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非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静 张慧 +1 位作者 龚若兰 陈同辛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分析8例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多态性特点。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但BTK基因未检测出突变的患儿为研... 目的分析8例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多态性特点。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但BTK基因未检测出突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Sanger法检测其常见致病基因,包括IGHM、IGLL1、CD79a和CD79b。结果共纳入8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1,平均发病年龄(3.7±2.4)岁。所有患儿均有反复感染史,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1例患儿检测出IGLL1基因突变,其他致病基因未明。结论非BTK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常见呼吸系统感染,可通过基因分析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疾病特征 多态现象 遗传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基因多态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李梅 王峰 +1 位作者 高丽花 盖领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对酪氨酸激酶基因(tyrosine kinase,TEK)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研究TEK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TEK基因外显子区域,使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分别对9... 目的:对酪氨酸激酶基因(tyrosine kinase,TEK)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研究TEK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TEK基因外显子区域,使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分别对96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9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进行测序,比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确定该基因是否与乳腺癌相关。结果:TEK基因有18个SNP,高频、低频分别是14个、4个。TEK基因第18外显子的一个SNP即2976C>T(Y992Y)的多态在乳腺癌人群和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EK基因的单核苷多态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基因 单核苷多态 乳腺癌
下载PDF
脾源性酪氨酸激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髓母细胞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吉海龙 史鹏飞 +4 位作者 周洁 毛天明 罗永康 陈茜 周开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抑制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后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通过甲基...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抑制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后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Real time-PCR、Western blot及Transwell实验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后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细胞穿膜数的变化。结果: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存在过甲基化,与对照组比较,经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后,其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Syk mRNA的表达量最高上调(3.40±0.24)倍(P<0.01);Syk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上调(3.23±0.19)倍(P<0.01);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其表达下调,可能是髓母细胞瘤发生转移的机制之一;而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可抑制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使Syk的表达水平上调,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脾源性激酶(Syk)基因 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侵袭转移
下载PDF
膀胱肿瘤中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罗志刚 邓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7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RON和EphA2)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膀胱肿瘤新鲜组织标本112例,其中TCCB82例、IPB14例、PUNLMP16例,选取同期正常膀胱黏膜2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标本RON及EphA2相对基因表达水... 目的研究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RON和EphA2)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膀胱肿瘤新鲜组织标本112例,其中TCCB82例、IPB14例、PUNLMP16例,选取同期正常膀胱黏膜2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标本RON及EphA2相对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结果 RON和EphA2在TCCB、IPB、PUNLMP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TCCB病理分级的升高(即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升高,RON mRNA和EphA2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N mRNA和EphA2 mRNA表达水平与TCCB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结论 RON及EphA2可高表达于膀胱肿瘤组织中,可能与TCCB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 膀胱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及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5
作者 曾劼 钟全钰 肖名珍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0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 目的分析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与ALK及ROS1基因融合突变表达情况,分析EGFR、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FR基因突变型61例,野生型39例,ALK基因融合阳性率10.00%,ROSI基因融合阳性率10.00%。突变型腺癌与腺鳞癌构成比均小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型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K基因融合检测阳性10例,阴性患者90例,两种分型性别与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阳性患者以腺鳞癌为主,阴性患者以腺癌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1基因融合阳性与阴性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型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且以腺癌类型患者为主,ALK与ROS1基因融合突变不常见,但能提示肺癌特点分子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突变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冬梅 陈梅 张文静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485-2488,2499,共5页
