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小胶质细胞酪氨酸家族激酶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
1
作者 汪红华 宫庆娟 +3 位作者 娟梁颖 卢振和 陈金生 黄乔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594-2598,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上酪氨酸家族激酶(SFKs)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免疫荧光单染检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7、14、28 d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双染观察其表达部位;同时在给...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上酪氨酸家族激酶(SFKs)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免疫荧光单染检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7、14、28 d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双染观察其表达部位;同时在给予STZ前鞘内注射SFKs抑制剂PP2,行为学检测大鼠50%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STZ后第1天,大鼠血糖水平开始升高(P〈0.001),持续至少28 d(P〈0.001);机械痛撤足逐渐下降(P〈0.05),28 d达到最低(P〈0.001);同时腹腔注射STZ后7、14、28 d,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只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中无表达。腹腔给予STZ前鞘内注射PP2可防止STZ诱导的机械痛敏。结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SFKs可能在糖尿病神经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家族激酶 糖尿病神经痛 小胶质细胞 脊髓背角
下载PDF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对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裴瑞 周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激活在皮质性白内障的形成中对晶状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分离10d的鸡胚胎全晶状体并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10d为对照组;加入0.1nmol/LSFK特异性抑制剂PP1作为PP1组。观察2组晶状体的混... 目的探讨抑制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激活在皮质性白内障的形成中对晶状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分离10d的鸡胚胎全晶状体并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10d为对照组;加入0.1nmol/LSFK特异性抑制剂PP1作为PP1组。观察2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计算晶状体的混浊面积百分比。对培养1、5、10d的晶状体细胞进行WGA、DAPI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晶状体组织学改变及Cx43分布和表达量的变化。在晶状体前囊膜上进行Lucifer Yellow染料负荷试验,测量染料弥散距离,评价缝隙连接的功能。结果对照组晶状体的混浊面积百分比在4d、10d分别为26%和50%,而PP1组为20%和14%(P<0.01)。培养5d、10d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出现死亡,Cx43主要在LECs间表达;PP1组LECs死亡明显减少,Cx43的表达在上皮与纤维的交界面明显增强。在培养后1d、10d,对照组染料弥散距离与PP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鸡胚晶状体模型中,PP1可能通过保护Cx43缝隙连接功能以保持晶状体上皮组织结构正常,减缓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家族激酶 缝隙连接蛋白43 晶状体 白内障
下载PDF
CD45分子对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调节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国天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第4期202-205,共4页
CD4 5分子发挥磷酸酶活性使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位点磷酸化 ,激酶区内自磷酸化位点去磷酸化 ,而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这两个主要的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状态决定了激酶的活性。因此 ,CD4 5分子既可对Src家族蛋白酪氨酸进行正... CD4 5分子发挥磷酸酶活性使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位点磷酸化 ,激酶区内自磷酸化位点去磷酸化 ,而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这两个主要的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状态决定了激酶的活性。因此 ,CD4 5分子既可对Src家族蛋白酪氨酸进行正向调节。又可对其进行负向调节 ;在TCR相关信号传递过程中 ,CD4 5分子对Src家族激酶起正向调节作用 ;在整合素介导粘附过程中 ,CD4 5分子对Src家族激酶起负向调节作用。这是因为细胞内的微环境不同 ,CD4 5分子对于Src家族激酶活性的调节功能也就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分子 Src家族蛋白激酶 信号传递 整合素
下载PDF
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SFKs)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王平忠 王晓艳 +3 位作者 姜泓 杜虹 申焕君 李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屏障和半透膜.溶质渗出主要经细胞旁途径和穿细胞途径,分别与细胞屏障结构受损和质膜小凹(caveolae)或囊泡的形成与分离有关.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SFKs)可使一些屏障结构蛋白(如VE-cadherin、连环蛋白、踝蛋... 血管内皮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屏障和半透膜.溶质渗出主要经细胞旁途径和穿细胞途径,分别与细胞屏障结构受损和质膜小凹(caveolae)或囊泡的形成与分离有关.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SFKs)可使一些屏障结构蛋白(如VE-cadherin、连环蛋白、踝蛋白、纽蛋白)和质膜小凹形成与分离相关的蛋白(如小凹蛋白-1、发动蛋白-2)磷酸化,破坏屏障结构和增加质膜小凹的形成与分离.因此,SFKs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SFKs如何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做一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家族蛋白激酶 内皮细胞通透性 细胞连接
下载PDF
Src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对高糖环境中人LECs凋亡及EMT的影响
5
作者 刘蕊 周健 +2 位作者 李宝海 陈媛媛 李东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492,共8页
