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卒中样症状起病的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一例
1
作者 韩雅婷 邱梦媛 +4 位作者 欧阳慧 何洋 张兆旭 刘尊敬 郭淮莲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9-49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主因“言语不利伴肢体无力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患者行走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发音不清,伴饮水呛咳、双耳耳鸣、头昏沉感,不伴肢体麻木或头痛,就诊于作者医院门诊,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 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主因“言语不利伴肢体无力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患者行走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发音不清,伴饮水呛咳、双耳耳鸣、头昏沉感,不伴肢体麻木或头痛,就诊于作者医院门诊,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灶,左侧半卵圆中心软化灶,左侧侧脑室扩张”;头颅MR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灶”;颈椎MR检查显示“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C3/4椎间盘左后突,C4-C5至C5-C6椎间盘后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 奥法妥木单抗 卒中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近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佳 彭福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36-3438,共3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特异性激酶 重症肌无力 抗体阳性 神经肌肉接头处 自身免疫性疾病 酪氨酸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 血清学反应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酪氨酸激酶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宋金辉 徐金枝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9-10,14,共3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在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SN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98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筛选出SNMG血清样本再行MuSKAb水平检测。结果MG患者血清AChRAb浓度明...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在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SN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98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筛选出SNMG血清样本再行MuSKAb水平检测。结果MG患者血清AChRA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阳性率为81.3%,SNMG患者血清MuSKAb均为阴性。结论MuSKAb可能在中国SNMG患者中的检出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酪氨酸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与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中魁 魏东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研究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kinase,MuSK)抗体(MuSK Ab)与MG发病机制有关。MuSK Ab阳性MG临床...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研究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kinase,MuSK)抗体(MuSK Ab)与MG发病机制有关。MuSK Ab阳性MG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血清AChR(+)MG存在明显不同。MuSK Ab阳性MG病情重,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血清阴性能否解释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德敏 莫雪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71-72,共2页
20%~40%的重症肌无力(MG)病人在他们的血清中没有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被称为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的病人(Seronegative MG,SNMG)。Hoch等最近在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体内发现了一个新特殊抗原——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 20%~40%的重症肌无力(MG)病人在他们的血清中没有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被称为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的病人(Seronegative MG,SNMG)。Hoch等最近在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体内发现了一个新特殊抗原——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Lyanagi等发现38%~70%的血清阴性重症肌无力病人体内有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随后,Scudefi等报道66%AchR阴性重症肌无力病人可用免疫沉淀法检查出MusK。但Jon Lindstrom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抗MusK自身抗体能够解释血清阴性的重症肌无力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酪氨酸激酶抗体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肖夏娟 罗华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972-1974,共3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下载PDF
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浓度与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分型和疾病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娜 成亚纯 +1 位作者 许华明 肖娟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索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浓度与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临床分型和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G患者43例(MG组)和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 目的探索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浓度与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临床分型和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G患者43例(MG组)和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3例(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AChR-Ab、MuSK-Ab浓度,并计算MG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无力绝对评分,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MG患者治疗前的血清AChR-Ab、MuSK-Ab浓度,并对治疗前后肌无力绝对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AChR-Ab、MuSK-Ab浓度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治疗前,MG组和N组的血清AChR-Ab浓度分别为0.786±0.237ng·mL^(-1)、0.298±0.113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u SK-Ab浓度分别为0.322±0.128ng·mL^(-1)、0.281±0.123ng·m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AChR-Ab和MuSK-Ab在不同临床分型MG患者中的浓度均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3)治疗后肌力绝对评分和血清AChR-Ab浓度均显著下降(均P<0.05),而血清MuSK-Ab浓度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并且治疗后的血清AChR-Ab浓度和治疗后的肌无力绝对评分呈正相关(r=0.797,P<0.05)。结论血清AChR-Ab和MuSK-Ab的浓度与MG的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血清AChR-Ab对疾病的转归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临床分型 疾病转归