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并已成为敏感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近年来,罕见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突变在NSCLC患者中... 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并已成为敏感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近年来,罕见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突变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虽然不足1%,但该基因家族中任何一个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突变,均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活化,从而驱动肿瘤的发生。靶向NTRK基因的药物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抑制剂能够为NTRK阳性的多种实体瘤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好。本文从NTRK基因、一代和二代TR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可能的治疗模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抑制剂 耐药
下载PDF
多靶点药物治疗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亚辉 李婷 穆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95-700,共6页
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主要与CD74、SLC34A发生融合,其次与SDC4、EZR、TPM3、TFG、ZCCHC8、SLMAP和MYO5C等融合,ROS1融合基因均保留了ROS1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异常活化时可以激活ROS1酪氨酸激酶区... 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主要与CD74、SLC34A发生融合,其次与SDC4、EZR、TPM3、TFG、ZCCHC8、SLMAP和MYO5C等融合,ROS1融合基因均保留了ROS1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异常活化时可以激活ROS1酪氨酸激酶区及下游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具有发病年龄小、可发生脑转移的特点,我国首次获批用于ROS1融合阳性NSCLC的药物有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但克唑替尼易发生耐药,克唑替尼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后的ROS1阳性NSCLC如何治疗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效、安全的多靶点药物给ROS1阳性NSCLC患者带来曙光。本文就ROS1基因阳性NSCLC的多靶点药物及其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ros原癌基因1激酶 多靶点药物 获得性耐药 新型药物
下载PDF
克唑替尼靶向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与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融合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莉 赵振慧 +4 位作者 李妍 马小平 刘丹 李冰玉 赵兵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靶向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23例ALK阳性(ALK组)、15例ROS...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靶向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23例ALK阳性(ALK组)、15例ROS1阳性(ROS1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克唑替尼治疗,并纳入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入组时以及ALK组和ROS1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血液外泌体微小RNA-145(miR-145)、miR-200水平及ALK、ROS1阳性率。结果治疗前ALK组和ROS1组CTCs和CT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3个月后ALK组和ROS1组患者的CTCs水平逐渐降低,CTDNA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K组:(7.84±0.91)、(5.17±0.87)比(11.53±3.52),(7.19±1.13)、(4.02±0.95)比(5.49±1.17);ROS1组:(8.05±1.16)、(5.86±0.92)比(12.71±4.08),(7.42±1.24)、(4.55±1.14)比(5.66±1.32)](均P<0.05)。治疗前ALK组和ROS1组miR-14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iR-20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3个月后ALK组和ROS1组患者的miR-145水平均升高,miR-200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ALK、ROS1阳性率均为0。治疗1、3个月后ALK组和ROS1组患者的ALK、ROS1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克唑替尼靶向治疗ALK、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能够通过调节患者CTCs、CTDNA、miR-145、miR-200水平而降低ALK、ROS1阳性表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克唑替尼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C-ros原癌基因1-受体激酶 融合基因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新的相关基因-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2 位作者 黄伟剑 黄晓燕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下 ,11 5d小鼠胚胎心脏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 3 7倍。结论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是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途径的调控因子 ,并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蛋白质激酶 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机理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
下载PDF
以妊娠期高血糖起病同时合并葡萄糖激酶和B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基因变异的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家系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慧芳 段倩雯 +5 位作者 张文 张文博 胡可嫣 付留俊 马瑜瑾 姜宏卫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报道1例以妊娠期高血糖起病同时合并葡萄糖激酶(GCK)和B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BLK)基因变异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家系。先证者以"妊娠6个月,围产期血糖升高"为主诉入院,通过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和遗传学检测,发现... 报道1例以妊娠期高血糖起病同时合并葡萄糖激酶(GCK)和B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BLK)基因变异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家系。先证者以"妊娠6个月,围产期血糖升高"为主诉入院,通过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和遗传学检测,发现同时携带GCK c.793G>A和BLK c.274G>C变异,以及单独携带GCK变异的成员符合MODY2的主要临床症状特点,而仅携带BLK基因变异的成员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诊断该家系主要致病原因为GCK基因变异引起的MODY2。先证者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饮食,适当活动,3个月后足月分娩一男婴,新生儿血糖筛查正常。我们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治要点,旨在扩展内分泌医师对相关遗传基因的认识,提高诊治MODY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糖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 葡萄糖激酶基因 B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基因
原文传递