背景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之一,包括皮质性、核性、囊膜下性及混合型白内障,其表型可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不同病理改变有关,而糖尿病囊膜下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表型之一。研究糖尿病囊膜下性白内障LECs的生... 背景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之一,包括皮质性、核性、囊膜下性及混合型白内障,其表型可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不同病理改变有关,而糖尿病囊膜下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表型之一。研究糖尿病囊膜下性白内障LECs的生物学行为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Src一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SFKs)在高糖诱导的人LECs凋亡及上皮一间质转分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将人LECs系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PPl组,分别在含5.5mmol/L葡萄糖的DMEM、含35.5mmol/L葡萄糖的DMEM及含35.5mmol/L葡萄糖+10μmol/LSFK特异性抑制剂PPl的DMEM中培养24h。分别于细胞培养后3、6、12和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量;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p-Src^418(活化的c-Src激酶)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survivin、caspase-3,EMT相关蛋白E-cadherin、d-SMA的表达变化。结果高糖组人LECs中p-Src^418的表达增高,并在培养6h时达峰值,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PPl组人LECs中p-Src^418的相对表达量(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042±O.011、0.125±0.036和0.035±0.018,正常对照组和PPl组人LECs中p-Src^418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胞培养后6、12和24h,高糖组人LECs凋亡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Pl组人LECs凋亡率分别为(6.433±2.084)%、(10.333±2.610)%和(8.033±2.967)%,明显高于高糖组的(3.235±1.320)%、(3.533±1.159)%、(5.753±0.250)%及正常对照组的(3.133±1.170)%、(2.833±O.751)%、(3.333±1.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细胞培养后6h和12h,PPl组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bcl-xl、survivin的相对表达量(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高糖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高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培养后24h,LECs呈梭形,发生纤维细胞样改变,PPl组纤维样细胞减少。Westernblot法检测和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培养后6h高糖组细胞中EMT标志物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PPl组和正常对照组,而α-SM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Pl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糖环境可激活LECs中的c-Src激酶,进而诱导LECs发生EMT,同时LECs的凋亡减少;用PPl抑制c-Src激酶的异常激活有助于维持高糖环境中LECs的上皮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Src家族蛋白激酶 上皮一间质转分化 信号通路
下载PDF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对H_2O_2介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Ca^(2+)内流的影响
6
作者 汪沙 周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观察Src-家族酪氨酸激酶(SFK)抑制剂PP1对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用Ca2+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人晶状体HLE-B3,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浓度H2O2刺激后细胞内Ca2+的荧光强度变化... 目的观察Src-家族酪氨酸激酶(SFK)抑制剂PP1对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用Ca2+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人晶状体HLE-B3,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浓度H2O2刺激后细胞内Ca2+的荧光强度变化;进一步用0.1nmol/LPP1、0.3μmol/(L·min)过氧化氢酶和DMSO分别预处理细胞,观察在常规Ca2+、低Ca2+和高Ca2+培养基条件下H2O2刺激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评价PP1对H2O2诱导的LECs内Ca2+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H2O2刺激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呈剂量依赖效应。用0.1mmol/LH2O2刺激细胞,在常规Ca2+培养基中,PP1组和过氧化氢酶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增长幅度与DMSO组比较分别降低(28.5±4.2)%、(33.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3,P<0.05;q=4.21,P<0.05)。在低Ca2+培养基中,3个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增强均不明显;在高Ca2+培养基中,PP1组、过氧化氢酶组的荧光强度增加幅度较DMSO组分别降低(13.5±1.8)%和(21.3±2.4)%(q=5.58,P<0.01;q=7.11P<0.01)。常规Ca2+和高Ca2+培养基中,PP1组和过氧化氢酶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增长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3.04,P>0.05;q=2.76,P>0.05)。结论 SFK特异性抑制剂PP1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LECs的Ca2+内流,从而阻断依赖Ca2+激活的信号转导途径,阻止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家族激酶 过氧化氢 晶状体上皮细胞 钙离子
下载PDF
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对人类肺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锐 秦晓松 +2 位作者 李文洁 吴莎 康健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对人类肺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雄性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建立肺腺癌PC-9和A549细胞诱导的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对肺腺癌皮下移植瘤... 目的探讨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对人类肺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雄性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建立肺腺癌PC-9和A549细胞诱导的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对肺腺癌皮下移植瘤增生指数(PI)(Ki-67染色)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染色)的影响。