下载PDF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举 连志云 +5 位作者 陈虹西 石紫燕 冯惠茹 苗晓慧 杜琴 周红雨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96-702,共7页
目的总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 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specific tyrosine kinase antibody,Mu SKAb)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 目的总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 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specific tyrosine kinase antibody,Mu SKAb)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搜集国内外病例报告,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病例,回顾性分析ACh RAb和Mu SKAb双阳性M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ACh RAb和Mu SKAb双阳性MG患者13例,其中男1例,女12例;发病年龄平均(31.07±24.77)岁。其中10例双阳性MG患者病程中进展加重,出现严重的咽喉部肌肉受累、呼吸困难以及颈部无力,6例出现肌无力危象。11例患者有胸腺检查记录,其中4例为胸腺增生,1例为胸腺瘤。11例双阳性患者胆碱酯酶抑制剂无效或疗效差,而血浆置换(3/3)、利妥昔单抗(1/1)及激素(7/12)疗效显著,其他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疗效,7例行胸腺切除术双阳性患者中5例术后症状显著或部分改善。结论较单一Mu SKAb阳性者,ACh RAb和Mu SKAb双阳性MG患者病情可能更严重,更易出现肌无力危象,胸腺增生性病变发生率较高,胸腺切除术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滴度与重症肌无力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 被引量:2
9
作者 谭颖 朱立 +5 位作者 黄杨钰 史佳宇 李静 李可 管宇宙 崔丽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2433-2437,共5页
目的讨论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滴度与重症肌无力(MG)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的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 目的讨论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滴度与重症肌无力(MG)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的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G)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共入组33例MuSK-MG,按照入组时是否曾接受免疫治疗分组,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型对初治(未经过任何免疫性治疗)患者进一步分组。28例患者接受了随访,随访结束时按照MGFA工作组的干预后状态(PIS)进行分组。25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用激素组(17例)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IS)组(8例)。检验MGFA各组、PIS各组之间的抗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治疗前后和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抗体差异用Mann-WhitneyU法。结果入组的MuSK-MG中男11例,女22例,发病年龄48(18,73)岁,初治16例,经治(已用过至少1次糖皮质激素或IS治疗)17例,在初治患者中不同MGFA分型的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初治者在随访结束时 MuSK-Ab滴度显著低于入组时(中位数0.87比1.20,P=0.01)。24例(85.7%)达到了良好预后(PIS-PR/MM),1例(3.6%)达到改善(PIS-I),3例(10.7%)病情加重(PIS-W),各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不同治疗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结论在初治患者当中,MuSK-Ab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符,免疫治疗可使抗体滴度下降。抗体的变化与激素用量相关,与预后分级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抗体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原文传递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双阳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与转归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亚茹 于鹭 +5 位作者 马乾 陈裴 邱力 欧昶毅 林中强 刘卫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42-947,共6页
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 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11例双抗体阳性MG(double-antibodies positive MG,DP-MG)和80例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DP-MG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与AChR-MG患者和MuSK-MG患者的差异。结果DP-MG组患者的女性比例为7/11,男性比例为4/11,发病年龄为(41±27)年,与AChR-MG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G组和MuSK-MG组眼外肌受累的比例(8/11和52.9%)低于AChR-MG组(83.8%)(均P<0.05)。DP-MG组和MuSK-MG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6/11和61.8%)高于AChR-MG组(20.0%)(P<0.05)。DP-MG组和MuSK-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11和74.2%)低于AChR-MG组(96.8%),DP-MG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5/10)低于AChR-MG组(85.1%)(均P<0.05)。MuSK-Ab滴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6,P<0.05),症状改善后抗体滴度下降。DP-MG组和MuSK-MG组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反应性(2/11和9.1%)低于AChR-MG组(66.3%),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和39.4%)高于AChR-MG组(15.0%)(均P<0.05)。4例DP-MG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各2例。后续随访发现5例(5/11)DP-MG患者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及以上更好状态。