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丹红 贾仰民 欧海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13-231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PD大鼠的行为学指标的影响及其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效应和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多位点纹状体内注入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分组进行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PD大鼠的行为学指标的影响及其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效应和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多位点纹状体内注入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分组进行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大鼠的旋转行为。在此基础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实验大鼠中脑黑质中TH mRNA的蛋白表达,进而初步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部分机理。结果:对各组实验大鼠行为学检测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通过检测各组实验大鼠中脑黑质中TH mRNA的蛋白表达情况,证实电针头穴能使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增加。结论: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中脑TH mRNA的蛋白表达,以控制帕金森病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羟化酶 百会 风府
下载PDF
铝对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大翠 蔡秋云 +3 位作者 陈艳贤 王家兵 熊希凯 朱清华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06-508,共3页
为了探讨铝对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地高辛标记酪氨酸羟化酶(TH)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氯化铝对大鼠黑质TH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服用氯化铝3个月后,黑质背侧部多巴胺神经元THmRNA杂交... 为了探讨铝对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地高辛标记酪氨酸羟化酶(TH)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氯化铝对大鼠黑质TH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服用氯化铝3个月后,黑质背侧部多巴胺神经元THmRNA杂交信号弱于对照组,表明氯化铝对大鼠黑质TH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黑质 神经表现 羟化酶 mrna
下载PDF
连夏配方颗粒对心梗后大鼠心肌组织酪氨酸羟化酶mRNA、乙酰胆碱酯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家立 李平 +5 位作者 马洪皓 田辰 郝腾 白芳芳 刘卫宁 马娜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连夏配方颗粒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mRNA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 目的观察连夏配方颗粒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mRNA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连夏配方颗粒189.00 mg/kg、94.50 mg/kg、47.25 mg/kg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余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以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与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余各组均予相应实验药物;连续给药30天后,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心梗周围区心肌TH mRNA与Ach E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TH mRNA与Ach E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配方颗粒189.00、94.50、47.25 mg/kg组大鼠心梗周围区TH mRNA与Ach E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美托洛尔组比较,连夏配方颗粒189.00 mg/kg组大鼠心梗周围区TH mRNA与Ach E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连夏配方颗粒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TH mRNA与Ach E mRNA的表达,达到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梗周围区自主神经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夏配方颗粒 心肌梗死 自主神经重构 羟化酶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偏执型分裂症外周血IL-1β、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亮 姚建军 +1 位作者 贾福军 方春霞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检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 目的检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和TH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PANSS量表评定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结果研究显示病例组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同时发现IL-1β(r=0.420)、TNF-α(r=0.430)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量表的一般病理症状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致炎性细胞因子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过度表达;致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一般病理症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分裂症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羟化酶 基因表达 PANSS量表
下载PDF