结果PC-9细胞皮下移植瘤对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常敏感,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g·kg^-1·d^-1治疗组和50mg·kg^-1·d^-1治疗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1周时10mg·kg^-1·d^-1和50mg·kg^-1·d^-1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19%和84.79%。A549细胞皮下移植瘤对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敏感。在PC-9细胞皮下移植瘤中,50mg·kg^-1·d^-1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PI显著降低(P〈0.01)。在A549细胞皮下移植瘤中,PI略有下降(P〉0.05)。在PC-9和A549细胞皮下移植瘤中,50mg·kg^-1·d^-1 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MVD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Src酪氨酸激酶通过直接抑制肺腺癌细胞增生和间接抑制血管新生,进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实验性 肺肿瘤 Src家族激酶 增生指数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受体酪氨酸激酶对自噬的调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董雪迎 梁凯 +2 位作者 叶克应 周策凡 唐景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8,共7页
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上保守的溶酶体降解的生物学过程,在维护细胞内的稳态、消除有害组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是一类激酶蛋白,在正常细胞和癌症细胞的运动和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R... 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上保守的溶酶体降解的生物学过程,在维护细胞内的稳态、消除有害组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是一类激酶蛋白,在正常细胞和癌症细胞的运动和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RTKs蛋白既能促进自噬,也能抑制自噬。研究显示,RTKs能够在肿瘤和相关疾病中发挥自噬作用,比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可以抑制自噬,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增殖;还能通过RTK/Ras/ERK信号通路诱导自噬,进而参与诸如细胞免疫反应之类的相关疾病。主要综述了RTKs对自噬的调控作用和相关研究成果,为靶点靶向疗法的理论依据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受体激酶家族 癌症 退行性疾病 耐药
原文传递
四慧合剂对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MDA受体亚基NR2A、NR2B及EphB2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范新六 李峰 +6 位作者 宋月晗 刘晓兰 谢华 刘燕 马佳美 王霁 许展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研究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 D-aspartate,NMDA)受体NR2A、NR2B亚基及EphB2受体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四逆散、生慧汤、四慧合剂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多平台法,进行连续睡眠剥夺168h复制中枢疲劳模型,将实... 目的研究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 D-aspartate,NMDA)受体NR2A、NR2B亚基及EphB2受体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四逆散、生慧汤、四慧合剂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多平台法,进行连续睡眠剥夺168h复制中枢疲劳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组、生慧汤组、四慧合剂组,每组10只;分别在睡眠剥夺6、30、54、78、102、126、150h时间点灌胃给药及蒸馏水。应用Y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定量分析大鼠海马NR2A、NR2B亚基及EphB2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Y迷宫正确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海马NR2B和EphB2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NR2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四慧合剂组能明显提高大鼠迷宫成绩和海马NR2A、EphB2的mRNA表达(P<0.01),而四逆散组、生慧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四逆散组比较,四慧合剂组EphB2的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生慧汤组较模型组亦能明显增加NR2A的mRNA表达(P<0.01)。结论中枢疲劳能导致大鼠迷宫成绩下降和海马NR2B和EphB2基因表达下调。四慧合剂能增加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海马NR2B和EphB2的mRNA表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可塑性 N-甲基-D-天冬受体2A亚基 N-甲基-D-天冬受体2B亚基 激酶家族受体B2 中枢性疲劳 学习记忆
下载PDF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对促进鼻咽癌6-10B细胞cyclin D1表达及其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细明 陈嘉羽 +9 位作者 蒿艳蓉 陈甲信 黄俐 敖雯 李雷 成俊萍 陈钊宏 梁务清 郝鑫 高伟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20-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对人鼻咽癌6-10B细胞细胞周期素(cyclin)D1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鼻咽癌6-10B细胞,体外利用慢病毒构建的CSF-1R过表达载体LV-CSF1R(16957-1)转染到人鼻咽癌6-10B细胞中(转染组),未转染CSF-1...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对人鼻咽癌6-10B细胞细胞周期素(cyclin)D1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鼻咽癌6-10B细胞,体外利用慢病毒构建的CSF-1R过表达载体LV-CSF1R(16957-1)转染到人鼻咽癌6-10B细胞中(转染组),未转染CSF-1R慢病毒载体的鼻咽癌6-10B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T-q 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CSF-1R、cyclin D1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的改变情况。结果转染组细胞CSF-1R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转染组鼻咽癌6-10B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过表达CSF-1R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来促进鼻咽癌6-10B细胞的恶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受体激酶家族 细胞周期素
下载PDF
STAT6分子不同功能域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1