结论DP-MG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药理学特征和电生理检查与MuSK-MG类似,但DP-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介于AChR-MG和MuSK-M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地区20例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翀 朱雯华 +9 位作者 林洁 岳冬曰 吴慧 宋捷 还逍 周宇帆 罗苏珊 赵重波 卢家红 奚剑英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总结中国南方地区20例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MuSK+)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MuSK+-MG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临床特点... 目的总结中国南方地区20例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MuSK+)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MuSK+-MG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临床特点(起病年龄、受累肌群、临床分型和病程,等)及电生理特点和治疗药物。结果 20例MuSK+-MG患者中女性多见(75%),20~29岁为起病高峰(45%)。首发临床分型以OssermanⅡb型(55%)及MGFAⅡb型(45%)为主,以延髓肌(45%)及眼外肌(35%)受累起病常见,65%患者肌群受累进展在2个月以内。70%患者存在症状每日波动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率为75%,其中眼轮匝肌睑部阳性率最高(75%),斜方肌重复电刺激阳性率最低(10%),25%患者可见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22.2%患者可见二联束颤。80%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中国南方地区MuSK+-MG以女性多见、起病年龄多在20~29岁、波动性明显、延髓肌易受累、进展迅速和眼轮匝肌睑部重复性神经电刺激阳性率高的队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抗体阳性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母艳蕾 张华 +4 位作者 国红 侯世芳 殷剑 蒋云 赵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 目的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进行报道,并检索近20年Medline和万方中文数据库,选择国内外报道的上述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中包含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结果的文章,结合作者医院病例分析和总结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8篇文献中的7例MG,包括作者医院的3例,共10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纳入分析,男4例、女6例,平均起病年龄(45.5±24.1)岁,起病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到呼吸困难轻重不等,受累肌群可包括眼外肌(9/10)、球部肌肉(9/10)、颈肌(7/10)、四肢肌(8/10)和呼吸肌(6/10),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5/10)。9例行肌电图检查,8例重复电刺激(RNS)阳性,4例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者均为阳性。双抗体阳性可在发病之初即为双阳性,也可在AChR抗体阳性基础上随着病情进展而发展形成,多在病情加重时出现,病情好转后亦可出现抗体转阴。溴吡斯的明+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8例中4例有效、4例部分有效);4例患者肌无力危象时使用血浆置换(PE)、2例重症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有效,2例患者使用环孢素治疗,其中1例有效,2例患者硫唑嘌呤治疗均无改善。结论双抗体阳性MG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居多,总体受累范围广,病情重,免疫抑制剂治疗个体差异大,PE对于危象效果好,双抗体表达情况随病情动态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血清双抗体阳性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君霞 王训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491-3493,共3页
重症肌无力(MG)是由自身抗体引起、T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在MG中的阳性率为85% ~90%,对MG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中发现,MG患者血清中还存在其他自身抗体... 重症肌无力(MG)是由自身抗体引起、T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在MG中的阳性率为85% ~90%,对MG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中发现,MG患者血清中还存在其他自身抗体,如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对胸腺瘤合并MG(MGT)的诊断也具有良好的灵敏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主要存在于AchR-Ab阴性的MG患者血清中;突触前膜抗体(PsM-Ab)能反映突触前膜的损坏与AchR-Ab水平高度相关;兰尼碱受体抗体(RyR-Ab)对诊断MGT的特异性高,在迟发型MG中阳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联蛋白抗体 酪氨酸激酶抗体 兰尼碱受体抗体
下载PDF
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斌 刘曼 +3 位作者 宋晓文 庄伟 董晓梦 陈金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5期177-180,共4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突触后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骨骼肌易疲劳性、症状波动性等特点,抗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MG)患者占MG的5%~10%。与抗乙酰胆...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突触后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骨骼肌易疲劳性、症状波动性等特点,抗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MG)患者占MG的5%~10%。与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MG相比,具有发病时间早、病情重、疗效不佳、病情易进展等特点,其中急性发作和延髓肌受累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临床特点。目前,国内外对关于MuSK抗体相关发病机制研究缺乏,其发参与的信号通路亦不明确。本文就MuSK抗体介导的MG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该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 抗乙酰胆碱受体 发病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
下载PDF
联合检测重症肌无力的三种血清抗体诊断
15
作者 梁芸 万玲玲 +3 位作者 张华俐 王之瑜 杨红霞 郑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连接素抗体(Titin-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 SK-Ab)评价该3种血清抗体联合检测对M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MG组患者11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53例和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放...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连接素抗体(Titin-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 SK-Ab)评价该3种血清抗体联合检测对M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MG组患者11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53例和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h R-Ab,ELISA法分别测定Titin-Ab和Mu SK-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G患者Ach R-Ab、Titin-Ab和Mu SK-Ab的阳性率分别为68.8%、54.5%和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89%。其中,Mu SK-Ab仅见于Ach R-Ab阴性的MG患者,主要表现为延髓肌受累,病情较重且不伴有胸腺病变。Titin-Ab多见于MG合并胸腺瘤(MGT)患者,其MGT组的阳性率高于未合并胸腺瘤的MG(NTMG)患者(P<0.05)。将MG患者根据Osserman评分进行分型,Titin-Ab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 Ach R-Ab、Titin-Ab、Mu SK-Ab三种抗体是MG的诊断性标记抗体,联合检测可以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和误诊,此外,Titin-Ab对MG合并胸腺瘤具有显著相关性,还可作为判断MG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连接素抗体 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胸腺瘤