松养心胶囊对兔心肌梗死后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通过制备新西兰兔心肌梗死模型,检测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mRNA表达水平,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电生理,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结扎30只新西兰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 目的通过制备新西兰兔心肌梗死模型,检测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mRNA表达水平,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电生理,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结扎30只新西兰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15)和心肌梗死+参松养心胶囊组(参松养心胶囊0.3g/kg.d,SSYX组,n=15)。另取15只兔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n=15),冠状动脉穿线但不结扎。术后8周行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试验。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心肌TH mRNA表达水平。结果 MI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明显高于Sham组(46.7%比13.3%,P<0.01);参松养心胶囊干预后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至26.7%。MI组梗死灶周及非梗死左室游离壁TH mRNA水平分别为(3.176±0.099,2.028±0.072),显著高于Sham组相应部位TH mRNA表达(0.958±0.051,0.960±0.054,P<0.01)。经参松养心胶囊治干预后8周SSYX组相应部位TH mRNA表达有所降低(1.768±0.113,1.246±0.142),与MI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兔心肌梗死后心肌TH mRNA表达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参松养心胶囊 室性心律失常 羟化酶
下载PDF
心内神经节酪氨酸羟化酶mRNA阳性神经元的研究—原位杂交法
6
作者 李光千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7,T067,共4页
以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中华蟾蜍心内神经节细胞的递质性质 ,在 6只动物发现酪氨酸羟化酶 m RNA阳性神经细胞2 0 8个 ,散在分布于心内神经节。细胞多为卵圆形及圆形 ,以小及中型为主。
关键词 羟化酶 mrna 原位杂交 心内神经节 中华大蟾蜍 交感神经元
下载PDF
高效包载酪氨酸羟化酶mRNA外泌体的制备
7
作者 樊宇钦 黎智康 +2 位作者 梁至轩 赵紫涵 谢秋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酪氨酸羟化酶(TH)是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其对于帕金森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30~200 nm的微囊泡,被认为是可通过血脑屏障的潜在药物载体。拟利用古菌核糖体蛋白L7Ae和Kt环的结合特性,获得高效包载酪氨酸羟化... 目的:酪氨酸羟化酶(TH)是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其对于帕金森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30~200 nm的微囊泡,被认为是可通过血脑屏障的潜在药物载体。拟利用古菌核糖体蛋白L7Ae和Kt环的结合特性,获得高效包载酪氨酸羟化酶mRNA的外泌体(TH-Kt-Exo),以实现mRNA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递送。方法:通过构建带有Kt环的TH mRNA重组质粒,以及外泌体膜蛋白CD63和L7Ae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CMV-CD63-L7Ae-His,共转染HEK293F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方法收取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qPCR检测外泌体中TH mRNA的含量并转染受体细胞。结果:与单一酪氨酸羟化酶质粒转染得到的外泌体TH-Exo相比,利用该方法获得的外泌体TH-Kt-Exo在TH mRNA的装载水平上有显著提高。此外,该外泌体能够将其装载的mRNA转运至受体细胞中。结论:通过L7Ae和Kt环的特异性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目的mRNA在外泌体中的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化酶 外泌体 古菌核糖体蛋白 Kt环
原文传递
Dieldrin对PC12细胞的增殖及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彭湘闽 任惠民 蒋雨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观察有机氯杀虫剂dieldrin对培养的PC12细胞增殖及对其酪氨酸羟化酶mRNA(TH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该毒物致帕金森病 (PD)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MPP+ 为阳性对照 ,用不同浓度 (10 -4 ~ 1mmol·L-1)的MPP+ 和dieldrin分别于预P... 目的 :观察有机氯杀虫剂dieldrin对培养的PC12细胞增殖及对其酪氨酸羟化酶mRNA(TH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该毒物致帕金森病 (PD)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MPP+ 为阳性对照 ,用不同浓度 (10 -4 ~ 1mmol·L-1)的MPP+ 和dieldrin分别于预PC12细胞 2 4h后计细胞数 ,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TH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1)MPP+ 和dieldrin对PC12细胞均有毒性 ,1mmol·L-1的MPP+ 可使细胞数减少至对照组的 45 % (P <0 0 1) ,低于此浓度的MPP+ 对细胞增殖无影响 ;但 0 1mmol·L-1的dieldrin就可使细胞数减少至对照组的 3 0 % (P <0 0 1) ,1mmol·L-1的dieldrin使PC12细胞全部死亡。 (2 )MPP+ 和dieldrin均可降低THmRNA的表达。 0 1mmol·L-1MPP+ 和dieldrin使细胞TH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 69 3 % (P >0 0 5 )和 61 7% (P <0 0 1)。结论 :Dieldrin不仅具有与MPP+ 相同的抑制培养的PC12细胞的增殖及THmRNA表达的作用 ,而且其对细胞的毒性强于MPP+ ,提示dieldrin是一种潜在的致PD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DIELDRIN MPP^+ 酪氨酸羟化酶mrna PC12细胞
原文传递