作者 孙延波 史红艳 李菁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利用融合表达载体pGEX-6p-2高效表达STAT6分子的不同功能域,以进一步探讨STAT6不同功能域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STAT6分子的不同功能域,扩增后的目的基因分别构建于表达载体。重组的DNA转化到HB101细胞,... 目的:利用融合表达载体pGEX-6p-2高效表达STAT6分子的不同功能域,以进一步探讨STAT6不同功能域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STAT6分子的不同功能域,扩增后的目的基因分别构建于表达载体。重组的DNA转化到HB101细胞,转化子经超声裂解后,进行SDS-PAGE。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STAT6的SHST、DST和NST功能域分别在60 000、56 000和50 000有较高丰度的表达,而空载体仅有GST的表达。结论:STAT6不同功能域可在融合表达载体内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 JAK家族激酶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生淋 王启金 +2 位作者 魏鸿翔 翁丹枫 林建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4-1388,共5页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易复发或转移,且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激活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上皮-间充质转换(EMT)、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目前...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易复发或转移,且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激活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上皮-间充质转换(EMT)、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关于c-Met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较少,其在骨肉瘤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对c-Met表达及其靶向抑制剂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作综合性阐述,以期为其在骨肉瘤中的进一步研究阐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骨肉瘤 激酶受体家族
原文传递
EPHB2介导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性耐药
13
作者 刘宗航 李超 +4 位作者 高智爽 卞一波 孙浩宇 崔志伟 徐皓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643-1646,1652,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治疗中伊马替尼继发性耐药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GIST患者伊马替尼耐药10例和伊马替尼敏感1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其肿瘤组织。以外购的敏感亲代细胞GIST-T...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治疗中伊马替尼继发性耐药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GIST患者伊马替尼耐药10例和伊马替尼敏感1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其肿瘤组织。以外购的敏感亲代细胞GIST-T1S,梯度加药构建GIST伊马替尼耐药株GIST-T1R,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分别在RNA及蛋白水平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中的促红素人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EPH)B2在敏感或耐药细胞、组织中的表达量;GIST细胞系敲低或过表达EPHB2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PHB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EPHB2在继发性伊马替尼耐药患者的GIST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相比于GIST-T1S细胞,GIST-T1R细胞中EPHB2 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在GIST-T1S细胞中,过表达EPHB2显著升高伊马替尼对细胞的IC_(50),敲低EPHB2则显著降低伊马替尼对细胞的IC_(50)(P<0.01)。结论EPHB2介导GIST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并促进其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耐药 蛋白激酶受体家族 促红素人肝细胞B2
原文传递
钙离子内流参与利妥昔单抗增强辐射诱导的Raji细胞凋亡
14
作者 闵凤玲 高清祥 +3 位作者 翟丽佳 周玮 高小惠 张丽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7-657,共1页
钙离子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信使,刺激B细胞受体可诱导细胞内钙库的损耗,导致质膜上调控钙库的钙通道激活。已经发现,随着游离钙离子稳态被打破以及CD20与其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偶联,可导致细胞凋亡。细胞转染CD20后,可增加... 钙离子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信使,刺激B细胞受体可诱导细胞内钙库的损耗,导致质膜上调控钙库的钙通道激活。已经发现,随着游离钙离子稳态被打破以及CD20与其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偶联,可导致细胞凋亡。细胞转染CD20后,可增加钙离子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证明CD20具有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作为钙离子通道平衡细胞内外钙浓度的功能。在Ramos B细胞中,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的CD20调节刺激提高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且诱导了Caspase 3的活性。除此之外,利妥昔单抗诱导的CD20和脂筏的高亲和性是钙进入细胞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的先决条件,与B细胞抗原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在淋巴瘤细胞系中,利妥昔单抗联合辐射能显著提高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通过改变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调节细胞周期等提高淋巴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然而,钙离子是否参与辐射和CD20靶向诱导细胞死亡尚不明确。闵凤玲等的“Influx of extracellular calcium participates in rituximab-enhanced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in Raji cells”一文,研究了利妥昔单抗和X射线照射后,淋巴瘤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变化与DNA双链断裂和辐射诱导细胞死亡的关系,探讨了利妥昔单抗在辐射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细胞凋亡 利妥昔单抗 钙离子内流 辐射诱导 Raji src家族蛋白激酶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淋巴瘤细胞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