下载PDF
仅表现声带麻痹的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梦婷 姜梦迪 +3 位作者 赵凌云 殷剑 侯世芳 张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报道1例表现为双侧声带麻痹的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 skeleta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主要累及双侧声带的MuSK抗体阳... 目的报道1例表现为双侧声带麻痹的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 skeleta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主要累及双侧声带的MuSK抗体阳性MG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o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公开发表的表现为声带麻痹的MuSK抗体阳性MG的个案报道,系统回顾伴声带麻痹的MuSK抗体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检索伴声带麻痹的MuSK抗体阳性MG患者5例,包括本文报道的病例共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22~55岁,平均(45.17±12.09)岁。出现声带麻痹的年龄24~59岁,平均(47.17±12.61)岁。喉镜检查结果均显示声带外展受限。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测显示,5例患者低频递减。4例患者行新斯的明试验,其中2例阴性。4例患者使用溴吡斯的明治疗效果均不佳。2例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1例效果不佳。5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例改善。2例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有所改善。3例行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治疗,均有所改善。结论MuSK抗体阳性MG患者发生双侧声带麻痹较为罕见,当患者出现伴疲劳现象的发音困难和喘鸣需要考虑抗MuSK阳性MG的可能。新斯的明试验阴性不能排除诊断,需要完善MG抗体、重复神经电刺激和单纤维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诊。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和利妥昔单抗对抗MuSK阳性MG有一定疗效,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呼吸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重症肌无力 蛋白激酶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及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梦琪 郭军红 张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00-1202,共3页
介绍与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有关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 SK-Ab)等抗体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对未来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低密度脂蛋白4抗体 连接素抗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若冰 马琪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24-226,共3页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疾病。1973年Patrick和Lindstrom发现了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是导致MG的自身抗体。2000年Hoch等发现了除AChR抗体以外的新抗体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随后2011及2012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疾病。1973年Patrick和Lindstrom发现了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是导致MG的自身抗体。2000年Hoch等发现了除AChR抗体以外的新抗体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随后2011及2012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也在一部分患者中被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 低亲和力AChR抗体 乙酰胆碱酯酶相关联胶原蛋白抗体 聚蛋白抗体
下载PDF
MuSK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诊断及治疗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卫周 员丽娜 +1 位作者 路美(综述) 刘永兰(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以疲劳性肌无力为临床症状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发病机制是患者血液中出现针对位于神经肌肉接头重要蛋白的相关抗体,主要包括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以疲劳性肌无力为临床症状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发病机制是患者血液中出现针对位于神经肌肉接头重要蛋白的相关抗体,主要包括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 antibody,LRP4 Ab)等[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20
作者 颜聪亚 赵帅 +1 位作者 顾珊珊 乞国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8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因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受限就诊,误诊为动眼神经麻痹;12例因轻度吞...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8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因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受限就诊,误诊为动眼神经麻痹;12例因轻度吞咽费力、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就诊,误诊为脑血管病;3例因四肢无力就诊,误诊为Lambert-Eaton综合征;2例以腰部无力为首发症状就诊,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各1例;3例以单纯吞咽困难就诊,误诊为咽喉炎;1例因胸闷气短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冠心病;1例因双下肢无力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行新斯的明试验、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胸部CT及肌电图后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误诊时间为3~35 d。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重症肌无力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易误诊,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在诊疗过程中重视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点,全面分析病情,重视针对性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误诊 动眼神经疾病 脑血管障碍 LAMBERT-EATON综合征 新斯的明试验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