外周血酪氨酸羟化酶含量与首发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杨睿 白钰莹 +2 位作者 杨丽萍 冯悦 魏曙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与首发抑郁症的相关性,为阐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6名健康者为对... 目的探讨外周血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与首发抑郁症的相关性,为阐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采集外周血测定TH含量。比较两组的TH含量及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中的含量;通过偏相关分析TH含量与HAMA、HAMD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TH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的T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HAMA、HAMD评分与TH含量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H预测抑郁症的AUC为0.660。结论外周血TH含量降低可能与首发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作为抑郁症的生物学标志,对预测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首发 羟化酶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美多巴和中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H)及TH mRNA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建成 袁灿兴 卫洪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并采用中西药物(含美多巴135mg/Kg、中药为3.006g/ml)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观... 目的探讨中西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并采用中西药物(含美多巴135mg/Kg、中药为3.006g/ml)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观察对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及TH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西药合用可以升高TH的含量,提高TH的活力,阻止或缓解6-OHDA对黑质及纹状体的损毁作用;TH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且与TH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结论中西药合用对TH含量的升高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TH mRNA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药 美多巴 羟化酶 免疫组化 RT-PCR
下载PDF
补肾活血饮对帕金森病大鼠酪氨酸羟化酶及孤儿核受体mRNA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明会 王海明 刘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饮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脑右侧黑质中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的方法制备大鼠偏侧PD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n=58),补肾活血饮治疗组(n=42):每日灌胃补肾...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饮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脑右侧黑质中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的方法制备大鼠偏侧PD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n=58),补肾活血饮治疗组(n=42):每日灌胃补肾活血饮,按成人(60kg)每公斤体重剂量10倍计算。治疗8周后断头处死取脑,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脑黑质孤儿核受体(Nurrl)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黑质Nurrl mRNA表达明显下降(0.22±0.03比1.10±0.27,P〈0.01),TH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减少[(5.4±2.6)个比(104.3±26.4)个,P〈0.01]。补肾活血饮组脑黑质Nurrl mRNA表达(0.97±0.15)较模型组增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黑质内可见大量TH免疫阳性细胞[(49.4±14.7)个],显著多于模型组,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1)。结论补肾活血饮可能通过增加P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Nurrl及TH含量起到治疗P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补肾活血法 孤儿核受体 羟化酶 免疫组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伟 蔡定芳 +2 位作者 陈晓红 沈思钰 陈锡群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特点及其中脑酪氨酸羟化酶 (TH)mRNA表达的改变。 方法 利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和前肢功能试验 ,检测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特点 ,一管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检测其中脑THmRNA...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特点及其中脑酪氨酸羟化酶 (TH)mRNA表达的改变。 方法 利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和前肢功能试验 ,检测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特点 ,一管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检测其中脑THmRNA的表达。 结果 造模 2 8只 ,经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测试成功 2 1只 ,术后第 2、第 10周 2次旋转试验的 30min旋转次数分别为2 14 6± 30 4、2 17 5± 2 6 5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前肢功能试验 ,PD大鼠患肢摄食颗粒数(17 71± 4 82 )比对照大鼠 (34 43± 3 5 5 )明显减少 (P <0 0 1) ;5周后第 2次测试 ,PD大鼠患肢的摄食颗粒数 (18 86± 3 89)仍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 (35 86± 3 7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其第 1次测试比较没有明显改善 (P >0 0 5 )。PD大鼠中脑的TH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模型组THmRNA表达约为对照组的 30 44 %。 结论 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异常表现稳定 ,中脑内THmRNA的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运动性行为 羟化酶 mrna
原文传递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外周血IL-1β、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的mRNA表达水平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亮 贾福军 李恒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检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 目的:检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和TH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病例组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对照组IL-1β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847,P<0.01);IL-1β和TH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较为显著(r=0.666,P<0.01)。病例组只有IL-1β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表现为显著的相关(r=0.942,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致炎性细胞因子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过度表达;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之间可能具有一种交互机制,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这种交互机制发生了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羟化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小鼠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14