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宇宏 王育丽 +2 位作者 司阳 路伟 张彦芳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次诱导过程中的临床特征,为探索FLT3-ITD突变... 目的通过研究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次诱导过程中的临床特征,为探索FLT3-ITD突变的APL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初发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基因突变组(8例,其中2例在诱导中死亡)和非基因突变组(10例)。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诱导中WBC计数峰值、维甲酸综合征(retinoic acid syndrome,RAS)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发生率,以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基因突变组与非基因突变组诱导前WBC计数分别为16.73(1.30,20.30)×10^(9)/L和2.94(0.60,3.70)×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峰值分别为(39.21±14.28)×10^(9)/L和(28.15±19.40)×10^(9)/L,达峰时间分别为(8.5±2.5)和(4.8±2.0)d,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S发生率分别为4/6和3/10;DIC发生率分别为4/8和2/10;达到CR时间分别为(30.0±1.63)和(27.6±6.7)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T 3-ITD突变的APL患者在初次诱导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程度重,提示FLT 3-ITD是APL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样激酶3基因 内部串联重复 突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在野生型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中的研究
12
作者 张海东 尹晓南 +1 位作者 蔡兆伦 张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69-774,共6页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负责编码NTRK,NTRK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TRK基因融合突变导致嵌合体NTRK蛋白的产生,该蛋白通过组成性激活或者过度表达,从而获得致癌潜力。NTRK基因融合突变会导致一类特...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负责编码NTRK,NTRK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TRK基因融合突变导致嵌合体NTRK蛋白的产生,该蛋白通过组成性激活或者过度表达,从而获得致癌潜力。NTRK基因融合突变会导致一类特殊类型野生型GIST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与其他类型GIST完全不同。这种融合突变,可以在临床中通过多种方法检测到,包括肿瘤DNA、RNA测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对于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或恩曲替尼(entrectinib)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临床应答率高达75%。因此,需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和检出,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野生型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 激酶抑制剂 精准治疗
原文传递
酪氨酸激酶类癌基因与胚胎发育和着床的关系
13
作者 杜国平 张炜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s)类癌基因在胚胎和妊娠期的子宫内膜有不同的表达。其表达产物通过受体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参与信号传导,在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PTKs可受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胚胎本身...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s)类癌基因在胚胎和妊娠期的子宫内膜有不同的表达。其表达产物通过受体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参与信号传导,在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PTKs可受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胚胎本身和一些化学因子的调控。对PTKs类癌基因在胚胎和妊娠期子宫内膜的不同表达的研究,可为不孕症的防治和辅助生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类癌基因 胚胎发育 着床 生长因子 不孕症 防治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索拉非尼对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晓阳 朱元深 高晓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对携带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mutation,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 目的分析索拉非尼对携带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mutation,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连续的初治FLT3-ITD阳性AML患者(M3型除外),第1疗程诱导化疗中未应用索拉非尼并且1个疗程结束后未缓解,共计42例。根据患者后续治疗是否应用索拉非尼分为索拉非尼观察组和无索拉非尼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并评估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15例,对照组27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3%、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1年总生存率及1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53.3% vs 25.9%;1年无复发生存率:54.5% vs 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安全性较好,可以改善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为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争取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FMS样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 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下载PDF
索拉非尼在治疗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熊文艳 徐征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析索拉非尼在该类白血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40例初治伴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析索拉非尼在该类白血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40例初治伴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类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并对比分析联合或不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疗效,且进一步观察对于初治不缓解患者加用索拉非尼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伴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中,M5型所占比例最高(5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88.9×10^9/L,初治高白细胞计数患者占90%,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0.718。40例患者初治总诱导缓解率为57.50%,联合索拉非尼诱导缓解率为83.33%,单纯化疗诱导缓解率为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单纯化疗组初治不缓解病人有10例患者加用索拉非尼再次诱导治疗,其中7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不缓解。所有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均能耐受。结论伴有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通常初发时高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负荷高,常规诱导缓解率低,预后差,而索拉非尼能明显改善该类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能够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样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 索拉非尼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及WT1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16
