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技... 酒泉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由于恶劣的保存环境,致使藏品腐蚀损失严重。根据馆藏文物健康评估报告,中度腐蚀以上文物约占文物总量的60%。本文通过对酒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损失原因综合分析,为下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市博物馆 文物保护 藏品受损
下载PDF
墓葬壁画看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桑蚕业发展--以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为例
2
作者 孙阳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226-228,共3页
酒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也是桑蚕业向西传播的重要渠道。经过史料记载,河西地区从内地引进各种桑蚕业相关技术,如织锦、植桑、养蚕等技术,并且考古学家在酒泉、嘉峪关一带挖掘出很多座魏晋时期的墓穴,在墓穴中的壁画中呈现出... 酒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也是桑蚕业向西传播的重要渠道。经过史料记载,河西地区从内地引进各种桑蚕业相关技术,如织锦、植桑、养蚕等技术,并且考古学家在酒泉、嘉峪关一带挖掘出很多座魏晋时期的墓穴,在墓穴中的壁画中呈现出以往桑蚕业发展场景。基于此,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博物馆中的墓葬壁画,分析在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桑蚕业发展情况,明确其发展要素,掌握酒泉地区桑树种植的主要原因,以及其出现的具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壁画 魏晋时期 酒泉地区 桑蚕业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下载PDF
甘肃酒泉肃州区博物馆藏“大夏长印”考释
3
作者 金玉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59-62,共4页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有一枚“大夏长印”,是研究墓主人生前所任官职和社会地位的直接证据。文章对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三奇堡村八组葸家崖墓葬时代的判断,应该从东汉晚期至魏晋初期,进一步下延至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大夏郡县...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有一枚“大夏长印”,是研究墓主人生前所任官职和社会地位的直接证据。文章对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三奇堡村八组葸家崖墓葬时代的判断,应该从东汉晚期至魏晋初期,进一步下延至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大夏郡县的政治归属尽管频繁变化,但从“大夏长印”的出土地点来看,只可能与建国河西的前凉和西凉关系相对密切。相比男性墓主人生前担任前凉大夏县长、死后返葬于故乡的推测,认为他生活在西凉时期(400—421)有更多史料的支持,似乎更合理。西凉建立初期,李暠以“招怀东夏”为目的,在敦煌周边设置大夏郡。405年,西凉迁都酒泉,包括大夏在内的侨置郡县从敦煌移至酒泉。根据史料记载,西凉有姑臧令、张掖令,据此判断大夏郡下可能侨置大夏县。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葸家崖墓葬出土的“大夏长印”正好能说明,担任大夏长的男性墓主人生前活动在西凉都城酒泉并死后葬于此。同时,该印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西凉时期河西走廊西部地方郡县设置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首先,丰富西凉侨置郡县体制的内容,补充了西凉的县长官职。其次,大致确定西凉迁都酒泉后,大夏侨县位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葸家崖墓葬 “大夏长印” 十六国时期 西凉王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