作者 张蓬鑫 朱慧 +5 位作者 彭霏 吕培源 冯慧洁 薛美琪 薛懿珈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1-ires-Cre::Ai9小鼠,并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与FOS免疫阳性产物的共存情况,以及TAC1/FOS双标神经元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的密切接触。其次在C57BL/6小鼠PVT内注入荧光金(FG),在显微镜下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的共标情况。最后在TAC1-ires-Cre小鼠的PVT注射RV逆行跨单突触三联病毒,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RV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结果:在TAC1-ires-Cre::Ai9小鼠脑内,TAC1阳性神经元为红色荧光所标记。SNI模型下PVT内可观察到部分TAC1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FOS蛋白,且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形成密切接触。将FG注射入小鼠PVT后,在LC内可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且部分FG标记神经元同时表达TH阳性。利用RV逆行跨单突触示踪病毒,也可在LC内观察到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且大部分突触前神经元为TH阳性。结论:LC内TH阳性神经元可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LC^(TH+)-PVT^(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痛觉信息的传递或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丘脑室旁核 羟化酶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下载PDF
4例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致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分析
15
作者 吉楠 铁晓玲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突变致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4例TH突变致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情况及基因特征。结果:4例患...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突变致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4例TH突变致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情况及基因特征。结果:4例患儿均来自汉族,非亲缘关系,不同家系;男3例,女1例;3~6月龄起病,均以运动发育落后起病,伴有面部表情及自主活动减少、情绪淡漠、不规则低热、鼻腔分泌物增多、眼睑下垂,动眼危象、流涎等表现,部分有晨轻暮重特点。4例患儿均给予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改善。4例患儿共发现6种突变,均为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755T>C突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结论:TH突变致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多于1岁内起病,以肌张力异常及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要症状,多巴丝肼治疗有效,早期发现并规范用药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化酶基因 羟化酶缺乏症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下载PDF
MES23.5细胞酪氨酸羟化酶的种属来源及其重组酶的活性测定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泓 李尧华 +3 位作者 冯秀丽 吴燕川 周虹 陈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MES 2 3 5细胞作为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工具 ,是一种杂交瘤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 ,由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与小鼠神经母细胞瘤 胶质瘤细胞系N18TG2杂交而成 .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的动物种属来源不清楚 .应用反转录... MES 2 3 5细胞作为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工具 ,是一种杂交瘤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 ,由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与小鼠神经母细胞瘤 胶质瘤细胞系N18TG2杂交而成 .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的动物种属来源不清楚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从MES 2 3 5细胞系中克隆了编码TH的cDNA ;结构分析表明 ,其cDNA编码区由 14 97碱基构成 ,共编码 4 98个氨基酸 ,与大鼠和小鼠TH的同源程度分别为 93%和 10 0 % .该杂交瘤细胞系表达小鼠TH .将该cDNA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经原核细胞表达、亲和层析得到了电泳纯的基因重组小鼠TH(recombinantmousetyrosinehydroxylase ,rmTH) .改良和建立了一种体外分析TH活性的新方法 .活性分析证明 ,纯化的rmTH能催化L 酪氨酸发生加单氧反应生成L 3,4 二羟基苯丙氨酸 (L 多巴 ) .rmTH的表观分子量为 5 6kD ;其酶促加单氧反应的最适pH值为 7 0 .乙二胺四乙酸能显著抑制此酶的活性 ,而亚铁离子能明显增强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23.5细胞 羟化酶 种属来源 重组酶 活性
下载PDF
家蚕酪氨酸羟化酶基因BmTh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宇 刘春 +3 位作者 魏丽婉 任静波 刘品彦 夏庆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9-956,共8页