作者 孟莉 吴涛 +5 位作者 汉英 薛锋 毛东锋 潘耀柱 王存邦 白海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患者:女性,49岁,主因头晕、乏力、皮肤瘀斑10 d于2018年3月入院。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手部、腿部散在瘀斑,无牙龈出血,无骨痛,无尿血、便血,无发热、咳嗽,无腹痛、腹泻等,自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2次/d,清火胶囊0.9 g,2次... 患者:女性,49岁,主因头晕、乏力、皮肤瘀斑10 d于2018年3月入院。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手部、腿部散在瘀斑,无牙龈出血,无骨痛,无尿血、便血,无发热、咳嗽,无腹痛、腹泻等,自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2次/d,清火胶囊0.9 g,2次/d,三黄片0.52 g,2次/d,中药汤剂(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Fms样激酶3基因第二激酶结构域 WT1基因 维A 亚砷
下载PDF
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重排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进展
17
作者 陈书杨 卞延东 +1 位作者 于明鑫 于国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6-12,共7页
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重排发生在0.9%~2.6%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治疗主要为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明确,在ROS1重排NSCLC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显著改善预后... 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重排发生在0.9%~2.6%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治疗主要为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明确,在ROS1重排NSCLC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显著改善预后。目前用于ROS1重排NSCLC一线治疗的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均易产生耐药,因此针对克唑替尼的耐药位点,已研发出对其敏感的后代TKI,如洛拉替尼、洛普替尼、卡博替尼、布格替尼、他雷替尼。随着新一代TKI颅内疗效的改善,塞瑞替尼和洛拉替尼有望成为一线治疗选择,但仍需加强研究。所有患者在TKI治疗下都会出现疾病进展,因此了解获得性耐药机制对确定最佳序贯治疗至关重要。在TKI治疗失败后,探索免疫-化疗组合的潜在疗效成为临床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就ROS1重排NSCLC患者的相关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原癌基因1-受体激酶重排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获得性耐药
原文传递
1例NTRK1基因c.287+2dupT突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诊断
18
作者 高微微 翟嘉 +1 位作者 马凤娈 邹映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总结神经营养型酪氨酸激酶1受体(NTRK1)基因c. 287+2dupT突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NTRK1基因c. 287+2dupT突变致CIP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遗传学检测结果,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目的 总结神经营养型酪氨酸激酶1受体(NTRK1)基因c. 287+2dupT突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NTRK1基因c. 287+2dupT突变致CIP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遗传学检测结果,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结果 患儿女,9月龄,因“左手拇指红肿2周,发热咳嗽3 d”入院。初诊左手拇指感染、左手指骨骨髓炎、肺炎,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体温控制不佳。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发现患儿平素对痛觉不敏感、反复咬伤舌头致舌溃疡、无汗,基因测序示NTRK1基因c. 287+2dupT纯合突变,诊断为CIPA。后在抗感染基础上,辅以物理降温、控制环境温度,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左手指感染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患儿体温正常,仍存在发育迟缓。结论 CIPA临床罕见,首发症状表现多样,NTRK1基因c. 287+2dupT突变者多存在典型无痛无汗症表现,对反复发热、无汗伴自残倾向者,要高度考虑,尽早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神经营养型激酶1受体基因 剪接突变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女性人群SYK基因启动子区-803A>T(rs29098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靳庆娥 苏建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基因启动子区-803A>T(rs290987)单核苷酸多态与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57例乳腺癌患者和60例与之年龄相匹...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基因启动子区-803A>T(rs290987)单核苷酸多态与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57例乳腺癌患者和60例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syk基因启动子区-803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受试者血清SYK水平。结果 -803A>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在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48,P=0.021)。与AA基因型相比(TA+TT)基因型可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OR值为2.87,95%CI=1.27~6.49。乳腺癌组血清SY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33.278,P<0.01)。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女性人群SYK基因-803位点基因型TA和TT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酪氨酸激酶基因启动子 单核苷多态性
下载PDF
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莉 陈双龙 +2 位作者 黄红浪 骆伟珍 范钦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3例乳腺癌患者和150例正常女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同时检测其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的SNP位点rs29815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3例乳腺癌患者和150例正常女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同时检测其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的SNP位点rs2981582的基因及基因型。结果乳腺癌患者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与正常女性相比,P>0.05;对该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态进行分析后发现,等位基因T的频率在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为43.93%,在正常女性中为34.67%,两者相比,P<0.05(OR为1.476)。结论 FGFR2基因第2内含子rs2981582位点的SNP与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携带等位基因T的个体患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 激酶受体基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单核苷多态性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