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热稳定性,为探讨雷公藤煨制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测得热分析曲线,综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进行动力学处理,计算热分解的表...目的:研究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热稳定性,为探讨雷公藤煨制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测得热分析曲线,综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进行动力学处理,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对数值并推测理论贮存期。结果: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均为一步失重分解,差热曲线均有两个吸热峰,为熔点峰和热分解反应最快峰。雷酚内酯热分解机制为二维扩散,表观活化能83.61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4.39;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分解机制为相界面反应,表观活化能105.20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8.16。推测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理论贮存期均为3年。结论: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热分解活化能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在雷公藤200℃煨制过程中,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可能不发生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建立了活性炭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雷公藤中的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内酯的方法。优化了萃取p H值、乙醇洗脱体积、电泳运行缓冲溶液p H值与浓度、胶束SDS的浓度及进样时间、电压等条件。进行电泳分离之前,分析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后用2.0 m L乙醇洗脱。在214 nm波长处,分离电压20 k V,20 mmol/L硼酸-10 mmol/L硼砂(p H 8.0)-20 mmol/L SDS运行缓冲溶液条件下,3种成分在8 min内得到完全分离,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在4.0×10^-5-4.0×10^-3mol/L,雷酚内酯在4.0×10^-5-1.0×10^-3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为81.0%-102.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42×10^-6,7.90×10^-7,2.96×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2%,5.4%,3.5%。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成功用于雷公藤片样品的测定。
文摘目的:研究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热稳定性,为探讨雷公藤煨制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测得热分析曲线,综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进行动力学处理,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对数值并推测理论贮存期。结果: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均为一步失重分解,差热曲线均有两个吸热峰,为熔点峰和热分解反应最快峰。雷酚内酯热分解机制为二维扩散,表观活化能83.61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4.39;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分解机制为相界面反应,表观活化能105.20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8.16。推测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理论贮存期均为3年。结论: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热分解活化能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在雷公藤200℃煨制过程中,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可能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