酪氨酸羟化酶作为儿茶酚胺合成的限速酶,广泛存在于昆虫、哺乳动物和人类中,是其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酶类。在其他昆虫中,酪氨酸羟化酶参与了黑色素的合成,并在昆虫外骨骼的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酪氨酸羟化酶... 酪氨酸羟化酶作为儿茶酚胺合成的限速酶,广泛存在于昆虫、哺乳动物和人类中,是其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酶类。在其他昆虫中,酪氨酸羟化酶参与了黑色素的合成,并在昆虫外骨骼的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生理生化功能,本文对其基因结构、表达特征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基于家蚕基因组和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mTh位于家蚕1号染色体上,含有8个外显子,编码561个氨基酸。基因芯片数据显示在家蚕5龄第3天的头部和体壁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RT-PCR验证结果与此一致。利用石蜡组织切片材料和RNA探针对BmTh进行表达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家蚕头部边缘和体壁上有明显的杂交信号。在幼虫发育至熟蚕时注射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3-indole-L-tyrosine(3-IT),20mmol/L的浓度对幼虫几乎没有影响,50mmol/L的浓度导致幼虫变态不完全和化蛹困难,100mmol/L的浓度使幼虫致死且体色变黑。结果提示,BmTh对家蚕变态发育起重要作用,是家蚕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羟化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定位 基因芯片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中脑黑质和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免疫荧光组化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罗明富 王志英 王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2-294,共3页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阳陵泉”和“舞蹈震颤区”等穴,可使震颤麻痹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显示电针对动物模型中脑黑质及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侧黑质内可见...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阳陵泉”和“舞蹈震颤区”等穴,可使震颤麻痹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显示电针对动物模型中脑黑质及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侧黑质内可见有TH阳性细胞,电针组的TH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荧光亮度也比对照组强。在6-羟多巴胺毁损侧的黑质区内,仅在电针组见到个别TH阳性细胞及纤维。双侧肾上腺髓质内均有TH阳性细胞反应,电针组的荧光反应强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电针可能使TH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麻痹 黑质 羟化酶 电针 肾上腺髓质
下载PDF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涛 邱秀翠 +2 位作者 焦艳艳 刘辉 刘永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5,共7页
虫酰肼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的作用干扰新表皮的形成。为了探讨虫酰肼对昆虫新表皮形成的影响是否与抑制表皮形成相关酶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RP),测定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5龄幼虫用虫酰肼处理不同时间... 虫酰肼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的作用干扰新表皮的形成。为了探讨虫酰肼对昆虫新表皮形成的影响是否与抑制表皮形成相关酶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RP),测定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5龄幼虫用虫酰肼处理不同时间(24,48和72h)后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LC11(28.41μmol/L)和LC33(85.23μmol/L)两个亚致死剂量的虫酰肼处理5龄幼虫后,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高浓度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同一剂量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进一步测定虫酰肼处理24,48和72h后5龄幼虫血淋巴、脂肪体、中肠、表皮和头部的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可看出虫酰肼对幼虫不同组织的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也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可能与虫酰肼抑制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虫酰肼 多巴脱羧酶 羟化酶 酶活性 抑制效应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致炎性细胞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亮 贾福军 +5 位作者 李恒芬 袁国桢 姚建军 程灶火 郭新胜 方春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送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同胞对照和30...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送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同胞对照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和TH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结果IL-1β在病例组、同胞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52±1.01、1.18±0.99和0.55±0.33;TNF-α在三组样本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52±1.09、1.01±0.87和0.61±0.32;TH在三组样本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38、0.70±0.29和0.28±0.20。其中病例组与同胞对照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和同胞对照组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发现IL-1β(r=0.420)、TNF-α(r=0.430)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量表的一般病理症状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巴胺功能亢进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且可能受遗传背景影响。致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一般病理症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致炎性细胞因子 病例对照研究 羟化酶 基因表达 PANSS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